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西部文創中心行動計畫 (2017—2022年)》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於2018年2月12日印發。
《建設西部文創中心行動計畫(2017—2022年)》
文化是城市建設的靈魂和根基,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和軟實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動成都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的經濟創新力、產業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建成全國重要的文創中心,現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和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重大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堅持文化引領,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豐富文化供給、激發文化創造,以世界眼光、戰略思維推動文創產業化、產業文創化,實現集群發展、跨界融合、品牌引領,大力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的行業首位度、產業融合度、品牌美譽度和國際知名度,全面增強西部文創中心的影響力、凝聚力、創造力,為我市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實現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二、建設目標
按照“一年全面啟動、三年跨越發展、五年基本建成”的總體要求,重塑文化地理,推動成都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歷史文脈與文化創造相得益彰,天府文化和城市精神充分彰顯,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極大提升,文化事業和文創產業發展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文體旅深度融合發展,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形成人文魅力享譽世界、文化人才充分匯聚、文創產業實力突出、精品力作不斷湧現、創新創造活力強勁的發展新格局,全面增強全國重要的文創中心功能,提升世界文化名城影響力。
——2017年,全面啟動西部文創中心建設,加快產業布局、促進融合發展、豐富文化形態、創新要素供給、構建產業生態、策劃重大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完善管理體制,年內實現文創產業增加值750億元,占GDP比重約5.5%,居民文化消費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5.0%以上。
——到2020年,建成一批重大功能性項目和平台,在傳播發展天府文化上取得新進展新成就,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完善,文化藝術原創能力顯著增強,城市建設文化品位充分提升,文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文創產業生態不斷最佳化,文化創意人才充分集聚,文化創意品牌日益彰顯,建成超過800萬平方米的園區載體,形成特色鮮明、附加值高、原創性強、成長性好的現代文創產業體系,實現文創產業增加值超過1800億元,占GDP比重約10.0%,居民文化消費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14.0%以上。
——到2022年,建成一批具有國家功能性、國際影響力的項目和平台,天府文化深入人心,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歷史與時尚相融合的城市文態基本形成,建成超過1000萬平方米的園區載體,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全國影響力、區域帶動力的文創園區、文創街區、文創小鎮、文創企業和文體旅品牌,形成要素集聚、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世界文化名城、旅遊名城、賽事名城和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的世界影響力顯著提升,實現文創產業增加值超過2600億元,占GDP比重約12.0%,居民文化消費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20.0%以上。
西部文創中心行動計畫建設目標
指標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文創產業增加值(億元) | ≥750 | ≥1000 | ≥1350 | ≥1800 | ≥2160 | ≥2600 |
其中:傳媒影視業 | ≥60 | ≥81 | ≥109 | ≥145 | ≥174 | ≥208 |
創意設計業 | ≥75 | ≥101 | ≥136 | ≥180 | ≥216 | ≥260 |
現代時尚業 | ≥90 | ≥121 | ≥164 | ≥210 | ≥252 | ≥312 |
音樂藝術業 | ≥15 | ≥20 | ≥27 | ≥36 | ≥43 | ≥52 |
文體旅遊業 | ≥112 | ≥151 | ≥204 | ≥273 | ≥327 | ≥390 |
信息服務業 | ≥240 | ≥324 | ≥437 | ≥580 | ≥696 | ≥832 |
會展廣告業 | ≥23 | ≥31 | ≥42 | ≥55 | ≥66 | ≥78 |
教育諮詢業 | ≥45 | ≥60 | ≥82 | ≥109 | ≥130 | ≥156 |
其他 | ≥90 | ≥121 | ≥164 | ≥212 | ≥254 | ≥312 |
文創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 ≈5.5 | ≈7.0 | ≈9.5 | ≈10.0 | ≈11.0 | ≈12.0 |
