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福建省南平市的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工序繁雜,一般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工序,最終形成一件建窯建盞。

2011年5月23日,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8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Ⅷ-188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南平市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重要展覽,榮譽表彰,

歷史淵源

建窯,宋代名窯之一,亦稱“建安窯”、“烏泥窯”,分布在南平建陽水吉窯、南平茶洋窯、武夷山遇林亭窯,三處窯址統稱建窯系。以燒黑釉瓷聞名於世。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兔毫盞”。也有燒成“鷓鴣斑”,“銀星斑”的,別致美觀。釉下毫紋,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後成的酸化痕跡作裝飾,因建窯瓷皆仰燒,釉水下垂,成品口緣釉色淺。由於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纖細毫紋,流速稍慢則粗,就成兔毫之狀。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進”琖等字樣,為貢瓷。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建窯所產的黑釉“建盞”影響十分廣泛,深受日、韓、台等地區茶道的重視。其中,“曜變天目”、“油滴建盞”等南宋曠世珍品被日本視為國寶級文物,飲譽四方。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晚唐五代時期建盞開始生產創燒,並興盛於兩宋,至元代中後期趨於衰落,到明代停燒。數百年來,“建盞”的恢復和研究,一直為陶瓷界所關注、研究者所追求。
1979年開始,離休幹部栗金旺領著女婿孫建興和女兒栗雲及外孫女孫莉,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技藝相結合,歷經三十餘載艱辛,試製出兔毫、油滴、曜變等系列建盞,恢復了建窯系列傳統技藝,終於使失傳的“建窯建盞”系技藝復原。

工藝特徵

虹彩金油瓶茶碗虹彩金油瓶茶碗
宋代至清代福建地區“青釉器”明顯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徵。質地較陶器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居多,胎質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陶器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與瓷器不完全相同。在行業中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它的煉製,最關鍵的就是對火候的掌控。燒到一定的溫度就開始降溫,讓釉液自然流淌,在溫度的控制下,形成兔毫紋(曜變、金兔毫、銀兔毫、油滴、鷓鴣斑等各種自然奇特的斑紋)的釉面,而這種斑紋便形成建盞窯器的藝術特徵。

工藝流程

建盞的燒成一般要經過選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工序。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一是選土、選礦。建盞的釉料、胎土都需含鐵量高。宋代其它窯口仿燒建盞,無法做到相同的工藝,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地理位置不同,原材料的含鐵量不達標。
二是碎土。將配製好的泥料、釉料裝入機碓或者水碓中進行粉碎處理。
孫建興學生現場演示建盞工藝孫建興學生現場演示建盞工藝
三是淘洗過濾。泥料或釉料的粗細程度要適中。泥料過篩後入漿池,釉料則過篩後入釉池。
四是陳腐。陳腐是陶瓷術語,指將泥料放置在不見日光、不通空氣的室內,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儲存一段時間。
五是揉泥練泥。練泥揉泥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去除黏土中的空氣和雜質,使泥料緻密,濕度均勻,利於成形,同時防止後期製作時的乾燥、開裂。
六是制坯。制坯工藝可分為手工拉坯和機械模具壓坯。
七是修坯。傳統建盞器形的主流修足方式為淺圈足,圈足的底座部分和內圈都需要以修刀修出。
八是素燒。素燒的“素”就是未上釉的意思。將未上釉的裸坯以較低的溫度預熱一遍,能增加坯體的機械強度,也能事先剔除一部分易裂、易碎的素坯。
九是配釉。古法燒盞的釉料配方為天然鐵釉礦加草木灰粉碎、打勻後製成,這兩種簡單的物質就能燒出精美的建盞,看上去很不可思議,但建盞就是用最簡單最原始的原料,燒成神秘莫測的結晶。
十是上釉。建盞工藝的一大特點就是施半釉。宋代束口盞會特意修一條止釉線,便於把控施釉範圍。上釉也需要手熟,不可太薄,薄則結晶生長餘地小,難出精品,太厚就容易粘底。
十一是裝窯。裝窯時,電窯通常在胎底墊氧化鋁粉防粘,龍窯則以匣缽分裝。
十二是焙燒。宋代建窯以依山而建的長龍窯燒盞。現代工藝師多以電窯燒盞。燒制時需保持高溫與良好的還原氣氛。電窯本身並不能自動保持還原氣氛,還原需要人工投松油柴控制。建盞燒制,工夫更多在於窯內,如果還原的時機、程度、次數未掌握好,就燒不出想要的釉色。入窯後,師傅必須集中精力,仔細把控還原程度,不能長時間離開窯爐。
十三是出窯。出窯後,因建盞工藝種種限制,每窯都會不可避免地產生瑕疵品、次品,須就地處理。質檢合格的產品才會出廠。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迫切,建盞文化重新被人們所認識。日本人把中國的飲茶習俗發展成其獨有的茶道文化,長期以來,優秀的建盞,是日本國上層階級所珍藏和使用的寶物。如今,武夷茶正強勁崛起,建盞與茶緊密結合,必將也隨之興盛。
油滴花瓶(銀獎)油滴花瓶(銀獎)
一隻質樸、典雅的“建盞”就是充分利用了釉料的材質,把固有的潛在的美表現出來,它所給予人們的不僅是大自然和宇宙的壯觀美,還有視覺和觸覺所不能覺察到的,一種靠心靈才能感受到的美。建窯建盞的製作工藝,將流暢、簡煉、實用的造型、精光內蘊的釉色和匠心獨到的斑紋和諧地統一於建窯珍品中,使之無庸置疑地屹立於中國古代黑釉瓷製造的巔峰,成為一朵富有詩意的瓷壇奇葩。
“建窯建盞”是中國古代黑釉瓷的巔峰之作,對其技藝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它對認識中國悠久的歷史文明,促進中國對外交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都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傳承現狀

