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產學研協同創新議程

廣東產學研協同創新議程

本專著內容包括廣東產學研結合的背景及現狀研究、廣東產學研結合與新型工業化、新農村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性研究、廣東深化產學研結合重點研究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廣東產學研協同創新議程
  • 出版社: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 頁數:231頁
  • 開本:16
  • 定價:42.00
  • 作者:彭未名 劉勝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2340386
  • 品牌: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廣東產學研協同創新議程》由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彭末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教育學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後。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和院校研究、公共政策與公共管理、社會福利與社會管理、道德文化與道德教育。系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高校思政課名教師、“千百十工程”省級人才;教育部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院校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社會管理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廣東省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廣東省社會組織評估小組組長、廣州市社會諮詢委員會副主席、廣州市社會學人類學學會副會長、廣州政治學會副會長、廣州市博士科技創新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教育現代化評估專家組成員、廣東社科界決策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中山分院顧問、中山市社會創新諮詢委員會委員、《社會管理》雜誌主編等。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大學之治》《交往德育論》《新公共管理》《荊棘與花冠——諾貝爾文學獎百年回眸》等著作和教材30部,主持省部廳級項目20餘項,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7項。

圖書目錄

1廣東產學研結合的背景及現狀研究
1.1當代科技發展的趨勢
1.1.1科學技術擴散與轉移的速度
1.1.2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力度
1.1.3科技進步與可持續發展的關聯度
1.2產學研結合的歷程
1.2.1產學研結合的四個時期
1.2.2產學研結合存在的主要問題
1.2.3產學研結合的主要思路及對策
1.3產學研結合的SWOT分析
1.3.1優勢分析
1.3.2劣勢分析
1.3.3機會分析
1.3.4挑戰分析
2廣東產學研結合與國內外先進地區的比較研究
2.1國外產學研結合的發展模式
2.1.1國外產學研結合的發展模式綜述
2.1.2已開發國家的產學研結合發展的典型模式研究
2.1.3國外產學研合作模式的經驗借鑑
2.2國內先進地區產學研結合的相關戰略及舉措
2.2.1國內產學研結合的現況
2.2.2國內產學研結合發展模式及相關戰略模式
2.2.3廣東產學研結合發展的未來
2.3廣東產學研結合與國內外相關戰略及舉措評析
2.3.1廣東產學研結合現狀分析
2.3.2廣東產學研結合的優勢與劣勢
2.3.3廣東產學研結合存在的主要問題
2.3.4國外產學研結合模式對廣東的啟示
2.4廣東產學研結合機制創新的必要性
2.4.1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2.4.2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背景
2.4.3廣東省教育發展水平
2.4.4廣東省企業經濟發展水平
2.4.5結論與建議
3廣東產學研結合的相關性研究
3.1產學研結合與廣東經濟社會發展
3.2產學研與新型工業化結合
3.3產學研與新農村建設結合
3.4產學研與城市化結合
3.5產學研與現代化結合
3.6產學研與國際化結合
4廣東深化產學研結合的重點研究
4.1廣東產學研結合的比較優勢
4.2廣東產學研結合的核心競爭力與綜合實力
4.2.1廣東省的核心競爭力與綜合實力
4.2.2廣東工業企業的科技競爭力的總體水平
4.3廣東推進產業升級的主要做法
4.4廣東高新區技術產業集群發展路徑
4.5珠三角產業鏈的整合與延伸的途徑
5廣東深化產學研結合的整體布局與結構研究
5.1產學研結合與經濟結構調整
5.1.1產業結構調整
5.1.2區域經濟結構調整
5.1.3產學研結合與經濟結構調整
5.2產學研結合與科技園區的建設
5.2.1廣州大學城的建設
5.2.2大學城的建設對產學研結合的作用
5.3產學研結合與企業技術進步
5.3.1廣東企業現狀
5.3.2產學研結合推動企業技術進步
5.4產學研結合與中小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
5.4.1中小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現狀
5.4.2產學研結合對中小民營科技企業的作用
5.5產學研結合與社會發展
5.5.1社會發展的涵義
5.5.2產學研結合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5.5.3產學研結合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5.6產學研結合的布局和結構綜合分析
5.6.1廣東的產學研結合現狀
5.6.2產學研結合對經濟的作用
6廣東深化產學研結合的政策設計和制度安排
6.1建立區域創新體系
6.1.1區域創新體系的內涵與特徵
6.1.2自主創新與引進創新
6.1.3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
6.1.4科技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6.1.5廣東區域創新體系制度建設
6.2最佳化創新創業環境
6.2.1創新創業環境的基本構建
6.2.2突出科技發展的推進主體
6.2.3建設中介服務體系
6.2.4智力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
6.2.5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6.3打造產業集群
6.3.1科技園區建設
6.3.2產業基地建設
6.3.3企業聚集與壯大
6.3.4建立國際戰略聯盟
6.4科技管理創新
6.4.1政府科技工作發展趨勢
6.4.2政府科技工作的職能、資源、重點、制度再定位
6.4.3科研模式創新
6.4.4大學(科研機構)—產業界—政府的三重螺旋關係
6.5產學研結合中政府的作用及策略選擇
6.5.1政府在產學研結合中作用的理論分析
6.5.2政府在產學研結合中的作用分析
6.5.3政府在產學研結合中的策略選擇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因此,廣東省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在研發合作方面不夠,科研經費中企業資金比例較低顯然會造成“雙輸”局面:高校和科研院所無法把成果做得成熟和完善,缺乏創新動力,而企業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項目沒有信心,許多有著良好前景的科技成果不得不待字閨中或中途夭折。廣東依然存在產學研脫節現象。~方面,大多數企業研發能力薄弱,缺乏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和核心技術,缺乏技術儲備;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由於找不到合適的夥伴,失去了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機會。
2.3.4 國外產學研結合模式對廣東的啟示
從重於制度創新的美國產學研合作模式,到依靠政府支持的日本、英國的產學官模式,結合廣東的發展現狀,我們可得到以下啟示。
(一)政府應加大對產學研合作的重視程度
產學研合作已被已開發國家所重視,許多國家都把產學研合作作為實現科技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政府在產學研合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企業作為產學研的主體,大學、科研機構予以配合。我國政府應迅速轉變職能,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加強對產學研合作的巨觀調控;敢於打破原有的行政區劃的模式,為產學研合作創新主動聯合、主動服務。廣東省也要回響國家的政策,加大在產學研結合方面的資金投入和制度保障,多做實事。
(二)強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產學研合作中的作用
我國多數的科技資源都匯集於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機構,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產出大,並在與企業合作創新方面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因此,應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緊緊圍繞企業的需求,與企業做好合作創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促進我國產學研合作的發展。
強化大學、科研機構的作用,使之成為我國技術創新的重要技術源、人才源。雖然我國知識創新能力較強,國際排名位次靠前,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企業技術水平落後,主要產業與企業的技術經濟水平落後於工業化國家10~20年,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直接成因是科技人才仍集中在科研機構和大學,企業與科研機構、大學的技術創新合作較少。實現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的協同,大學等科研機構與企業的協同,就成為深化改革、提高我國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支撐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