旅遊總收入(億元) | ≥3000 | ≥3600 | ≥4300 | ≥5200 | ≥5840 | ≥6550 |
文創園區面積(萬平方米) | ≥300 | ≥450 | ≥620 | ≥880 | ≥950 | ≥1000 |
大型文化體育旅遊節會賽事(次) | ≥15 | ≥20 | ≥25 | ≥30 | ≥30 | ≥30 |
上市(掛牌)文創企業 | ≥15 | ≥25 | ≥35 | ≥45 | ≥55 | ≥65 |
文創小鎮(個)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文創街區(社區、村落)(條/個) | ≥100 | ≥150 | ≥200 | ≥240 | ≥280 | ≥300 |
文創空間(個) | ≥300 | ≥1000 | ≥1500 | ≥2000 | ≥2500 | ≥3000 |
博物館數量(家) | ≥140 | ≥155 | ≥170 | ≥180 | ≥190 | ≥200 |
每萬人擁有電影熒幕(張) | ≥0.55 | ≥0.58 | ≥0.61 | ≥0.65 | ≥0.67 | ≥0.69 |
縣級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本) | ≥0.9 | ≥1.04 | ≥1.1 | ≥1.2 | ≥1.3 | ≥1.4 |
引進和培育優秀文創人才(萬人) | ≥0.1 | ≥0.3 | ≥0.5 | ≥0.7 | ≥0.9 | ≥1 |
居民文化消費支出占消費支出比重 | ≥5.0 | ≥8.0 | ≥11.0 | ≥14.0 | ≥17.0 | ≥20.0 |
三、推進舉措
著眼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的站位格局,全面把握建設西部文創中心在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功能體系中的戰略定位,堅持整體謀劃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系統部署與分類推進相結合,以文化為根基、創意為靈魂、產業為支撐,紮實推動西部文創中心建設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一)發展天府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揮成都作為首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十大古都的獨特優勢,深度挖掘源於中華文明、成長於巴山蜀水的天府文化核心內涵,傳承創新創造的天府文化基因、點亮優雅時尚的天府文化特質、彰顯樂觀包容的天府文化氣度、厚植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表達,推動天府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天府歷史文脈和獨特文化成為市民留住鄉愁的精神和物質載體,讓天府文化成為彰顯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幟。
1.涵養天府文化。搭建天府文化研究平台。創辦天府文化研究院。圍繞“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內涵。組織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開展學術研討和理論闡釋。深度挖掘梳理天府文明史、發展史。對易於傳承、符合主流、反映歷史的名人、古蹟等進行總結提煉,推動市民大討論,推出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天府文化研究成果、普及讀物和新媒體產品,深入反映天府文化的核心內涵和精神氣質。
搭建天府文化展示平台。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實施“攀原登峰”工程,建立健全覆蓋文學原創、出版發行、演出播映、宣傳推介、著作權保護全過程的組織管理體系,加大扶持具有示範性、引領性作用的原創精品,抓好文學、劇本、作曲等基礎性環節,引進培育一批文藝領軍人物和創作人才,加快文藝院團改革,支持引導民營文藝院團成長壯大,推動網路文藝等新興文藝有序發展,推出一批體現時代精神、弘揚天府文化的“大戲、大劇、大片、大作”。
搭建天府文化傳播平台。創辦《天府文化》雜誌,開辦天府文化頻道,改造提升“成都通”,綜合運用報刊、頻道、公益廣告、新媒體等載體廣泛傳播天府文化。推動天府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進景區、進公共活動場所、進交通樞紐及口岸、進網路空間,讓天府文化逐步成為城市氣質、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舉辦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活動和論壇,加強國際文化雙向互動交流,讓天府文化魅力享譽世界。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深化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強化公共文明行為引導,培育和宣傳一批道德模範,樹立一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天府文化的先進典型,打造“志願之城、公益之都”城市品牌,形成向上向善、公益互助的良好社會風尚。
2.厚植文化傳承。搭建天府文化傳承平台。建立傳統文化資源資料庫,編纂出版《成都歷史文化大辭典》,大力實施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挖掘提煉歷史名人文化中符合當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規範、價值追求,創新現代表達形式,充分展示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發揮歷史檔案作用,辦好《成都故事》等檔案展覽,將《成都故事》打造成為社會各界了解成都歷史文化的重要視窗。廣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活動,推動國民教育增加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內容,舉辦經典誦讀、國學講堂、文化講壇、文化“遊學”、中華武術、傳統禮儀、傳統體育、中醫藥文化等專題活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網路傳播。推進天府川劇文化振興行動。
