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術語,名數,弟子欲受灌頂者,應具十德。是灌頂具支分之隨一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弟子十德
- 性質:佛教術語
- 意思:弟子欲受灌頂者,應具十德。
- 屬於:灌頂具支分之隨一也。
一、信心,二、種姓清淨,三、恭敬三寶,四、深慧嚴身,五、堪忍無懈怠,六、屍羅淨無缺,七、忍辱,八、不慳吝,九、勇健,十、堅願行,
一、信心
二、種姓清淨
可為婆羅門等四種大姓者,若是旃陀羅等,則以家法相承,習行不清淨事之故,性弊惡多,若為作傳法灌頂,使流通大法,則輕慢他,或成匱法之因緣,即如比丘之受具,亦宜簡去毀辱眾僧之極卑下姓也。若但為結緣受法,則非所論。複次,若久遠以來曾有發菩提心之因緣,則是生於如來種姓中,最為殊勝。
三、恭敬三寶
於佛法眾僧起淳厚謙下之心,常好親近供養,尊重讚嘆,可知是人有前世行過之因緣也。
四、深慧嚴身
如是等於虛空之無邊佛法,非劣慧者心器所能堪,故以智性深利自為莊嚴者,乃可為說也。
五、堪忍無懈怠
此是有所能堪而無所退屈之義,梵音與忍辱不同。謂求法之因緣,種種艱苦之事,皆能作之,假令一度不成,復更發跡而修之,如誓挹盡大海而後已,若人之志性如是,則可傳法也。
六、屍羅淨無缺
七、忍辱
於內外違順境界八種大風,其心安忍,無所傾動,可知是人必不犯持明之重禁,作不利眾生之行(此十重禁之第四也),故堪傳法也。
八、不慳吝
於所有財法常念惠施,於來求者,心無鄙吝,可知是人不犯持明之重禁而慳吝正法(此十重禁中第三),故堪傳受也。
九、勇健
即是阿闍梨中之德,勇健之菩提心之種姓,於行道時,遇種種可畏之色聲,亦心不怯弱,乃至出生入死無怖畏之想,正順於菩提薩埵大人所行,故可傳授也。
十、堅願行
此是要心之願,梵音與求之願不同,如自立志每日念誦三時,則終竟一期,雖遇種種之異緣,亦無間絕,如是事有終始則善行菩薩之事時,亦不虧本誓,故堪傳法也。然此所說弟子之十德,若兼備者,甚為希有,但有所偏長,可望匠成,即應攝受。又如聲聞之受具時觀察種種之遮難,如所謂太小太老色貌瑕疵諸病患等。是恐白衣之嫌呵故也。今此摩訶衍,即不如是,但使道機可濟,則雖有諸餘過失,亦皆所不觀也。見大日經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