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設定
學院擁有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1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1個(熱能工程)。
學院建有材料科學與工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教授評審權,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材料科學與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4個(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能源材料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工程碩士領域3個(材料工程、積體電路工程、動力工程)、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授予點2個(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
學院現有本科專業6個(金屬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能源與動力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學院還建有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專業,省級教學團隊,省級精品課程,廣東省名牌專業,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學院開設有“材料類創新班”、“國家級卓越工程師班”和“3+1”校企聯合培養班。
實驗條件
學院目前擁有廣東省功能軟凝聚態物質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高等學校功能材料的製備與套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動力電池及太陽能轉換與儲存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光固化先進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相變儲能及高效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金屬成型與模具新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透射電鏡、場發射掃描電鏡、鎢燈絲掃描電鏡、實時紅外光譜儀、熱分析、導熱係數測試儀、寬角X射線衍射儀、Haake流變儀、電化學工作站等高端設備近77台,設備價值超過6000萬元。
科研成果
2010年至2015年共承擔了國家級項目37項,包括國家基金廣東省聯合基金3項,國家863計畫 2 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2 項;廣東省省部級項目100多項,申請專利 200多件,授權發明專利60多件,發表SCI論文350多篇,其中SCI 1區和2區論文74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發表SCI 1區論文5篇,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省市級以上獎項近10項。此外,學院重視與國外高水平大學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近5年來,陸續承擔了國際合作項目10項。
學生規模
目前在校碩士研究生300多人,博士研究生30多人,本科生3200多人。
教學機構
學院設有6個系(金屬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能源工程系、微電子材料與工程系、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系),1個研究所(廣東工業大學先進裝備與光電技術研究所)以及實驗中心、學院辦公室。
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精幹的教學與研究隊伍,現有教職工127人,其中專任教師96人,教授29人,副教授52人;有博士生導師21人,碩士生導師69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89人,占92%以上。有省級教學團隊1支,共享院士2人,國家“傑青”1人,國家“千人”1人,國家“青千”1人,“珠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省傑青2人,省級“千百十工程”教師8人,校級“千百十工程”教師24人,“南粵優秀教師”2人,學院長期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克崧教授、陳勇研究員、
成正東教授、
郭再萍教授等一批領軍人才為客座教授。他們承擔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課題,在新型電子功能材料,納米與非晶材料,現代模具設計與製造(CAD/CAM/CAE),材料成型裝備及控制技術,能源材料與能源技術,材料表面工程新技術,有色金屬及功能複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及加工等研究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研究特色,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並獲得轉化套用。
學院各學科和專業經過多年的建設,形成了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有穩定的科研方向,在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學院領導
| 林軍黨委書記: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負責黨建、人事、保衛和計生工作 |
| 陳穎院長: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負責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科建設工作,聯繫電子材料與微電子工程系。 |
| 英健文黨委副書記:協助書記工作,分管學生工作和工會工作。 |
| 雷彩紅副院長:協助院長工作,分管科研和外事工作,負責指導學生科技活動,協助做好學科建設工作,聯繫高分子材料工程系。 |
| 胡永俊副院長:協助院長工作,分管本科教學工作和繼續教育工作,聯繫金屬材料工程系。 |
| 黃金副院長:協助院長工作,分管研究生和博士後工作,協助做好學位點及學科建設工作,聯繫能源工程系。 |
| 章爭榮副院長:協助院長工作,分管實驗室工作,聯繫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 |
| 錢艷楠院長助理:協助院長負責人才引進工作。 李風院長助理:協助院長負責教學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