搭建文化遺產保護平台。抓好古蜀文化遺址、工業文明遺址、歷史文化街區、名人故里、歷史建築、古鎮古村、川西林盤等文化遺產的保護及活化,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結合城鎮化和文創產業發展形成引導性、約束性、保護性規劃。重點實施江南館街遺址、東華門遺址、東郊工業文明、明蜀王陵、寶光桂湖、都江堰、青城山、寶墩遺址、芒城遺址、邛窯遺址、懷安軍遺址等文化生態區的文物保護、整體風貌保護和合理利用,加快推進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
搭建天府文化轉化平台。大力弘揚古蜀文化、三國文化、大熊貓文化等特有文化,豐富民間文化活動載體,傳承發展成都故事和民風民俗,促進成都文物資源向文創產品轉變、非遺資源向非遺產品轉變。堅持“老成都、蜀都味、國際范”,最佳化城市文化形態,高質量建設一批富有地域特質、彰顯天府文化、融入經典元素和標誌符號的城市文化地標和公共空間,讓歷史風貌創造性融入現代社會,推進城市品位提升和文創業態升級。
3.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提供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看電影、送地方戲、體育鍛鍊等標準化文化服務,建成公共文化服務超市,實現選單式按需定供服務。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建成“15分鐘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促進城鄉均衡、區域均等和人群均等,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加大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積極培育文化類社會組織,加強文化志願服務,推進城鄉“結對子”“種文化”,豐富公共文化服務產品供給。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數位化,建設公共文化服務信息雲平台,實現線上線下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深化改革創新。紮實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建立適應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需要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管理體制。推動政府行政部門從“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充分利用市場化機制,採取補助、創投引導、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大公共服務平台扶持力度,服務文化創意企業降低運營成本。加快整合現有基層文化陣地,統籌建設集思想宣傳、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健康教育、便民服務為一體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合理利用歷史街區、民宅村落、閒置廠房等,興辦公共文化項目。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免費和錯時、延時開放。
促進文化消費。增加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開發新型文化消費金融服務模式,充分釋放文化消費需求。推進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多渠道鼓勵市民文化消費,逐年提升居民文化消費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文化四季風”“文化惠民演出”“運動成都”“太極蓉城”“百姓故事會”等文化品牌,培育“一縣一品牌、一鎮一亮點、一村一特色”文體活動。深化全國首批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城市建設,打造“書香成都”全民閱讀典範城市,建立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功能多元的實體書店體系,形成一批國內外知名書店品牌。
(二)加快產業布局
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精準落地,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重塑文化地理,構建文創“雙核兩帶三片”全域發展新格局,推動文創產業集群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1.“雙核”支撐。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和高新區西區、南區依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以發展天府文化為使命、塑造人性尺度為理念、最佳化整體功能為目標、培育新興業態為抓手,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核心區、“天府錦城”文商旅融合發展核心區。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和工業遺產保護,打造懷舊景觀、文創空間和休閒場所。通過“三降兩提”“三增三減”,推動城市有機更新和社區營造,疏解非核心功能,增加文創功能,建設文商旅圈互聯互通慢行系統,打造體現“老成都、蜀都味、國際范”的建築、街區、交通和空間形態。依託新載體、大項目,打造環高校知識經濟圈、泛成都歷史文化創意街區、泛城市綠道的休閒旅遊體驗區、泛成都中心的商業商務服務區。重點發展音樂藝術、傳媒出版、動漫遊戲、創意設計、會展廣告、教育諮詢、文博旅遊、非遺活化等文創業態。
天府新區以南部旅遊文創功能區為核心,以錦江生態文化“沿江”帶、鹿溪河文創產業“沿河”帶、龍泉山西麓特色文創小鎮“沿山”帶為支撐,加快構建“一園三點多帶”全域文創產業空間布局,建設天府文化集聚地、美好生活體驗區。推動文化創意與城市建設發展融合,把文創功能植入天府中心、天府大道景觀綠軸規劃,融入特色小鎮、大美鄉村建設,推動布局圖書館、美術館、音樂廳、大劇院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項目,塑造特色城市文化,豐富城市底蘊。積極培育創新天府、科技天府、創意天府等文創IP,推動文化創意新組織、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重點發展文創體驗、文博旅遊、田園文創等文創業態和文創科技、文創金融、音樂演藝、創意設計、會展等現代高端文創產業。
