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弗朗西斯·拉伯雷拉伯雷1494年出生在法國中部都蘭省的希農城,父親是個有錢的法官。他在父親的莊園裡度過了自由自在而快樂幸福的童年。十幾歲後,他被迫接受死氣沉沉、枯燥無味的宗教教育,之後又進修道院當了修士。修士的生活,刻板乏味,又受清規戒律的束縛,這使拉伯雷非常反感。他開始學習希臘文,通過希臘文了解希臘和羅馬的古代文化。當時,修道院反對學習古代文化,認為學習希臘文是追求異端學說,所以修道院搜走了拉伯雷的所有書籍。拉伯雷憤怒之下換了一個修道院。父親是個有錢的法官。他在父親的莊園裡度過了自由自在而快樂幸福的童年。十幾歲後,他被迫接受死氣沉沉、枯燥無味的宗教教育,之後又進修道院當了修士。修士的生活,刻板乏味,又受清規戒律的束縛,這使拉伯雷非常反感。他開始學習希臘文,通過希臘文了解希臘和羅馬的古代文化。當時,修道院反對學習古代文化,認為學習希臘文是追求異端學說,所以修道院搜走了拉伯雷的所有書籍。拉伯雷憤怒之下換了一個修道院。在新修道院裡,他幸運地遇上一個也喜歡古代文化的主持人,加上他們又是老相識,拉伯雷終於可以自由地研究古代文化了。後來,拉伯雷跟隨大主教出使羅馬,遊覽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義大利,訪問了許多名人和古蹟,學習了宗教、哲學、數學、音韻、法律、考古、天文等許多知識,終於成了一個博學的人。古代文化的主持人,加上他們又是老相識,拉伯雷終於可以自由地研究古代文化了。後來,拉伯雷跟隨大主教出使羅馬,遊覽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義大利,訪問了許多名人和古蹟,學習了宗教、哲學、數學、音韻、法律、考古、天文等許多知識,終於成了一個博學的人。1530年,拉伯雷進大學攻讀醫學,這時他已36歲了,但他用了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就獲得了學士學位,當上了醫師。醫學,這時他已36歲了,但他用了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就獲得了學士學位,當上了醫師。1535年,他又到巴黎學醫,不久又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巴黎學醫,不久又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1537年,他還勇敢地解剖了一具被絞死的囚犯的屍體。這種追求科學的舉動,在當時是非常大膽的,因為這會觸怒天主教會。囚犯的屍體。這種追求科學的舉動,在當時是非常大膽的,因為這會觸怒天主教會。拉伯雷最為後人稱道的是他的長篇巨作《巨人傳〉。《巨人傳〉。1532年,《巨人傳》第一部出版,一年後又出版了第二部,署名是那西埃。書出版後,受到了城市資產階級和社會下層人民的熱烈歡迎,但又受到了教會和貴族的極端仇視,並被法院宣布為禁書。西埃。書出版後,受到了城市資產階級和社會下層人民的熱烈歡迎,但又受到了教會和貴族的極端仇視,並被法院宣布為禁書。弗朗西斯·拉伯雷1545年在國王的特許發行證的保護下,拉伯雷以真實名姓出版了《巨人傳》的第三部。但國王不久死去,小說又被列為禁書,出版商被燒死,拉伯雷被迫外逃。國王的特許發行證的保護下,拉伯雷以真實名姓出版了《巨人傳》的第三部。但國王不久死去,小說又被列為禁書,出版商被燒死,拉伯雷被迫外逃。直至1500年才獲準回到法國。回國後,拉伯雷擔任了宗教職務,業餘時間為窮人治病。後又去學校教書。在學校教書學校教書。在學校教書期間,他完成了《巨人傳》的第四、第五部。這部小說的創作前後經歷了20年的時間。《巨人傳》出版後風靡一時,兩個月內的銷售數額超過了《聖經》九年銷售數的總和。一千多年來,它用各種文字出了200多個版本!在我國就有好多個版本。小說的創作前後經歷了20年的時間。《巨人傳》出版後風靡一時,兩個月內的銷售數額超過了《聖經》九年銷售數的總和。一千多年來,它用各種文字出了200多個版本!在我國就有好多個版本。《巨人傳》揭露了中世紀教會的黑暗和腐朽,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對資產階級這個性解放的追求。在拉伯雷的理想社會裡,人性是善良的,人民是純樸的,他的理想的行為準則就是:“你愛做什麼,就做什麼”。在讀拉伯雷的《巨人傳》時,人人可以快意地笑,爽朗地笑,盡情地笑,這就是他被人們譽為“偉大的笑匠”的原因。黑暗和腐朽,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對資產階級這個性解放的追求。在拉伯雷的理想社會裡,人性是善良的,人民是純樸的,他的理想的行為準則就是:“你愛做什麼,就做什麼”。在讀拉伯雷的《巨人傳》時,人人可以快意地笑,爽朗地笑,盡情地笑,這就是他被人們譽為“偉大的笑匠”的原因。
