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 目】:
廣西銀幣
【拼 音】: guǎng xī yín bì
【英 文】:〔silveycoin Guangxi〕
【錢局名稱】:廣西造幣廠
【廣西銀幣一覽】:
序號 名 稱 紀 重
1 民國八年 5.3克
2 民國九年 5 .3克
3 民國九年 2. 6克
4 民國十一年 5. 2克
5 民國十三年“中心桂字”5 .3克
6 民國十三年(SEA版) 5. 3克
7 民國十四年(嘉禾圖) 5. 3克
8 民國十五年(中心點) 5. 3克
9 民國十六年 5. 3克
【歷史背景】:
民國初期,廣西戰禍連連,經濟崩潰,只能鑄造面值很小的銀幣(即銀毫)應市。當時在市場大米每擔賣到了7元,可是一般工人的工資每月才20元左右,
購買力很低。
當時作為廣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梧州,曾三次鑄造銀幣。
第一次鑄幣:
陸榮廷改造“廣西銅元局”
1919年,舊桂系軍閥陸榮廷主政廣西,地位穩固,便想改變長期依賴在廣東搭鑄“東毫”(即廣東鑄造的銀毫)的被動局面,將清朝留下來的“廣西銅元局”(設在梧州)改造成“廣西造幣廠”,自己開鑄“西毫”(即廣西鑄造的銀毫)。據高慶民《廣西銀幣散記》記載:“當時香港市場生銀較便宜,鑄造一隻雙毫(兩銀毫)的成本只需一角八分……”梧州離
香港很近,運輸生銀方便,這使得在梧州鑄造銀幣成為了可能。當時梧州的造幣廠地址就在西堤二路原市日用化工廠內。
陸榮廷在梧州鑄造的銀幣重5.4克,直徑28.5毫米,正面中心圓略凸,邊由84粒圓珠組成珠環,珠環兩旁各有一朵四瓣桂花,背面是英文,96粒圓珠組成珠環,兩旁亦各有一朵四瓣桂花,中間是阿拉伯數字“20”。
知識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由李龍編著的《中國銀幣鑑定與交易》251頁的《廣西省銀毫輔幣》一文中說到:“廣西省民國八年(1919年)首次鑄行銀毫……”可見,梧州這一次鑄造銀幣,亦是廣西第一次鑄造銀幣。此次鑄幣數量很少。
第二次鑄幣:
沈鴻英設廠仿鑄“東毫”
1923年,廣西正處於新舊桂系軍閥割據的局面,雙方大動干戈,陸榮延復出後占據南寧、龍州一帶,李宗仁占據玉林,沈鴻英占據桂林、平樂、八步、梧州。
沈鴻英是陸榮廷舊部,他野心勃堡墊牛勃,逼孫中山任命他為“廣西建國軍總司令”,在梧州市設立總司令部,聯合李宗仁打擊陸榮廷。候雅雲在《梧州鑄幣簡史》中說到:“沈鴻英當時在梧州發行一斷刪盼種軍用票,強制商民使用,但軍用票在梧求民櫻達是沒有儲備基金不朽辯元能兌換的空頭鈔票,在社會上沒有作用,形勢迫使沈鴻英在梧州設立鑄幣廠,鼓鑄二角銀幣……”高慶民在《廣西銀幣散記》中則稱:“沈鴻英占據梧州,成為廣西新軍閥頭目,梧州當時是廣西最大的通商口岸,市場缺乏輔幣,沈氏乘機設立梧州造幣廠,於1923年3月鑄造銀幣。”
沈鴻英在梧州設廠仿鑄的“東毫”,重量比“東毫”輕二分。該幣重4.9克,直徑23.5毫米,背面珠環98粒,兩旁為五瓣桂花圖案,含銀量很低,只有57%左右。這是梧州第二次鑄造銀幣,鑄量不詳。
