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醫治法與中藥創製研究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中醫治法與中藥創製研究重點實驗室依託廣州中醫藥大學建設。2010年獲批立項。

基本介紹

研究方向,研究內容,發展目標,主任簡介,

研究方向

1、中醫基礎研究:
2、中藥新藥創製基礎與套用研究:

研究內容

1、中醫基礎研究:中醫痰瘀證候及其治法機理研究;中醫腎虛證候機理及其治法研究;中醫肝鬱證候機理及其治法研究;
2、中藥新藥創製基礎與套用研究:中藥製劑關鍵技術研究;中藥活性物質篩選與結構改造;抗腫瘤藥物發現研究;抗流感病毒嶺南特色中藥篩選及開發研究

發展目標

近期目標
以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中藥學國家重點學科為依託,通過最佳化配置,挖掘存量,系統整合已建設完成的省教育廳中醫病機與治法研究重點實驗室、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化學三級實驗室等中醫基礎和套用研究優勢資源、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科技創新為動力,加強學科內涵建設,不斷提升實驗室的基礎和套用研究學術水平和綜合實力,擴大學科影響,提高學科的社會貢獻力。建設以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為核心、具有發展潛力的學術團隊;進一步鞏固完善現有的中醫藥學關鍵技術研究平台,拓展或集成構建新的技術平台,以提升自身科學研究水平,加大對中藥學與中醫學的理論、技術、方法、人才的支持力度;加強校基礎和套用研究以及醫、藥學科合作,保持特色優勢的基礎上,建設高水平廣東省中醫治法與中藥創製研究重點實驗室,在基礎理論源頭創新、新藥發現、重大品種研發、關鍵技術突破等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提高中醫藥學原始理論創新和新藥創製能力,促進廣東省醫藥產業發展;為進一步提高廣東省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人才保證和平台保障。
中長期目標
系統整合省教育廳中醫病機與治法研究重點實驗室、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化學三級實驗室原有優勢基礎和套用研究資源,通過最佳化配置、盤活存量,顯著提升實驗室創新能力。以此為基礎,通過新建、改建和擴建打造若干個能立足中醫藥學術發展前沿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平台,補充、加強原有的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密切追蹤國際相關研究領域的技術前沿,整體提高實驗室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在基礎研究的前沿領域或尖端技術方面有重大貢獻和創新,在重大疾病的中醫藥防治及新藥創製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具有為重大研究項目提供技術支撐的能力。

主任簡介

徐志偉,男,1954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為國家級、省級重點學科中醫基礎理論專業學術帶頭人,兼任國家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組成員、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醫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自學考試委員會委員、全國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副理事長、廣州留學回國人員學會副理事長、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廣東省醫師協會常務理事、《廣東醫學》《中醫藥學刊》《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新中醫》等雜誌編輯委員會委員。 1977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醫療專業,學習成績優秀,畢業後被選留校任教。1985年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並獲醫學碩士學位;1986年在中山醫科大學進修醫學心理學;1987年10月—1989年10月考取國家公費(教育部派出)留學進修於日本國國立神戶大學研究生院。留學進修期間,刻苦學習,精心鑽研,把國外醫學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與中醫藥研究相結合,取得一定成果。1988年主持的《中西和結合醫學による新しく、預見性と有效性の高い精神醫學建設の試み——生理.心理.社會三水準に跨がる臨床實踐と討論を通じて》研究課題獲得日本政府方面的資助,先後在日本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多篇,出版專著2冊。多次參加日本國際學術會議並在大會發言,多次應日本神戶中醫研究會邀請做中醫證候與診法研究專題報告會,得到日本專家學者的廣泛好評。 學成歸國後,教學科研工作表現突出,連年被評為先進。於1992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南粵優秀教師”稱號,1993年又被廣東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等榮譽。長期從事中醫藥學的臨床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歷任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基中診教研室助教、講師、副教授及教授。曾任中醫基礎實驗室主任、基礎醫學院副院長、教務處、研究生處副處長、處長、副校長及校長等職。近年來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五十多篇,主編、副主編和參編專著10部;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9項,並取得多項教學科研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