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鄉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同時,廣西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健全,部分領域還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與農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差距。為紮實推進廣西鄉村建設行動,進一步提升鄉村宜居宜業水平,根據中央關於鄉村建設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結合廣西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中央和自治區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1+1+4+3+N”目標任務體系,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順應農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強化規劃引領,統籌資源要素,動員各方力量,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的實施機制,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乾一件成一件,努力讓農村具備更好生活條件,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二)工作原則
——尊重規律、穩紮穩打。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合理安排村莊建設時序,保持足夠的歷史耐心,久久為功、從容建設。樹立正確政績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財力可持續和農民可承受的基礎之上,防止颳風搞運動,防止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拆建、大開發,牢牢守住防範化解債務風險底線。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鄉村建設要同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結合農民民眾實際需要,分區分類明確目標任務,合理確定公共基礎設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標準,不搞齊步走、“一刀切”,避免在“空心村”無效投入、造成浪費。
——注重保護、體現特色。傳承保護傳統村落民居和優秀鄉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鄉村特點,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鄉土氣息的鄉村風貌,防止機械照搬城鎮建設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政府引導、農民參與。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組織保障等方面作用,堅持為農民而建,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搞建設,不搞大包大攬、強迫命令,不代替農民選擇。
——建管並重、長效運行。堅持先建機制、後建工程,統籌推進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與管護,健全建管用相結合的長效機制,保障鄉村建設項目落地、實施和運行,確保鄉村建設項目長期穩定發揮效用,防止重建輕管、重建輕用。
——節約資源、綠色建設。樹立綠色低碳理念,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循環利用,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建設,實現鄉村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有機融合。
(三)行動目標。到2025年,全區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取得積極進展,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顯著加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二、重點任務
(四)加強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堅持縣域規劃建設一盤棋,明確村莊布局分類,細化分類標準。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嚴格保護鄉村自然山水形態和村莊肌理、歷史文化。合理劃定各類空間管控邊界,最佳化布局鄉村生活空間,因地制宜界定鄉村建設規劃範圍,嚴格保護農業生產空間和鄉村生態空間,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嚴禁隨意撤併村莊搞大社區、違背農民意願大拆大建。積極有序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實現有條件、有需求的行政村應編盡編。加快有序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審批和上圖入庫,為鄉村合理建房、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補短板、鄉村振興項目落地實施提供規劃保障。切實發揮村莊規劃指導約束作用,確保各項建設依規有序開展。建立政府組織領導、村民發揮主體作用、專業人員開展技術指導的村莊規劃編制機制,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
(五)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按規定繼續開展“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推動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以縣域為單元,加快構建便捷高效的農村公路骨幹網路,推進鄉鎮對外快速骨幹公路建設,提高農村公路幹線服務水平和網路化程度。加強縣鄉聯網路以及鄉村產業路、旅遊路、資源路等項目建設,促進農村公路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屯)通硬化路建設,有序推進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改造、窄路基路面拓寬改造或錯車道建設。加強通村公路和村內道路連線,統籌規劃和實施農村公路的穿村路段建設,兼顧村內主幹道功能。實施全區鄉村道路“三項工程”〔自然村(屯)道路通暢工程、自然村(屯)道路提升工程和鄉村道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力爭2022年全年新增3800個自然村(屯)通硬化路,完成約3200公里鄉村道路安全隱患治理;到2025年,力爭實現全區具備條件的自然村(屯)基本通硬化路,基本完成鄉村道路安全隱患治理。繼續實施“四建一通”工程,2025年實現鄉鄉通三級及以上公路。積極推進具備條件的地區城市公交線路向周邊重點村鎮延伸,有序實施班線客運公交化改造,繼續保持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100%,到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舒適、經濟的農村客運體系。統籌規劃農村公路和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建設,加快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積極組織申報創建國家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加強農村道路橋樑、隧道、急彎陡坡、臨水臨崖和切坡填方路段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深入推進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加強農村客運安全監管。強化消防車道建設管理,推進林區防火隔離帶、應急道路建設。
