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廣西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研究所,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廣西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室,1996年更名為廣西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研究所,是廣西一家重點研究數量經濟學理論與套用的正處級科研單位。承擔管理職責的學術團體有廣西數量經濟會,學術活動實行所會一體。
研究方向及任務
研究範圍涵蓋巨觀經濟、區域經濟、產業經濟、行業經濟等及相關的社會科學領域。其主要任務是根據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進行綜合分析、預測和對策研究,為自治區黨政部門提供決策科學依據和諮詢服務。
研究人員
現有科研人員5人,其中研究員2人,副研究員2人,中級經濟師1人。歷任所長宋德生,現任所長陳潔蓮,副所長毛艷。
獲得榮譽
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自治區優秀專家2人,廣西終身教授1人,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2人。2009年數量經濟研究所獲得自治區五一巾幗標兵崗稱號。
主要成果
出版專著18部,主要有《廣西巨觀經濟模型及景氣預測》、《廣西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高技術與社會》、《信息革命的技術源流》、《廣西藍皮書:廣西經濟分析與預測》、《民主壯族——中國壯族鄉村民主自治研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廣西與全國比較及分析》、《產業轉移與廣西承接對策》、《貧困農村可持續發展模式實踐與探索》、《城市規模預測方法與套用——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為例》等。
承擔的國家課題有《廣西巨觀經濟模型及景氣預測》、《中國壯族農村民主化進程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等5項;自治區規劃辦課題有《廣西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廣西就業問題研究》等8項,廣西軟科學課題有《廣西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隊伍與政策環境對策研究》等4項,國際合作項目有《廣西農業人口與耕地資源‘剪刀差’模式及對策研究》、《廣西忻城縣喀斯特地區環境恢復項目的監測與評估》等18項,地廳級委託課題有《推進兩廣一體化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廣西醫藥衛生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2013-2020年)》、《廣西醫藥衛生人才總量、結構分析與預測》、《廣西產業投資結構研究》、《廣西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和電力需求預測》等60多項。在核心期刊或省級刊物發表的論文有《微電子:三十年觀察》、《經濟高速增長下的投資需求與積累間隙》等37篇。
獲獎情況
《廣西工業結構調整研究》、《廣西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隊伍與政策環境對策研究》等2項成果獲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廣西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需求預測及分析報告》等17項成果獲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及政府決策諮詢獎二等獎,《廣西經濟模型集》等15項成果獲省部級三等獎;6項科研成果獲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肯定性的批示。
最新研究動態
1、每年編撰出版《廣西藍皮書:廣西經濟分析與預測》,定期召開廣西經濟形勢分析研討會。
2、正在研究的重要課題有:在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有《海洋非傳統安全視角下中越北部灣海洋環境合作研究》,自治區軟科學課題《廣西節能環保產業科技發展重點及對策研究》,國家人事部委託課題《廣西壯族自治區急需緊缺人才開發目錄》,地廳級委託課題《經濟周期、周期調控和反周期調控研究》、《數量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及方法研究》、《廣西融資平台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南寧市最佳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