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而告之(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廣告,是廣而告之的簡稱,可以泛指一切不針對特定對象的公告,包括公益廣告、旅遊廣告、商業廣告等等。然而,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廣告”往往特指商業廣告,即用於推廣貨品、服務、或理念的付費公告。因此,以下所說的“廣告”特指其中的“商業廣告”,即狹義的“廣告”,除非特別說明。廣告的目標在於勸說或告知大眾,以引發購買、增加品牌認知、或增進產品的區別性。每則廣告由訊息與傳遞訊息的媒介構成。廣告僅是全部行銷(即行銷,市場行銷)策略中的一環。行銷其他方面包括宣傳,公關,推銷,競銷等。英文中advertising指整體的廣告行動。而為了達到廣告目的所刊登的每一則廣告則用advertisement這個字表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告
  • 外文名:advertisement
  • 意思:廣告
  • 本職:為了某種目的,廣泛的傳遞信息
  • 傳播要素:信源、信息、媒介等
歷史發展,西方,中國,媒介載體,

歷史發展

西方

古代廣告的通常形式是口頭傳播。然而商業性質和政治競選的廣告已經在龐貝的廢墟中有所發現,但還不是最早的。公認的最早的廣告應該是在古希臘發現的《尋奴》。
印刷術在15世紀到16世紀的歐洲廣泛運用時,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廣告出現了。英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紙介印刷廣告,當時是用來宣傳販賣教會圖書的。17世紀,廣告開始出現於英國一些每周出版的報紙上,並且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廣告日益流行起來,成為社會生活和商業經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逐漸成為世界廣告大國。

中國

二十世紀早期哈爾濱的俄式廣告柱中國不是現代廣告的發源地,但有廣告性質的宣傳方式很早就出現了。《詩經》的《周頌·有瞽》一章里已有“蕭管備舉”的詩句,據漢代鄭玄注說:“蕭,編小竹管, 如今賣餳者吹也。”唐代孔穎達也疏解說:“其時賣餳之人, 吹蕭以自表也。”可見西周時,賣糖食的小販就已經懂得以吹蕭管之聲招徠生意。而春秋末期孔子的周遊列國也可以說就是一種個人廣告的形式。除了口頭廣告,中國古代最常出現的是懸掛式廣告。北宋時期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中,描寫了北宋東京繁華的街市景象,裡面的懸掛式廣告隨處可見。 到了清末民初,租界遍地的上海等地區成為中國現代廣告的發達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因為市場經濟的消失現代廣告逐漸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現代廣告才出現與中國大陸,實現真正的繁榮。但與外國相比較還有很大距離。
港澳台地區廣告業比較發達。

媒介載體

廣告的形式有很多種
普遍的商業廣告媒介包括:廣告欄,印刷傳單,廣播,電影和電視廣告,網路橫幅,網路Popups,空中廣告,公共汽車站台,雜誌,報紙,推銷員工,公共汽車側身,計程車車身,日常用品,商品標籤,音樂和視頻,以及某些票券背面等等。廣告主願意付費以宣傳其企業和商品達到其預期目的的任何媒介都是廣告的形式。
而廣告主的產品定位則通過廣告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如:某些廣告只刊載在娛樂性媒體上,促成消費者在養成的潛意識指導下購買商品。
電視商業廣告
電視商業廣告一般是面向消費市場的最大兼最有效的廣告形式。這也說明了必須出高價費用才能通過電視網路在重要黃金時段播放廣告。
網際網路上的廣告是一種新近興起的形式。網路上的廣告空間費用多少是由網頁的訪問率決定的。電子郵件(E-mail)廣告是另一種網路廣告形式。但未經允許的電子郵件廣告,通常被稱為“垃圾郵件”,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某些公司甚至已經提議,將企業的廣告和企業標識置於火箭推進器和國際空間站上,在外太空做廣告。
不付費廣告(也稱口頭宣傳)能夠使商品以最小的支出達到最大的暴光率。個人建議形式(和朋友一起帶來成為該品牌的忠誠者,在愛好者中間出售相宜的商品),重複的對話傳播形式,甚至讓該品牌名稱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慣用辭彙(如康師傅成為速食麵的代名詞),這些看似簡單卻對企業形象和產品銷售有關鍵影響的細節,需要廣告主付出巨大的努力。
爭論的焦點
廣告日益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關於廣告的利弊引起了諸多的爭論。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廣告的潛意識養成和信息洪流兩個方面。
目標
廣告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刺激甚至創造對某一產品,服務和想法的需求或者態度改變。除了廣告,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還有價格和替代品。廣告要達到目的的主要途徑是創造產品品牌。當足夠的品牌忠誠度建立之後,不用花費過多的廣告費用卻將使消費者很容易忽視產品的價格,忽視競爭對手的產品,只關注品牌的產品,並且很高興向該企業提供建議和意見。也就是說該企業擁有了品牌特權,只要該品牌一在消費者頭腦中掠過,很快他們就把該品牌和企業生產的一系列產品聯繫起來,並且和其他的產品區分開來。耐克(NIKE),比如說,這個品牌就象徵了年輕活力的運動系列產品。最成功的品牌建設是將該品牌名稱和標識融入日常生活中,融入生活用語中,成為一類產品的代名詞。
品牌建設的建設程度大小與否取決於產品和市場。比如說在美國的德克薩斯,人們通常把軟飲料稱為可樂,不管這種飲料是不是可口可樂公司出品的(更準確的分法是可樂類和蘇打類軟飲料)。
然而,品牌最大的危險就是當品牌變得家喻戶曉之後,進入了每個人的日常用語之中,以至於品牌商標很容易失去保護。阿司匹林(aSPIrin)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他的目標包括短期或長期的銷售增長,市場份額,贏利,產品信息以及觀念態度的改變。
技術手段
反覆宣傳
信息洪流
質量證明
品牌社團
兌現口號
爭論
潛意識養成
著名人物
雷蒙·羅必凱
泰德·達比斯
著名廣告公司
BBDO (天高)
TBWA
博報堂 HAKUHODO
智威湯遜 JWT
奧美 Ogilvy
麥肯McCann
李奧貝納Leo Burnett
電通 Dentsu
上奇 又名“盛世廣告” Saatchi & Saatch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