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首先考察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現實基礎和思想淵源,釐清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基本內涵;其次,分析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實現前提;再次,解析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實現路徑和原則;最後,總結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當代價值。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構建 第二章 保障人權是人民利益的實現前提 第三章 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是人民利益的具體內容 第四章 相信民眾和依靠民眾是人民利益的實現途徑 第五章 統籌兼顧是人民利益觀的實現原則 第六章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歷史價值和當代啟示 |
創作背景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實現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實現由局部執政到全國執政這一質的轉變,關鍵的一點在於“得民心者得天下”。要得民心,就必須要順民心;要順民心,就必須要知民之所求。馬克思曾言:“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由此可見,利益是民之根本,要實現天下歸心,其前提是必須解決好人民的利益問題。人民的利益究竟是什麼?又如何實現人民的這些利益?這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實踐中一直探求的問題。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歷經種種磨難和考驗,以無數流血犧牲為代價,最終形成了以“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為核心的、完整系統的人民利益觀,並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指導下,
陝甘寧邊區以一個政治清明、經濟自足、文化昌盛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與同時期政局腐敗、經濟混亂、文化萎靡的國民黨政府相比較,成為當時有志之士和有識之士普遍嚮往的一片熱土,並受到了國內外的普遍讚譽。以史為鑑,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要鞏固其執政地位,尤其是要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以達到“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水平,依然離不開人民利益觀的指導。因此,研究中國延安時期共產黨的人民利益觀,在當代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基於此,《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人民利益觀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認為
鴉片戰爭以來的民族苦難、軍閥混戰和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是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形成的現實基礎;同時,蘇聯革命成功的經驗和中國的革命實踐為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形成提供了現實的借鑑。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思想淵源上,該書認為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以及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直接的思想淵源,馬克思主義利益觀是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重要的思想淵源。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以上思想進行了繼承和超越,並形成了同中國具體國情和革命形勢緊密結合的中國共產黨的人民利益觀。
該書對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實現原則進行了分析,認為中國共產黨通過處理好“給”人民福利和向人民“要”東西的關係,較好地統籌了政府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關係;通過實行“
三三制”的政權模式,使各階級階層人民享有平等的參政議政權利;通過“
減租減息”政策調節地主和農民的利益關係,通過勞資兩利的政策調節了資本家和工人的利益關係,通過實行合理的稅制協調了貧富負擔。延安時期,由於中國共產黨實行了合理的政策,較好地統籌兼顧了各階級階層人民民眾的利益,從而團結了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最終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該書分析總結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歷史價值和當代啟示,認為其歷史價值主要體現在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由局部執政轉變為全國執政奠定了基礎,以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這兩個方面。該書重點論述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現實啟示,指出中國共產黨在執政過程中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必須鞏固民眾基礎以增強執政的合法性,以發展的眼光,不斷探求人民的利益訴求,不斷提高統籌協調利益關係的能力。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李奕霏,女,漢族,1978年10月出生,江蘇崑山人,法學博士,現就職於西北大學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