(六)強化農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加強防汛抗旱基礎設施建設,防範水庫垮壩、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等風險,充分發揮骨幹水利工程防災減災作用,完善抗旱水源工程體系。推進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桂中治旱樂灘水庫引水灌區、左江治旱馱英水庫及灌區、桂西北治旱百色水庫灌區等重大水利項目建設,努力提升桂中、左江和桂西北三大旱片灌溉水平。穩步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向農村供水保障轉變。強化水源保護和水質保障,推進劃定千人以上規模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或保護範圍,配套完善農村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淨化消毒設施設備,健全水質檢測監測體系。實施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改造,更新改造一批老舊供水工程和管網。有條件的地方可由城鎮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供水,因地制宜推進供水入戶,同步推進消防取水設施建設。按照“補償成本、公平負擔”的原則,健全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合理水價形成機制。
(七)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推進城鄉配電網建設,提高邊遠地區供電保障能力。持續保障農村電網基礎設施資金投入,2022—2025年分別完成投資85億元、90億元、85億元、80億元。發展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在條件適宜地區探索建設多能互補的分散式低碳綜合能源網路。加快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因地制宜推進鄉村小容量、低電壓等級的分散式風電開發建設。啟動“千家萬戶沐光行動”,有序開展整縣(市、區)屋頂分散式光伏開發利用,鞏固光伏扶貧工程成效。結合農業秸稈、禽畜糞便和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發展沼氣和生物天然氣,探索農村沼氣自願減排新模式,加快鄉村能源綠色轉型。
(八)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進鮮活農產品低溫處理和產後減損。依託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產地冷藏保鮮,建設通風貯藏庫、機械冷庫、氣調貯藏庫、預冷及配套設施設備等農產品冷藏保鮮設施。在季節性蔬菜和水果產區推廣套用移動冷庫、移動式地頭冷櫃、冷藏車等設施設備。面向農產品優勢產區、重要集散地和主要銷區,申報、建設一批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整合最佳化存量冷鏈物流資源。依託國家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整縣推進試點項目,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建設運營。圍繞服務產地農產品集散和完善銷地冷鏈物流網路,推進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建設,加強與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間的功能對接和業務聯通,打造高效銜接農產品產銷的冷鏈物流通道網路。科學規劃建設廣西農產品產地市場網路體系。完善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完善農村商業體系,改造提升縣城連鎖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支持有條件的鄉鎮建設商貿中心,發展新型鄉村便利店,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引導利用村內現有設施,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發展專業化農產品寄遞服務。宣傳推廣農村物流服務品牌,深化交通運輸與郵政快遞融合發展,提高農村物流配送效率。
(九)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推進數位技術與農村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持續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村光纖網路、移動通信網路、數位電視和下一代網際網路覆蓋,進一步提升農村通信網路質量和覆蓋水平。到2025年,全區20戶以上的自然村(屯)光纖網路覆蓋率達到98%;2022—2025年,行政村第五代移動通信(5G)網路覆蓋率分別達到50%、60%、70%、80%。完善廣西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防止返貧監測信息平台,推進信息共享。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進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發展智慧農業,深入實施“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和“數商興農”行動,加快鄉村數字經濟發展以及農產品加工企業數位化轉型,構建智慧農業氣象平台。推進鄉村管理服務數位化,推進農村集體經濟、集體資產、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數位化管理。推進“桂字號”品牌農產品數位化產地倉建設。實施特色優勢產業數位化提升工程,完善農產品追溯體系。積極推動大健康與大數據、大生態、大旅遊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整合發展鄉村“農文旅”產業融合項目,豐富鄉村旅遊數字型驗產品,培育發展一批智慧鄉村旅遊服務企業。推動“網際網路+”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推進涉農事項線上辦理,加快推進鄉村治理數位化和城鄉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共享。深入實施“雪亮工程”,加快農村公共區域、重要交通路段視頻監控建設。加快建設綜合治理信息系統與綜治視聯網、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平台“三網合一”工程。深化鄉村地名信息服務提升行動。實施智慧廣電鄉村工程,推動“智慧廣電+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加快推進農村地區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位化覆蓋。
(十)實施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推進“一站式”便民服務,整合利用現有設施和場地,完善村級綜合服務站點,支持黨務服務、基本公共服務和公共事業服務就近或線上辦理。加強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村級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加強室外籃球場、室外桌球場、健身路徑等農村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推進公共照明設施與村內道路、公共場所一體規劃建設,加強行政村、自然村(屯)內主幹道路燈建設,實施一批農村太陽能公共照明項目。加快推進完善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欠發達地區基層應急廣播體系,力爭實現應急廣播體系全覆蓋、村村響。因地制宜建設農村應急避難場所,開展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無障礙建設和改造。依託村級公共服務場所、公共活動空間、公共服務設施等建設“殘疾人之家”。發揮婦女兒童活動陣地的作用。發揮村供銷社和農村綜合服務社的優勢和作用。
