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雖然澤瀉在福建其它地區以及
四川、
湖南、
江西等地也有種植,但論品質當屬建甌產的澤瀉最佳。歷史名醫曾極力推薦建甌澤瀉,將其冠以產地名,稱為“建澤瀉”。《
本草綱目》中“建澤瀉”被列為正品。
“建澤瀉”又以福建省建甌市吉陽鎮產的“建吉瀉”為最。提及“建澤瀉”,不能不說吉陽鎮產的“建吉瀉”。據《玉溪葛氏宗譜》記載,“建吉瀉”曾獲大清宗法京賽會一等獎章。1998年經福建省分析檢測中心檢測,吉陽鎮土壤、水、空氣符合A級綠色食品基地要求,非常適宜種植澤瀉,產出的澤瀉粒大、質實、紋色好,領銜全國同類產品。2001年9月,省科技廳將“建澤瀉”列為福建省地道藥材GAP研究首個重點品種,並在吉陽建立了GAP澤瀉基地。2004年12月,“建澤瀉”在我國同類產品第一個獲得GAP認證。
憑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澤瀉種植曾在吉陽輝煌一時。解放前,香港、上海的藥材市場要等到“建吉瀉”上市後再論定開盤價格,且其他產地生產的澤瀉報價不能高於“建吉瀉”。解放後,外貿部門也曾以“建吉瀉”作為評定出口等級標準的依據。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當地的澤瀉種植面積1400畝左右。
基本信息
處方用名
澤瀉、建澤瀉。
異名
水瀉、芒芋、鵠瀉(《本經》),澤芝(《典術》),及瀉(《別錄》),天鵝蛋、天禿(《藥材資料彙編》)、蕒(《詩經》),蕍、蔦、牛唇(《爾雅》),水涾菜(《救荒本草》),水澤、耳澤。
性味歸經
甘、淡,寒。歸腎、膀胱經。
功效
利水泄熱。
本品性寒,味甘淡,寒能清熱,甘淡滲濕,入腎和膀胱,能泄相火,除膀胱濕熱,為利水泄熱之品,用於水濕停滯的水腫,小便不利和濕熱下注的帶下淋濁等證。
套用
1.用於水濕內停而致的水腫,小便不利,配伍豬苓、茯苓等同用,如四苓散。
2.用於濕盛泄瀉,常與茯苓、
白朮等同用;用於痰飲停留胸膈而致的頭目眩暈,配伍言術同用,如澤瀉湯。
3.用於濕熱下注,帶下淋證、白濁等,常與苡仁、土茯苓等同用。
此外用於腎陰不足,虛火亢盛,取本品瀉腎火,配伍地黃、山藥、山茱萸等補陰藥同用,如六味地黃丸。
用量用法
3~12克,煎服。
使用注意
腎虛精滑者慎用。
植物特徵
植株形態
多年生沼澤植物,高50~100厘米。地下有塊莖,球形,直徑可達4.5厘米,外皮褐色,密生多數鬚根。葉根生;葉柄長5~54厘米,葉鞘寬5~20毫米;葉片橢圓形至卵形,長5~18厘米,寬2~10厘米,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廣楔形,圓形或稍心形,全緣,兩面均光滑無毛,葉脈6-7條。花莖由葉叢中生出,總花梗通常5~7,輪生,集成大形的輪生狀圓錐花序;小花梗長短不等,傘狀排列;苞片披針形至線形,尖銳;萼片3,綠色,廣卵形,長2~3毫米,寬1.5毫米;花瓣3,白色,倒卵形,較萼短;雄蕊6;雌蕊多數,離生,子房倒卵形,側扁,花柱側生。瘦果多數,扁平,倒卵形,長1.5~2毫米,寬約1毫米,褐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生於沼澤邊緣。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貴州、雲南、新疆等地。四川、福建有大面積的栽培。
採集與質量
冬季葉子枯萎時,採挖塊莖,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用微火烘乾,再撞去鬚根及粗皮。乾燥塊莖類圓球形、長圓球形或倒卵形,長約4~7厘米,直徑約3~5厘米;表面黃白色,未去盡粗皮者呈淡棕色;有不規則的橫向環狀凹陷,並散有無數突起的鬚根痕跡,在底部尤密;質堅實,破折面黃白色,帶顆粒性。氣微香,味微苦。以個大、質堅、色黃白、粉性足者為佳。商品中以福建、江西產者稱建澤瀉,個大,圓形而光滑;四川、雲南、貴州產者稱川澤瀉,個較小,皮較粗糙。一般認為建澤瀉品質較佳。
化學成分
塊莖中分出五種三萜類化合物:澤瀉醇A、澤瀉醇B,乙酸澤瀉醇A酯、乙酸澤瀉醇B酯和表澤瀉醇A;另含揮髮油(內含糠醛)、小量生物鹼、天門冬素、一種植物甾醇、一種植物甾醇甙、脂肪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還含樹脂、蛋白質和多量澱粉(23%)。
