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帖

張一帖

歙縣定潭“張一帖”一家被公認為歷史悠久、當代影響重大的世醫家族。張家世醫醫技精湛,醫德高尚,治療急性熱病、內科疑難雜症有奇效,往往一帖(一劑)藥而起沉疴,故被稱為“張一帖”。

“張一帖”之名始於明嘉靖年間,張守仁對內科疑難重症、雜病的治療有神效,並研製有 “十八羅漢”末藥,此藥由十八味組成,有疏風散寒、理氣和營、健胃寬中、滲濕利水的神效。

自張守仁始,歷明、清、民國至今,已有400餘年、15代的歷史。2010年,“張一帖”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2月,“張一帖”16字家風家訓,被中紀委拍成傳統家規專題視頻。

基本介紹

  • 世醫起源:北宋張擴、南宋張杲
  • 成名年代:明代
  • 成名醫家:張守仁
  • 祖傳末藥:十八羅漢
  • 成名地點: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深度鎮定潭村
  • 所屬流派:新安醫學
  • 十三代傳人:張根桂
  • 十四代傳人張舜華李濟仁
世醫起源,傳承脈絡,人物簡介,張杲,張根桂,張舜華,李濟仁,張其成,李梢,張一帖家訓家規,

世醫起源

“張一帖”為北宋名醫張擴的後裔,張擴曾跟隨當時的名醫龐安時學習,擅長治療傷寒。其次子張師孟繼承父輩醫學,醫名也很高,其弟張揮、張揮之子張彥仁,都以醫名世。張彥仁之子張杲由儒而醫,其著作《醫說》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史傳記。3代共5人行醫,可以說是徽州最早的醫學世家;張氏醫學由“滿田張”分支傳到“定潭張”,在明嘉靖年代從張守仁開始,由於醫術精湛,常一帖(劑)而愈,被稱為“張一帖”,世代相傳,由張根桂到張舜華李濟仁,已經傳承了14代,久盛不衰而成為新安醫學家族鏈的典型代表。

傳承脈絡

自張守仁始,張家代代習醫,祖傳末藥也隨之世代相傳。略其分歧,擇之醫學成就顯著者,列守仁公之後十三代如下:張鳳詔、張賡虞、張康榮、張靈漢、張錫、張進德、張魁壽、張覺之、張秋林、張春太、張景余、張根桂。第十四代傳人有張舜華李濟仁。二人育有4子1女。如今兩代人中,“五子三博士,兩代七教授”。有人以一副古聯,稍加整飾,整成二老晚年心境的寫照:“三博後兩學士堪稱五子登科,七教授八大夫乃是一帖傳人”。長子張其成、長女李艷、次子李梃、三子李標、幼子李梢

人物簡介

張杲

張杲(1130~1210?),字季明,以儒醫著稱,活人甚多,潛心醫學50餘年,於宋淳熙十六年(1189)著成《醫說》10卷,全書49門,記載了宋以前名醫116人的醫學傳記,論述針灸、診斷等內容,涉及面廣,內容豐富,所蒐集的資料出處多可依據。

張根桂

張根桂(1908~1957年),又名耀彩,安徽省歙縣定潭鄉人。

張舜華

張舜華(1934—),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主任醫師、副教授。

李濟仁

李濟仁(1931—),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主任醫師、教授,首屆國醫大師

張其成

張其成(1959-),著名國學專家,養生專家,中醫文化學家,文人書法家。

李梢

李梢(1973-),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一帖家訓家規

“張一帖”16字家風家訓,被中紀委一眼相中,於2017年2月被中紀委拍成傳統家規專題視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