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市龍水金礦接替資源勘查(普查)報告》是由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廣西地質勘查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黃暉明、夏柳靜、姜天蛟、王澤華、李升福、任立軍 、劉健、姜邦浩、趙廣春、劉曉珠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賀州市龍水金礦接替資源勘查(普查)報告
- 成果登記號:20150271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廣西地質勘查院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20150271 |
項目名稱 | 廣西賀州市龍水金礦接替資源勘查(普查)報告 |
第一完成單位 |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廣西地質勘查院 |
主要完成人 | 黃暉明、夏柳靜、姜天蛟、王澤華、李升福、任立軍 、劉健、姜邦浩、趙廣春、劉曉珠 |
研究起始日期 | 1753-01-01 |
研究終止日期 | 1753-01-01 |
主題詞 | 順序號 |
任務來源 | 橫向委託; |
成果摘要
項目是對張公嶺礦區Ⅰ號脈帶和Ⅲ號脈帶進行了較系統的控制。張公嶺礦床屬於岩漿熱液型礦床類型中的中溫岩漿熱液破碎帶蝕變岩型鉛鋅金銀礦床。張公嶺Ⅰ號脈勘探類型為Ⅰ類型,求取333資源量的工程間距為360×320m;Ⅲ號脈的勘探類型為Ⅱ類偏簡單的類型,求取333資源量的工程間距為180×160m;龍水礦區和石鼓山勘查區的礦石類型為石英脈型金礦石,勘探類型為Ⅱ類型,求取333資源量的工程間距為120×120m;探求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 本次勘查共圈定13個礦體。其中龍水礦區2個,石鼓山勘查區4個,張公嶺礦區圈出7個礦體。其中張公嶺礦區Ⅰ-①礦體為主礦體,連續分布於張公嶺Ⅰ號壓碎岩帶中,以鉛鋅銀礦化為主。已控制長度約為1620m,最大傾向沿深為898m。礦體為似層狀、大脈狀,局部有分枝複合現象。礦體整體走向為120°,傾向南西,傾角60~80°。礦石類型主要為壓碎岩型塊狀礦石。礦體平均厚度為7.25m。平均品位為Au:0.42g/t;Ag:70.24g/t;Pb:1.38%;Zn:1.34%。經對張公嶺礦區的7個礦體進行估算,本次工作共獲新增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鉛鋅礦礦石量為1541.60萬噸;(Pb+Zn)金屬量為42.27萬噸,伴生Au金屬量為6105.15kg,伴生Ag金屬量為735.70噸。金銀礦礦石量為8290噸,Au金屬量為71.58kg,Ag金屬量為3.90噸。本次工作在張公嶺礦區深部發現了銅,主要以黃銅礦出現。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為簡單~較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