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電井

弱電井

弱電井屬於電氣豎井,是敷設弱電線路的電氣豎井。電氣豎井也稱電纜豎井,是高層或多層建築內用於布放垂直幹線通信電纜等的通道。一般本層的弱電箱也放置在電氣豎井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弱電井
  • 外文名:low voltage silo/ LV silo;Weak well
  • 套用行業:電氣建築
  • 屬於電氣豎井
簡介,規範標準,施工技術要點,

簡介

弱電井是用來敷設弱電線路(纜)的一個(應該說是)通道.弱電井在指定的樓層會設制檢查口,方便給專業工作人員檢查弱電線路(纜)用的。
弱電井所走的線主要有網路線,電話線,監控線,射頻電纜,TV等,一般弱電井走的均為信號線。
弱電線路(纜)在弱電井裡敷設即可以保護弱電線路(纜)減少人為的破壞,又可方便專業施工人員定時檢查維護,而且線路(纜)從弱電井走,不會影響大樓的整體形象,比較美觀。
弱電也不僅僅是指通訊(電視、電話、網路),其實有線電視線(纜)、消防報警線(纜)、樓宇對講。監控(視頻監控、動力環境監控)、樓宇自控等等都屬於弱電。
弱電是相當於強電來說的,做通訊用。一般在電梯通道中安裝。電壓較低不超過48V。
弱電井在高層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一般是從建築物的地下層到高層、聯網線路一般都走垂直的弱電井。
有些建築物的弱電井較小,沒有考慮各個系統的設備,而造成弱電井擁擠、混亂,給維護、維修帶來很大麻煩!
弱電井除了建築物內之外,還有一種叫室外弱電井,是指室外弱電線路管道交匯處的井,和污水井、上下水井、強電井類似!
弱電井中各個系統的管線應該分別綑紮,便於維護、維修。

規範標準

1、傳統建築中,弱電管線一般只有電話、電視管線,大部分建築物中垂直幹線一般沿牆體暗敷(或明敷),使管線到達各樓層。這種傳統做法已不適應建築物智慧型化系統垂直管線的敷設要求。垂直管線沿邀陪敷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影響牆體結構,特別是大量管線的集中穿越
(2)給安裝施工帶來困難,不利於管線檢修,不利於系統擴容及改造
2、在設計的多層和高層建築內,基本上都設定豎井以用於垂直幹線的敷設。由於建築智慧型化系統的廣泛套用,弱電工井與強電井一樣普通採用。豎井的位置和數量應根據建築物規模、建築物的沉降縫設定和防火分區等因素確定。
選擇豎井位置時,應考慮下列因素:
(1)只靠近各種設備機房
(2)不得和電梯井、管道井共用同一豎井。弱電和強電線路,一般應分別設定在弱電豎井和強電豎井內。如受條件限制必須合用時,弱電與強電線路應分別布置在堅井兩側或採取隔離措施以防止強電對弱電的干擾。
(3)避免鄰近煙道、熱力管道及其他散熱量大或潮濕的設施。
(4)在條件允許時宜避免與電梯井及樓梯間相鄰。
3、豎井的井壁應是耐火極限不低於1h的非燃燒體。豎井在每層樓應設維護檢修門並應開向公共走廊,其耐火等級不應低於丙級。
豎井面積大小除滿足布線間隔及弱電設備、端子箱布置的必須尺寸外,並要留有不小於0.8m的操作、維護距離。
各樓層的豎井需上下層相應對齊,便於垂直幹線線纜敷設。
4、弱電井內布置有所有智慧型化子系統的設備和管線、橋架。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就有各樓層設定的各種控制模組、端子箱、火災報警匯流排、聯動匯流排、手動啟停重要消防設備的控制線、消防電話線、消防廣播線對於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建築物,各樓層弱電豎井兼作樓層設備問,內設定樓層網路網路交換機、配線架等,豎井並不單單是走線的井道。有時豎立井內還要設定電話分線箱,電視分配器箱等。所以說對於建築來說豎井關非可有可無,不但要有,而且要一定的面積。
5、計算機網路系統,樓層設備的數量應從樓層配線架至信息插座水平布線的長度距離來考慮,當水平布線的長度在範圍內,可設定一個樓層設備間。當超出這一範圍,則要考慮設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樓層設備間。當樓層設備間僅當計算機網路系統單獨使用時,其面積為1.8m2時(1.2深×1.5寬),可安裝個單孔信息插座的工作區所需的連線硬體和相關設備。一旦單孔信息插座超過200個時,可在該樓層增設設備間。
如果弱電井為所有智慧型化子系統共用,則弱電井面積大於上表所列面積,一般要達到4m2.當然,對於住宅建築來說,房屋開發商為了提高住宅用戶的使用面積,而限制公共面積。則豎井也可以小一些,但那只能在豎井內走線,有關部門設備只能放置於公共部位的牆壁上,實際上這是不可取的。
各樓層弱電井內要在樓板開出寬300mm的洞,以使布置橋架和管線。當設備、橋架、管線安裝完畢後,該洞以防火材料封堵。

