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市小松中學

建甌市小松中學位於建甌市北郊20km處。創辦於1969年8月,現為一所中等規模的全日制普通初級農村中學,現有教職工69人,學生802人,15個教學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甌市小松中學
  • 外文名:Jianou Komatsu middle school
  • 地區:建甌市
  • 創辦 :1969年8月 
  • 學生 :802人 
學校簡介,教學方針,學校管理,

學校簡介

校園依山傍水,翠竹碧波,綠樹鮮花,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占地面積26970m,建築面積7850m,體育場地8260m,250m環形跑道一條,100m直跑道一條,籃球場4個,實驗室、儀器室各三間,電腦室、語言室、圖書室各一間,電腦65台,圖書存量、體育器材和教學儀器都達到省二類校標準。

教學方針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德育為本、教學為主、全面發展”的原則,“立足改革、服務學生、全面發展、辦出特色”,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生存和發展”為辦學宗旨。以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健體”為培養目標。以育人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以教改求發展,努力實現布局合理化、辦學條件標準化、教育管理規範化、辦學特色多樣化。形成“文明、勤學、求實、創新”的校風和“勤奮學習、礪志成才”的學風。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校工作全面進步,成為山區教育的一顆璀璨明珠。《中國教育報》、《福建日報》等多家媒體都曾經對學校辦學實績做過多次報導。

學校管理

推進民主建設 深化管理改革
教職工是學校的主人,是推行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學校從調動與保護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出發,深化學校內部管理,大力推進學校民主建設。學校重大決策、制度建設經教代會審議通過,認真收集並積極落實教代會提案,平時注意吸納教師的建議和意見。
制定黨政班子和各職能部門工作制度:《小松中學工作責任制》、《各處室工作細則》做到分工明確,各盡其責。每個暑假,各職能部門都要例行提出下個學年工作意見;開學前夕,學校召開校務委員會,審議各部門制定的學年工作計畫;每周一下午第一、二節課校領導班子例會,總結上周工作,研究本周工作;每周一下午第三節課全體教工例會,總結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學校領導班子實行“行政值日”制,從早到晚負責全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協調,並處理日常事務,做好校務日誌。
實行部門崗位責任制;全員契約聘任制;年段長、教研組長競爭機制;教師徳勤能績考評制。用人制度的改革,激活教職工潛能,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自覺性。
黨支部以黨員為龍頭,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工會積極參與師德師風研討,制定各項師德師風規範要求,培養和造就一批愛生敬業,教育有方的名師;政治處著力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和安全意識教育;教務處著力教研教改的深入開展,探究學生素質發展的規律;總務處著力完善設施,改善條件,美化環境,服務師生。
制定並認真貫徹落實《小松中學校風建設實施方案》。全面實施校務公開:向教師公開學校財務管理、工程建設、食堂承包、大宗物品採購,教師人事安排、考勤考核、評先選模、晉職聘用;向社會公開收費管理、學生管理、招生事務。特聘社會各界德高望重者為學校行風建設民主評議監督員,充分發揮其反映民意,宣傳學校,指導督促的橋樑紐帶作用。
校長謝利水不但著眼全局、統籌規劃、紮實推進、狠抓落實、重視反饋、總結提高,而且“把學生的冷暖安危放心頭”,從細微之處獻愛心。學生住院,他會抽空去醫院探視;學生輟學,他深入偏遠山村動員;學生反映用水難,他馬上與總務人員上山考察,接來了山泉;學生周末回家,交通擁擠,他與有關人員一道努力,讓車隊採取措施適應學校三個年段錯開放學時間。
提高教師素質 塑造典範群像
