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該村海拔800.00米,年平均氣溫20.00 ℃,年降水量2,000.00毫米,適宜種植甘蔗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水稻、甘蔗為主。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8.00畝(其中:田184.00畝,地64.00畝),人均耕地1.30畝,主要種植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3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55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00畝,其中養殖面積3.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46戶通自來水。有4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戶(分別占總數的10.87%)。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5輛,機車25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4.00畝,有效灌溉率為74.1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5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8萬元,占總收入的58.5%;畜牧業收入32萬元,占總收入的32.3%(其中出欄肉豬281頭,肉牛13頭);林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3%;第二、三產業收入32萬元,占總收入的32.3%;工資性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7%;其它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3429元,農民收入以甘蔗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其中省內務工2人,省外務工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水稻、咖啡等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甘蔗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51.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2.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6戶,共鄉村人口210人,其中男性83人,女性122人。其中農業人口210人,勞動力147人。該村以傣族為主(是漢、傣族混居地),其中傣族170人,漢族40人。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8人,參合率100%。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46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緩線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弄璋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5.00公里。現今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2人,其中小學生21人,中學生11人。
發展重點
該村現今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薄弱,農產品質量不高,農業技術落後,交通不便。
該村今後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加強農業技術知識學習,提高農產品質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傳統產業和養殖業。
地圖信息
地址: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南緩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