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明朝末年,成立“丹山書院”。
明朝嘉慶年間對書院進行了復修,改名為“瑞泉書院”。
民國初年,又改名為“宜川第一高級國小”,這是宜川中學的前身。
1941年10月15日,陝西省宜川中學成立,時名“宜川縣縣立初級中學”。
1942年,學校搬遷至濱臨著名的黃河壺口瀑布處宜川縣城中心。
1941年,學校開始招收兩個國中班65人,定為三三級,這是宜中的第一屆學生,國民黨時期,政治腐敗,軍閥混亂,學校沒有固定校址,每年只能招收兩個班,未能發展,截止解放前,僅招國中生460餘人。
1949年秋,宜川縣縣政府恢復了
宜川縣初級中學,校長由縣長薛明齋兼任,與一完小同校上課。
1950年,一完小遷出。
1958年,設立高中班,第一次招生37人,成為完全中學,從1958年—1966年共畢業九個高中班。
1966年至1967年,由於
文化大革命的干擾破壞,學校沒有招生。
1968年秋,學校開始正常招生,但學制由原來的三年制改為二年制和春季招生,冬季畢業,並且沒有高中招生。
1970年,學校恢復高中招生。
1978年3月,學校被確定為延安地區五所重點中學之一。
1979年,學校成為完全中學,且學制又由二年制改為三年制。
2003年7月,學校晉升為陝西省重點中學。
2006年9月,學校更名為陝西省標準化高中。
2008年8月,學校增設新校區。
宜川縣中學成立於1941年10月15日,當時的名稱是“
宜川縣縣立初級中學”。校址在舊宜川縣政府
西花廳。學校的成立籌備工作由國民黨縣政府委託宜川當時的紳士張季玉負責,他就是宜川縣中學的第一任校長,我們所在的校址是幾經變化後於1942年春遷入
後學堂內才固定下來的,當時占地2.07畝。追溯源流,歷史悠久。據考,在明朝末年,成立了“
丹山書院”。到明朝嘉慶年間進行了復修。改名為“
瑞泉書院”,到民國初年,又改名為“宜川第一高級國小”,這可以說是宜川中學的前身。
1941年即民國30年,當年招生僅兩個國中班65人,定為三三級,這就是宜中的第一屆學生,國民黨時期,政治腐敗,軍閥混亂,連一個固定校址都沒有,每年只能招收兩個班,根本談不上發展,所以解放前,僅招
國中生460餘人。
1948年春,宜川縣解放了,經過一年的時間,全國解放了,黨和政府非常重視教育,於1949年秋,就恢復了宜川縣初級中學,校長由縣長薛明齋兼任,與一完小同校上課。1950年暑期,一完小遷出,1958年設立高中班,第一次招生37人,成為完全中學。從1958年—1966年共畢業九個高中班。1966年至196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干擾破壞,沒有招生。1968年秋開始正常招生,但是學制由原來的三年制改為二年制和春季招生,冬季畢業,而且沒有高中招生。
1970年恢復了高中招生,開始招四個班(125人),1971年至1977年底,根據當時的教育改革,學校開設專業班,如:理論班、寫作班、數學班、農技班、機電班、醫務班、文藝班、農機班、農數班等等,1978年3月確定為延安地區五所重點中學之一,到1979年又成為完全中學,而且學制又由二年制改為三年制。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學校的一切為學生髮展而存在”的辦學理念,積極探尋生本教育真諦,著力構建以“自主課堂”改革為核心的高效課堂和以“自主管理”改革為核心的生本德育,在全國首創“學生自主發展模式”,走出一條內涵發展、特色發展、明校發展的創新之路,成效顯著,影響深遠。高考本科上線率、文理科平均成績等六項指標七年蟬聯全市各縣區第一。2011年11月省教育廳在學校成功舉辦“全省普通高中教學改革與學生髮展現場會”。國家教育部
部長
袁貴仁、省教育廳廳長
楊希文等領導多次來校指導工作。兩年來,內蒙古、新疆、甘肅、四川、雲南、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全國各地數千所學校數萬人紛紛來校考察學習。全市各縣區廣大學生紛紛慕名來校就讀。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
中國教師報》、《
華商報》等國內各大媒體對學校全方位深度報導。
先進的辦學思想,科學的管理舉措,優質的教學質量,賦予學校生機勃勃的發展景象。校長孫明賢被評為“全國先進校長”、“全國十佳現代校長”、“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
學校被授予“陝西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西北課改名校共同體理事長學校”、“中國基礎教育百佳名校”、“全國創建和諧校園先進單位”、“全國語文教改示範學校”、“全國高中綠色共同體學校”、“全國十佳現代學校”等百項稱號。學校被譽為“全省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全國學生自主發展的一大樣板”。
師資