按照“政治堅定,思想過硬,知識淵博,品德高尚,精於教育,勤於育人”的標準,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支持教師參加各類進修培訓,勤“充電”,勤“加油”,有目的、有計畫地組織教師外出觀摩學習,邀請專家學者到校指導,讓教師開闊視野,感受時代氣息,自覺參加教研教改,按教學規律辦事,實現“教學原則科學化、教學過程優質化、教學方法高效化、教學管理規範化、”開展爭當“教學教改能手”,塑一方“名師”,著力培養建甌市教育“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
每當新畢業生分配到校,學校新教師指導小組有關人員與新教師簽訂《師徒契約》,按契約開展上崗指導培訓。
首先,從思想上多引導。學校召開“迎新座談會”,請鎮領導、老教師、優秀教師介紹鎮史、校史及生活工作環境,在不避諱甚至強調了農村相對於城市的艱苦環境,教師相對於某些壟斷行業從業人員的清貧生活的同時,指出:環境雖然能影響人,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人可以改變環境,對於強者來說,艱苦的環境正是磨練和升華意志的催化劑;請珍惜自己的崗位。在促膝談心中,老者以自身深切體驗指點新者,引導他們儘快找出適合自己的新的生活方式,適應新的環境,逐步樹立“身在農村,心繫學生,為創農村教育服務”的思想。
其次,在業務上實行傳幫帶。通過師徒結對、專題討論、聽課評課、示範觀摩、交流信息等多種形式進行指導幫助,把好備課關,每周與新教師一起備一次課。
第三,在生活上多體貼關心,使新教師感到學校時時處處在關心他們。對新教師多進行感情的雙向交流,把提高素質的意願與深入細緻的培訓工作融合為一;改變抱怨多、表揚少,使用多、指導少,限制多、放手少的做法;既要熱情關懷、大膽使用,又要嚴格要求、積極引導,鼓勵他們走又紅又專的道路。
學校“名師工程”效益顯著。張玉珍老師獲全國英語教師技能大賽南平賽區一等獎、吳志崇老師獲省優秀班主任稱號,市級德育之星3人、學科帶頭人10人,教學能手15人,許多青年教師正脫穎而出。
觀念與時俱進 教改開發智慧型
人類能夠不斷地認識世界,創造自己特有的科學文化,開闢一個又一個新的知識領域和行動領域,調節自己的主觀行為和複雜的社會生活,有效地改造世界。靠的是什麼?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型,智主要指對事物的認識能力,能則主要指人的行為能力。
縱觀世紀之交的世界市場,智慧型的物化產品已經登上了經濟發展的舞台。快速擴充的軟體產業已成為最光彩奪目的明星產業,美伊戰爭中精確制導武器把遠程的非接觸戰爭變為現實,國際醫學界在防範“非典”時的空前廣泛的科研新成果共享。顯示出知識越來越占據主宰世界的主導地位。知識創新,人才開發已成為國力競爭的最重要的資源和決定性因素。
從事人才、知識生產和再生產的教育,義不容辭地成為國家發展平台上的主角,人才觀、教育觀與時俱進尤顯重要。新世紀人才所必備的核心能力是“終生不斷學習,培養適應和應變能力,有效地表達和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團結合作,收集整理與運用信息, 探究推理,解決疑難,構思和創新意念,把意念付諸實施並取得實效。”
形成新的課程理念:“課程是由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所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不僅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且還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教學過程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和轉化的過程,師生積極互動,多向全方位進行信息交流,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讓“自主、探究、合作”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學中注重“開放、創新”,注意對學生進行發散性問題的訓練,鼓勵學生大膽猜疑、逆向思維,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出多種多樣的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畫,課程評價上重視“發展性”和“多元化”。
學校成立“促進教改協調組”,每學年確定目標、制定方案,鼓勵並支持教師探究教改。教師深入了解社會、家長、學生的需求,從一切為了學生的生存與發展著眼,摒棄“恨鐵不成鋼”的陋俗心理,樹立“人人都是才”的新人才觀,冶煉鐵礦、栽種樹木、鍛鍊磚瓦、鏟淘沙石,把社會對人才類型的需求,跟學生個性發展潛能最最佳化利用整合,同學校教育資源最最佳化利用整合。教師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對教材不斷拓展與補充,憑自己的常識、經驗和個性來分別處理教材,憑對自己、對學生、對社會及對鄉土的了解,開發某項校本課程教材。
