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價值,瀕危狀況,
簡介
洋口海參餅,又名排餅,大約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1)已有大規模生產,歷來是廣豐糖坊業的知名品牌,家喻戶曉的平民食品。海參餅原料,以麵粉為主,有白糖、麵粉、麥芽糖、鹼粉等數樣,其製作工序,科學而講究,經過和面、發酵、攪拌、揉勻、切形、蒸烤、成品、熏乾、包裝即可出售。海參烤熟後縮成一團,其背上一根背筋又將一團分為兩半,且顏色由黑變黃,與海參餅非常相像。正像後來海參餅派生出來的許多別名一樣。如屁股餅(形似小兒兩瓣屁股)、馬蹄酥(形似馬蹄而酥脆)、馬蹄回、回子頭、排餅等等。
歷史淵源
洋口海參餅,又名排餅,大約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1)已有大規模的生產和銷售。歷來是糖坊業的知名品牌,家喻戶曉的平民食品。據洋口鎮長春街餅店老闆章富華所說:他家製作海參餅的技藝是爺爺祖傳,至今傳承了五代,當年洋口五條街上,街街都建築了一座蒸烤排餅的火爐,圓圓如倉囤。每日烤出爐,香飄四方,昌盛繁榮。如今洋口海參餅店僅有四家:如長春街大華餅店、新建街明明餅屋、中心街鴻龍糖坊、洋江街洋江餅房。以大華餅店產量最多,生產最旺,一年能銷售一萬餘斤。唯洋江餅房於去年停產。
基本內容
其工序分三個階段:
(一)發酵。將五種配好的原料加水揉成麵團,待發酵八、九個小時後,再放入面機中攪拌,成為面料,搓成大小相等球形糰子,四個一組,連成一排,形似海參。再用刀切開兩半,按住相粘,即成成品。
(二)蒸烤。餅坊特製烤爐一座。爐內燃燒炭火,一個個成品分別貼在爐壁上,再向爐中澆下一碗冷水,水火相撞,放出騰騰蒸氣,蓋上爐蓋,成品在爐內蒸烤十餘分鐘,便已烤熟。
(三)熏乾。取出烤熟的排餅,放進另一烤箱中熏。經過一晝夜的炭熏,慢慢轉乾發脆,便可出箱包裝。
一塊排餅二兩,十塊排餅一包。每包裝成上大下小的方形梯狀,纏以紅繩和紅紙廣告,樸素大方。
主要價值
(一)平民食品。價廉實惠,食用方便。它是廣豐百姓的“漢堡包”,又是勞動者的“速食麵”。
(二)節日禮品。廣豐習傳,每年端午節,親戚送禮,必備排餅,約定俗成,家家如此,代代相傳。
(三)營養佳品。其中的麵粉、蔗糖、麥芽都有利氣生津,消積化食的功效,老少皆宜,香甜可口。
瀕危狀況
廣豐洋口海參餅是一種傳統商品,受當今市場的衝擊,輝煌不再,這種手工工藝,畢竟勞累辛苦,利潤低微,年輕人不願繼承,已呈失傳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