施工技術要點

1、溝槽開挖  
1)溝槽平面放樣要根據中心控制樁、溝槽底寬度、開挖深度和放坡係數放雙線控制。      
2)開槽埋管施工過程中,除了處理好施工沿線排水外,還要做好溝槽內明排水工作,槽內兩側開挖排水溝和集水坑,在挖底層土、鋪管道基礎、排管直至回填施工全過程中,溝槽內不積水,確保施工乾槽作業。  
3)溝槽開挖,以機械為主,人工配合,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a.機械挖土要嚴格控制標高,防止超挖或擾動溝槽底面,挖至槽底標高以上20cm,再用人工挖除,修整槽底,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後,立即進行基礎施工。       
b.機械開挖時,派專人指揮,維護施工現場安全。 
2、管道敷設  
1)管孔數量和管群排列  
本工程通信管道採用9孔格柵管(PVC-U)SVSY32x9,DN110電力塑膠管(CPVC)。兩種管材比例為2:4,布置方式為二排三列。過路支線間距200米設定,過路支線採用4根DN110電力塑膠管(CPVC),布置方式為一排四列。  
管材選擇:  
九孔格柵管(PVC-U)SVSY32x9,內孔32mm,管外壁厚不小於2.2mm,管內壁厚不小於2.0mm,管材應滿足YD/T841.6-2008中之規定。  
電力塑膠管(CPVC)DN110,環剛度不小於8。 
2)管道敷設  
本工程通信管道採用混凝土基礎排管敷設。 通信排管在人行道綠化帶下直埋敷設。  
通信排管在下列情況下採用砼包封:包封做法見05X101-2-28 
(1)在非機動車道、行車道下敷設。(行車道下敷設時包封頂板配∅12@150鋼筋)。  
(2)與其他管線交叉時其間隔小於GB50373-2006中表3.0.3中最小間距規定。  
(3)人行道下敷設覆土小於0.8米時。  
格柵管、電力塑膠管採用套筒連線,每2米綁紮一次。電纜排管進出接線井接口處兩端各加2m C20鋼筋混凝土包封,如包封長度超過50米需在中間位置設定一處變形縫。  通信管道埋深不小於1m,管道進入人孔處的管道基礎頂部距人孔基礎頂部不應小於0.4米,管道頂部距人孔上覆底部不小於0.3m。通信管道敷設應有一定的坡度,坡度在3‰~4‰之間,不小於2.5‰。  
通信管道與其他地下管線相交時,最小淨距應滿足《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規範》GB50373-2006中標3.0.3之規定。  
3)入孔的選型及設定  
本工程為入孔井選擇小型入孔井,入孔設定原則如下: 
(1)以不大於150m為基礎距離設定入孔;
(2)管道分支點處設定入孔井;  
(3)在交叉路口、轉彎處設定四通入孔井; 
(4)通信井做法見《地下通信線纜敷設》05X101-2。 DX-1、DX-3、DX-5、DX-7、DX-10、DX-13為小型直通井,內部尺寸:LxWxH: 1600mm x1200mm x1800mm作法參見05X101-37。  
DX-2、DX-4、DX-6、DX-8、DX-9、DX-11、DX-12、DX-14、DX-15為小型四通井,內部尺寸:LxWxH: 2400mm x1200mm x1800mm作法參見05X101-40。  
井室內應配有適當的支架或吊架,以及固定接頭所需預埋件。 電纜井內電纜支架作法參見《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圖集》YO5178-2009-100。另外管與井的銜接處應考慮封堵,井室內應進行防水。
4)注意事項:  
(1)通信過路管線預留至距建築紅線2米處,做好封堵標記。 
(2)通信管線延規劃路口預留至施工分界處。 
(3)路口高壓管線預留參照管線綜合圖紙實施。  
(4)位於道路範圍內的管道溝槽,在路床範圍內按道路要求,在路床下1米範圍內回填9%灰土。  