語文素質教育,既要求通過以課文為例,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了解寫什麼、怎么寫、為什麼這樣寫等有關知識,實現知識積累;又要求參加一些社會實踐,積累相當數量的語言材料並逐漸內化,實現生活積累;更要求與學生一道,體驗課文的語感,制定學習策略,以項目為中心學習,使教學過程成為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校廣播台小記者們大膽而自信地走出寫稿室,深入生活,活躍在班級、校級以致社會中,播音內容上講究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結合,能反映出學校風貌,展示當代中學生的精神面貌,展現小松鎮以致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播音的內容與時俱進,播音的形式不斷翻新。如今每星期五天,每天播音的主題分別被確定為“數理化花絮”、“大觀園”、“英語天地”、“文學天地”、“體育天地”。同時每天間有“校園之聲”來討論校內外重大事件、熱門話題,交流種種學習心得體會;“每周一歌”陶冶情操,“生日點歌”増進情誼。
學校開設“我想學好,上進只階”、“我要學好,理想之花”、“我會學好,信心之果”系列心理健康諮詢活動。提倡獨立思考,疏導流行心理。社會上的一些流行現象,絕大部分而且首先在青年學生中流行開來,如時裝、染髮、武俠小說等。流行現象的背後,反映出他們的心理效應,包括從眾心理、模仿心理、求新意識和自我表現的心理需要。經常召開“主題思辯會”,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對某一現象的看法。教師可以以主持人的身份參會,又可以以辯手的身份參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不唯書,不唯師,不盲目從眾,只唯實。疏導逆反心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不讓看的書刊影視爭相傳閱,爭著去看,而且以先睹為快,對不讓知道的事越要打聽,對此,要針對好奇心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了解新事物,思考“假如我當家長應如何教育子女?對子女會提哪些要求?”、“假如我當老師應如何教育學生?對學生會提哪些要求?”。啟發他們學會“心理換位”,設身處地地理解師長的良苦用心,變逆反為共鳴。
生產需要教育 教育促進生產
由於種種原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農村普通中學學生能升上高一級學校繼續深造的畢竟不可能是全部,因此,學校既擔負著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人才的任務,又擔負著為當地培養能紮下根來直接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人才的任務。由於種種原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中畢業生回鄉後將要熬過一段工不能工、農不能農、商不能商的痛苦適應期。即使有少數畢業生回鄉後,找到了致富門路也要再拜師學藝,從頭開始。傳統普通中學的教育明顯滯後於為當地經濟建設培養合格人才的需要。
畢業生回鄉後怎樣才能適應農村生產實際需要?學校如何才能走出傳統教育的困境?我校在市教育局及鎮領導的支持下,決定走“滲透職業教育”之路。
滲透什麼專業?我們認為,農村需要什麼專業人才,就開設什麼專業。如果把學校看成發電機,那么學生就是活電線,他應該把電力送到農家去,使農村發出光明來。
我校把眼睛盯緊社會,搜尋人才需求信息,致力於鄉情調查研究:小松鎮面積233.9平方km,人口2.83萬,宜種植果樹的山地多,種植面積達41080畝,可生產經營多以父授子學的方式進行,技術差,產量低。如何進行更新品種、科學施肥、防治病蟲害以提高產量和質量,已成為急需解決的新課題。據農村人口和經濟發展預測,小松鎮需國中級專業技術人員300人,而1991年全鎮只有專業技術人員63人,其中從事農林果牧僅10人,每年分配到鎮的幾位大中專生遠遠無法滿足實際需要。
小松鎮缺果樹管理員,我校決定滲透果樹栽培與管理技術教育。
怎么辦班才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做到教育與生產攜手並進?應著重把握以下幾點:1、與農戶生產實際結合,以面向本村培養具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為目標;2、以建立健全師資、教材、基地為重點;3、以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育基地為突破口;4、教學上側重學用結合,注重職業道德教育,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抱著學好本領為使果樹豐產的目的求學。 經過十多年的實踐,我校創立並正在逐步完善“學校加農戶”的辦學模式。積極改變過去勞技課存在的兩種偏向,一是“黑板上種田,顯微鏡下探豐年”忽視理論聯繫實際,學了不會用;二是“以鋤頭代替專業,以勞動代替學習”忽視科技理論知識,實際依舊是父授子學的老模式的翻版。課堂教學上,有課本知識講解,有標本圖例辨別,有疑難問題探究;基地實習時,有病蟲害的診斷,有標本的採集,有樹枝修剪與樹冠整形,有農藥及肥料的配製。此外,每個學生家庭果園都劃出一塊作為實驗基地,每個周末參加實踐勞動,寫出實習報告。教師據報告抽樣發言,然後師生一起探究。再者,教師帶領學生參觀長勢好、產量高、品質優的家庭基地,指導學生學習經營管理經驗;參觀病蟲多、產量低、品質劣的家庭基地,指導學生查症開方;參觀專業戶果園基地,讓學生見世面、長見識、試本領。
