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弘治三年(1490年),舉行了庚戌科進士的科舉選才。古時朝廷求賢以科目為重,公道所在賴此一途,科舉成為學子展示才能的主要平台,也是為官入仕的主要途徑,受到當政者和天下學界的極端重視。儘管當時科考有其極大的局限性,比如八股文多為今人所詬病,但科選仍不失為一套相對公平、程式嚴謹、監督到位的選才體系。經禮部會試、皇帝殿試,該科選取近300名進士(其中一甲3名),該科未遴選庶吉士,拔萃出一批文武高官和文人能士,或斐然於史的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弘治庚戌殿試
禮部會試,釋奠先師,委任考官,比選中式,金殿策試,皇帝策問,群臣讀卷,進士及第,禮遇有加,授職聽用,參考資料,
禮部會試
釋奠先師
弘治三年二月丁亥(1490年2月23日),釋奠先師孔子,遣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劉吉行禮。
委任考官
弘治三年二月己丑(1490年2月25日),命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徐漙、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汪諧,為會試考試官。
比選中式
弘治三年二月丁未(1490年3月15日),禮部會試,中式舉人錢福等三百名。
金殿策試
皇帝策問
弘治三年三月丁卯(1490年4月4日), 上御奉天殿,策試禮部會試中式舉人錢福等,制曰:“朕惟天子,父天母地而為之子,凡天下之民皆同胞一氣靡所不統,故曰,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宗子繼承父母,君主天下其責甚大,必養之有道,必教子有方,舉天下之民,無一不得其所,責斯盡焉。古之君天下者,莫盛於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武,皆克盡宗子之責,號稱至治,其後若漢、若唐、若宋,英君誼辟宗子之責,或盡或否,而治亦有稱,其跡具載經史,可考而論之。歟夫自唐虞而下,諸君宗子之責無不同,當時制度之立、政令之行又無不同,而要其治效之所至乃有不能同者,此固世道之漸降然。夷考其實亦尚有可言,歟前賢論儒者之道,每以位天地育萬物,參天地贊化育為極至。於是宗子之責,有相關歟,朕膺天命,嗣守祖宗鴻基,宵旰孳孳,思盡宗子之責,比隆古之聖帝明王,其行之之序,自何而始歟。子諸生飽經飫史,以待問必有灼然之見,其詳著於篇,朕將親覽焉”。
群臣讀卷
弘治三年三月丁卯(1490年4月4日),命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劉吉等十三名大臣,為殿試讀卷官。
大學士劉吉等言:“舊制禮部會試中式舉人,先一日殿試,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以日時迫促,致閱卷未得精詳,自今請再展一日,至第四日始放榜,庶得各竭考校之力,其讀卷執事等官仍舊寓宿,禮部以絕浮議。”從之!
附:金殿讀卷官明細表
序號 | 姓名 | 時任官職 |
---|---|---|
1 | 劉吉 | 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 |
2 | 王恕 | 太子太保吏部尚書 |
3 | 徐溥 | 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
4 | 李敏 | 戶部尚書 |
5 | 丘浚 | 詹事府掌府事禮部尚書 |
6 | 馬文升 | 兵部尚書 |
7 | 何喬新 | 刑部尚書 |
8 | 賈俊 | 工部尚書 |
9 | 屠滽 | 都察院右都御史 |
10 | 劉健 | 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 |
11 | 謝宇 | 通政使司掌司事工部右侍郎 |
12 | 馮貫 | 大理寺卿 |
13 | 李東陽 | 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講學士 |
進士及第
弘治三年三月庚午(1490年4月7日), 上御奉天殿,賜錢福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文武群臣行慶賀禮。其中第一甲進士三名,狀元為錢福,榜眼為劉存業,探花為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