(十一)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推進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通過農村危房改造等多種方式保障住房安全,逐步建立健全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加強農房周邊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採取“人防+技防”預警預報措施,提升地質災害防範服務能力。深入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以用作經營的農村自建房為重點,對排查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房屋進行整治。3層及以上新建農村房屋以及經營性自建房,必須依法依規經過專業設計和專業施工,嚴格執行房屋質量安全強制性標準並在辦理相關經營許可、開展經營活動前依法取得房屋安全鑑定合格證明。新建農房要避開自然災害易發地段,順應地形地貌,不隨意切坡填方棄渣,不挖山填湖、不破壞水系、不砍老樹,形成自然、緊湊、有序的農房群落。農房建設要滿足質量安全和抗震設防要求,推動配置水暖廚衛等設施。積極推廣綠色建材套用,因地制宜推廣裝配式鋼結構、木竹結構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以農村房屋及其配套設施建設為主體,完善農村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制度,自治區統籌建立從用地、規劃、建設到使用的一體化管理體制機制,並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要求,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建設全區統一的農村房屋綜合信息管理平台,完善農村房屋建設地方技術標準和規範。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傳統民居保護與利用,提升防火防震防垮塌能力。保護民族村寨、特色民居、文物古蹟、農業遺蹟、民俗風貌。加強農村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進一步提升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工作成效。
(十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激發農民內生動力,堅持“四位一體”(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總體抓,不搞“單打一”。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切實提高農村廁所改建質量。因地制宜選擇改廁技術模式,引導新改戶用廁所基本入院入室。合理規劃布局公共廁所,保持全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以上。統籌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因地制宜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採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處理模式和技術工藝,務實推進農村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到2025年,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力爭達到40%,基本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其中,列入國家監管範圍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率達到100%。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完善縣鄉村三級設施和服務,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與資源化處理利用,建設一批區域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保持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對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5%以上。擴大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路服務覆蓋面,支持各地逐步建立以村級回收網點為基礎、以縣域或鄉鎮分揀中心為支撐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加強入戶道路建設,構建通村入戶的基礎網路,穩步解決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出行不安全等問題。全面清理私搭亂建、亂堆亂放,整治殘垣斷壁,加強農村電力線、通信線、廣播電視線“三線”維護梳理工作,整治農村戶外廣告。因地制宜開展荒山荒地荒灘綠化,加強農田(牧場)防護林建設和修復,加強古樹名木科學保護,引導鼓勵農民開展庭院和村莊綠化美化,建設村莊小微公園和公共綠地。實施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加強鄉村風貌引導,編制村容村貌提升導則。開展推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以及民族特色村寨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試點工作,開發鄉村特色文化旅遊產品,促進鄉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十三)實施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提升行動。發揮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支撐作用,強化縣城綜合服務功能,推動服務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採取固定設施、流動服務等方式,提高農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務的可及性、便利性和實效性。優先規劃、持續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支持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多渠道增加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鞏固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發展涉農職業教育,建設一批產教融合基地,支持各地新建、改擴建一批中等職業學校。推進農業職業教育發展和中高職及本科農業職業教育銜接貫通。加強農村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建設,進一步推進鄉村地區繼續教育發展。大力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畫,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全面摸清農村勞動力就業底數,加大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力度。改革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完善基層公共衛生設施。支持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加強鄉鎮衛生院發熱門診(診室或哨點)等設施條件建設,選建一批中心衛生院。持續提升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健康管理水平,推進村級醫療疾控網底建設。持續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到2025年,全區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能力達到基本標準及以上的比例力爭達70%以上。落實鄉村醫生待遇,保障合理收入,完善培養使用、養老保障等政策。重點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建好建強縣人民醫院、普通高中以及仍在招收全日制學生的職業高中。因地制宜統籌改擴建現有鄉鎮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完善養老助殘服務設施,支持有條件的農村建立養老助殘機構,建設養老助殘和未成年人保護服務設施,培育區域性養老助殘服務中心。發展農村幸福院等互助型養老,支持農村幸福院、村級老年活動中心等開展互助養老服務。建立健全定期探訪農村留守老年人制度,完善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支持衛生院利用現有資源開展農村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開展殘疾兒童等對象康復救助。推進鄉村公益性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和管理。按規定開展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示範建設。