2.“兩帶”聯動。龍泉山文創產業帶(含金堂縣、龍泉驛區、簡陽市及青白江區部分區域、成都天府新區部分區域、高新區東區)按照“一心兩翼”雙城發展格局,在東部都市功能新區提前規劃布局文化設施和文創產業。依託新城新區和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建設現代文創產業新興區、文化裝備製造區。依託龍泉山、龍泉湖、三岔湖等優質生態資源,堅持以人興城、產城互動、產城人文協調發展,著力打造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重點發展創意設計、音樂藝術、度假旅遊、戶外運動、文化體驗、康養醫療等文創業態。
龍門山文創產業帶(含彭州市、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縣、邛崍市、蒲江縣)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轉向人本導向,堅持以控促優,劃定生態紅線,推動綠色發展,鼓勵利用民居、村莊、集鎮合併整理出的建設用地發展文創產業。依託古蜀文化、南絲路文化、精品灌區文化、大熊貓文化、水文化、道文化等資源,建設具有天府文化內涵的國際旅遊目的地,重點發展康養旅遊、遺產旅遊、科考探險、山地運動、鄉村度假、民俗體驗、創意農業等文創業態。
3.“三片”共興。北片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按照開放性國際化思路,依託國際鐵路港服務業發展區、國際現代公路物流港集聚區,建設對外文化交流貿易體系,打造國際文創商貿業新興區,重點發展文化貿易、信息服務、工業會展、工業設計等文創業態。依託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打造艾蕪文化旅遊小鎮、錦門音樂小鎮、川音文創園,重點發展古鎮旅遊、工業旅遊、文博旅遊、音樂藝術、遊學旅遊、文化體驗、鄉村旅遊等文創業態。
南片區(雙流區、新津縣)按照城市南拓思路,依託自貿試驗區、國際空港、軍民融合產業園、航空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文化保稅區、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重點發展文化貿易、創意設計、信息服務等文創業態。依託古蜀文明、民俗文化、古鎮旅遊資源,建設農業博覽園、牧馬山文化旅遊區,重點發展文博旅遊、古鎮旅遊、運動康體、農業會展等文創業態。
西片區(溫江區、郫都區)按照高端引領、綠色發展的思路,依託豐富的文化資源、教育資源,建設國家級影視產業製作基地、創新創業引領區,重點發展教育諮詢、信息服務、創意設計、智慧型穿戴等文創業態。依託古蜀文化、歷史名人、川西林盤、生態農業、生物醫學等資源優勢,打造揚雄故里、非遺產業園區、健康服務業集聚區,重點發展遊學旅遊、醫學康療、文化體驗、主題娛樂、時尚用品、非遺活化、觀光農業等文創業態。
4.集聚發展。堅持高標準規劃建設和融合式改造提升發展思路,形成一批集聚效應明顯的文創示範園區、體現“特”在人文、在歷史、在形態、在功能的特色文創小鎮(村、社區),重現成都文化肌理的文創街區。到2022年,各區(市)縣規劃建成1個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特色文創小鎮,規劃建成30萬至50萬平方米創意設計與現代生活交融的文創園區,規劃建成100個以上具有創意特色的實體書店、書院、博物館、小劇場、微影院、工作室、民宿、客棧等文創空間,打造一批文創產業示範基地,以街道(鄉鎮)為單位規劃建成或整修改造至少1條環境優雅、創意濃郁的文創街區。
以因地制宜、集聚發展為理念,規劃建設26個文創產業功能集聚區。在“雙核”區域加快建設紅星路國家廣告產業園、少城國際文創矽谷、人民南路文創金融集聚區、武侯新城電子商務集聚區、東郊文創集聚區、南部旅遊文創功能區、天府中心國際會展功能區,規劃建設北湖·大熊貓文創集聚區。在“兩帶”區域加快建設龍門山山地旅遊集聚區、都江堰濱江新區文化娛樂集聚區、大青城休閒旅遊產業園區、崇州康養旅遊服務業集聚區、安仁文創文博集聚區、臨邛文博創意產業示範區、蒲江中德職教創新集聚區、簡陽電子商務集聚發展區、金堂天府水城文旅康養集聚區,規劃建設洛帶文創旅遊集聚區。在“三片”區域加快建設雙流軍民融合產業園、新津梨花溪文化旅遊區、四川農博園、成都創新創業集聚區(菁蓉鎮),規劃建設新都歷史文化旅遊區、青白江國際文創商貿新興區、成都影視矽谷、溫江星光影視文旅城。2018年6月底前,各區(市)縣要完成文化地理的空間調整和產業布局,研究產業生態圈建設,制定落實行動計畫的實施方案。
(三)促進跨界融合
堅持以智慧型化、智慧化為主攻方向,借力“網際網路+”新動能,拓展“文創+”新思維,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內涵深化整合、外延融合帶動,推進軟硬一體、網路互聯、平台支撐、數據驅動、套用示範的融合創新,促進文創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重點發展創新先導型、內容主導型、智力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文創產業類型,形成文創新經濟,培育一批“獨角獸”“瞪羚”企業。
1.促進文創與科技融合。加快推進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虛擬現實、大數據等高新技術成果向文創領域轉化運用,發展文創新經濟,提升文化裝備技術創新能力。發揮成都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作用,打造文創科技融合發展的文創產業園、文創孵化器。建立文創科技融合發展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和重點產品資料庫,培育一批跨界融合的標桿企業、領軍企業,實施一批文創科技融合重大項目。支持企業建立文創科技融合發展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工作站,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共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標準聯盟、行業協會,打通政產學研用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人才鏈,打造一批聚集創新資源的研發轉化平台。鼓勵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引領新型文化消費的可穿戴設備、智慧型硬體、沉浸式體驗平台、套用軟體等輔助工具,推進智慧型製造、增材製造、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先進技術成果服務套用於文化創意內容生產,發展虛擬會展、藝術品微拍、移動多媒體、智慧文創等文創科技融合新業態。
