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縣蒙古族學校前身—--建平縣蒙古族中學始建於1979年,原校址位於建平縣三家鄉小新地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平縣蒙古族中學
- 創辦時間:1979年
- 所屬地區:遼寧建平
- 類別:中學
簡介,歷史沿革,教育方針,文化建設,
簡介
遼寧省建平縣蒙古族學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在歷任校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全校師生團結一心、克服困難、實事求是、開拓進取,經過近30年的奮鬥拼搏,由建校初的設施陳舊、學苗短缺、師資薄弱、觀念保守的落後學校,發展壯大為今天教育理念先進、師資力量雄厚、學生來源廣泛、辦學條件優越、教學質量優良的寄宿制民族學校。為我縣的民族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歷史沿革
組建初期,學校擁有6個教學班,學生人數約為300人,教師38人。在各種教學設備不齊全,條件極其簡陋的情況下,全校師生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難,在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學校建設等方面均取得非常好的成績。鑒於當時的教學條件嚴重製約學校進一步發展的狀況,本著從全縣教育大局出發,造福全縣百姓,更好地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積極地發展民族教育的原則,縣政府決定對蒙古族中學進行整體搬遷。1996年建平縣蒙中搬遷到葉柏壽與富山鄉接壤處,租用原七0部隊閒置的營房辦學達數年之久。2005年3月與葉柏壽第三中學合併,遷址到葉柏壽鐵南社區。2006年開始招收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學校更名為“建平縣蒙古族學校”。建平縣蒙古族學校是我縣唯一一所面向全縣招生的寄宿制民族學校。
教育方針
學校根據教育教學實際,深入貫徹落實黨在新時期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辦學理念與時俱進,確定“德育為首、質量為本、教學為主、特色創新”的工作思路,將辦學宗旨放在“以人為本,為學生終生幸福和發展奠基,為教師成長搭建平台”的高度,積極倡導“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目前學校有省、市、縣級科研課題四項。
上級政府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採取各種方式對蒙古族學校的發展和壯大進行支持和幫助。省、市、縣政府領導及各級民教部門的領導多次蒞臨學校檢查指導工作。
建校以來,學校始終以“以人為本,為學生的終生幸福奠定基礎”為辦學宗旨,以“校園和諧、管理規範、環境優美、特色鮮明、全面發展”為辦學目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實施素質教育,開展民族教育,特色教育,逐步成長為建平縣基礎教育園地一顆璀璨的明星。
文化建設
學校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近幾年來,學校組織了多次的大型文藝活動,舉辦校園藝術節,各種文化宣傳周,並積極參加了上級組織的各種文藝匯演,校舞蹈隊的表演在全省民族藝術節上獲得大獎。在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帶動和影響下,全校師生對校園文化建設,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形成了濃郁的校園文化氣氛。
辛勤的耕耘,換來的是累累的碩果。自2005年以來,學校中考升學率每年都在60%左右,學校先後獲遼寧省體育工作先進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單位、民族宗教工作先進集體、朝陽市先進教育集體、學校日常規範工作先進單位、朝陽市四星級學校、文明學校,縣控輟保學先進單位、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5年被縣教師進修學校定為民族教育基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