研究領域
一直從事活動構造和工程地震研究工作。主要從事第四紀構造運動分期特徵、大地震發震構造與復發行為研究。
承擔項目
主持負責的項目是:財政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華北地區第四紀斷層活動分期特徵研究”,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地震防禦與應急救援技術研究”中的二級課題“大地震復發周期與年平均發生率的評價技術”,中國地震局“十一五”重點項目“中國地震區劃圖編制”中的二級課題“高震級檔地震年平均發生率綜合評定”等。 獲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等獎1次。以第1作者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地震學報》、《地震地質》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9篇,代表論著如下: 1. Zhang Shimin, Ren Junjie, Nie Gaozhong,Paragenesia of Quaternary pediments and river terraces on the north piedmont of Wutai Mountains,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7,52(4):521-530 2. 張世民,王丹丹,劉旭東等,北京南口-孫河斷裂晚第四紀古地震事件的鑽孔剖面對比與分析?,中國科學(待刊),2008 3. 張世民,任俊傑,羅明輝等,忻定盆地周緣山地的層狀地貌與第四紀階段性隆升,地震地質,2008,30(1):1-15 4.張世民,王丹丹,劉旭東等,北京南口-孫河斷裂帶北段晚第四紀活動的層序地層學研究,地震地質,2007,29(4):729-7435. 張世民,聶高眾,劉旭東等,滎經-馬邊-鹽津逆沖構造帶斷裂運動組合及地震分段特徵,地震地質,2005,27(2):221-233 四、主要社會兼職 中國地震學會地震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會員,《震災防禦技術》編委,北京市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專家庫成員。
已培養研究生5人,在研碩士生3人。
以第1作者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地震學報》、《地震地質》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獲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等獎1次。
主要學術貢獻:發現了斷塊山地山麓剝蝕面與河流階地的共生關係;將層序地層學理論和槽探研究古地震的經驗引入到隱伏活斷層的探測中;基於構造地貌與深部構造的綜合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東緣上地殼的拱曲沖斷作用。
代表文章
張世民,謝富仁,黃忠賢等,龍門山地區上地殼的拱曲沖斷作用及其深部動力學機制探討,2009,第四紀研究,29(3):449-463
張世民,呂悅軍,任俊傑,
華北平原強震構造帶與潛在震源區劃分,震災防禦技術,2006, 1(3):234-244
張世民,劉旭東,任俊傑,劉光勛,順義地裂縫成因與順義-良鄉斷裂北段第四紀活動性討論,中國地震,2005,21(1):84-92
主要研究成就
近幾年主持負責的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龍門山斷裂帶南段及其前陸區晚第四紀逆沖活動的河流地貌記錄”(2013-2016);
2. 地震行業科研專項“麗江—小金河斷裂1:5萬地質填圖”(2011-2013);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五台山北麓斷裂晚第四紀分期活動及其與氣候變化在時間上的關係”(2009-2012);
4. 地震行業科研專項“口泉斷裂1:5萬地質填圖”(2009-2012);
5. 財政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華北地區第四紀斷層活動分期特徵研究”(2007-2010);
6. 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地震防禦與應急救援技術研究”中的二級課題“大地震復發周期與年平均發生率的評價技術”(2007-2010);
7. 中國地震局“十一五”重點項目“中國地震區劃圖編制”中的二級課題“高震級檔地震年平均發生率綜合評定”(2007-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