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

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2006年更名為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2012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編制委員會批准成立為相當正處級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現有人員22人,其中研究館員11人,副研究館員5人,館員6人。歷年來承擔全區水利樞紐、高速公路、快速鐵路等基本建設所涉及的遺址、墓葬以及主動性發掘項目。完成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保護方案、施工項目近300個;出版了30餘部考古報告等著作。也是廣西唯一同時具有考古發掘單位資質和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的文物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
  • 成立時間:1973年
  • 辦公地址:廣西南寧市青秀區思賢路38號
  • 行政級別:正處級
發展歷史,主要職責,領導分工,內設機構,

發展歷史

2024年4月18日,由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和桂林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中心共建的桂北考古工作站掛牌成立。

主要職責

承擔全區文物調查、勘探、發掘和科學研究的主要任務。

領導分工

林強,男,漢族,廣西博白人,中共黨員,研究館員,本科學歷。現任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所長,廣西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主持全面工作。曾主持或參與都安北大嶺、桂平大塘城、百色革新橋等10餘處重要遺址(墓葬)的發掘工作;曾出版及發表《百色革新橋》(合著)等20餘本(篇)論著及考古報告;主編《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學術叢書》等著作。
吳頡,女,漢族,湖南永州人,中共黨員,副研究館員,本科學歷。現任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黨支部書記,主持黨建全面工作,分管辦公室。歷任廣西民族博物館黨總支副書記,原廣西區直文化系統幼稚園園長,廣西壯族自治區民眾藝術館黨總支副書記。多次榮獲區直文化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等。
韋革,男,壯族,廣西德保人,中共黨員,研究館員,本科學歷。現任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分管考古研究室、北部灣考古研究中心,負責考古、基建考古經費洽談、財務、科研、工會等工作。曾主持或參與合浦嶺腳村三國墓、田陽土司城址、桂林靖江王府王陵等重要遺址(墓葬)的發掘工作,其中廣西靖江王陵考古發掘項目入圍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評選。
黃槐武,男,漢族,廣西容縣人,研究館員,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廣西民族大學外聘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文物學會民族民俗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擁有文物保護工程責任設計師和文物保護工程責任工程師資格。分管文物保護研究室、信息資料研究室,負責文物保護、信息資料、安全保衛等工作。主要參與完成的“廣西寧明花山岩畫近景攝測量項目”,獲得2005年中國測繪學會和國家測繪局頒發的測繪科技進步三等獎。發表了《廣西寧明花山岩畫的保護與防治研究》《廣西合浦縣禁山七星嶺東漢墓葬》等論文30多篇。

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主要負責組織單位黨務、行政、人事、勞資、財務、文秘、檔案的管理及相關事務的操作;協調督辦各管理、業務工作;對外聯繫、公關、宣傳、交流、接待和外事工作;公文的列印、複印和收發等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考古研究室、北部灣考古中心:主要負責文物考古相關業務工作,包括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及相關課題的申報、預算、報告;配合建設項目涉及考古項目的洽談、預算、實施、匯報;做好發掘現場保護以及遺址、遺物處理、出土文物安全工作,開展考古相關的學術研究。
(三)文物保護研究室:主要負責全區古建築考古、古遺址及地上文物的保護工作,開展文物維修保護相關的學術研究。
(四)信息資料研究室:主要負責組織、協調圖書信息資料工作的日常事務,保障工作、科研、業務的圖書、信息資料的服務工作,逐步建立信息資料庫,為科研提供服務;開展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及文物保護、維修工作和技術資料、檔案的分類和保存;開展相關的學術研究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