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之後,解放區的文藝工作者開始按照毛主席所指出的文藝方向深入生活和向民間藝術學習.在延安地區很快便形成了學習秧歌、研究秧歌、加工發展秧歌,並用秧歌的形式進行新的藝術創造的熱潮,優秀劇目《兄妹開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安新秧歌運動
- 優秀劇目:《兄妹開荒》
- 目的:向民間藝術學習的熱潮
- 特點:歡慶人民勝利象徵
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之後,解放區的文藝工作者開始按照毛主席所指出的文藝方向深入生活和向民間藝術學習.在延安地區很快便形成了學習秧歌、研究秧歌、加工發展秧歌,並用秧歌的形式進行新的藝術創造的熱潮,優秀劇目《兄妹開荒》。
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之後,解放區的文藝工作者開始按照毛主席所指出的文藝方向深入生活和向民間藝術學習.在延安地區很快便形成了學習秧歌、研究秧歌、加工發展秧歌,並用秧歌的形式進行新的藝術創造的...
新秧歌運動是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後,《講話》精神在文藝上顯示的最初成績。新秧歌運動:是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後,《講話》精神在文藝上顯示的最初成績。文藝工作者改變了輕視民間文藝秧歌的態度,與民眾一起,指導改造了舊秧歌,使之成為反映...
新秧歌運動與秧歌劇是抗日戰爭時期在延安發起的文藝普及運動。它是當時延安的文藝工作者,首先是魯迅藝術文學院的師生學習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之後,所產生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實踐行動之一。秧歌劇是把舊秧歌的帶故事性...
“秧歌運動” 歷史評價 “秧歌運動”是延安音樂工作者聆聽“講話”之後,回響毛主席“走出小魯藝,到大魯藝去”的號召,投身人民民眾的實際生活,向民間藝術學習,為人民民眾創作的結晶。新型秧歌劇在題材上大都反映解放區軍民的戰鬥和生活...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開展了新秧歌運動,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農村學習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動律特徵和典型的舞姿動態後,升華為規範的、新農民形象的舞蹈動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領頭的傘頭改為工農形象持木製...
1942年,延安和陝甘寧邊區興起的新秧歌運動,使安塞腰鼓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得到了發展,成為億萬軍民歡慶勝利、慶祝解放的一種象徵,並被譽為“勝利腰鼓”,遍及中華大地,載入了革命文藝運動的光輝史冊。1951年,安塞腰鼓參加了全國民間...
延安新秧歌運動中產生了一些有較高藝術水平的作品,這種“新秧歌”,以漢族傳統民間歌舞表演形式為基礎,在歌舞表演中體現出中國民主進程中特有的一種精神狀態和理想。它載歌載舞,表演活潑,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以鼓舞...
動作瀟灑大方。現狀 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後,陝甘寧邊區在傳統秧歌劇基礎上興起了新秧歌運動,創作演出了《夫妻識字》、《兄妹開荒》、《王貴與李香香》等劇,為當時的革命鬥爭發揮了積極作用,建國後進一步發展為獨具風采的地方劇種。
從舞蹈的視角看延安新秧歌運動的文藝精神與當代價值 許銳|45 跨越時代的經典 -四種版本的“黃河精神”舞蹈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金浩|49 《楊家嶺的春天》在創作中學習 黃奕華|53 --為人民起舞,爭做人民藝術家! 王亞彬157...
第三節 大生產運動與培育革命化的農民 第四章 多輪驅動:農民文化教育“延安模式”的主要載體 第一節 《邊區民眾報》第二節 新秧歌運動 第三節 邊區民教館 第四節 冬學 第五章 文化與政治相結合:農民文化教育“延安模式”的...
到了宋代,秧歌和腰鼓十分興盛,發展成為民間娛樂活動。1942年,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之後,延安和陝甘寧邊區興起新秧歌運動。革命文藝的發展,給安塞腰鼓這一古老藝術形式注入了生機。當時魯藝的文藝工作者對安塞腰鼓...
秧歌戲形式比較靈活、自由,長於表現現實生活。抗日戰爭時期,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開展新秧歌劇運動,改革了秧歌戲的音樂、表演、裝扮,編演了《兄妹開荒》《夫妻識字》《牛永貴負傷》等表現民眾參加生產、學習及對敵鬥爭題材的劇目。新秧歌...
二 新秧歌劇運動:從劇場到廣場重構民間性與大眾化文學傳播n (一)從原始歌舞形態到現實生活的承載體n (二)新的“民間”的構建n (三)廣場演出的大眾狂歡傳播效應n (四)從實踐到理論:新的升華與拓展n 第六章 歷史的本質與本真...
