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和想像:中國電影中的國家形象之研究

建構和想像:中國電影中的國家形象之研究

《建構和想像:中國電影中的國家形象之研究》作者是李曉靈、王曉梅,是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建構和想像 
  • 又名:中國電影中的國家形象之研究 
  • 作者:李曉靈、王曉梅 
  • ISBN:9787516178089 
  • 定價:82.00元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05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電影因其獨特的建構與想像,成為國家形象建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豐富的影像話語和系統的媒介建構,沉澱為中國國家形象的影像記憶,並凝聚為全球化語境中的中國自我民族史志之一。
中國電影國家形象的想像與建構基於國家形象類地球圈層結構生態體系模式的建模。它以1978年新時期以來的35年(1978年—2013年)作為時間區間,以11大國際電影節獲獎為標準,表現為“人像”(藝術形象、明星形象、導演形象為主)、“族像”(藏族形象為典型)、“空間形象”(以村落形象、縣鎮形象和台灣形象為構成的區域形象,以及北京、上海為代表的城市形象為主幹)、“符號形象”(以場景符號、語言符號和音樂符號為主)和“產業像”(由產品數量、票房、市場占有率和管理體制等構成)為內容的整體建構。
中國電影對國家形象的影像建構凸顯了影像化時代中國國家形象的特殊維度。其中,中國/世界、東方/西方、我者/他者、被凝視/凝視、女性/男性、少數/主流以及客體/主體是主要的關係模式,同時,權力、認同和傳播是深層的動因所在,而想像和建構則是永恆的命題。

作者簡介

李曉靈,男,甘肅榆中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文學博士,復旦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博士後。先後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蘭州大學社科基金項目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各一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項目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多項課題;分別在《蘭州大學學報》《新聞大學》《河南大學學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北京社會科學》《甘肅社會科學》《台灣研究集刊》《當代傳播》《雲南社會科學》《北京理工大學學報》和《科學·經濟·社會》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出版學術專著《淵源與化變——延安《解放日報》的傳播體系及其當代價值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部。
王曉梅,女,甘肅榆中人,蘭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西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從事英國文學和文化傳播研究,參與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先後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延安大學學報》《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電影文學》《甘肅聯合大學學報》和《唐山師範學院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8篇,以第二作者在《蘭州大學學報》《北京社會科學》《北京電影學院學報》《雲南社會科學》《當代傳播》和《延安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7餘篇;以第二作者出版學術專著《淵源與化變——延安《解放日報》的傳播體系及其當代價值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部。

圖書目錄

序言引言 電影與國家形象:想像與建構 一 國家形象:歷史與現實之間 二 國家形象體系的建構 三 電影:中國國家形象的想像與建構 四 研究現狀 五 研究體系的建構第一章 中國電影:中國國家形象的自我建構與想像 第一節 中國電影:“中國”的自我鏡像 一 80年代:三代同堂的改化中國 二 90年代:第六代的邊緣中國 三 21世紀:商業電影的全球化中國 第二節 中國形象跨文化交構路徑:國際電影節獲獎 一 研究區間與文本選取 二 國際電影節獲獎特徵 三 獲獎效應與國家形象第二章 人像 第一節 藝術形象 一 女人:壓抑扭曲的東方想像 二 男人:陰性萎縮的傳統中國 第二節 明星形象 一 明星:華語電影明星、中國形象 二 中國:明星、女明星、國際獲獎 三 東方化的“謀女郎”:鞏俐與章子怡 第三節 導演形象 一 導演譜系與中國形象 二 謝晉與第四代:啟蒙、反思與變革 三 張藝謀、陳凱歌與第五代:東方浪漫和民俗中國 四 張元、王小帥和賈樟柯與第六代:地下獨立與邊緣體驗第三章 族像 第一節 族像與國家形象 一 族像:民族共同體、民族國家、少數民族 二 少數民族電影與國際電影節獲獎:少數與主流 第二節 典型文本:西藏電影 一 邊緣化與他者文化身份 二 民族化的定勢顯現 三 後殖民語境的“妖魔化” 四 世俗與宗教、民族與現代的糾結第四章 空間像 第一節 鄉村形象 一 與文學共生的“鄉村迷戀” 二 第五代之前的鄉村空間 三 第五代的鄉村呈現和國家形象建構 第二節 縣鎮形象 一 第四代縣鎮:政治話語和人性道德的縫合 二 第五代:人性幽禁和歷史審視的並現 三 第六代:山西汾陽縣城與賈樟柯式現實中國 第三節 城市形象 一 歷史性建構和全球化想像 二 空間生產和身體言說 第四節 台灣形象 一 悲情“棄子” 二 現代“遊子”:“中國大陸一中國台灣一美國”模式——文化中突和東西和解第五章 符號像 第一節 場景符號 一 自然符號 二 建築符號 三 器物符號 四 身體符號 五 服飾符號 六 色彩符號 第二節 語言符號 一 獨語 二 對白 第三節 音樂符號 一 民族器樂 二 民歌 三 戲曲(京劇) 四 現代音樂第六章 產業像 第一節 電影產業 一 產品數量 二 客群、影院和票房 三 國際市場占有率 第二節 電影管理 一 電影審查:行政干涉和政治過敏 二 缺乏電影的合理分級結語參考文獻博士期間的研究成果博士後在站期間科研成果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