(5)路面範圍內井蓋採用防盜鑄鐵井蓋,人行道、綠化帶範圍內採用鋼纖維混凝土井蓋。  本工程通信管道採用9孔格柵管(PVC-U)SVSY32x9,DN110電力塑膠管(CPVC)。兩種管材比例為2:4,布置方式為二排三列。  
通信管道採用混凝土基礎排管敷設,通信排管在人行道綠化帶下直埋敷設。格柵管、電力塑膠管採用套筒連線,每2米綁紮一次,第一排管材敷設完後,覆蓋2cm細砂或砼後再敷設第二排管。通信管道埋深不小於1m,管道進入人孔處的管道基礎頂部距人孔基礎頂部不應小於0.4米,管道頂部距人孔上覆底部不小於0.3m。通信管道敷設應有一定的坡度,坡度在3‰~4‰之間,不小於2.5‰。 3、鋼筋工程   
1)進場鋼筋符合設計和規範要求。用於工程的鋼筋無節疤,不彎曲和沒有其它破損。鋼筋保持清潔,無鏽蝕、銹屑、氧化皮、 油、泥土、油漆、混凝土垢及任何可能影響混凝土與鋼筋間結合的其它材料。堆放鋼筋的場地上方要遮蓋,鋼筋放在木板和支墩上,離地淨距大於15cm。   
2)保持鋼筋保護層的墊塊用與現澆混凝土同等強度、顏色和 配合比的混凝土製成。   
3)鋼筋的安放要求確保位置正確並牢固地固定,保護鋼筋位 置的支托為同等鋼筋或相適應的其他鋼製品。綁紮鋼筋的金屬絲為 20~22#的軟鐵絲,所有鋼筋的交叉處均用軟鐵絲扎牢,其端頭彎入混 凝土中。   
4)施工中先將直鋼筋切割到要求的長度,由經驗豐富的鋼筋 工進行冷彎。嚴格按施工規範的相關規定進行鋼筋的切割、冷彎。   
5)按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範的規定要求,進行鋼筋焊接作業。 
6)無論是在混凝土澆築之前或以後都不得將已綁紮的鋼筋彎 曲或拉直。  
4、模板工程   
1)模板採用輕型組合鋼模板,採用廠家訂購。在混凝土振搗 時,模板縫必須達到不漏漿的要求,模板接縫處加設海綿條,海綿條 與模板內表面平齊。緊固採用φ48鋼管扣件,鋼筋混凝土井壁採用 對拉螺栓,鋼管扣件支撐。   
2)根據圖紙所示永久工程的真實形狀和尺寸測量放樣。模板 安裝做到位置正確、支撐穩定,有足夠的支柱、撐桿和拉條,並能承 受混凝土澆築及振搗時產生的側向壓力,並不受氣候的影響。立模時, 模板要均勻、平直地布置,使接縫處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均勻。模板的 接縫設計要與結構物的外觀相諧調,使豎向和平面的縫均保持平直。 模板不得與結構鋼筋直接連線,亦不得與施工腳手架連線,以免引起 模板的變形、錯位。   
3)模板內表面塗刷脫模劑,以防止與混凝土的粘結和便於拆 模。在進行塗覆操作時,不得污染鄰近的混凝土結構或鋼筋結構。混 凝土在澆筑前,清除模板成型面上的鋸末、刨花、灰塵、其他雜務和 滯水。   
4)按圖紙要求的位置和高程將預埋件或預留管固定在模板上。 澆築混凝土前,確定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位置和數量與設計圖一致, 安裝牢固。   
5)模板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規範的有關要求。已拆除模板和支架的結構,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後, 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載。 
5、入口井澆築/砌築      
入口井澆築:  
混凝土採用攪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運輸車運輸,吊車吊料斗入 模,施工要求與注意事項如下:  
1)澆筑前,對支架、模板、鋼筋和預埋件進行檢查,模板內的雜物、積水和鋼筋上的污垢清理乾淨;模板如有縫隙,應填塞嚴密,模板內面應塗刷脫模劑。       
2)澆注前,檢查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坍落度。   
3)對澆注混凝土使用的腳手架,應便於人員與料具上下,且必須保證安全。  