(十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深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大力開展鄉村振興主題培訓,分級分類對縣、鄉鎮、村黨員幹部實行全覆蓋培訓。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特別是黨政正職。充實加強鄉鎮工作力量。持續最佳化村“兩委”班子特別是帶頭人隊伍,推動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擔當作為、幹事創業。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健全常態化駐村工作機制,做到脫貧村、易地搬遷安置村(社區)、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黨組織軟弱渙散(後進)村等全覆蓋,推動各級黨組織通過駐村工作有計畫地培養鍛鍊幹部。加大在青年農民特別是致富能手、農村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中發展黨員力度。強化縣級黨委統籌和鄉鎮、村黨組織引領,因地制宜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紮實推進農村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行動,鞏固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星級化管理水平,常態化整頓軟弱渙散(後進)村黨組織。深入推進黨建引領新時代鄉村治理,高標準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縣工作,完善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規範化建設各級綜治中心,實現“一村一輔警”全覆蓋並有效落實工作職責。加強和完善格線化管理服務,做到精準化、精細化,推動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鄉村建設,深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平安鄉村創建活動,推動掃黑除惡工作常態化,依法嚴厲打擊農村地區黃賭毒、電信詐欺、養老詐欺、侵害農村婦女兒童人身權利等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切實維護農村社會平安穩定。
(十五)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融入農村發展和農民生活,在農村基層組織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廣大農民民眾堅定信心跟黨走、努力奮進新征程。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推進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建設文化禮堂、文化廣場、鄉村戲台、非遺傳習場所等公共文化設施,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農村基層延伸。常態化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推動“三下鄉”常下鄉、常在鄉。打造文化惠民活動品牌,開展送文藝精品下基層惠民演出等活動,豐富基層民眾文化生活。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選樹一批鄉風文明建設先進典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開展“推進移風易俗·助力鄉村振興”等活動。健全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等機制,治理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位化等典型做法。
三、創新鄉村建設推進機制
(十六)建立專項任務責任制。建立定期協商調度機制,按照一項任務、一個推進方案的要求,牽頭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制定專項推進方案,指導市縣組織實施。各地要細化措施,強化政策的銜接協調,及時共享資金支出和項目實施相關信息,統籌項目資金管理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加強項目和資金監督管理,防止造成資金和資源浪費。
(十七)建立項目庫管理制度。按照村申報、鄉審核、縣審定原則,在縣一級普遍建立鄉村建設相關項目庫,實現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共建共享。加強項目論證,優先納入民眾需求強烈、短板突出、兼顧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改善的項目,切實提高入庫項目質量。安排鄉村建設項目資金,原則上須從項目庫中選擇項目。各市縣可結合實際制定“負面清單”,防止形象工程。建立健全入庫項目審核機制和績效評估機制。
(十八)最佳化項目實施流程。對於按照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的小型村莊建設項目,按規定施行簡易審批。對於採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按照招標投標法和村莊建設項目施行簡易審批的有關要求,可以不進行招標。對於農民投資投勞項目,採取直接補助、以獎代補等方式推進建設。對於重大鄉村建設項目,嚴格規範招投標項目範圍和實施程式,不得在法律法規外,針對投資規模、工程造價、招標檔案編制等設立其他審批審核程式。嚴格規範鄉村建設用地審批管理,結合自然資源綜合監測監管快速反應機制,強化自然資源日常執法監督,穩妥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專項整治試點實施。統籌運用“田長+檢察長”協作機制等,堅決遏制亂占耕地建房。對於單體規模偏小、技術相對簡單的小型村莊建設項目,以及實施方案相對簡單、建設地點位於村莊內、符合村莊規劃的污水垃圾處理、廁所糞污處理、照明工程等非經營性項目,探索依法委託鄉鎮政府實施。
(十九)完善農民參與鄉村建設機制。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集體經濟組織作用,堅持和完善“四議兩公開”制度,依託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引導農民全程參與鄉村建設,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承接小型村莊建設項目。在項目謀劃環節,加強農民培訓和指導,組織農民議事,激發農民主動參與意願,保障農民參與決策。在項目建設環節,鼓勵村民投工投勞、就地取材開展鄉村建設,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優先吸納監測戶、脫貧戶、其他農村低收入群體就地就近就業。在項目管護環節,適當開發鄉村建設公益性崗位,推行“門前三包”、受益農民認領、組建使用者協會等農民自管方式。完善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程式和方法。在鄉村建設中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
(二十)健全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機制。指導各地落實本地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機制,以清單形式明確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主體、管護責任、管護方式、管護經費來源等,建立公示制度,建立健全縣級統籌的運行維護體系。供水、供電、供氣、環保、電信、郵政等基礎設施運營企業應落實普遍服務要求,全面加強對所屬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管護。有條件的地方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城鄉一體化管護。推行經營性、準經營性設施使用者付費制度,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和專業化企業有序參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用電按規定執行居民生活用電價格。