“學校加農戶”辦學模式,把培養人才與當地經濟建設和農戶奔小康的人才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學生有科學的頭腦,有農人的身手,能把課堂所學套用到家庭責任田山的經營中去,實現“育人又致富”。現今已有不少畢業生成為本地科技致富的領頭鷹。
定目標 謀實招 用助手
國中班主任面對的是一群“生動活潑、富有朝氣、好學上進、敢於挑戰、易於納新、可塑性強,但情緒容易衝動、行為不易控制、缺乏恆心、辨別力弱”的國中生。如何把一個個具有鮮明個性的個體凝聚成個堅強的班集體?學校每學期期中考後都要開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討會,會上各年段各選一位優秀班主任介紹班級管理經驗,與會者暢所欲言,大膽點評,經過三十幾年的積累,如今,班主任工作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定好目標:團結守紀、勤學練體、安全衛生、明辨達理
學生班集體既是班主任教育的對象,又是班主任教育的手段和教育的力量。遵循全體學生知情意行的年齡特徵和具有鮮明個性的心理認知規律,指明班集體努力的方向和在一定時間內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制定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讓學生明白,應該做什麼、怎么做,不能做什麼、為什麼不能做。使班級工作有目的、有計畫、有步驟地進行。形成共同的奮鬥目標,嚴密的組織紀律,正確的輿論導向。
(二)謀好實招:愛心永駐、心理互換、啟發誘導、寓教於樂
對學生“熱愛、理解、尊重、信任、引導、教育”。一引思想,善於推心置腹,感動心靈,培養對前途的希望,樹立“我能做好”的信心。結合學生思想動態實際和農村社會存在的現實問題,與學生進行平等式交流,即注重德育內容有新穎性,德育方法有針對性。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具體的感知材料,讓學生既了解情況,又在現實社會的氣息中把握時代脈搏,自我深化認識,使概念的形成過程有事實形象作為基礎。這樣,既避免了大而空的說教,又讓學生從身邊具體的氛圍中感受到自己是家鄉的主人,與家鄉的一切息息相關,進而引導他們立志為家鄉的經濟建設服務。二引輿論,激發愛憎情感,使學生對不良現象敢憎敢批評,對好人好事敢愛敢表揚。同時提醒注意,對有不良現象的同學的批評應是善意的,目的是扶起牽著手一道前進,方式“團結--批評--團結”,對個別思想後進、行為習慣自由散漫的學生,採取“扶上馬,送一程”的方法,善於發現思想火花和行為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發現問題苗頭及時引導,防患於未然,防微杜漸。三引養成,著眼於全局,著手於細微處,勤察勤管。從學生日常行為抓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監督到位,寓教於活動之中,促進養成。
(三)用好助手:注意選拔,大膽任用,及時指導,精心培養
從接到班級學生名冊時起。首先,翻閱資料,了解學生性別比、年齡結構、家庭住址、家長職業、家庭成員構成,以及學生既往思想行為表現等情況;其次,通過觀察、交談、訪問,了解學生健康狀況、穿著舉止、性格氣質等情況;第三,通過對全面了解和研究的基本信息的綜合分析,全面掌握班級的基本情況:普遍心理、發表主流、存在問題和個別學生的特長;第四,選拔積極分子,培養班幹部,形成集體的核心力量;第五,召開班務會,制定《班委工作細則》,細心指導工作方法;第六,既大膽放手讓班幹部管理班級事務,充分發揮班幹部與班集體的智慧和能力,形成班幹部溝通班主任、科任教師及廣大學生的橋樑,形成班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機制;又時刻不忘糾正偏差、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績效。
總之,班主任工作應以德育為本,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素質為主,圍繞“定目標、謀實招、用助手”,早抓、實抓、勤抓,善於進行情感的雙向交流,著力使學生自覺形成“我能做好,我要做好”的思維定勢。班主任把主觀意願與深入細緻的工作融合為一,努力實現班級管理學生群體民主化、自主化,通過指導全班、做好個別教育工作,把班級目標化為學生的具體行動,塑造出一批又一批全面發展型的人才。