4)混凝土應按一定厚度、順序和方向分層澆築,應在下層混 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澆築上層混凝土,混凝土分層澆築厚度不超過 40cm。   
5)澆築混凝土時,採用插入式振搗棒搗固。振搗應符合下列 規定:  
(1)使用插入式振動棒時,移動間距不應超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與側模應保持5~10cm的距離;插入下層混凝土5~10cm; 每一處振搗完畢後邊振動邊徐徐提出振動棒;避免振動棒碰撞模板、 鋼筋及其他預埋件。   
(2)對每一振動部位,必須振動到該部位混凝土密實為止。密實 的標誌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有氣泡冒出、表面呈現平坦、泛漿。     
(3)混凝土的澆築必須連續進行,如因故間斷,間斷時間應小於前層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或能重塑的時間。允許間斷時間應經試驗確定,若超過允許間斷時間,須採取保證質量措施或按工作縫處理。    
(4)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應注意觀測:   
a、隨時觀察所設定的預埋螺栓、預留孔是否移動,若發現移位 時應及時校正。      
b、預留孔的成型設備及時抽拉鬆動。   
c、在灌注過程中應注意模板、支架等支撐情況,設專人檢查,如有變形,移位或沉陷應立即校正並加固,處理後方可繼續澆築。    
(5)在澆築過程中或澆築完成時,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較多,須在不擾動已澆築混凝土的條件下,採取措施將水排除。繼續澆築混凝土時,應查明原因,採取措施,減少泌水。   
(6)混凝土澆築完成後,對混凝土裸露面應及時進行修整、抹平,定漿後還應第二遍壓光或拉毛。   
(7)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後,要及時灑水養護,天氣乾燥時還 應覆蓋養護。     
入口井砌築:  
首先清理基坑底土基避免超挖,如有超挖採用級配碎石回填,然後支模澆築砼基礎,養生7天后進行井室砌築,砌築時要求坐漿飽滿,錯縫砌築,井室的外側楔形磚縫要打磚填砌。不得有空隙,每砌50cm高要用垂線校準圓心,所用機磚要先用水澆透,內外砂漿抹面所用中砂要全部過篩,並嚴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拌和。井筒砌築要圓順,井圈井蓋安裝牢固,施工中要重點做好管、井結合部位的防滲處理。    
6、人口井周的回填土。   
1)現澆砼水泥砂漿的強度應達到設計規定的強度後方允許回填。嚴禁與澆注井體同步回填。   
2)井周50cm寬範圍內的回填材料,均應採用無砂大孔混合料或低標號混凝土,並振搗密實。      
3)壓實機具:   
(1)按規範配置的壓路機具。   
(2)特別要配置小型機械如蛙式打夯機和立式衝擊夯等。    
(3)在施工中,優先採用立式衝擊夯。
4)壓實工藝:   
(1)井室周圍的回填,應與管道溝槽的回填同時進行,當井室周圍的回填與管道溝槽的回填不便同時進行時,應留台階形接茬。     
(2)當溝槽內每一層回填土壓實成型後,用人工將井室周圍50cm 範圍內的鬆土挖去,換填預先拌制好的無砂大孔混合料或低標號混凝 土,並在保證在混合料強度達到要求時才能回料。   
(3)井室周圍回填壓實時應沿井室中心對稱進行,且不得漏夯。     
(4)在進入道路結構層施工時,除採用壓路機碾壓外,還應採用蛙式打夯機或立式衝擊夯逐層對井周60公分範圍內進行補夯,以清除碾壓死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