1553年4月9日,拉伯雷在巴黎去世,臨終時他笑著說:“拉幕吧,戲做完了。弗朗西斯·拉伯雷 -記事
記事
弗朗西斯·拉伯雷1532 年至 1527 年,他隨院長巡視教區,併到布瓦蒂埃大學聽法學課。 1528 年辭去主教秘書職務,以修道士身份遊歷法國中部各大名城,訪問各大學和知名學者。1530 年和 1537 年,先後兩次進入蒙佩利大學醫學院學醫、取得醫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在里昂、為追求科學真理而解剖過一具被絞死的犯人的屍體。大學畢業成為知名醫生和解剖學教授, 1530 年,拉伯雷進大學攻讀醫學,這時他已 36 歲了,但他用了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就獲得了學士學位,當上了醫師。1535 年,他又到巴黎學醫,不久又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 1537 年,他還勇敢地解剖了一具被絞死的囚犯的屍體。這種追求科學的舉動,在當時是非常大膽的,因為這會觸怒天主教會。從 16 世紀 30 年代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自 1530 年以後,他的活動以里昂為中心,交遊遍於全國,結識了當時歐洲的人文主義大師伊拉斯漠,並認識一大批學者、詩人和知名人士。他曾三次遊歷文藝復興的發祥地義大利,成為一位極負盛名的人文主義學者。他學問廣博,精通各種學科、如天文、地理、數學、哲學、醫學、音樂、植物學、建築學、法律、教育、熟悉幾種語言,如希臘、拉丁、希伯萊等,可以說,他真正成為恩格斯所說的“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1532 年,他在書攤上見到一本民間故事集《高長碩大巨人卡岡都亞大事記》,受到啟發,從而開始撰寫著名諷刺小說《巨人傳》 ( 《 Pantagruel and Gargantua 》 ) 小說共分五卷,前後費時 20 年、到 1564 年才全部出版,其間屢遭教會查禁。他的朋友多萊因出版《巨人傳》而被教會焚屍示眾。拉伯雷靠他的機敏免於屠刀,但也一直遭到教會的迫害。弗朗西斯·拉伯雷 -拉伯雷與《巨人傳》
巨人傳
弗朗西斯·拉伯雷拉伯雷(1495—1553)是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最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之一。出身律師家庭,早年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後來以行醫為業,16世紀30年代開始轉向文學創作。他通曉醫學、天文、地理、數學、哲學、神學、音樂、植物、建築、法律、教育等多種學科和希臘文、拉丁文、希伯萊文等多種文字,堪稱“人文主義巨人”。拉伯雷的主要著作是長篇小說《巨人傳》。《巨人傳》共分五卷,取材於法國民間傳說故事,主要寫格朗古傑·高康大·龐大固埃三代巨人的活動史。 《巨人傳》是一部人文主義傑作。拉伯雷用誇張手法謳歌了“人”的偉大,表現了人類的巨大力量,頌揚人性。高康大一生下來便會說話,喝17000多頭母牛的奶,他的衣服用12000多尺布製成。小說主人公高康大和龐大固埃兩代巨人都具有超乎尋常的體魄和力量,公正善良的品德和樂觀主義的天性,體現了人文主義者對人、人性和人的創造力的充分肯定。 拉伯雷提倡人的解放和自由。約翰修士在高康大支持下建立的特來美修道院是人文主義的理想國,體現了拉伯雷政治、社會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思想原則。這些原則的核心是個人自由、個性解放。在這裡,男女修士來去自由、交往自由、活動自由,而且“可以光明正大地結婚、可以自由的發財,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高康大把院規概括為“隨心所欲、各行其是”,表達了對基督教禁慾主義的蔑視和反抗,體現了資產階級爭取經濟政治自由的要求。 《巨人傳》還表達了新興資產階級追求新的文化科學知識的欲求。