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梅州市學藝中學
- 所屬地區:廣東省梅州市
師資及設備,發展歷史,榮譽,
師資及設備
師資隊伍學歷達標,素質優良。全校133名專任教師,本科學歷55人,專科學歷78人,百分之百達標,與80年前的聘請教師、生生相教相比真謂天壤之別。
發展歷史
在梅城江南,有梅州市唯一一條以校名命名的街道——“學藝路”。因為這裡坐落著一所走過八十年不平凡辦學歷程,頗具光榮革命傳統的市一級學校——梅州市學藝中學。80年來,這所學校數次遷徙,幾經停、復辦,不論是歲月崢嶸的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發展的幾個時期,幾代“學藝人”都以優良的革命傳統激勵師生,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在梅州教育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1924年,春夏之交,梅州市梅縣區廣益中學一批進步學生掀起了“抗專制,反奴化,反誣衊,反驅逐”的“廣益風潮”,280多名中學生奮然離開廣益中學,組織互助社出版刊物,租借民居,聘請教師,當年秋創建了“嘉屬學藝中學”。翌年,二次東征軍勝利到達梅縣區後,周恩來、葉劍英十分關注學藝中學,4月13日,周恩來等抵梅州的第二天就到學藝中學視察調查,召開師生代表會,高度稱讚學藝中學為“東江第一的中學”。
學藝中學的師生在愛國反帝鬥爭中衝殺出來,要求進步的革命思想因而較為強烈,他們通過刊物《互助》宣傳革命道理,踴躍訂閱中共黨刊《響導》,接受《創造社》先進的文學思潮。省港大罷工有他們的呼聲,梅縣的工運、農運和婦運有他們的身影。當時,社會人士把學藝中學稱譽為“革命學校”、“進步營壘”、“赤色學校”,社會聲譽日益擴大。
1926年春,在中共梅州第一個黨支部——梅州特別支部成立的影響下,學藝中學發展了學生李仁華、古柏、楊維玉、楊新華參加共產黨,不久便成立了黨支部和團支部,成為當時梅州地區最早成立黨支部的學校。從此,學藝中學校園播下了革命的種子,真正成為梅縣的革命學校之一。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發生的南“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廣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殺、梅州武裝暴動、抗日救亡運動和解放戰爭等歷史大事件中,學藝中學的師生都以參與、聲援的形式表現了極大的愛國熱情,不少先輩也為之付出了年輕的生命——梅州最早的黨組織骨幹、曾任紅四軍前委秘書長的李仁華烈士,毛澤東在江西時期的主要助手古柏烈士,曾任新四軍皖南文聯副主任的革命詩人蒲風烈士,曾任瑞金中央蘇區婦委負責人的郭登梅烈士等。還有一批後來成長為國家部門領導幹部、省級領導幹部、教育家、企業家和傳媒界知名人士。
學藝中學辦學至1982年初前,曾經數次合併、遷校、改名、復辦,在“文革”中又一度停辦。1982年1月,黃友謀、廖經天等校友倡導在梅城江南現校址新辦“江南中學”改名並恢復“學藝中學”校名,當初只建造了一幢三層的教學樓,繼而增建一棟教學樓。至1997年7月由梅江區屬轉為市屬前,得到了曾憲梓先生、黃麗群校友伉儷,鄒錫昌先生,黃桂清大姐,朱森舫校友及香港、澳門諸校友、鄉賢的支持,相繼興建了“憲梓圖書館”、“錫昌科學館”、“桂清教學樓”,成立了獎教獎學基金及蒲風圖書基金,辦學條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使這間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得以承前啟後,發揚光大,卓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