多姿多彩的延安舞台生活鐘敬之 《白毛女》的創作與演出賀敬之 我和歌劇《白毛女》的緣王昆 憶我參加過的歌劇《白毛女》演出孟於 憶1948年《白毛女》在香港的演出巴鴻 史實與考辨 發現秧歌:狂歡與規訓——論20世紀40年代延安新秧歌運動郭...
延安《解放日報》以大篇幅介紹了他的事跡和經驗,陝甘寧邊區政府給他頒發了“新秧歌運動的旗幟”的布質獎狀,毛澤東主席給他贈送了一條毛毯。慶陽縣三十里舖社火頭黃潤,1943年9月到延安參加了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大會,演出新編的秧歌...
這台著名秧歌劇是1943年由魯迅藝術學院秧歌隊王大化、李波在延安時期創作的。內容反映解放區大生產運動,依據當時陝甘寧邊區開荒勞動模範馬丕恩父女的事跡編寫。原名《王二小開荒》,後以民眾通稱的《兄妹開荒》定名。 編劇:羊路由 作曲...
1943年,延安革命根據地的文藝工作者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的鼓舞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新秧歌運動,並成為同年春節黨政軍民聯歡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20世紀50年代初,李煥之有感於當年在延安過春節時的生活體驗與...
這一工作,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長期實行的基本政策,也可說是“延安新秧歌運動”的延續和發展。新一代的舞人自覺沿著《講話》的指導思想,深入生活,向民眾學習,認真地對於那些,看似“粗糙”卻是“最生動”的民間舞蹈進行學習、...
1943年初,延安的文藝工作者掀起了一個新秧歌運動,運用陝北民間歌舞形式,編演了《兄妹開荒》、《夫妻識字》、《牛永貴掛彩》等優秀秧歌劇,受到陝北農民的廣泛歡迎。不久,新編歷史京劇和相繼上演。它們雖然都取材於水滸故事,卻是用歷史...
1942年,延安和陝甘寧邊區興起的新秧歌運動,使腰鼓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得到了發展,成為億萬軍民歡慶勝利、慶祝解放的一種象徵,並被譽為“勝利腰鼓”,遍及中華大地,載入了革命文藝運動的光輝史冊。1951年,腰鼓參加了中國民間音樂、舞蹈...
第四節 新秧歌劇與新歌劇的關係 第六章 抗日戰爭時期新秧歌運動中的“紅色基因”第一節 紅色基因概述 第二節 “延安文藝”與“延安精神”第三節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再釋義 第四節 延安新秧歌劇誕生與發展簡略年表 ...
秧歌作為歌舞形式在中國北方十分流行,但是包含戲劇成分的秧歌戲只在山西、河北、陝西等省出現,其中較具影響的有山西晉中的祁太秧歌、河北的定縣秧歌、陝西的陝北秧歌等。抗日戰爭時期,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開展新秧歌劇運動,改革了秧歌戲...
在延安也出現了《農村曲》(向隅等作曲)和《軍民進行曲》(星海作曲)這兩部作品。不久,在延安秧歌運動基礎上產生的秧歌劇《兄妹開荒》(安波作曲)、《夫妻識字》(馬可作曲)這種載歌載舞、新穎活潑的廣場歌舞劇形式,改變了中國...
宋金陝北秧歌畫像磚 宋金陝北腰鼓畫像磚之 宋金陝北腰鼓畫像磚之二 宋金陝北腰鼓畫像磚之三 元代樂舞壁畫 延安新秧歌運動史料照片 史料鉤沉 《山海經·大荒東經》《山海經·海內外經》《山海經·海外西經》《周禮·鼓人》《周禮·大司樂...
秧歌劇《兄妹開荒》創作於1943年3月新秧歌運動初期,是魯迅藝術學院三位同志的集體創作。它優美歡快的旋律,通俗易懂的劇詞,表現了陝甘寧邊區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生產的熱情,很快在延安流行起來,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愛。其主要創...
毛澤東同志在 1942年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明了文藝為人民服務、首先要 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這一講話,在文藝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是出現了聲 勢浩大的新秧歌運動,它從形式到內容都拋棄了封建的和醜化勞動人民...
四、延安新秧歌運動 五、戴愛蓮對民族舞蹈的回歸與實踐 六、播撒舞蹈藝術種子的其他舞蹈家 【作品鑑賞】一、獨舞《飢火》二、歌舞劇《罌粟花》三、舞劇《虎爺》四、舞劇《寶塔與牌坊》五、獨舞《思鄉曲》六、“邊疆音樂舞蹈大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