2.促進文創與產業融合。堅持文創產業化、產業文創化,通過文化植入、創意融入和設計提升,推動文創與產業深度融合,高標準打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培育一批文創“航空母艦”和行業“單打冠軍”。
促進文創和農業融合。推進文化創意與都市現代農業、特色農業、休閒農業等融合,打造一批集農業觀光、體驗、科教及文化傳承於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創意的農業產品、農業節慶和農業景觀。支持發展特色村落、創意民宿和田園綜合體,鼓勵藝術家租賃農房開辦藝術工作室,引導農家樂等現有旅遊形式提升文化品位,打造一批全國知名的“藝家樂”“創意村”。
促進文創和工業融合。大力培育工業設計、建築設計、工程設計機構,打造一批全國知名的設計園區。加強工業設計相關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的研究和運用,強化創意設計在產品創新、品牌建設、行銷策劃和質量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推動傳統製造向“智慧型型製造、服務型製造”高端方向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值,重塑提升產業競爭力。最佳化傳統工業園區多元文化創意要素的配置,打造一批工業旅遊基地、特色創意休閒基地。
促進文創與商業融合。依託傳統商圈謀劃新型商圈,將“千年商都”的人文底蘊與現代商業理念有機融合,打造時尚體驗、購物娛樂、美食品鑑等多元一體的文化商業集聚區,提升成都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的文化品質。鼓勵商場、餐飲、酒店、咖啡館、實體書店等傳統商業企業引入特色文化、強化創意設計,擦亮“老字號”金字招牌,創新性開發一批文化衍生品,打造更多具有時代感的“良品美器”。
促進文創與體育、旅遊融合。挖掘開發天府文化資源,探索文化體驗、賽事旅遊、體育傳媒、演藝旅遊等產業發展新模式,著力推進文化創意融入體育賽事設計、旅遊產品開發,提升旅遊服務和運動休閒的多樣性、趣味性和互動性。加快歷史文化資源、賽事資源、旅遊資源的相互轉化。充分利用好國際馬拉松、國際美食節、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等大型賽事展會平台,發展時尚運動、美食旅遊、會展節慶等文創業態,開發衍生產品及服務,打響“三城三都”城市品牌。
3.促進文創與城市融合。把文創產業作為向城市注入人文理念的主通道和改變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載體。大力發展創意生活業,把文化創意、深度體驗及生活美學融於衣、食、住、行、游、購、娛等領域。重點圍繞人居、休閒、康養、健身、教育等方面鍛造生活城市的文化品質,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在社區治理和小街區建設中實施特色街區創建行動,按照“有機生命體”理念打造一批形神兼備、秀外慧中的特色精品街區、特色文創小鎮。
提升城市規劃文化品位。將天府文化融入城市園林、建築設施、公共藝術的規劃設計,加快建設傳承融合歷史文化基因和現代時尚元素的文創街區,加快推進城市音樂廳、天府自然博物館、天府文化國際中心、鳳凰國際時尚藝術社區等文創地標建設,最佳化城市文化形態,促進城市有機更新。
凸顯城市建築文化特色。做好城市天際線和色彩設計,制定城市形態及建築立面設計導則,加強實施對重要地段建築物、城市標誌性建築物和大型公共項目的文化評估,實施對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歷史文化風貌景區的風貌控制。
打造城市文化景觀體系。堅持系統耦合、多元相融、差異協同、品質至上的理念,順應“山水田林路湖”自然肌理,萃取古蜀文化、三國文化、大熊貓文化、芙蓉文化等特色文化精華,深挖名勝古蹟、歷史人文、特色街區等特色文化資源,打造一批具有濃郁地域特徵和時代特點的城市景觀軸、市域綠道、城市綠廊和慢行系統,形成“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多層次文化景觀體系,厚植城市自然人文環境軟實力。
(四)推進重點領域
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徵,順應文創發展規律,遵循綠色環保理念,匯聚文創要素,最佳化產業生態,以八大產業為重點,打造附加值高、原創性強、成長性好的現代文創產業體系,切實增強成都文創產業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核心競爭力。
1.傳媒影視業。著力打造全國傳媒重鎮、網際網路影視產業重鎮、中國網路視聽內容生產交易中心,重點發展現代傳媒、數字出版和影視娛樂。打造1個全國一流的新型媒體集團、1個有全國影響力的財經媒體集團、1個國家級網路視聽產業園區、1個全國一流的傳媒文化產業園、1個國家級影視製作基地。到2022年,實現增加值208億元。
2.創意設計業。著力打造綠色環保設計之城,建設國際創意設計高地,發揮創意設計貫穿經濟社會多行業多領域的特點,強化創意設計引領作用和價值提升作用,重點發展工業設計、建築設計和景觀設計。搭建開放合作平台,集聚100個創意設計大師團隊,培育10個創意設計國際品牌,孵化1000個創意設計機構。到2022年,實現增加值260億元。
3.現代時尚業。著力打造國際時尚之都,重點發展時尚服飾、時尚用品和時尚服務。整合時尚地標、時尚人物、時尚品牌、時尚平台等要素資源,創辦1個國家級時尚產業園區,引進10名以上國際時尚大師,打造10個以上時尚知名品牌,舉辦100場以上大型時尚活動。到2022年,實現增加值312億元。