學校占地面積75畝(其中校本部50畝,新校區25畝),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現有96個教學班(校本部62個,新校區34個),在校學生6587名(校本部4350名,新校區2237名),有教職工385名。宜川中學占地面積50畝,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現有58個教學班,在校生4055人,有教職工202人,其中專任教師162名。現有高級職稱教師23人,中級職稱教師64人。學校骨幹體系中,名優教師20人,學科帶頭人25人,教學能手53人,教學新秀41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享受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市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或教學能手26人。有二層次“三五人才”2人,三層次“三五人才”6人。
榮譽
學校全面實施和推進以內涵發展為根本的校本化管理改革,積極踐行“學校的一切為學生髮展而存在”的辦學理念,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師隊伍整體最佳化,自主課堂教學改革與學生自主管理改革彰顯出獨特的辦學魅力,教學質量連年攀升、屢創新高。科學的管理舉措,和諧的讀書環境,優質的教學質量,賦予學校生機勃勃、人才輩出、桃李芬芳、文風昌盛的燦爛發展景象,形成以落後經濟承載知名教育品牌的“宜中
教育現象”,在黃河之濱鑄就一道風格獨特的高中教育風景線。
2007年9月,孫明賢校長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赴京出席了表彰獎勵大會。2009年孫明賢校長被評為延安市十大新聞人物,被媒體譽為延安教育神話的創造者。學校先後被授予“陝西省基礎教育科研項目學校”、“陝西省依法治校先進學校”、“陝西省文明校園”、“陝西省平安校園”、“陝西省綠色文明示範工程學校”、“陝西省國防生源基地”、“陝西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陝西省校園文化建設優秀學校”、“延安市文明校園”、“延安市衛生先進學校” 、“延安市綠色學校”、“延安市高考質量優勝學校”、“延安市科研興校明星學校”等百項榮譽稱號。
2019年9月,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學校校長
現任校長
強新霞,1980年9月出生,1998年參加工作,陝西宜川人,本科學歷,高級教師。曾多年擔任班主任、備課組長、教研組長、教務處副主任等職,現任宜川中學副校長,主管學校教學工作。2020年開始擔任宜川中學校長。
校長寄語:
開拓與創新同行,滄桑與凱歌合奏。攜帶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伴隨著洶湧的黃河波濤,宜川中學乘著教育與改革的東風,提升辦學理念,豐富教育內涵,強化改革,實現了辦學層次、辦學效益的歷史性跨越,在黃河之濱鑄就了一道高中教育的亮麗風景。
新一代宜中人,在學生髮展理念的引領下,教書啟智,育人鑄魂,敬畏生命,呵護未來,努力彰顯自主的特色,努力提升生命的狀態下,讓學生體驗成長的快樂,讓教師享受教育的幸福,讓學校綻放出更加絢麗的生命之花。
歷任校長
張季玉(1908-1987)
男,漢族,出生於一個封建地主家庭。自幼在家塾讀書,聘有石達開等老先生專為其執教。民國十三年(1924)入宜川第一高級國小讀書,畢業後相繼完成了國中、高中學業。於二十一年(1932)考入北京朝陽大學法科經濟系讀書,二十六年(1937)畢業。當時,正值抗日戰爭爆發,因在讀書期間受進步思想影響,張季玉由雷向陽介紹參加了傅作義部的熱河抗日先遣軍暫編5旅14團任團長之職,曾返鄉聯絡愛國志士,組織兵員赴抗日前線。二十八年(1939)三月,該軍改編,任第二大隊隊長。因家事回宜再未歸隊,由軍界步入政界,加入國民黨,“特種聯繫會”的特務組織。曾擔任國民黨宜川縣政府教育科科長、軍事科科長、臨時參議會副會長和國民黨宜川縣縣黨部書記之職。
在擔任教育科科長期間,曾建立在宜川縣少年隊,倡建宜川縣中學,任校長,將他家在英旺川之柏塔、交里川之陳家塬土地捐給學校。後又將縣城南門外之花園田產捐給城關國小。並在南窯家辦私立“裕德國小”,資助困難學生學習的筆、墨、紙張等費用。
李立楷(1911—1961)
男,漢族,原
宜川縣第六區益枝村人(今屬
延長縣羅子山鄉),北京師範大學理學院地理專業畢業生,1942年春至1944年任宜川中學校長。
霄
山西
永濟人,1944年2月—1944年7月任宜川中學校長,後調任洛川中學校長。
齊濟(字濟平)
1936年畢業於國立
北平大學農學院林學系,曾任華縣農校林場主任及省立鄜州師範教務主任,偕同其妻,1935年畢業於國立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文史學系的李仲毅回宜川執教,1944年8月—1947年7月任宜川中學校長。
