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
- 外文名:Gravitational wave high-energy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 Monitor
- 別名:“極目”望遠鏡 、小極&小目 、懷柔一號
- 縮寫:GECAM
- 研製單位: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裝備特點,研製過程,發射入軌,重要意義,
裝備特點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共由2顆衛星組成,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運行於軌道面相同軌道相位相反的600公里近地軌道,每顆衛星都能監測除了地球遮擋之外的全部天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此外,GECAM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日地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
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顆科學衛星,中科院與北京市政府共同將GECAM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為利於科學傳播,GECAM暱稱為“極目”,兩顆衛星“小極”和“小目”分布於地球兩側,形成兩“極”之勢,猶如二“目”,將對黑洞、中子星等極端天體的劇烈爆發現象進行觀測,快速下傳並發布觀測警報, 引導國內外科學家利用各類望遠鏡進行後隨觀測。
GECAM工程任務由中科院負責組織實施,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負責工程大總體和地面支撐系統的研製建設,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衛星系統研製,高能物理研究所為任務科學目標提出單位並負責衛星有效載荷、科學套用系統研製建設,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負責科學數據的地面接收。
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是中科院“率先行動”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專項一期部署發射了“悟空”“墨子”“慧眼”“實踐十號”等科學衛星,作為建設科技強國的標誌性成果,先後多次入選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2019年8月31日,專項二期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成功發射,邁出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奠基性的第一步。除“太極一號”和GECAM衛星外,專項二期還部署了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ASO-S)、愛因斯坦探針(EP)和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等空間科學衛星計畫,將在未來3至4年內陸續發射,有望在太陽爆發活動、時域天文學、日地關係等方面取得重大原創性成果。
研製過程
2017年4月和11月,GECAM進行了專家諮詢評議,根據兩次諮詢評議結果,中科院重大任務局批覆同意GECAM啟動衛星工程綜合論證和工程立項階段的工作。
2018年9月19日,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科學目標通過評審。
2020年1月8日,GECAM衛星工程正樣研製工作動員會在京召開,會議透露GECAM雙星計畫於9月出廠。
正在載入展開全文
正在載入載入更多
查看更多
打開百度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