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才資源研究所

廣西人才資源研究所成立於 1984 年 7 月,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幹部局(時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委員會的二級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人才資源研究所
  • 成立時間:1984年7月
歷史沿革,科研課題情況,

歷史沿革

廣西人才資源研究所成立後與廣西科技人員培訓中心為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處級事業單位,共用編制 32 名,但人員和業務分開。
1995 年機構改革,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幹部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事廳合併,廣西人才資源研究所整建制併入人事廳,仍為處級事業單位。同時,《廣西人事》雜誌劃歸人才研究所, 2000 年正式發行並更名為《人事天地》。
2000 年機構改革,廣西人才資源研究所核定編制 15 名。目前所內在編在崗人員 13 人,其中,科研業務 12 人,雜誌社 2 人。

科研課題情況

2001 年
《 建立完善特約人員制度,探索民主監督新形式 》, 為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統戰部委託課題,當年獲中共中央統戰部授予的 2001 年度全國統戰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成果內容簡介:本課題從憲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分析入手,研究了我國現行的特約人員制度,著重研究了如何解決特約人員制度的法源問題;以英國及大英國協國家的太平紳士制度為樣本,比較分析了國內外相類似的監督制度。課題從我國國家機器運作機制與法律機制角度,提出了以實現從內部監督向外部監督轉變為核心理念的特派人員制度及其管理模式,設計了由上級或本級人大直接選派監督人員、監督人員直接向派出機關負責的全新工作路由。
2002 年
《 深化改革 創新制度 加強服務 推動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健康發展——廣西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調查報告 》,為自選課題,當年獲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授予的調研年調研成果一等獎、廣西人事廳、廣西社科院等單位授予的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5 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策諮詢成果三等獎。
成果內容簡介:課題組對在七個地市及其所屬部分縣、鄉、鎮、村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情況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幾個主要觀點:一是當前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根本原因,不是因擴招等造成人才供給過剩,而是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導致社會對人才的有效需求不足,“過剩”是結構性和摩擦性的,不是整體性的。二是全民創業指數偏低是就業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實現充分就業的根本途徑,不是簡單地抑制供給或刺激需求,而是運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形式來擴大和創造有效需求。實現充分就業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勞動者自己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鼓勵自主創業是具有根本意義的好辦法。三是要從政策、制度和管理機制上解決畢業生自主創業的管理與服務問題,政府人事部門要不斷創新工作模式,延伸職能,提高整合資源的意識和能力,集約運用一切可用資源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
2003 年
派出主要科研骨幹參與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關於建設廣西人才小高地的意見》等重大政策檔案起草工作。
2004 年
《廣西壯族自治區實用型人才情況 調研報告 》,由廣西區人事廳、勞動保障廳等多個單位聯合開展調研。 當年獲國家人事部授予的 2004 年度調研成果一等獎, 2005 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策諮詢成果二等獎。
派出主要科研骨幹參與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多項重大政策的系列配套檔案起草工作。
2005 年
派出主要科研骨幹參與 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一五”人才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 廣西“十一五”加快人才資源市場化配置進程的對策研究 》, 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一五”人才發展規劃編制領導小組辦公室招標重點課題。
成果內容簡介:本課題調查分析了廣西人才市場的建設、發展和實際運行情況,提出了人才市場的結構與機制模型以及評價分析指標體系,首次用 14 個維度 30 多項指標來評價人才市場的發育、建設和效能水平;首次從有形市場、無形市場和隱形市場等各種市場形態分析市場化配置率,並給出計算公式。提出了統一市場、明確區分公共服務和市場化服務的不同市場職能邊界、調整政府人事行政部門所屬人才市場的主要業務方向、加快制定專指性政策法規、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等對策措施。
《 廣西非公有制組織人才隊伍的狀況及對策研究 》, 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人事廳委託課題。
成果內容簡介:該文認為廣西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發展做了大量工作,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同時培養了一批有一定水平的經營管理人才並吸引了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但廣西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發展還存在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工作滯後、人才流動大等問題,提出應採取加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的培養和選拔、加強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引進工作和服務工作、加強組織和投入等對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