4.音樂藝術業。著力建設國際音樂之都、世界非遺之都、中國藝術品交易中心,重點發展和促進音樂演藝、藝術品生產與交易和非遺生產性保護。培育50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天府文化藝術名家、100名非遺傳承大師,創辦100個天府文化名師工作室,打造1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音樂產業基地、5個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特色音樂小鎮和20個以上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的藝術品交易平台,舉辦100場以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音樂演藝活動。到2022年,實現增加值52億元。
5.文體旅遊業。著力打造世界旅遊名城、賽事名城、國際美食之都、中國博物館之都、中國書香第一城,重點發展博物館書店旅遊、時尚文創旅遊、美容康養旅遊、美食旅遊、體育旅遊和遊學旅遊。新增2—3個5A級旅遊景區、1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培育1個全國一流的文旅集團,打造200個博物館、100家書店、10個國家級文創特色商業街區、10個以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創小鎮和1000個特色化、個性化的文創空間。到2022年,實現增加值390億元。
6.信息服務業。著力打造中國動漫名城、中國軟體名城、世界軟體產業重要製造基地,重點發展軟體服務、電子商務和動漫遊戲。培育3家中國軟體百強企業、150家信息服務上市企業(含新三板)。到2022年,實現增加值832億元。
7.會展廣告業。著力建設國際會展之都,重點發展會展服務和廣告服務。培育10個國際化、國家級、專業性的文創品牌節會,建成1個以上國家廣告產業園分園。到2022年,實現增加值78億元。
8.教育諮詢業。著力打造西部文創人才高地,著力發展教育培訓和諮詢服務。支持申創1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藝術院校,培育5家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教育培訓機構和100家以上全國知名諮詢服務機構。到2022年,實現增加值156億元。
(五)發展文創金融
推進文創金融跨界融合,搭建平台,最佳化生態,發展現代文創金融新業態,強化文創金融功能新支撐,探索文創金融結合新方式,提升文創投融資能力,創建國家級文化金融合作創新試驗區。
1.搭建文創金融平台。新設1—2家文創支行,開發符合中小微文創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支持設立中小微文創企業債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設立規模100億元的市級文創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有條件的各類資本創設文創投資基金、機構,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創意與設計產業核心領域、新興文化領域。支持保險機構探索開展適合文化創意企業特點和需要的新型險種與保險業務。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網際網路新技術,大力發展與文創產業融資需求相適應的新型網際網路融資模式,為文創企業提供“低門檻、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務。
2.最佳化文創金融生態。完善文化創意產業“補、貸、投、保”聯動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創意產業。完善文化資產評估體系,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文化創意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開展無形資產質押和收益權抵(質)押貸款等業務。鼓勵金融機構建立服務文創產業的專屬機構和專業服務團隊,提高文創金融服務專業化水平。依託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銀企融資對接平台,採集共享文創企業信用信息,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文化創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強文創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鼓勵金融機構與文創企業人才雙向交流。
(六)壯大市場主體
深入實施大企業大集團發展戰略,內培外引、做強做大一批龍頭文創企業,培育一批本土文創企業成為中國500強、民企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不斷增強文創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文創產業質量、規模和實力跨越提升。
1.促進企業發展。堅持扶優扶強,鼓勵有實力的本土企業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骨幹文創企業,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國有大型文化創意企業集團。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旅遊集團、廣播影視集團、傳媒出版集團、財經新聞集團、新媒體集團。支持文創領域大眾創新、萬眾創業,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中小文化創意企業發展,打造一批民營文化創意“小巨人”企業。大力發展演藝經紀、著作權代理、評估鑑定、推介諮詢、擔保拍賣等各類文化創意中介服務機構,支持影視金融、網路票務、數據分析、市場行銷等專業服務企業發展。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創新工場”等新型創業服務平台,實現龍頭骨幹文創企業、中小微文創企業、個體勞動者協同發展的“彗星群”發展局面。
2.促進品牌培育。以“誠信為本、科技創新、品質保證、消費引領、情感維護”品牌經濟五要素為核心,構築多層次品牌經濟發展體系,培育一批“成都設計”“成都製造”“成都服務”文創品牌。制定天府文創品牌培育和輸出計畫,系統推進文創品牌發展。堅持品牌引領,著力建成以品牌集聚中心、品牌運營中心、品牌孵化中心為特徵的天府品牌名城。培育品牌企業,評選成都文創百強企業,大力支持有基礎、有條件的文創企業發展成為全國知名品牌企業和“百年老店”。開發品牌產品、引進品牌項目、培育馳名商標,以“工匠精神”打造名牌名作名品。
