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歷
1987年2月至2003年1月任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長期從事繁忙的教學行政管理工作,同時在創作與教學中秉承特色意識、創新意識和精典意識,著有一批有影響力的作品,多次受到表彰。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並被授予獎章。1992年,他受國家文化部委派,擔任中國專家組組長,率七人專家組赴泰國新建國王行宮淡浮院,向泰方交接布置中國政府援助泰國政府的328件珍貴藝術,圓滿完成了任務,還妥善解決了意外事端,維護了我方尊嚴和雙方友誼,受到文化部表揚。1993年、1999年分別被評為第三批和第六批山東省省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4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是第六次、第七次全國文化會代表,第五屆、第六屆山東省文聯副主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壁畫學會副會長、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會名譽理事長、山東壁畫藝術研究院院長。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中國大學校長名典》等辭書。
美術人生
1957年14歲,考入山東師範美術系(國中畢業起點五年制大專,後改建為山東藝專——山東藝術學院前身),是當時年紀最小的學生。在那個不平凡的年代開始了十分平凡的大學生活。1960他得到一個寶貴的機會,和幾位同學一起被保送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深造。這是當時領導為籌辦工藝美術專業而作的人才準備,被選派的都是優秀學生,分別在中央工藝美院的不同專業插班就學。張一民被選派到壁畫專業,在張光宇、寵薰琹、張仃等先生的教導下,對中國傳統裝飾畫和圖案學的研究,使一株推嫩的學術幼芽得到了豐富的營養,茁壯成長為浸透著裝飾藝術精髓的大樹。雖然在1963年他從中央工藝美院畢業歸來之際,由於形勢的變化,藝專下馬,競沒有能回校教學,而做了很長一段時間打雜的工作。直到1983年,當時省二輕廳領導孫長林同志毅然下定決心,奔走呼號,終於使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得以降生於齊魯大地,他首先想到的便是要把在中央工藝美院深造的這一批有生力量調回學校。張一民又歸隊了,除了教學他還先後擔任裝潢系的負責人、教務處長、副院長,1987年2月至2003年1月擔任院長,同時兼任山東省文聯副主席和山東省美協名譽主席等職務。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餘,他仍然堅持壁畫創作,完成了多處規模宏大的壁畫工程。他作為一把手,眼界寬廣,思路遙遠,更多地從學校的發展和規劃上思考著未來的願景。
藝術成就
中國壁畫藝術的傳承者
新時期的中國壁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進入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興旺發達時期。建國10周年完成的北京“十大建築”、尤其改革開放以來在首都機場、捷運車站、體育中心、首都科學館、現代文學館……等新建大型公共建築,都設計有規模宏大、藝術精湛的壁畫作品。張光宇、龐薰琹、張仃、祝大年等老一輩出色的裝飾畫家都為此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新時期第一次壁畫藝術高潮(以首都機場壁畫為標誌),不但樹立起許多劃時代的優秀作品,更值得欣慰的是培養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壁畫藝術的傳人,張一民便是這支隊伍中成績斐然的傑出代表者。
具有影響的壁畫作品
1979年作為張仃先生的助手參加了首都機場壁畫《
哪吒鬧海》的製作;
1982年創作了山東省體育館的陶瓷壁畫《群星燦爛》;
1985年創作了舜耕山莊大型丙烯壁畫《舜耕歷山》;
1991年與孫景全一道為梁山忠義堂創作了大型唐三彩壁畫《水泊英雄聚義圖》;
1992年為青島大學圖書館創作了石刻壁畫《巨觀世界 微觀世界》;
2002年又與崔偉一道為舜耕山莊貴賓樓創作了大型銅板壁畫《大舜圖》;
2007年濟南千佛山南門浮雕壁畫《千佛圖》;
2008年北京奧運壁畫《古代賽艇——中國龍舟》;
具有影響的學術著作
主編的高等工藝美術教材《設計藝術系列》12冊(合作)由山東美術出版社於1999年出版,並獲2000年山東省高等學校
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01年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理論著作有《裝飾繪畫》,同時發表了《論高等工藝美術教育改革》、《特色戰略》等一批論文。
藝術活動
2000年5月與韓美林、丁紹光、喬士光等於中國美術館聯合舉辦《同窗十人畫展)。
2003年1月與山東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民聯合舉辦(張一民張志民畫展》。
藝術主張
標新立異又雅俗共賞
我們應該樹立特色意識、創新意識和精典意識。
特色意識。特色是指自己獨有的、與眾不同的面貌。包括雖然別人也有,但自己更為突出的面貌。特色就是優勢。壁畫創作要有特色,或以地區地域風土人情特色見長,或以某種材質工藝特色見長,或以藝術風格創作理念見長……要有不同於外地外校的只屬於自己學校的面貌,沒有特色就是沒有優勢,就是平庸。所以各校應該發現、研究、培養、定位自己的特色,包括發現潛在的特色,保護和發展已有的特色。在創作和教學上不要沒有重點,不要沒有亮點,不要平均使用力量,沒有重點的創作和教學就是盲目的創作和教學,要有主攻方向。在創作與教學中實施特色戰略。
創新意識。創新是藝術的靈魂。我在去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看到《清明上河圖》超大型電子版全圖時深感震撼!參觀人數達幾百萬,是中國館最大的亮點。把張擇端的千古名畫《清明上河圖》變成動態的壁畫,使觀眾穿越歷史回到古代, “水在流,馬在走,燈火閃亮,人們熙來攘往”, 令觀眾身臨其境,真是美不勝收。這是藝術與科學的嫁接,這是再創造。美國蘋果公司總裁賈伯斯說:“最新的發明創造都是藝術和科學的嫁接”,在中國館《清明上河圖》中得到充分體現。這是將當代最新科學技術引入傳統藝術品展示形式的創新,也是動態壁畫的誕生。我們創新的角度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從藝術理念上創新,可以從內容形式上創新,可以從材料工藝上創新,也可以從環境建築角度創新等。創新是很難的,能有一點點創新也是好的,須知有創新意識才能引領藝術的發展。
精典意識。我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看到漢唐石雕,在敦煌看到莫高窟壁畫和彩塑,在梵蒂岡看到米開朗基羅的天頂壁畫和雕塑,都深感敬仰、敬畏,連威尼斯古建築銅門上的一個指頭大的人物浮雕都非常完美,令人感嘆!這就是精典。在這些大作大師面前,急功近利者應該感到羞愧。我告誡自己,無論水平如何,決不粗製濫造。1999年看了北歐優美、整潔的環境,我就要求在自己學校環境中,站在任何一點,看任何角度,看到的都是經過設計的、都是整潔的環境,經過努力,改善了學校的面貌。高等藝術教育應該是精典教育,即在立足當代的基礎上,以古今中外經過歷史考驗的優秀的代表作品及理論、方法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和教學導向,既要學習精典作品的藝術,又要學習精典作品的精神。精典意識對具有較高水平的畫家和教師尤為重要,因為只有較高水平的人才有可能創造精典。
特色意識、創新意識、精典意識三者是互相融合、不可分割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