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與城市規劃:形態與變形(建築與城市規劃)

建築與城市規劃:形態與變形

建築與城市規劃一般指本詞條

《建築與城市規劃形態與變形》是2011年9月1日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阿蘭·博里、(法)皮埃爾·米克洛尼、(法)皮埃爾·皮農,譯者是李嬋。

基本介紹

  • 書名:建築與城市規劃:形態與變形
  • 作者:法)阿蘭·博里,(法)皮埃爾·米克洛尼,(法)皮埃爾·皮農
  • 譯者李嬋
  • ISBN:9787538171099
  • 頁數:246
  • 出版社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9-1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編輯推薦,圖書目錄,

編輯推薦

阿蘭·博里、皮埃爾·米克洛尼、皮埃爾·皮農所著的《建築與城市規劃(形態與變形)》是建築形態和幾何學,從一個不同尋常的角度——“變形”。 本書力圖證明:真正理性的形態不是規範的幾何形態,而是經過變形的幾何形態;有人總是把理性與規範硬往一起聯繫,這在我們看來實在沒有道理。我們也揭示了環境約束對建築設計的重要性,這也使我們得以躋身“城市規劃”書系……
阿蘭·博里、皮埃爾·米克洛尼、皮埃爾·皮農所著的《建築與城市規劃(形態與變形)》是自1978年來首次再版,因其形態學上原創性的視角而成為一本經典之作。此次再版,跟原版大有不同,新增了前言,補充了當前該領域的研究取得的進展。
即使你青睞比較規範的形態,試圖避免形態上的矯揉造作、心血來潮、反覆無常,你設計的項目也可能產生形態上的“變形”:通過這種變形,建築的幾何結構能更好地應對制約——決定建築組成結構的一系列制約。幾何結構具有一種控制空間之間的聯繫(或衝突)的極其重要的組織功能。因此,形態學這個領域無限寬廣,儘管還沒怎么開發:因為建築師的作品總是通過轉換起點的概念而發展前進,所以我們也不能一個項目從頭至尾死守一種形態或者一種類型而不去改變,不去加以改造來應對形勢的需要。很簡單,這種為適應形勢而改造的技巧,這種“調節”技巧,成就了建築最終的“構成”,因為建築畢竟不能只憑意願,要考慮現實中的實際情況。

圖書目錄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形態的問題
第一節 形態概念在建築學中的地位
1.1 興衰變遷
1.2 形態與建築的關係
1.3 形態與環境的關係類型
1.4 關於形態結構分析的不足
第二節 深化形態概念的必要性
2.1 增加形態概念的趨勢
2.2 簡化形態概念的趨勢
2.3 建築學中的空間概念
第三節 形態與建築技術
3.1 形態概念的重新定位
3.2 建築技術的概念
第二章 建築與城市規劃形態分析系統
第一節 要想理清形態概念必須先定義其他概念
第二節 研究系統的闡釋法則
2.1 能夠套用這種分析方法的地方
2.2 分析系統
2.3 分析中用到的辭彙
第三章 變形的概念
第一節 與各種形態體系並存的變形
第二節 變形出現的條件
2.1 變形的潛在誘因——矛盾——在建築設計的哪個階段出現?
2.2 有哪些受矛盾影響、可能引起形態變形的形態關係類型?
2.3 哪些最常見的原因會引起形態上的變形?這些原因是怎樣形成的?
2.4 城市環境與變形
2.5 變形與感知
2.6 變形與表現
2.7 變形、材料與建築技術
2.8 變形與融合
第三節 變形的選擇標準
第四節 定義
第四章 變形模態的分析
第一節 現象的延伸
第二節 變形模態的分類
2.1 層面
2.2 類型
2.3 範圍
第五章 變形的意義
第一節 從設計的層面看變形的意義
第二節 變形的能指與所指
2.1 能指
2.2 所指(符號的涵義)
第三節 態度
3.1 拒絕變形
3.2 接受變形
3.3 主動變形
第四節 專題
4.1 競賽
4.2 羅馬建築與變形
4.3 伊斯蘭建築與變形
4.4 中世紀法國西南部鄉間別墅
4.5 17世紀瑞典新城
4.6 古典建築與變形
4.7 當代建築的變形
第六章 變形概念的好處
第一節 變形形態的特點
第二節 分析變形形態的好處
2.1 變形——不熟悉的現象
2.2 變形在建築形態的傳播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節 變形形態在建築設計實踐中的套用
3.1 變形與設計規劃
3.2 變形與成形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人名漢法對照表
附錄二:地名漢法對照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