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

東江地區的惠陽、東莞,寶安,增城等地人民在中共廣東省委東南特委號召與領導下,紛紛拿起武器,組織了游擊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
  • 性質:抗日武裝
  • 屬性:民族英雄
  • 時期:抗日戰爭時期
歷史,組織,歷程,後續,

歷史

一九三八年十月,日軍侵入廣東。 十月十二日在大亞灣登入,二十一日占廣州。國民黨守軍不戰而逃,東江下游和廣州地區淪為敵占區。這時,東江地區的惠陽、東莞,寶安,增城等地人民在中共廣東省委東南特委號召與領導下,紛紛拿起武器,組織了游擊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

組織

十一月,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中共廣東省委委員廖承志經與中共香港市委書記吳有恆、海委書記曾生、東南特委書記梁廣等商量後,決定開展東江敵後游擊戰爭,並由曾生、周伯明、謝鶴等帶領一批共產黨員回到惠陽,組建抗日游擊武裝,於十二月二日在惠陽淡水地區正式成立惠(陽)寶(安)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由曾生任總隊長,周伯明任政委,在淡水地區進行了鬥爭。在此前後,中共東莞中心縣委王作堯和增城,寶安等地黨組織也在廣(州)九(龍)路路西組織了東莞壯丁常備隊和抗日模範壯丁隊等游擊武裝。次年春,這支武裝編為“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王作堯任大隊長)。這兩支部隊歸中共東南特委和東江軍委會領導和指揮。

歷程

一九四0年九月,廣東省委派東江特委書記林平(尹林平)到寶安將兩支隊伍合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第五大隊,由曾生、王作堯分別擔任大隊長,林平任兩個大隊的政治委員。隨後,第三大隊進入東莞縣大嶺山區,第五大隊進入寶安縣羊台山區和廣(州)九(龍)鐵路兩側,分別進行對敵鬥爭和開闢根據地的工作。一九四二年一月,根據南方局指示,成立了廣東軍政委員會,由林平任書記,並將兩個大隊改稱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梁鴻鈞任總隊長,林平任政委,曾生任副總隊長,王作堯任副總隊長兼參謀長,楊康華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下轄五個大隊。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日,根據黨中央指示,游擊總隊改番號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曾生任司令員,林平任政治委員,王作堯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楊康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七個大隊。東江縱隊先後與日偽頑作戰兩千多次,共殲敵一萬餘人,建立了東江抗日根據地。到抗戰勝利時,部隊發展到一萬一千餘人。

後續

廣州失陷後,珠江三角洲人民成立了廣州市郊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二支隊,後來又在粵中成立粵中人民解放軍,在雷州半島成立了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在潮汕地區成立了韓江縱隊。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廣州抗日游擊隊第二支隊等部組成珠江縱隊。
海南島,馮自駒領導的紅軍游擊隊,經與國民黨交涉,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五日改編為“廣東省十四區民眾抗日自衛團獨立隊”。一九四三年春改稱瓊崖人民抗日游擊獨立縱隊,簡稱瓊崖縱隊。馮白駒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轄五個支隊,一個大隊。
到一九四五年大反攻前,東江縱隊發展到九千五百餘人,珠江縱隊一千七百餘人,瓊崖縱隊約五千人。其他游擊部隊四千六百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