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全解》是專門給孩子講解怎樣做人、怎樣處世的啟蒙讀物。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叢書名: 國學啟蒙讀物·插圖本
基本介紹
- 書名:弟子規全解
- ISBN:9787020066292
- 頁數:184頁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9年1月1日)
- 開本:32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平裝: 18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020066292
條形碼: 9787020066292
尺寸: 20.8 x 14.5 x 1 cm
重量: 200 g
作者簡介
李毓秀,字子潛,號采三。新絳縣龍興鎮人,生於清代康熙年間,卒於乾隆年間,享年83歲。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從師黨冰壑遊歷近二十年。精研大學中庸,創辦敦復齋講學。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被人尊稱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動是教書。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也結合他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有仁修訂,改名《弟子規》。他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水仙百詠》等,分別藏於山西省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對兒童言語行動提出要求,教以應該怎樣待人處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弟仁愛。《弟子規》淺顯易懂,押韻順口,內容又符合封建倫理,是以極有影響,清代後期成為廣為流傳的兒童讀本和童蒙讀物,此書以淺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學習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等,幾乎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響。
內容簡介
它原名叫《訓蒙文》,作者是清代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後來,賈存仁(清代)對它又做了修訂和改編,並將書名改為《弟子規》。這裡的“弟子”一詞沿用了它在《論語》中的含義,泛指兄弟姐妹中的年齡較小者和晚輩子女;“規”是行為規範的意思。《弟子規》自問世以來,一直廣為流傳,影響巨大。這是因為它曾被官府指定為私塾和義學的必讀教材。《弟子規全解》特別講求親職教育與生活教育,講究養正防邪和培養忠厚家風。為此,作者給剛剛開蒙的兒童少年設定了一系列禮儀與行為規範,涉及在家、外出、求學、交友等所有日常生活場合,每一條、每一項都是中國傳統處世哲學和道德觀念的生動體瑚.。
目錄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清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尿回
輒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人借物
有勿慳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刻薄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惟德學
惟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有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稀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