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中藥)

延胡索(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延胡索,中藥名。為為罌粟科植物延胡索的乾燥塊莖。夏初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洗淨,置沸水中煮至恰無白心時,取出,曬乾。生於山地林下,或為栽培。分布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用於胸脅、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跌扑腫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延胡索
  • 拉丁學名: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
  • 別稱:元胡、延胡、元胡索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罌粟目
  • :罌粟科
  • :紫堇屬
  • :延胡索
  • 分布區域: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
  • 毒性:無毒
  •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
  • 用量:3~10g
  • 採收時間:夏初莖葉枯萎時採挖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採集加工,炮製方法,生理特性,生長環境,鑑別,藥材性狀,飲片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塊莖。

性味

辛、苦,溫。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

活血,行氣,止痛。

主治

用於胸脅、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跌扑腫痛。

相關配伍

1、止血生肌,鎮心明目,破症瘕氣塊,產後血暈悶絕,兒枕痛,並宜餌此方:琥珀一兩,鱉甲一兩,京三棱一兩,延胡索半兩,沒藥半兩,大黃六銖,熬搗為散。空心酒服三錢匕,日再服。神驗莫及。產後即減大黃。(《海藥本草》)
2、寒疝滑泄,腹痛腸鳴,自汗厥逆:熟附子(去皮臍)、延胡索(炒)各一兩,生木香半兩。每服四錢,水二盞,姜七片,煎七分,溫服。(《濟生方》)
3、折傷瘀血在腹內者:劉寄奴、骨碎補、延胡索各一兩。水二升,煎七合,入酒及童子小便各一合,頓溫服之。(《千金方》)

用法用量

3~l0g;研末吞服,一次1.5~3g。

炮製

採集加工

夏初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洗淨,置沸水中煮至恰無白心時,取出,曬乾。

炮製方法

1、延胡索:除去雜質,洗淨,乾燥,切厚片或用時搗碎。
2、醋延胡索:取淨延胡索,照醋炙法炒乾,或照醋煮法煮至醋吸盡,切厚片或用時搗碎。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9~20cm,全株無毛。塊莖扁球形,直徑7~15mm,上部略凹陷,下部生鬚根,延胡索相冊(20張)有時縱裂成數瓣,斷面深黃色。莖直立或傾斜,常單一,近基部具鱗片1枚,莖節處常膨大成小塊莖,小塊莖生新莖,新莖節處又成小塊莖,常3~4個成串。基生葉2~4枚;柄長3~8cm;葉片輪廓寬三角形,長3~6cm,寬4~8cm,二回三出全裂,一回裂片具柄,本回裂片近無柄,裂片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20~30mm,寬5~8mm,全緣,少數上半部2深裂至淺裂;莖生葉常2枚,互生,較基生葉小而同形。總狀花序頂生,長2~5cm,疏生花3~8朵;苞片卵形至狹卵形,位於在序下部者長約10mm,先端3~5櫛裂,位於上部者全緣;萼片2,細小,早落;花冠淡紫紅色,花瓣4,2輪,外輪上瓣最大,長15~25mm,上部舒展成寬倒卵形至寬橢圓形的兜狀瓣片,邊緣具小齒,先端有淺凹陷,中下部延伸成長距,下瓣較短,形同上瓣,基部具淺囊狀突起,內輪兩瓣長10~15mm,合抱裹於雄蕊外,上部寬倒卵形,中、下部細長成爪;雄蕊6,略短於內輪花瓣,每3枚合生成束;子房條形,長8~10mm,花枝細短,柱頭近圓形,具乳突8個。葫果條形,長1.7~2.2cm,花柱、柱頭宿存,熟時2瓣裂。種子1列,數粒,細小,扁長圓形,黑色,有光澤,表面密布小凹點。栽培品常只開花,果不及成熟即凋落。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林下,或為栽培。分布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主產浙江。

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的扁球形,直徑0.5~1.5cm。表面黃色或黃褐色,有不規則網狀皺紋。頂端有略凹陷的莖痕,底部常有疙瘩狀突起。質硬而脆,斷面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氣微,味苦。

飲片性狀

1、延胡索呈不規則的圓形厚片。外表皮黃色或黃褐色,有不規則細皺紋。切面黃色,角質樣,具蠟樣光澤。氣微,味苦。
2、醋延胡索形如延胡索或片,表面和切面黃褐色,質較硬。微具醋香氣。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活血利氣,止痛,通小便。
2、《開寶》:破血,婦人月經不調,腹中結塊,崩中淋露,產後諸血病,血運,暴血衝上,因損下血。煮酒或酒磨服。
3、《本經逢原》:延胡索色黃入脾胃,能活血止痛,治小便溺血。得五靈脂同入肝經散血破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