3.促進經濟證券化。完善文創企業上市資源培育儲備機制,引導和支持文創企業加快股份制改造。建立文創企業上市掛牌儲備庫,鼓勵符合條件的文創企業在主機板、創業板上市或新三板掛牌。鼓勵文創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支持已上市和掛牌文創企業通過增發股票、發行公司債等方式進行再融資。
4.促進產業生態圈建設。著力打造文創產業生態圈,增強參與國際分工的比較優勢。完善文創產業、空間和政策體系,促進傳統文創園區向共生型產業生態圈升級,建設基於服務和價值創造的虛擬產業生態圈,通過最佳化要素供給完善產業生態圈的效率提升支持體系,推動文創產業從形聚走向神聚。根據產業定位、行業特點,強化數據信息、行業認證、融資服務、品牌推廣、人才服務等全產業鏈服務,重點形成若干文創產業集聚區和創意產業、大數據產業、電子商務產業等重點領域產業生態圈。
(七)擴大對外開放
牢固樹立更全面、更深入、更務實的新開放觀,實施文化“走出去”“引進來”升級計畫,統籌對外文化交流、傳播和貿易,將成都建設成為國家向西向南文化交往的國際門戶樞紐和泛歐泛亞有重要影響力的文化交往中心城市,不斷增強天府文化的全球影響力,提升成都現代化國際城市良好形象。
1.推動交流合作。發揮“一帶一路”橋頭堡作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文化中心”,搭建對外文化交流前沿陣地、展示視窗和合作平台。充分挖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組織、駐蓉機構、國際友城和各類重要國家性對外文化品牌活動等資源,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港澳台的文化合作,推動信息互通、資源互補、產品互推、市場互動,共建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聯合地,共搭城市文化推廣傳播和行銷平台。支持國內外知名高校來蓉設立研究院等分支機構,開展學術交流。依託古蜀文化、三國文化、大熊貓文化、南絲路文化等天府文化核心資源,打造一批對外文化交流品牌,搭建國內外優秀藝術院團、藝術家高端交流平台,推動藝術精品“走出去”“請進來”。鼓勵民間交流,支持各類文化機構、文創企業、社會組織參與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機構建設,開展學術交流和文化外宣活動,形成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格局。
2.拓展傳播渠道。打造立體傳播平台,建立與國內外高端媒體深度宣傳合作機制,推動市屬媒體提升“手拉手”水平,邀請境外主流媒體來蓉採訪,拓展網際網路外宣陣地。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圍繞中心工作策劃重大外宣議題,把“講好成都故事、傳播好成都聲音”作為對外宣傳的基本方法,精準定位傳播產品和傳播對象,加強外宣項目實施效果評估。開展城市形象推廣,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媒體聯盟和“媒體訪友城”等外宣品牌。大力開展“大熊貓與世界”“蓉港澳合作周”“南絲路國際文化旅遊節”“感知成都”等重大活動,實施“一帶一路”天府文化推廣計畫,組織媒體互動、跨境採訪,提升天府文化國際輻射力影響力傳播力。
3.發展文創貿易。搭建對外文創貿易平台,依託自貿試驗區建設,加快文化保稅區、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文化貿易物流中心建設,最佳化提升藝術品保稅倉功能,建設中國西部蓉歐文化創意港,推動成都文創企業、文創品牌“走出去”。依託天府中心國際會展功能區建設,提升國際文化展會服務能級。培育引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及機構,開展對外文化貿易及境外投資,吸引國外知名文創企業和機構來蓉,推動成都文創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人才鏈,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協作。加強與省內各市(州)在文創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分工協作,注重發揮比較優勢,推動有利於共同發展的文創產業跨市域布局和梯度轉移。積極參與成渝城市群協同發展,主動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開展全方位、多層次文創深度合作,拓寬成都文創發展外部空間,形成差異發展、互動共贏的一體化對外開放新格局。
四、重大項目
策劃實施437個推進西部文創中心建設重點項目,預計總投資約1.1萬億元。其中,示範作用大、帶動能力強的功能性、戰略性、支撐性重大項目38個,預計總投資約4500億元。2018年計畫開工建設錦江綠道、海外華文傳媒國際交流中心、川港創意產業園區、華誼兄弟藝術小鎮、中意文化創新園區、文殊坊二期、中國服飾與時尚博物館、中法成都大熊貓生態創意產業園(熊貓星球)、完美世界文創產業園、蔚然花海音樂小鎮、海航-龍泉驛綜合開發項目、天府蔚藍世界、藍光水果俠主題世界二期、南絲路·天台山國際旅遊度假示範區、言幾又天府國際文創中心、天府自然博物館、星光影視文旅城、都江堰國際康養特色旅遊產業項目、葛仙山體育休閒旅遊小鎮、天府國際慢城等20個標誌性項目,預計總投資約1600億元。
五、保障措施
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政策集成,緊緊圍繞法治、政策、土地、資金、人才、平台等系列核心要素,進一步轉變工作方式,創新制度供給,最佳化營商環境,厚植文創沃土。
(一)強化政策支持
用好用足中央和省上出台的相關政策,認真落實我市“產業新政50條”。各級各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圍繞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需要,創新要素供給、降低企業成本、最佳化產業業態,制定促進西部文創中心建設配套政策,增強成都對全球文創要素資源的吸引和匯聚效應。
(二)落實要素保障