閩北陶瓷人把建盞恢復、挖掘出來了,但是建窯建盞面臨的瀕危現狀仍令人擔憂,主要問題有:一是由於建窯建盞傳統工藝技藝複雜,技術難度高,現在我們雖然掌握了古人沒法定位的技術,可是現代製作是以手工拉坯成型為主,燒成成品率低,有待不斷改進提高;二是有的建盞製作原料,部分資源已被破壞,難以外尋原料彌補;三是隨著傳統製作技藝中的原料配比變動,原料工程人才尚缺,面臨著從業人員少、專業研究人員更少的窘境,而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周期長、投資大、見效慢,必須馬上著手;四是管理制度不夠健全,造成技術外流,市場無序競爭,無證經營的仿冒者貪圖一時小利,把一些不合格次品以低廉價格流入市場,給建盞市場造成較大衝擊……”
栗金旺在展示建盞栗金旺在展示建盞

傳承人物

粟金旺,男,1926年9月出生,2013年12月,粟金旺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第二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蔡炳龍,男,1952年7月出生,2013年12月,蔡炳龍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第二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孫建興,男,1952年10月出生。2012年12月,孫建興入選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福建省南平市申報,申報項目: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保護措施

1991年11月,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成立,並於2012年被福建省文化廳授予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兔毫·建盞 作者:孫建興兔毫·建盞 作者:孫建興
2008年,孫建興等人創辦了南平市建陽建窯陶瓷研究所,進行系列建盞的研發,使建窯建盞的技藝得以完善並傳承、發展。該所於2013年12月18日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授予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
2018年9月,“建窯建盞”研究基地項目開始建設,將打造成為傳承“建窯建盞”歷史文化的重要平台,集研發、培訓、文化旅遊為一體的“建窯建盞”體驗基地。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1年3至5月,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舉辦了“建窯建盞燒制技藝成果展”活動。該活動對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2018年9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建非遺系列活動在福州舉行,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等參展,該活動旨喚起全社會對非遺和傳統工藝保護傳承和發展的廣泛關注,推動傳統工藝傳承創新。
2018年9月至10月,第二屆建窯建盞文化博覽會在南平市建陽區舉辦,為傳播和傳承該工藝,此次博覽會設定了300多個展位,不僅展示了從古至今的建盞精品,還設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中國五大瓷區精品展區。

榮譽表彰

2014年,建盞作品“柿紅盞”、“兔毫盞”、“鷓鴣斑盞”、“油滴盞”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傑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
2015年,傳承發展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的“建陽建盞”成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2016年,建盞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2017年,建陽被授予“中國建窯建盞之都”稱號;同年,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建盞作為國禮被贈予外國貴賓。
2018年,在中國南平“武夷品牌”建設發布會上,建盞以151.8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榜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