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人民利益觀研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人民利益觀研究
  • 作者:李奕霏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人民利益觀研究
作 者:李奕霏 著;
責任編輯:田文
出版時間:2015年01月 (1版1次)
I S B N :9787516149133
印 張:12(平裝 ,185頁 ,16開 ,203千字 )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大量的文獻資料,深入剖析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歷史形成和構建過程,闡釋了人民利益觀的豐富內涵和具體內容。首先,考察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現實基礎和思想淵源,釐清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基本內涵;其次,分析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實現前提;再次,解析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實現路徑和原則;最後,總結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當代價值。

作者簡介

李奕霏,女,漢族,1978年10月出生,江蘇崑山人,法學博士,現就職於西北大學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法學。在《光明日報》(理論版)、《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未來與發展》、《中國國情國力》等權威和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導言
一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研究意義
(一)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研究的理論價值
(二)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研究的現實意義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一)研究資料述評
(二)研究現狀述評
三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理論框架
四相關概念和相關問題的說明
(一)相關概念的說明
(二)需要說明的問題
第一章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構建
一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形成的現實基礎
(一)中國苦難的民生狀況
(二)蘇聯的革命經驗和中國的革命實踐
二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理論淵源
(一)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
(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三)馬克思主義利益觀
三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內涵
(一)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的界定
(二)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利益的界定
(三)保障人權是人民利益的實現前提
(四)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是人民利益觀的核心內容
(五)相信民眾和依靠民眾是人民利益的實現途徑
(六)統籌兼顧是人民利益的實現原則
第二章保障人權是人民利益的實現前提
一人權的基本內涵
(一)西方資產階級人權的內涵
(二)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的基本內涵
二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保障人權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一)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保障人權思想的形成背景
(二)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保障人權思想的發展
(三)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保障人權思想的主要特點
三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保障人權的制度與實踐
(一)保障人民的生存權
(二)保障人民的人身自由權
(三)保障人民的民主政治權利
(四)保障人民的財產權利
(五)保障人民受教育的權利
(六)保障婦女解放的權利
(七)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和自治權
第三章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是人民利益的具體內容
一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保障人民的經濟利益
(一)保障農民的土地權利
(二)發展經濟以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厲行民主的政治制度,保障人民的政治利益
(一)實行普遍而真實的民主選舉
(二)實行參議會制度
三發展新民主主義文化,保障人民的文化利益
(一)制定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方針
(二)大力發展邊區的教育事業
第四章相信民眾和依靠民眾是人民利益的實現途徑
一人民的擁護是中國共產黨相信民眾和依靠民眾的前提條件
(一)廉潔自律的品質使中國共產黨獲得了人民民眾的信任
(二)“只見公僕不見官”的政府形象使中國共產黨深得人民的擁護
二密切聯繫民眾是相信民眾和依靠民眾的必然要求
(一)深入民眾,關心人民疾苦
(二)樹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政策觀
三民眾力量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根本保障
(一)尊重民眾的首創精神
(二)依靠民眾自己解放自己
第五章統籌兼顧是人民利益觀的實現原則
一正確處理“給”和“要”的關係
(一)開展大生產運動,增加物資供應
(二)實行“精兵簡政”,減輕財政壓力
二實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權
(一)“三三制”的提出及主要內容
(二)“三三制”的成功實踐及其重要意義
三正確統籌各種利益關係
(一)實行“減租減息”與交租交息政策,調節地主與農民的關係
(二)實行互助互利的政策,調節勞資關係
(三)實行公平合理的稅收制度,調節貧富經濟負擔
(四)正確處理人民民眾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
第六章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歷史價值和當代啟示
一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歷史價值
(一)為中國共產黨由局部執政轉變為全國執政奠定了基礎
(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利益觀
二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民利益觀的當代啟示
(一)堅持正確的人民利益觀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根本所在
(二)以發展的眼光不斷探求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
(三)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點要實現好農民的利益
(四)不斷提高統籌協調利益關係的能力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