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防城區和東興市境內,2000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3000公頃,是一個以紅樹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地理位置特殊,珍珠灣內生長著中國大陸海岸連片面積最大的紅樹林,木欖純林和老鼠勒群落,是典型的海灣紅樹林和罕見的平均海平面以下大面積的紅樹林,在中國大陸沿海紅樹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紅樹林內還有大量的海洋生物資源和鳥類資源,是候鳥遷飛的重要中繼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防城港市防城區和東興市境內
  • 氣候類型:海洋性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3000公頃
  • 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對象:紅樹林生態系統
  • 類型:樹林生態系統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水文,土壤,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管理措施,管理機構,保護措施,開發利用,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北崙河口保護區於1985年建立縣級紅樹林保護區。
1990年晉升為省級海洋自然保護區。
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1年7月,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MAB)組織。
2004年7月加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自然保護區委員會。
2008年2月加入國際重要濕地。

地理環境

位置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西南沿海地帶,包括東起防城區江山鄉白龍半島,西至東興鎮羅浮江與北崙河匯集處的灘涂和部分海域,跨越防城區和東興的13個自然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8°00′30″—108°16′30″,北緯21°31′00″—21°37′30″。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貌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河口海岸、開闊海岸和海域海岸等地貌類型。

氣候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具有明顯的海洋性季風氣候特點。年均溫22.2℃,年降水量2500-2700毫米。

水文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海水常年比重在1.0183-1.0251之間,水溫在11.5-31.5℃之間,月均鹽值在1.87-3.29%之間。透明度3-8米,水深2-15米,潔淨無污染,不受淡水顯著影響。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土壤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陸地土壤為砂頁岩發育形成的磚紅壤海濱沙地。

區域範圍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岸線總長105公里,總面積119.2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48.65平方公里,實驗區面積70.62平方公里),此外,外圍緩衝區為保護區海岸線高潮線以上1公里以內的陸地分水嶺面積35平方公里。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

植物資源

截止到2012年,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紅樹植物15種(其中真紅樹10種、半紅樹5種),主要紅樹植物種類有白骨壤、桐花樹、秋茄、木欖、紅海欖、海漆、老鼠勒、欖李、銀葉樹、闊包菊、鹵蕨、水黃皮、黃槿、楊葉肖槿、海芒果等。其他常見高等植物19種。保護區內的紅樹林有林面積12.60平方公里,主要的紅樹植物群落類型有白骨壤群落、桐花樹群落、秋茄群落、木欖群落和老鼠勒群落等12種。此外,保護區核心區還發現有大面積珍稀海草—矮大葉藻

動物資源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灘涂和沿海漁業資源豐富,截止到2012年,魚類有27種,大型底棲動物有84種。由於保護區位於亞洲東部沿海和中西伯利亞中國中部兩鳥類遷徙線的交匯區,為候鳥的重要繁殖地和遷徙停歇地,觀察到的鳥類有128種,其中有13種鳥類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候鳥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候鳥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由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負責。2010年10月23日,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和中國海監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支隊在防城港市珍珠灣保護區內成立。

保護措施

自2006年以來,保護區管理處積極開展紅樹林的生態恢復工作。一是每年都會組織政府機關、社區學校等社會各界的志願者開展紅樹林的種植活動。在開展這些活的同時,無形中提升了公眾保護紅樹林的識;二是利用項目開展紅樹林生態恢復工作。完成鹽鹼草及紅樹林林促淤試驗50畝,已種植恢復紅樹林生態濕地的恢復350畝;完成恢複種植海草床的50畝;完成海草床生境改造50畝;完成濱海過渡帶恢復100畝,完成濱海過渡帶的生態恢復苗圃二個及數控溫室苗圃一個。

開發利用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承擔著UNEP/GEF/SCS“防城港國際紅樹林示範區”項目,該項目由中國、泰國、高棉、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7個國家共同發起,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組織實施、全球環境基金(GEF)提供贊助的“關於扭轉南中國海和泰國灣環境退化趨勢”(SCS)中的紅樹林示範項目,項目於2004年7月正式啟動實施,2004年9月“防城港國際紅樹林示範區”項目的實施運作經驗,GEF監測與評估處主任JarleHarstad先生給予高度評價,稱為“防城港模式”,為中國紅樹林示範區建設提供一個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平台。與此同時,北崙河口保護區還承擔著北崙河口生態監控區監測工作和實施國家908項目中廣西部分的“北崙河口生態敏感區”和“廣西紅樹林示範區”兩個子項目。

生態價值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中國紅樹林分布相對集中的地區之一,是海洋生物生殖洄游、候鳥遷徙、海洋動物覓食、繁殖和棲息的重要場所,對維護中越兩國相鄰海區的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有重要意義。北崙河位於保護區西端,是中國和越南的界河,歷史上因不合理的開發利用使本區的原生紅樹林損失66%左右,導致北崙河主航道偏移和中國國土的流失。因此,保護區的建立不僅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防目國土流失、保護領土和領海權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