藥理作用
①利尿作用在大白鼠的利尿實驗中,不同產季和不同藥用部位的澤瀉具有不同的效果。冬季產的正品澤瀉利尿效力最大,春澤瀉效力稍差,冬季產的澤瀉須稍有作用,澤瀉草根(種不活的苗)及春季產的澤瀉須則均無利尿作用。 不同的炮炙方法,其利尿效果亦不同。
生澤瀉,酒炙、麩炙澤瀉均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而鹽澤瀉則無作用;但在五苓散(澤瀉、茯苓、白朮、桂枝以4:3:3:2配伍)中,無論用生澤瀉或鹽澤瀉,均表現有利尿作用。健康人口服澤瀉煎劑可使尿量、鈉、尿素排出增加,家兔口服效果極弱,但以澤瀉流浸膏腹腔注射則有利尿作用。
澤瀉含鉀達147.5毫克%,用於切除腎上腺的大白鼠,可顯著增加尿鉀排出,可見澤瀉的利尿作用與其含大量鉀鹽有關。以硝酸鈉注射於家兔皮下引起人工腎炎,澤瀉可降低血中滯留的尿素及膽甾醇。
②對脂質代謝的影響澤瀉近緣品種Alisma plantago L.中的成分T(1.1.1.1),對大白鼠低蛋白飲食引起的脂肪肝有治療作用,其作用與膽鹼、卵磷脂相當,但根據用藥後血清及肝中脂質的分析,則與膽鹼及卵磷脂還有所不同。腹腔注射能減輕大鼠口服棉子油引起的脂血症,對大鼠用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害,有預防及治療的效果,並能輕度降低家兔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血膽甾醇,緩和病變的發展。
③其他作用麻醉犬靜脈注射澤瀉浸膏可以降壓家兔皮下注射浸膏6克/公斤有輕度降血糖作用,但皮下注射煎劑5克/公斤無此作用。澤瀉在試管內能抑制結核桿菌的生長。
炮製
揀去雜質,大小分檔,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晾,悶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曬乾。鹽澤瀉:取澤瀉片,用鹽水噴灑拌勻,稍悶潤,置鍋內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現黃色取出,晾乾。(每澤瀉片100斤,用鹽二斤八蔭,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
《雷公炮炙論》:細銼,酒浸一宿,漉出,暴乾任用。
中醫文獻指引:
性味
甘,寒。
①《本經》:味甘,寒。
②《別錄》:鹹,無毒。
⑨《藥性論》:味苦。
④《醫學啟源》:氣平,味甘。
⑤《本草蒙筌》:甘酸,氣寒。
歸經
入腎、膀胱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陽、少陰經。
②《本草衍義補L遺》:入足太陽、少陰經。
③《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膀胱、腎、三焦、小腸四經。
④《本草經巰》:入腎、脾。
【功用主治】利水,滲濕,泄熱。
①《本經》:主風寒濕痹,乳難,消水,養五臟,益氣力,肥健。
②《別錄》:補虛損五勞,除五臟痞滿,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瀝,逐膀胱、三焦停水。
③《藥性論》:主腎虛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熱,直通水道。
④《日華子本草》:治五勞七傷,主頭旋、耳虛鳴,筋骨攣縮,通小腸,止遺瀝、尿血。
⑤《醫學啟源》:治小便淋瀝,去陰間汗。《主治秘訣》雲,去舊水,養新水,利小便,消水腫,滲泄止渴。
⑥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⑦《綱目》:滲濕熱,行痰飲,止嘔吐、瀉痢,疝痛,腳氣。
腎虛精滑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畏海蛤、文蛤。
②《別錄》:扁鵲雲,多服病人眼。
⑤《醫學入門》:凡淋、渴,水腫,腎虛所致者,不可用。
④《本草經疏》:病人無濕無飲而陰虛,及腎氣乏絕,陽衰精自流出,腎氣不固精滑,目痛,虛寒作泄等侯,法鹹忌之。
名家論述
①《本草衍義》:澤瀉,其功尤長於行水。
張仲景曰,水蓄渴煩,小便不利,或吐或瀉,五苓散主之。