改善寄宿條件 最佳化管理措施
生管對象的能動性,必然地造成有效地控制學生知情意行的動態過程的艱難性,要求生管工作的藝術性。在小松中學發展史上,曾經因為校內學生住宿宿舍不足,而分為校內與校外兩種寄宿生。針對兩種截然不同的寄宿情況,在管理實踐中摸索,在相互比照中逐步完善了寄宿生管理辦法。
(一)校外寄宿生管理:規範制度、強化監督、各負其責、協作管理
以“有序、守紀、安全、文明”為目標,以建立健全強有力的生管隊伍為重點,以規範房東的管理制度為突破口,形成學校與房東“各負其責,協作管理”,齊抓共管,克弊制勝的校外寄宿生管理模式。具體做法如下:
1、房東向學校遞交房屋出租申請書,並同時向學校上報家庭住宿管理員。
2、學校對申請出租的房屋的通道、光線、安全措施、通風衛生等住宿基本條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者,學校核定最多寄宿人數,並與之簽訂租賃契約。
3、學校聯合公安派出所,組織房東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布《小松中學校外寄宿生管理制度》;與房東簽訂《房屋租賃及學生管理協定》、《學生安全管理責任狀》。學校與房東明確各自的義務與責任,共同關心愛護學生,依法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4、房東的房租費及學生搭夥費,由學校按標準統一代收。學生由學校按班級、按性別分類分配住房。
5、學校組織一支由領導班子成員、黨員、政治處組成人員、骨幹教師組成的強有力的生管隊伍,並與之簽訂管理責任狀。各生管分工包戶,掛牌服務(掛牌於外住生宿舍),每天必須深入住宿點一次以上,按協定規定,對學生進行管理,對房東進行檢查。
6、學校每月組織房凍開一次會,反饋各戶的月生管工作情況;期末通報各戶的學期生管工作情況,並評選“文明住宿點”、“模範房東”、“優秀生管”,樹立先進典型;組織房東、生管參觀文明點,以發揮典型示範引導作用。對違反協定者,則自動中止其房屋租賃契約。
7、學校與公安派出所建立精神文明共建單位關係,強化校園治安綜合治理特別管護區地位,切實保護未成年人勸益。在學校職權之外的房東監管,由公安派出所協調解決。
儘管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走上了規範化軌道,改變了學生自由租房,學校管理不力等弊端,得到了家長的歡迎,社會各界的讚賞。但這畢竟是權宜之計,管理工作繁重而不便。為了進一步最佳化學校寄宿生管理,2001年,詹作建校長就著眼把全部校外寄宿生納入校內住宿,著手把舊教學樓改造成學生宿舍樓。2002年,謝利水校長到任後,更是雷厲風行,多方籌措資金,蓋學生廚房,置學生生活設施。2003年,學校終於實現把全部校外七百多寄宿生納入校內住宿的目標。如今,一千多寄宿生生活條件好、心情舒暢、生機勃勃。
(二)校內寄宿生管理:嚴格要求、勤察勤管、積極引導、促進養成
1、完善制度,明確要求。針對學生年齡特徵及身心健康成長實際,結合學校培養目標,一訂細緻具體的《寄宿制度》,明確作息時間、宿舍內務整理、舍友交往、清潔環境、膳食及個人衛生,愛護公物,安全防範,有事報告等方方面面的行為規範。二訂《樓舍學生幹部工作細則》,讓舍長、衛生委員、風紀股長等各負其責,各盡其能,大膽工作,當好生管老師的助手。
2、生管總管,導師分管。生管教師住宿學生宿舍樓,總管整座樓的生管工作。經常巡察,深入了解,及時解決問題,注意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講清道理與嚴格訓練相結合,疏導與堵禁相結合,日常督查與定期檢查相結合。著力抓養成教育,促進學生言行規範訓練,落實到日常生活之中。做好各方教育協調工作,與校長、導師、班主任、家長、政治處、團委、優劣生以及社會廣泛聯絡溝通信息,特別是建立優秀幹部紅色耳目網,使學生之中一有問題發生或尚在苗頭之初,生管就能及時準確地把信息傳送到位,以便及時有效地教育;組織“寄宿生風紀糾察隊”,指導其開展糾風糾紀工作。
每兩個宿舍配備一名責任心強、工作過硬的教師當寄宿生生活指導員(導師),每天至少到宿舍巡察一次以上,全方位服務學生。
總之,生管工作以服務學生為宗旨,以培養“團結、守紀、安全、衛生”的舍風為目標,以建立健全生管總管、導師分管、學生自管的管理機制為重點,堅持一手抓措施的制定與配套,一手抓措施的執行與落實,“嚴格要求、勤察勤管、積極引導、促進養成”,就能最佳化寄宿環境,服務學生健康成長。寄宿生面貌積極向上:“好學、友愛、文明”。
學校已辦成孩子們所渴望、所呼喚、所嚮往的樂園。一個可以讓學生找到歸屬感的心靈家園,令學生身在其中樂融融,沒有思想顧慮,沒有精神束縛,沒有心理負擔;一個能夠給學生髮展提供舞台的演練場,令學生身在其中激情滿懷,有憧憬的夢想,有創新的趣味,有成功的喜悅。小松中學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