四、強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
(二十一)加強投入保障。繼續通過現有渠道,按規定統籌相關涉農資金積極支持鄉村建設,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鄉村建設,並向脫貧地區適當傾斜。將鄉村建設作為各級政府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合理安排資金投入。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部分可按規定統籌安排支持鄉村建設。對符合條件的公益性鄉村建設項目予以支持。允許縣級按規定統籌使用相關資金推進鄉村建設。
(二十二)創新金融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貸款投放,支持鄉村建設,加大鄉村道路交通、物流通信、供水供電、教育衛生、清潔能源、人居環境等領域金融支持力度,強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銀行、保險、擔保支持,不斷加大涉農貸款支持力度。重點加強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金融支持,用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富民貸等現有政策。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引導機構法人、業務在縣域的農信社、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把工作重心放在鄉村振興上。開展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範工程,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前提下量身定製鄉村建設金融產品,穩妥拓寬農業農村抵質押物範圍。探索銀行、保險、擔保、基金、企業合作模式,積極謀劃設立支持鄉村建設的基金,不斷拓寬鄉村建設融資渠道。加強涉農金融創新服務監管和風險防範。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
(二十三)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將鄉村建設納入粵桂東西部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重點支持領域。紮實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採取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政策支持與民營企業參與相結合、集中發動與持續推動相結合、公益幫扶與投資經營相結合等方式,大力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投入鄉村建設。對經營性建設項目,規範有序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切實發揮運營企業作用。
(二十四)完善集約節約用地政策。合理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規範有序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保障鄉村建設行動重點工程項目的合理用地需求。最佳化用地審批流程,加快農村宅基地審批和建房規劃許可管理合併辦理,由鄉鎮政府按有關規定進行審批;除依法應當以招拍掛等方式公開出讓的土地外,可將集體建設用地批准和規劃許可手續合併辦理。在符合經依法批准的相關規劃前提下,可對依法登記的宅基地等農村建設用地進行複合利用,重點保障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用地。探索針對鄉村建設的混合用地模式。積極探索開展廣西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整體推進農用地整理和建設用地整理,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騰挪空間用於支持鄉村建設。
(二十五)強化人才技術標準支撐。加快培育各類技術技能和服務管理人員,探索建立鄉村工匠培養和管理制度,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管護人才互通共享。深入開展鄉村規劃師掛點服務工作,支持熟悉鄉村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村莊規劃設計和項目建設。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鼓勵支持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鄉村建設領域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嚴格執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維護技術指南、技術導則及相關工作要求。全面推進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鄉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等標準體系,完善建設、運行維護、監管、服務等標準。
五、加強組織領導
(二十六)強化統籌協調。按照自治區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要求,推進鄉村建設行動落地實施。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精心組織、加強協調,及時解決推進鄉村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統籌組織實施全區鄉村建設行動,建立專項推進機制,協調推進重點任務。市縣鄉黨委和政府要把鄉村建設行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切實擔負責任,細化具體措施,確保各項建設任務落到實處。結合國家“百縣千鄉萬村”鄉村振興示範創建,爭創國家鄉村建設示範縣、示範鄉鎮、示範村。
(二十七)實行清單管理。自治區、各設區市應按照近細遠粗、分步建設的原則,按年度確定建設任務,統籌安排好項目,細化到縣(市、區),做到任務量化、責任實化。各縣(市、區)按照建設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要求,科學制定任務清單,規範建立鄉村建設台賬,推動鄉村建設行動精細化管理。各地綜合考慮鄉村建設進展情況和年度任務完成情況等,經本級黨委農村工作(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同意後,結合實際科學調整下一年度任務清單。
(二十八)加強評估考核。將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情況作為鄉村振興督查考核的重要內容。將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情況納入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以及區直相關部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有關領導幹部年度考核、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採取第三方評估、交叉考核、民眾滿意度調查等方式,確保鄉村建設項目質量和實際效果。實施鄉村建設評價,查找和解決鄉村建設中的短板和問題。
(二十九)強化宣傳引導。深入宣傳鄉村建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組織主流新聞媒體總結宣傳推廣鄉村建設廣西經驗,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以實施全區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三年規劃為抓手,加大鄉村題材文藝作品的策劃創作和宣傳展示力度,編制創作民眾喜聞樂見的鄉村建設題材文藝作品,充分展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鄉村新面貌、新氣象,增強鄉村建設的社會認知度。加強輿論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營造良好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