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地質遺蹟研究中心

廣東地質遺蹟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地質遺蹟形成發展與保護的有關理論、地質遺蹟的規劃與合理開發利用,地質遺蹟(地質公園)的調查評價、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的調查評價與區劃,地質旅遊規劃、地質資源和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地質遺蹟研究中心
  • 主管部門:廣東財經大學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1)科學研究方面通過有關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委託的形式進行橫向課題的研究,並通過縱向課題的申報對地質遺蹟保護與開發研究等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研究。
(2)合作與交流方面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與國內外相關單位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係,與省內有關國土部門和有關國家地質公園進行合作,開展地質遺蹟的研究與保護和地質遺蹟的調查評價、地質公園的旅遊規劃等工作。
(3)培訓諮詢和科普方面中心的培訓諮詢內容主要有地質遺蹟的調查與評價、地質災害的調查與評價、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地質公園專門人才的培訓。面向公眾的地球科學知識普及。
(4)學位點建設服務方面 通過中心的有效運作,為我校自然地理專業學位點的申報和已有的旅遊管理碩士點的建設提供有關支持和服務。

發展歷史

廣東地質遺蹟研究中心立足廣東,努力把中心建設成為更高水平的地質遺蹟調查研究、評價和普及地球科學知識,服務於學校和地方經濟發展的研究組織。
依託廣東財經大學在地學、旅遊學等學科和研究領域的優勢,不斷提高廣東省地質遺蹟保護和評價的理論研究與實際套用水平,保護地質遺蹟資源和普及地球科學知識,服務於地方旅遊經濟發展,立足廣東,面向全國。

科研條件

一.開放與交流
首先加強了對外的合作與交流,該中心依託地理與旅遊學院,先後在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湖光岩世界地質公園、廣東省大峽谷自然保護區、廣東省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建立了科研及教學基地,並與深圳大鵬半島、陽春凌霄岩、陽山等國家地質公園和芙蓉山國家礦山地質公園建立了廣泛的聯繫,開展了有關地質遺蹟教學及研究工作。其次有效進行了地球科學知識和地質遺蹟保護的宣傳教育和科普活動,近兩年,中心負責人先後應有關單位之邀在清遠、韶關、湛江、梅州、惠州等地進行了多場大規模的科普報告,並接受省內外多家媒體(廣州日報等)有關地質方面的專訪。第三,參與了其他單位有關地質災害和礦山地質環境的調查評價工作。
連續多年參加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公園與旅遊地學研究會的各屆年會世界地質公園建設與旅遊發展研討會,及與本研究中心有關的學術會議多次。並在地質公園與旅遊地學研究會的各屆年會上分別交流了“廣東增城省級地質公園科普旅遊開發研究”、“廣東省國家地質公園的運營與管理”等學術論文及發言。
二.社會服務
先後完成“廣東平遠省級地質公園地質遺蹟調查及總體規劃”等7項企事業委託項目。其中“廣東省連州田心自然保護區自然地理科考項目”已於2015年7月份結項。“廣東平遠省級地質公園地質遺蹟調查及總體規劃”的後續研究正在進行中,2016年5月份收到後續研究經費5萬元。參與“廣州增城省級地質公園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2015.7月已通過省國土廳的驗收、2016年開始進行後續建設工作)。
廣東地質遺蹟研究中心每年在世界地球日先後為廣州、韶關、梅州、湛江、清遠、惠州作大型廣場活動的科普報告12場,為廣州市海珠區的兩個學校的小學生分別作過專場科普報告。為恩平市國家地質公園管理人員作過學術報告等。多次接受有關新聞媒體的採訪,應中央電視台CCTV-10《地理中國》之邀(特邀專家),拍攝科普專題片《峰斜之謎》。並在2011.10.19播出。

科研成就

廣東地質遺蹟研究中心有關研究人員共承擔“水文特徵變異的尺度研究”1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基於智慧型計算的複雜地表LiDAR信息自動提取”等4項省部級科技攻關、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廣東平遠省級地質公園地質遺蹟調查及總體規劃”等7項企事業委託項目。其中“廣東省連州田心自然保護區自然地理科考項目”已結項。“廣東平遠省級地質公園地質遺蹟調查及總體規劃”的後續研究正在進行中。
廣東地質遺蹟研究中心發表“小型地質遺蹟的保護與旅遊開發探討-一以廣州為例”、( 旅遊地學與地質公園建設-旅遊地學論文集第二十二集,2016.10中國林業出版社2016年10月。第91-95頁)、論文“地質公園運營管理模式研究綜述[J] 旅遊縱覽,2016(08):23-25.。發表“廣東省溫泉地質特徵與溫泉休閒旅遊開發”、 “地質公園中的佛教旅遊資源開發-一以廣東省是地質公園為例”、等論文9篇。完成諮詢研究報告2份,參編“廣東地質新論”、 “南粵地學解讀”等專著兩部。

人才培養

現有研究人員7名(含外單位兼職1名),研究中心全體成員有:李春生教授、唐曉春教授、喬繼剛副教授、張慧霞副教授、李艷副教授、葉浩副教授、胡紅栓高工(外聘)。其中正高2名,副高職稱5名,博士4名、碩士2名。隊伍年齡、職稱結構較為合理。中心成立以來,2016年以來3位講師晉升了副教授職稱。2016年本中心培養已畢業碩士研究生一名(2017.年6月畢業),指導與該研究方向相關的本科生的畢業論文43篇(位)。
在團隊建設方面,由於研究人員在校內單位的變動以及與新進的地學方面的教師,擬考慮重新調整中心研究人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