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龍泉寺

廬山龍泉寺

在江西省廬山腳下,有一座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千年古剎——龍泉寺,地處九江市廬山區威家鎮。 龍泉寺創建於東晉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來到廬山時,先創龍泉寺,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建東林寺。龍泉寺又名龍泉精舍,至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佛教淨土宗的法脈在此含苞孕育,又於東林而大放光彩,流布四海。追根溯源,龍泉寺實乃蓮宗濫觴之地、淨宗法流之源。 龍泉寺,三面靠山,一面臨水。四周群山呈九龍一虎之態,每至晨昏,雲蒸霞蔚,神奇莫測。西側有一龍山,時常霧氣瀰漫,遠遠看去就像一條巨龍騰空飛舞,頗為壯觀。東側的虎山,亂雲飛渡,但云霧總是不能遮住山頂,在遠處眺望,虎山山頂仍清晰可見,實乃奇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廬山龍泉寺
  • 別名:龍泉精舍
  • 位於:江西省廬山腳下
  • 時間:公元381年
地理位置,龍泉寺歷史,

地理位置

在江西省廬山腳下,有一座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千年古剎——龍泉寺,地處九江市廬山區威家鎮
廬山龍泉寺

龍泉寺歷史

龍泉寺創建於東晉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來到廬山時,先創龍泉寺,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建東林寺。龍泉寺又名龍泉精舍,至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歷史。佛教淨土宗的法脈在此含苞孕育,又於東林而大放光彩,流布四海。追根溯源,龍泉寺實乃蓮宗濫觴之地、淨宗法流之源。龍泉寺,三面靠山,一面臨水。四周群山呈九龍一虎之態,每至晨昏,雲蒸霞蔚,神奇莫測。
廬山龍泉寺
寺內古木參天,右邊一棵六百餘年的古柏蒼翠挺拔,左邊一棵古樟巍然屹立,就像兩位護法天神,日夜守護著龍泉寺的一草一木,見證著龍泉寺的滄桑變遷。門外一泓碧湖波光蕩漾,寺後一眼龍泉常年不涸。整個寺院山擁水護,竹木蔥籠,鳥語花香,環境清幽,雖處山中,但交通便利,道路暢通,實乃修學弘法之寶地。
據史料記載,當年慧遠大師來到這裡,看到這裡山高谷幽,是安心學佛的好地方,就用錫杖叩地說:如果這裡可以安居,地下應該冒出泉水來。話音剛落,清泉嘩嘩湧出。於是,慧遠大師與同志一百五十人在這裡建立了龍泉精舍,勤行晝夜六時念佛,其法燈相傳遠及宋、元、明時代。慧遠大師安住龍泉精舍,行念佛三昧。四方信眾,仰慕大師高風亮節,紛紛歸附。慧遠大師說:“諸位君子前來此處修行,難道能夠無意於求生淨土嗎?”乃恭造西方三聖形像,建築房屋,結集蓮社,令劉遺民作發願文,雕刻於石頭上。從此,淨土念佛法門遠播四海。
當年大旱,慧遠大師帶領僧眾來到泉邊誦讀《龍王經》,忽然一條神奇的小龍從池中鑽出,頃刻不見蹤影,一會兒就下起了傾盆大雨。這年雖然江西大旱,九江卻獲得了好收成。老百姓無不感謝大師菩薩心腸,欽仰大師神通廣大,龍泉寺自此聲名鵲起。
東晉安帝義熙十二年(西元四一六年)七月底的夜晚,在般若台東邊的佛塔,慧遠正從禪定中出定,見到阿彌陀佛,廣大的身相遍滿虛空,在清淨的圓光當中,有無數化佛,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則在左右相侍而立。又見到極樂世界的水流光明,分為十四支,上下回流,宣揚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的法音。阿彌陀佛告訴慧遠說:“我以本願力的緣故,來安慰你,你在七日後,當生我國極樂世界。”
龍泉寺鼎盛期時,有三道山門,九重殿堂,層台飛閣,翹檐畫角,住僧數百,信眾雲集,香火旺盛,極為壯觀。明太祖朱元璋嘗寓於此。元末,正門毀於兵火。明洪武初,僧人釋祖觀先修東林寺,九年(1376年)後修龍泉寺。清,鹹豐二年(1852年)僧人釋曉然再修。民國十二年,由鄉稷社人殷新佑、潘鴻元、羅錦雲、威應煌、胡錫德牽頭整修更新山門,並有徐氏居士贈良田十畝,寺內至今仍存有當年八社百姓贈“神光普照”金字匾額。一九五二年,興修北山公路,曾在寺中辦公食宿。之後,又先後改成藥廠、林場、學校等等。龍泉寺幾經興廢,僧眾流散,漸成廢墟,只剩下斷碑殘垣散落草木之中。
今日國泰民安,一片繁榮景象,佛教教育也進入了歷史發展新階段,人們期盼著,龍泉寺作為淨土宗祖庭,再現光明。
2005年5月31日,廬山區宗教局和當地信眾迎請常敏法師主持龍泉寺,四眾弟子在法師的帶領下謹依佛陀金言,仰承祖師教導,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求生淨土,隨順佛願,暢佛本懷,南無阿彌陀佛的法音重新迴響在這片山水之間。龍泉寺再傳梵聲,僧俗慶喜,龍天護持。 龍泉寺熱誠歡迎十方信眾前來修行、學習。願廣大佛子支持龍泉寺的重建工作, 獻計獻策,布施財力,共襄盛舉,同沐佛光,功德不可稱量。現龍泉寺需要籌建念佛堂、法堂、寮房、齋堂、海會塔、山門等。並建造與之相配套的共修念佛、弘法、教育、安養與臨終關懷為一體的淨土園。以續佛慧命,承遠公心愿,依南無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十方眾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乘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成,同登極樂。
願廣大信眾支持,共同護持三寶,弘法利生。
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