這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在小說中拉伯雷溶入了天文、地理、氣象、航海、生物、人體生理、醫藥、法律、哲學、語言等大量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顯示了作者的學識淵博,與封建神學和經院哲學作品形成截然不同的對照。拉伯雷把“使人的靈魂充滿真理、知識和學問”作為作品的一貫思想,從開卷高康大降生時發出的“喝啊、喝啊、喝啊!”的喊聲,到篇末神瓶發出的“喝”的諭示,首尾相應,表達了資產階級衝破精神奴役、追求新思想、新知識的熱切願望。作品還鞭撻了封建的經院哲學教育,認為幾十年的經院教育使高康大變得“呆頭呆腦”、“糊裡糊塗”了,只是在接受了人文主義教育後他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巨人”。 弗朗西斯·拉伯雷《巨人傳》是一部諷刺小說,鞭撻了法國16世紀封建社會,具有濃厚的反封建思想和人文主義色彩。故事以巨人國王卡岡都亞及其兒子龐大固埃的神奇事跡為主線,闡述了作者對戰爭、司法、捐稅、教育等諸方面的看法。拉伯雷反對窮兵黷武和掠奪性戰爭,猛烈抨擊司法機關的腐敗和苛捐雜稅給人民帶來的重負,並反映了人民不堪壓迫,奮起反抗的景象。作者以寓意詞的手法批判教會的虛偽和殘酷,對天主教用以毒害人民身心的經院教育、經院哲學痛加斥責。小說中提出“做你所願做的事”的口號,體現了作者的人文主義理想。拉伯雷吸取並發展了民間傳說的創作手法,從日常生活中提煉人物形象和性格,並運用誇張手法,通過人物形象的不成比例的對照,取得滑稽效果。語言生動、詼諧,富有表現力。
拉伯雷還以犀利的筆觸針砭時弊,對基督教會、對教皇、對宗教神學和經院哲學,對教會的各種盤剝勒索和宗教裁判所的殘暴,都一一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無情的批判,嬉笑怒罵,入木三分。 拉伯雷是一位具有民主傾向的人文主義作家,他比較接近民眾,他的作品繼承了法國民間文學中諷刺和誇張的傳統,大量運用民間語言和民間傳說故事,為人民所喜聞樂見。拉伯雷在法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對後世作家具有很大影響。
拉伯雷研究
巴赫金深知這種工作的不易,因為要理解拉伯雷,“就必須對整個藝術和意識形態的把握方式加以實質性的變革,必須對許多根深蒂固的文學趣味要求加以摒棄,對許多概念加以重新審視”,正如米歇爾·福柯所宣稱的,“所謂‘文學’充其量不過是到了19世紀才得以確立起來的觀念”,巴赫金試圖繞到“文學”概念成形固定之前,對生活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拉伯雷及其時代作番考察,於是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必須深入了解過去研究得很少而且膚淺的民間詼諧創作。”
民間詼諧創作的這種因時間流逝而至於湮滅不可識的狀況,乃是因為自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以降,社會所崇尚的理性精神,像洪水般席捲沖刷了所有人的頭腦,並在時間維度上打下深刻的烙印。民間曾經的笑聲,漸漸淹沒在這樣一片嘈雜興奮的“理性”喊聲中,被扭曲甚至於瀕臨滅亡境地。到了17、18世紀,人們已經不能理解拉伯雷留給我們的巨大遺產了,同國人盧梭甚至嚴辭批評他“厚顏無恥”、“齷齪不堪”。正如福柯在《癲狂與文明》中所闡明的那樣,理性將現代人與瘋狂的人分隔開,瘋狂於是漸成了一種並非生理學意義上的“精神病”,這是人類近代史上一次不幸的“事件”。拉伯雷時代民間文化的殘聲達於現代,何嘗不是發生了這樣的變化?這部洋溢著“狄耳倪索斯精神”的《巨人傳》中似乎無處不在的沒心沒肺的笑、粗俗的言語和耽於聲色的癲狂及那些所謂“道德審判被懸置的疆域”(米蘭·昆德拉《被背叛的遺囑》),讓每個閱讀它的普通讀者感到吃驚甚至厭惡。
巴赫金卻將拉伯雷的創作置於詼諧史及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民間文化真相中進行考察,認為世界文學史中還沒有哪一部作品能像拉伯雷的小說那樣如此全面深刻地反映民間廣場生活的全貌,拉伯雷的不為人所理解正是由於他極為熟識當時的民間廣場生活,其思想也因而帶上了激進的民間性,進而使其作品擁有了特殊的“非文學性”,成為“民間詼諧文化在文學領域的偉大表達者”。為了廓清幾百年來籠罩在拉伯雷身上的曖昧的迷霧,巴赫金所要做的第一個任務便是確立民間詼諧文化的規模,並對其獨特性作出初步的評述。他認為:民間詼諧文化是與嚴肅的官方文化相對的,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最基本的是經下三種:一、各種儀式-演出活動;二、各種詼諧的語言作品;三、各種形式和體裁的不拘形跡的廣場言語。巴赫金對於拉伯雷及其時代的民間文化的論述正是基於這三個方面展開深入的。