第三次鑄幣:
“西毫”“東毫”兼鑄
微雕技術精湛
1925年5月,梧州市場因“西毫”質劣,發生拒用風潮,此時新桂系李、白、黃剛上台執政。8月,黃紹竑任廣西省政府主席,為鞏固政府政治,振興廣西經濟,重建了廣西省銀行並在梧州設立總行。廣西造幣廠也在梧州重建,回收各版劣質“西毫”改鑄新“西毫”,統一使用“西毫”作為主要貨幣流通,想把“東毫”地位貶低。這就是梧州第三次鑄造銀幣的歷史背景。
梧州作為廣西最早鑄造銀毫的地方,多年來除鑄造“西毫”外,還鑄造了很多“東毫”。這次梧州鑄造的“西毫”,數量之多,質量之優,工藝之精,前所未有。據《梧州金融史上卷》記載,此次鑄造的是一種幣面有嘉禾花紋的雙角銀毫,分為民國十五、十六年兩種。改鑄結束後,省府發出通告,將嘉禾銀毫定為廣西省的主幣。
梧州這次鑄造的銀毫,與廣西以往及全國其他省份同類銀毫都有所不同,工藝精細、造工講究碑斷乃。以往銀毫正面的中心點都是光凸點棕市民犁,但這兩年梧州的嘉禾銀毫在凸起的中心點,有一隻極小的陰文“西”字,俗稱“中心西”,這需要用微雕技術才能造成,觀看時往往要用高倍數的放大鏡才能一窺全貌。
廣西以往的銀毫正面兩旁多是桂花或是花,背面是小圓點,其他省市的銀毫亦差不多採用這樣的圖案。但這次梧州鑄造的“
西毫”正面兩旁是禾穗花紋,民國十六年(1927年)的銀毫還有禾根六腳和七腳兩種版本,鑄工精細,不使用高倍數放大鏡是絕辨再對看不到的,是不可多得的工藝品。
沈鴻英在梧州設廠仿鑄的“東毫”,重量比“東毫”輕二分。該幣重4.9克,直徑23.5毫米,背面珠環98粒,兩旁為五瓣桂花圖案,含銀量很低,只有57%左右。這是梧州第二次鑄造銀幣,鑄量不詳。
第三次鑄幣:
“西毫”“東毫”兼鑄
微雕技術精湛
1925年5月,梧州市場因“西毫”質劣,發生拒用風潮,此時新桂系李、白、黃剛上台執政。8月,黃紹竑任廣西省政府主席,為鞏固政府政治,振興廣西經濟,重建了廣西省銀行並在梧州設立總行。廣西造幣廠也在梧州重建,回收各版劣質“西毫”改鑄新“西毫”,統一使用“西毫”作為主要貨幣流通,想把“東毫”地位貶低。這就是梧州第三次鑄造銀幣的歷史背景。
梧州作為廣西最早鑄造銀毫的地方,多年來除鑄造“西毫”外,還鑄造了很多“東毫”。這次梧州鑄造的“西毫”,數量之多,質量之優,工藝之精,前所未有。據《梧州金融史上卷》記載,此次鑄造的是一種幣面有嘉禾花紋的雙角銀毫,分為民國十五、十六年兩種。改鑄結束後,省府發出通告,將嘉禾銀毫定為廣西省的主幣。
梧州這次鑄造的銀毫,與廣西以往及全國其他省份同類銀毫都有所不同,工藝精細、造工講究。以往銀毫正面的中心點都是光凸點,但這兩年梧州的嘉禾銀毫在凸起的中心點,有一隻極小的陰文“西”字,俗稱“中心西”,這需要用微雕技術才能造成,觀看時往往要用高倍數的放大鏡才能一窺全貌。
廣西以往的銀毫正面兩旁多是桂花或是花,背面是小圓點,其他省市的銀毫亦差不多採用這樣的圖案。但這次梧州鑄造的“
西毫”正面兩旁是禾穗花紋,民國十六年(1927年)的銀毫還有禾根六腳和七腳兩種版本,鑄工精細,不使用高倍數放大鏡是絕對看不到的,是不可多得的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