王志勻(1910年2月2日—2000年12月5日)又名王夢龍,男,陝西省
延長縣張家灘鎮後王家河村人。1927年在
綏德師範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宜川解放後,1948年3月—7月,任宜川中學代理校長。
朱玉堂
宜川人,1942年畢業於省立鄜州師範,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1949年曾代任宜川中學校長,1958年因歷史問題清除回家務農,1984年平反,恢復公職。
吉明超
韓城人,1950年10月—1951年11月任宜川中學校長,同年12月調
陝西省教育廳。
張陶
男,宜川縣
丹州鎮上降頭村人,生於1925年3月16日,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文化。
1948年春,參加延大宜川分校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分配到黃陵中學任教。1949年春調回宜川縣初級中學任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
東克信
陝西
華縣人,1955年2月—1956年7月任宜川中學校長,同年8月調渭南地區。
李世榮
(1922—1989年),
宜川縣牛家佃鄉葫蘆村人,1944年宜川中學畢業,1948年參加工作,曾任交里,城關完小校長,1956年8月至1959年4月任宜川中學校長,後調文教局,調任宜川師範代校長。還曾任教育科副科長,教研室主任,
教師進修學校校長。
王克儉
(1926年—1977年),中共黨員,高中文化程度,陝西省
綏德縣人,生於1929年,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先後任國小教師、教導主任、延安保育國小校長、延安師範副校長,1959年5月調任宜川中學校長,後還兼任宜川中學黨支部書記。中共宜川縣委委員。1973年6月,再度出任宜川中學革委會主任,同年11月,調任
延安中學革委會副主任,1977年2月,不幸因急病去世。
吳耀堂
宜川縣黨灣鄉人,無黨派,1957年宜川中學畢業,留校擔任會計工作兼管灶務。1968年9月至1969年3月任宜川中學革委會主任,1972年至1975年任雲岩公社文教專乾,1976年-1980年任延安地委黨校伙管員,1981年至1986年在吳旗縣多辦、政協等單位工作,1987年任宜川縣政協學習委員會副主任,1988年任提案委員會副主任,1990年1月-1996年3月任政協
宜川學習委員會主任、政協宜川縣第三、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羅傑
(1930-1989),中共黨員,陝西
宜川縣集義南坡村人。1949年參加革命工作,1956年畢業於陝西師範政教系。同年分配到
延長中學任教師,後任延長張家灘中學教導認行。1960年調回宜川,任中共
宜川縣委宣傳部理論教員、宣傳副副部長。1969年任宜川中學
革命委員會主任兼黨支部書記。後調縣委宣傳部、地委黨校工作。1980年7月調
黃陵中學任校長。1984年調任宜川中學顧問。1984年任黃陵中學校長時,該校獲得地縣教學質量獎。曾任延安地區第二屆教育學會理事。1988年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1989年10月意外事故去世。
許朝榮
男,漢族,1931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原籍河南省
長葛縣人,現住
大荔縣雙泉鄉南龍村。1965年擔任宜川中學教導主任。1971年,他被調到
雲岩中學,任教育組長。1973年任宜川中學教育組長,74-75年任革委會付主任,1976年任宜川中學校長直至1984年。
郭劍如
男,漢族,1944年1月20日生,
宜川縣城南街人(原籍河南省永成縣),中共黨員,1984年5月至1988年5月任宜川中學校長。
張思福
1939年生於陝西長安縣郭杜鄉,1960年畢業於陝西師大化學系,同年分配到宜川中學任教。1986年3月,任宜川各學教導處副主任,1987年起任教導主任,同年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隨後任副校長,1988年8月,任宜川中學校長。1989年被推選批准為陝西省特級教師,1997年退休。
黃高翔
山西稽山縣人,1948年生於宜川,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1968年畢業於延安師範,同年分回宜川參加教育工作,曾在壺口、城關國小任教,後任
宜川縣西郊中學教導主任、校長。
蘭愛平
男,漢族,1964年2月生,宜川縣
交里鄉太泉村人,1983年7月參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碩士學位,中學高級教師,現任延安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