方用澤瀉,故知其用長於行水。
《本經》又引扁鵲雲,多服病人眼澀,誠為行去其水。
張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過引接桂、附等歸就腎經,別無他意。
凡服澤瀉散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腎氣焉得復實?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
②《醫經溯洄集》:張仲景八味丸用澤瀉,寇宗爽《本草衍義》雲,不過接引桂、附等歸就腎經,別無他意。
愚謂地黃、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皆腎經之藥,固不待澤瀉之接引而後至也,附子乃右腎命門之藥,官桂能補下焦相火不足,亦不待乎澤瀉之接引而後至矣。
唯乾山藥雖獨入手太陰經,然其功亦能強陰,且手太陰為足少陰之上原,原既有滋,流豈無益,且澤瀉雖鹹以瀉腎,乃瀉腎邪,非瀉腎之本也,故五苓散用澤瀉者,詎非瀉腎邪乎?白茯苓亦伐腎邪,即所以補正耳。
是則八味丸之用澤瀉者非他,蓋取其瀉腎邪,養五臟,益氣力,起陰氣,補虛損之功。
③《本草蒙筌》:澤瀉,多服雖則目昏,暴服亦能明目,其義何也?蓋瀉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腎氣虛,故目昏。
二者不可不知。
④《綱目》:澤瀉,氣平,味甘而淡,淡能滲泄,氣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
脾胃有濕熱,則頭重而目昏耳鳴,澤瀉滲去其濕,則熱亦隨去,而土氣得令,消氣上行,天氣明爽,故澤瀉有養五臟、益氣力、治頭旋,聰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則降令太過,清氣不升,真陰潛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黃丸,用茯苓、澤瀉者,乃取其瀉膀胱之邪氣,非引接也,古人用補藥,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藥得力,一辟一闔,此乃玄妙,後世不知此理,專一於補,所以久服必至偏勝之害也。
神農書列澤瀉於上品,復雲久服輕身、面生光,陶、蘇皆以為信然,愚竊疑之。
澤瀉行水瀉腎,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謬可知。
⑤《本草匯言》:方龍潭雲,澤瀉有固腎治水之功,然與豬苓又有不同者。
蓋豬苓利水,能分泄表間之邪;澤瀉利水,能宣通內臟之濕。
澤瀉,利水之主藥。
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謂能利膀胱、包絡之火,膀胱包絡有火,病癃閉結脹者。
火瀉則水行,行水則火降矣,水火二義,並行不悖。
⑥《本草通玄》:《別錄》稱其止遺泄,而寇氏謂泄精者不敢用,抑何相刺謬也?蓋相火妄動而遺泄者,得澤瀉清之而精自藏,氣虛下陷而精滑者,得澤瀉降之而精愈滑矣。
⑦《藥品化義》:凡屬瀉病,小水必短數,以此(澤瀉)清潤肺氣,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主治水瀉濕瀉,使大便得實,則脾氣自健也。
因能利水道,令邪水去,則真水得養,故消渴能止。
又能除濕熱,通淋瀝,分消痞滿,透三焦蓄熱停水,此為利水第一良品。
若小便不通而口渴者,熱在上焦氣分,宜用澤瀉、茯苓以清肺氣,滋水之上源也。
如口不渴者,熱在下焦血分,則用知母、黃柏,以瀉膀胱,滋水之下源也。
須分別而用。
⑧《本草正義》:澤瀉,最善滲泄水道,專能通行小便。
《本經》氣味雖曰甘寒,兼以其生長水澤,因謂之寒,其實輕淡無味,甘於何有?此藥功用,惟在淡則能通,《本經》稱其治風寒濕痹,亦以輕能入絡,淡能導濕耳,雲治風寒,殊非其任。
其能治乳難者,當以娩後無乳者言,此能通絡滲泄,則可下乳汁。
非產乳百病之通用品。
…其兼能滑痰化飲者,痰飲亦積水停濕為病,惟其滑利,故可消痰。
總之,滲泄滑瀉之藥,必無補養之理,《本經》養五臟,益氣力云云,已屬溢美太過,而甄權竟謂可治腎虛精自出,大明且謂補女人血海,令人有子,潔古亦謂入腎經,去舊水,養新水。
皆非藥理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