1.用地支持。在符合法律法規、具備供地條件的情況下,優先保障文創產業用地需求,對文創重大項目按需“隨用隨供”。對符合規劃導向和產業條件的重大文創項目,可將文創產業主管部門提出的產業條件納入土地出讓方案,綜合考慮文創產業政策因素(產業類型、產業形態、產業規模及自持比例等),可按不低於宗地評估價的70%(含持證準用價款)確定土地出讓起始(叫)價。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利用工業廠房、倉儲用房、傳統商業街等存量房地資源興辦文創產業項目,在符合城市規劃的前提下,其原用途和原土地使用權利人可暫不變更。
2.資金支持。充分利用市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存量資源,視財力最佳化增量。鼓勵其他行業企業和民間資本通過多種形式投資文創產業,加大對原創精品、初創期成長期企業、示範企業、示範園區(基地)、人才引進等項目的支持力度。各區(市)縣要設立文創專項資金和文創產業引導基金,扶持文創產業發展。
3.技術支持。支持使用新技術,著力提高傳媒、出版、影視、演藝、網路、動漫等領域的技術裝備水平。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技術中心,加快技術共享服務平台、產業技術開發平台建設。支持發展數字著作權保護、隱私保護、網路與信息安全監測等關鍵技術,加速科技文創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4.人才支持。加強文創類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及本土優秀人才的引進、培育和激勵。在“蓉漂計畫”專家引進和本土專家培育中對文創人才予以傾斜,吸引文創領軍人物、文創資本運營人才、文創科技創新人才等在蓉創新創業。與境外高校、研究機構共建高端專家智庫。深入實施成都青年文藝家培養計畫,推進青年高端創意人才、優秀女設計師選拔和培養計畫。加強人才服務保障,將滿足條件的文創產業“高峰人才”和懂文化、善創意、會經營的高端複合型文創類人才納入“蓉城人才綠卡”服務體系,加大對青年文創人才的人才公寓、公租房保障力度,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鼓勵文創企業以智慧財產權、無形資產、技術要素入股等方式,加大對骨幹人才的激勵力度。推進用人制度改革,推進完善文化人才分類評價。
(三)加快平台建設
1.打造交易平台。舉辦全球文創交易會、成都國際音樂(演藝)設施設備博覽會等文創類大型展會,打造文創重點領域的全球交易平台。鼓勵成都文交所提檔升級,推動成都國際著作權交易中心建設,促進著作權要素的市場流通,實現著作權價值轉化,鼓勵社會企業建立以IP為核心的產權交易平台。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優勢和成都物流優勢,創辦天府文創直播平台、文創電子商務平台,提升媒體電商水平,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文創網商企業。
2.建設信息平台。加快建立政府主導型綜合信息平台,支持各級政府開發建設集行政管理、政策發布、情報諮詢、項目申報、資金扶持、產品展銷等內容於一體的文創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提供“一體化、一站化”網上審批服務。鼓勵建立政府扶持型信息平台,支持文創園區、基地開發服務園區、基地內文創企業的綜合信息平台。支持建立企業主導型信息平台,鼓勵企業自建自管具備部分公共服務功能的信息平台。加快建設專業型信息平台,鼓勵市場主體與國際國內知名徵信企業合作,建設文創產業信用體系等各類信息服務平台。
(四)最佳化發展環境
1.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強著作權登記、商標註冊、專利申請和維權糾紛調解,增強成都著作權事務中心服務能力,推動設立成都智慧財產權法院,提升智慧財產權快速維權援助中心服務市場、服務企業的能力,積極保護智慧財產權所有人合法利益。推動有條件的文創企業建立公司律師事務部,促進文創企業間開展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的交流與合作。
2.提升服務水平。加大項目落地促建協調服務,最佳化內容審查等管理程式,推行重大項目“承諾制”,實施“僅跑一次”改革,為文創企業和項目提供精準、便利、透明、高效的“一視窗”“一站式”服務。下放審批許可權,取消不必要的審批、辦證規定,便利企業有效經營,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律依法公開公布目錄清單,目錄之外不得實施行政審批。加強文創行業協會建設,充分發揮協會的溝通、協調、自律作用,積極培育法律諮詢、財務諮詢、人才培訓、風險投資、代理服務等專業中介服務機構,營造法治化、國際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
(五)完善工作機制
1.強化領導統籌。建立成都市西部文創中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領導全市文創產業制度建設、發展規劃、政策制定、人才引進、項目推進等工作。成立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為市委、市政府統籌推進全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和產業發展的議事協調機構,辦公室設在市委宣傳部。
2.落實工作機構。市委宣傳部作為西部文創中心建設工作的牽頭單位,要成立專門辦事機構,配強工作力量。各區(市)縣是推動文創產業發展的責任主體和工作主體,要明確相關機構,落實編制人員,定崗定責。市級有關部門要落實責任處室,履行行業監管職責,制定工作措施,完成工作任務。
3.突出項目招商。建立市縣兩級聯動、以區(市)縣為主、多部門協同的文創產業招商機制,對重大文創招商項目推行“一個項目一個領導”專班制度。市級有關部門和區(市)縣要加強精準招商,按照文創產業定位,加強對行業龍頭企業的分析、研判,制定有針對性的招商策略,提高項目招引成功率。強化產業生態圈招商,加強對文創行業龍頭骨幹企業招引,以現有落地龍頭企業為核心,聚焦產業鏈、價值鏈,開展補鏈招商、強鏈招商、擴鏈招商,大力招引各類功能性、平台性項目。
4.強化目標督查。將文創項目效益、重大項目招商、項目投資、品牌培育、數據統計等文創產業發展工作納入市縣兩級目標考核。建立常態化項目督察制度,實行項目通報制度。建立文創項目動態資料庫,加強項目跟蹤,落實考核要求。遵循文創產業發展規律和發展特點,開展產業統計監測,定期發布統計數據和年度文創產業發展報告。嚴格獎懲機制,對招商引資作出突出貢獻的市級部門和各區(市)縣進行考核加分,對招商引資作出實質性貢獻的機構和人員大力表揚、獎勵,對推進文創產業發展不力的市級部門和區(市)縣嚴肅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