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縣新華民族中學

延慶縣新華民族中學,名稱來源於學校坐落在延慶縣永寧鎮的新華營村,又是一所民族中學。新華民族中學的前身是吳坊營中學,校址在鄰村的吳坊營,1986年遷至新華營村,改名叫新華民族中學。新華民族中學的學生主要來自新華營、吳坊營、上磨、小莊科四個行政村,就是地方村民常說的“西四村”——永寧西邊的四個村子,少數民族的學生都是滿族子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慶縣新華民族中學
  • 所屬地區:延慶縣
  • 學校類型:民族中學
  • 現有教職工:32人
學校簡介,辦學理念,校園文化,地圖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下設行政辦公室、教學處、德育處、總務處,各設主任一人,行政辦公室主任兼學校工會主席。現有教職工32人,專任教師19人,少數民族教師1人,其中,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2人、中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15人。學校以德育處為主,依託年級組、班主任、團支部、學生會對學生進行管理,其他處室配合,全體教職工共同參與,形成全員參與的育人網路。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原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學生的成長奠基,通過班主任隊伍建設、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常規活動、主題教育和社會大課堂實踐、德育課題研究以及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特色工作等形式開展德育工作,努力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

辦學理念

學校以《延慶縣中國小教學常規工作規程》為切入點,強化過程管理,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以課標為本,抓住課堂落實;以“課堂教學評價”為依據,有側重地解決教師自身的薄弱之處。
在“課堂教學層次性研究”的落實上,學校從教師的備課、講課,到學生的課堂練習、作業布置批改和課下輔導,從教師的教學總結、反思,到學生的抽測、考試,全面注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的層次,認真研究,反覆討論,長期實踐。
在“開放式辦學”上,學校與延慶縣永寧中學以“大校帶小校”的管理模式,促成了資源效益的最大化;通過豐臺一中支教教師的渠道,利用豐臺一中的教學資源,借鑑他們成功的經驗;和教研員拜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請進名師做課、講座,獲取成功的方法;參加延慶部分學校開放日的聽課活動,感悟課堂教學的手段。另外教師還經常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通過這些方式,使我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升,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在中考工作中,學校以“夯實基礎,面向全體,保優生,抓中層,促差生,以提高全科及格率為重點,強化常規管理,正學風,抓課堂,求效率,發揮團結協作,腳踏實地精神,爭創佳績”為備考思路,加強對備考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協調各方力量,提供周到服務。合理安排時間,認真梳理知識點,把握複習脈絡,提高複習效果。不斷完善中考獎勵機制,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創設良好備考環境,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提高學生的備考效果。

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具有濃郁民族氛圍。學校利用正對校門甬道的東西牆壁,設定了滿族文化長廊;校園西側的民族知識園分為“中華民族的歷史”、“民族人口分布”、“中華民族的未來”三個大板塊,60個小板塊,具體內容涵蓋了各民族的形成、人口數量、分布地區、語言文字、民族服飾、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等等,圖文並茂,鮮艷靚麗;“民族知識園”東側的牆壁,設定了民族藝術展示櫥窗,向學生介紹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舞蹈、建築、刺繡等民族藝術;校園教室外側的牆壁上懸掛了50條中國古典詩詞條幅,每學年更新一次;操場周邊的民族體育運動牆長100米,高1.8米,以圖畫的形式介紹了常見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2007年我校重新修建主席台,鮮紅背景襯托下的各民族人物歡聚場景,洋溢著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喜慶氣氛,“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分列兩側;操場上開闢了陀螺、角球、蹴球、珍珠球、夾包5塊民族體育運動場地,方便師生開展活動;黨支部、工會、團支部、學生會,充分利用校園空間,建起了櫥窗,設定了宣傳欄,宣傳民族知識、民族政策和開展的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學校的校訓是“求知修德,強能報國”,並有自己的校歌和校徽。
學校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25平方米,體育場面積5350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72萬冊,固定資產總值478萬元。普通教室6個,專用教室13個,實驗室2個。教師和學生使用計算機總計54台,多媒體6個。
學校以民族教育為特色,校運會以民族體育項目為主,體育大課間主要開展民族體育項目活動,並設有民族體育節;開設民族政策常識課,其他學科滲透民族團結教育。
學校2003年被評為“首都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200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2009年被評為“北京市民族團結教育示範學校”。

地圖信息

位置:延琉路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