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斯捷潘諾維奇·米亞斯尼科夫

弗拉基米爾·斯捷潘諾維奇·米亞斯尼科夫

弗拉基米爾·斯捷潘諾維奇·米亞斯尼科夫,歷史學博士,高級研究員,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著名的漢學家,歷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亞太國際關係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拉基米爾·斯捷潘諾維奇·米亞斯尼科夫
  • 別名:米亞斯尼科夫
  • 國籍:俄羅斯
  • 出生地:俄國莫斯科
  • 出生日期:1931年5月15日
  • 職業:文學 漢學家、語言家
  • 畢業院校:莫斯科東方學研究所中國問題研究
  • 代表作品:《十七世紀的滿清帝國與俄羅斯國家》、《俄中界約勘》
人物介紹,個人信息,主要經歷,主要社會職務和活動,主要成就,主要著作,

人物介紹

個人信息

弗拉基米爾·斯捷潘諾維奇·米亞斯尼科夫Владими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Мясников。1931年5月15日出生在莫斯科。歷史學博士,高級研究員,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著名的漢學家,歷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亞太國際關係專家。
米亞斯尼科夫一生致力於中俄關係史檔案的整理與研究,在他的主持下,俄羅斯科學院出版了大型中俄關係史檔案文獻彙編叢書,該叢書現已出版11卷,1500萬字,涵蓋了從17世紀至20世紀中俄關係史上最重要的檔案文獻,是國際學術界關於中俄關係史研究最科學、最權威的文獻資料。半個多世紀對中國問題孜孜不倦的研究,使他成長為俄羅斯漢學界的泰斗,他一共完成了400多種漢學著作,成果豐碩,著作等身。是“俄羅斯漢學史”和“俄中關係史”領域裡無可爭議的專家,擁有世界聲譽。

主要經歷

● 1950年考入莫斯科東方學研究所中國問題研究室
● 1955年從學院畢業後,被安排到由貝列羅莫夫領導的滿學家和漢學家小組工作,整理1900-1901年八國聯軍武裝干涉中國,鎮壓義和團運動期間,沙俄軍隊從中國東北帶到俄國的滿文檔案,以便準備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在蘇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中國分部的基礎上,籌建了中國研究所。他在該所的科學工作中充當了漢學和檔案學之間的“聯絡人”角色。
● 1960年考入亞洲人民研究所(當時中國學研究所已經撤銷了)作研究生,在此期間他發表了相當可觀的作品並確定了他科學研究的領域和興趣——俄中關係。他的副博士論文是俄中邊界形成史領域裡的第一部綜合著作。
● 1964年2月13日,他成功地進行了論文答辯,隨即去中國北京外國語言學院作語言學進修生
● 1978年以《17世紀的清朝與俄國》畢業論文獲博士學位。
● 1990年,他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七年之後成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
● 1999年,值俄羅斯科學院成立275周年之際,為了表彰米亞斯尼科夫院士在祖國科學研究中的貢獻,特授予他“友誼”勳章。

主要社會職務和活動

● 1992年開始,擔任研究所所屬俄中關係研究與預測中心主任
● 1997年開始,擔任21世紀俄中友誼、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俄方的副主席
● 1998年開始,擔任俄羅斯漢學家協會主席
● 俄中友好協會的副主席
● 歷史學部委員的第一院士副秘書
● 俄羅斯人文科學基金會世界歷史組鑑定委員會的負責人
●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和東方研究所學術委員會成員
● 學術雜誌《遠東問題》的領導成員
● 俄羅斯科學院《科學遺產》雜誌的編委會主席