民間文化的儀式-演出形式最重要的自然是狂歡節,在巴赫金看來,狂歡節是人們偏離現有的世界秩序而創造出來的“第二種生活”,與官方節日相抗衡,後者將現有制度神聖化、合法化、固定化,是現成的、獲勝的、占統治地位的真理的慶功式,因此它注定只能是死板嚴肅、等級分明的,與之相反,狂歡節仿佛是慶賀暫時擺脫占統治地位的真理和現有的制度,慶賀暫時取消一切等級關係、特權、規範和禁令。狂歡節獨特的語言是“狂歡節的笑”,它包涵三種特性:一、全民性,即大家都笑,“大眾的笑”;二、包羅萬象性,即其針對一切事物與人;三、最重要的,也是巴赫金本人在全書中始終不厭其煩地強調的,即笑的雙重性:既肯定又否定,既是歡樂的又是嘲弄的。現代人不能理解拉伯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雙重性的笑被“粗暴地現代化”了,即認為它是純粹的赤裸裸的否定,沒有看到它表現整個世界處於不斷形成過程的觀點(巴赫金十分堅持這個觀點,以至於在拉伯雷文本中某處出現一些純粹否定意義的嘲諷時,他認為為是極少數例外的)。
顯然,巴赫金更為的是民間詼諧文化廣闊背景下的拉伯雷的創作特色及其閱讀策略,以此來完善自己的“狂歡化”詩學理論。巴赫金注意到,拉伯雷作品除了受廣場言語的影響之外,其詼諧哲學還有三個最流行的古希臘羅馬源頭:一為希波克拉底小說關於詼諧具有療效的學說;二是亞里士多德的名言:“在一切生物中只有人類才會笑”,人們普遍認為詼諧是人類的高級精神特權;三是去拉伯雷不久的盧奇安的小說作品,尤其是《梅尼普,或在冥間的旅行》,學者多認為它對《巨人傳》中愛比斯德蒙在地獄的情節產生重要影響。這樣,我們便可以較好地把握民間詼諧的內在氣質了。
而至於不拘形跡的廣場語言,則包括了諸如罵人話、指天發咒和發誓等等,在下文中我們將會再次提及。
對此三種基本形式的狀寫使《巨人傳》成不了一部“完整的民間文化的百科全書”,其審美觀念可稱為“怪誕現實主義”,生活的“物質-肉體下部因素”在其中占了絕對壓倒性的地位。論文中最精闢也是最有趣的乃是巴赫金指出,怪誕現實主義的主要特點是“降格”,即將一切高級的、精神的、理想的和抽象的東西轉移到整個不可分割的物質-肉體層面、大地和身體下部的層面,巴赫金一再強調,這種轉化具有兩重性:既埋葬又重生,既否定又肯定,詼諧即是貶低化和物質化:一切運動指向下部,又在那裡獲得重生。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終於不難讀懂《巨人傳》的情節了,比如嘉佳美麗吃了太多的牛直腸(“誰吃直腸就等於吃了大糞”),卻因此生下了高康大;高康大用各式各樣的物品擦屁股,從而得出孰好孰壞的結論;巴奴日被嚇出了屎尿,卻稱它們為“美麗的鬱金香”……我們也可以知道為什麼罵人、詛咒、發願為何總是指向下部(“天主的肚子”、“你下地獄吧”之類),當人問及約翰修士為何如此愛好發誓,他說:“為我的言語更加美麗,這是西塞羅式的修辭之花。”
從怪誕主義出發,巴赫金向我們展示了垃伯雷偉大的創作,如其筆下的節日的形式和形象、筵席形象、怪誕人體形象及其來源和物質肉體下部形象,完美地闡釋了這部包羅萬象的作品。由於他的翻案工作,拉伯雷的笑聲終於隱約地達於我們耳際,帶給我們醍醐灌頂的美妙感覺。
七星詩社
弗朗西斯·拉伯雷七星詩社在法國人文主義文化中拉伯雷代表了民主傾向,而七星詩社則代表了貴族傾向。七星詩社是七位人文主義作家的團體,其中以龍沙和杜·貝雷最為著名。1549年,杜·貝雷發表的《保衛和發揚法蘭西語言》是七星詩社的宣言書。之後,杜·貝雷在《橄欖集》的序言、龍沙在《詩學概論》和《福朗西亞德》兩書的序言中又分別對該派的理論和主張作了進一步的闡述,七星詩社主張用法語進行文學創作,龍沙指出:“捨棄典麗的本國活文字而向死灰里發掘上古文字的餘燼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他們肯定法語可以同拉丁語一樣用來表達高深的學問和思想,主張通過吸收希臘語和拉丁語辭彙創造新辭彙等方法擴大法語辭彙,推進法蘭西語言的統一和發展。但是,他們歧視勞動人民的語言。在文學表現形式上,他們主張模仿希臘、羅馬詩體文學及義大利十四行詩體,摒棄民間詩歌體裁,反映了他們脫離人民的貴族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