主要成就

● 1964年2月13日,北京正進行蘇中邊界問題的談判,米亞斯尼科夫認為很有必要出版一套能夠復原俄中關係全史的檔案匯集,產生了編輯多卷本檔案系列《俄中關係·材料與檔案》的想法。從尋找和發現材料,到一卷接一捲地出版,都由米亞斯尼科夫領導。
● 在他的倡議下,1992年,俄中關係歷史的研究工作被整合為一個科學研究計畫“17世紀到20世紀俄中相互關係”,其中包括蘇聯時期在內。至今,17世紀至19世紀俄中關係史部分一共出版了5卷,還有一卷是關於1937-1945年蘇中關係史(共分兩個分卷)。該叢書代表了科學院的最高水平,已經問世了的這些卷包括了2500多個檔案(正文中的和註解中的),其中的大部份檔案是首次運用在科學研究方面。評論者給了這個檔案集以相當高的評價。
● 在專心於檔案材料的編輯工作過程中米亞斯尼科夫發現了中方在外交談判實踐中的一定規律性。這個研究成果在他的博士論文中得到了闡述,這就是後來出版的專題著作《十七世紀的滿清帝國與俄羅斯國家》(莫斯科,1980年)。
● 米亞斯尼科夫多年研究俄中邊界史問題,寫成了專著《俄中界約勘註:俄中邊界外交史——從17世紀到20世紀》(莫斯科,1995)。這本專著對國家邊界的形成這樣敏感尖銳的、涉及鄰國相互關係的歷史政治問題進行的基礎研究,在國際漢學界,甚至在歷史學界,都是史無先例的。
● 在俄中關係資料的基礎上繼續研究中國外交的理論和實踐的同時,米亞斯尼科夫轉而從事研究亞太地區的國際關係問題,並就這個問題的各個方面寫了一系列的文章。
● 許多年來,米亞斯尼科夫還在俄羅斯(原蘇聯)外交部所屬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從事教育工作。許多俄羅斯外交官都聽過他的課,讀過他的著作。
● 他還把很多精力花在科學組織工作方面,首先是研究所的學術秘書,然後是科、處主任,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從1986年至今),從1992年開始,擔任研究所所屬俄中關係研究與預測中心主任。1990年,他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七年之後成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99年,值俄羅斯科學院成立275周年之際,為了表彰米亞斯尼科夫院士在祖國科學研究中的貢獻,特授予他“友誼”勳章。
● 米亞斯尼科夫院士還熱衷於參與建立國際科學聯繫,作了大量的科學報告。多次參加各種國際科學代表大會和學術會議,與許多外國學者及科學中心保持著廣泛的科學聯繫。
● 米亞斯尼科夫是一個傑出的科學工作組織者。在他所創立和領導的科學團體裡,他的同事和學生與他一塊工作和學習。他慷慨地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識。表現出一種對工作的忘我獻身精神。此外,他還懷著高度的責任心來培養科學工作者,在他的學生中,有不少人在他的精心培養下成了副博士和博士。

主要著作

《關於伊凡·裴特林到中國旅行的新檔案》(《蘇聯中國學》,莫斯科,1958年第1期);
《К.А.斯卡奇科夫〈太平天國起義日子裡的北京〉》(莫斯科,1958年,共同校訂);
《1689~1916年的俄中關係》(莫斯科,1958年,合編);
《關於明朝皇帝致沙皇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國書的日期問題》 (《東方學問題》,莫斯科,1960年第1期,合著);
相關圖書相關圖書
《Н.斯帕法里著作的新版本》(《亞非人民》,莫斯科,1962年第2期);
《駐中國的第一批俄國外交官》(莫斯科,1966年,合著);
《俄國檔案中論述滿族征服中國的文獻(1618~1690)》(《滿族在中國的統治》,莫斯科,1966年);
今日中國》(莫斯科,1969年,合著);
《17世紀的俄中關係:資料和文獻》(莫斯科,第1卷,1969年;第2卷,1972年,合編,注釋並前言);
《俄中關係史研究中的問題和任務》(《蘇聯中國學問題》,莫斯科,1973年);
《大清帝國的興衰》(《遠東問題》,莫斯科,1973年第2期);
《蘇聯中國學的形成和發展》(《遠東問題》,莫斯科,1974年第2期);
《編者的話》(斯卡奇科夫著《俄國中國學史略》,莫斯科,1977年);
《比丘林的創作遺產和現代》(《遠東問題》,莫斯科,1977年第3期);
《17世紀的清帝國和俄國》(莫斯科,1980年);
《研究蘇中關係的有重大價值的著作:評О.鮑里索夫著〈蘇中關係(1945~1980)〉一書》(《遠東問題》,莫斯科,1981年第2期);
《17-20世紀邊界交涉史》(1996),《中國邊疆形成史》(主編之一,200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