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昌紅色遺址

廣昌紅色遺址地處武夷山麓,歷史上是個反動統治薄弱,進步勢力較強的地區。這裡曾發生過廣昌保衛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昌紅色遺址
  • 位置:武夷山麓
  • 主要景點: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暨毛澤東舊居
  • 主要戰鬥:廣昌保衛戰
廣昌紅色遺址簡介,廣昌紅色遺址方位地點,廣昌紅色之旅線路:,廣昌紅色遺址戰鬥背景回顧,

廣昌紅色遺址簡介

“五四”運動的進步思想和“八一”起義的革命槍聲以及井岡山革命鬥爭的烽火,都對廣昌人民產生了較大影響。尤其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廣昌是個全紅區,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地處蘇區前哨,素有蘇區“北大門”之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裡從事過偉大的革命實踐,鬥爭歷史較長,革命影響較大。廣昌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創立、發展、保衛革命根據地,為保護和鞏固紅色政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據統計,在蘇區時期,廣昌參加紅軍人數達1.5萬多人,占當時廣昌人口的五分之一強;犧牲人數達6100多人,占當時人口的近十分之一,其中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3300多人,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在廣昌發生過許多有重大歷史影響的事件。如第二次反“圍剿”廣昌戰役,是二次反“圍剿”的第四仗。第五次反“圍剿”期間,廣昌是主戰場,發生大小戰鬥數10次,其中著名的有廣昌大會戰,大寨腦、高虎腦和萬年亭、臘燭形戰鬥及驛前戰鬥,這些戰役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戰略轉移前的主要戰役,極大地阻滯了敵人進占瑞金的進程,為中央紅軍和中華蘇維埃政府的戰略大轉移,勝利踏上長征路,爭得了十分寶貴的時間。沒有廣昌大會戰及廣昌境內的一系列阻擊戰,就沒有紅軍的勝利長征。此外,召開的重要會議主要有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議、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議等。這些重大歷史事件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偉大鬥爭實踐,為廣昌發展紅色旅遊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
1930年1月,毛澤東率領紅四軍2縱隊從寧化縣安遠出發,五月到達廣昌塘坊。途經白水、縣城、頭陂。取道寧都、永豐、吉水直下吉安。一路上,大雪紛飛,滴水成冰。毛澤東在轉戰廣昌直下吉安的途中揚鞭策馬,觸景生情,在馬背上吟成了氣壯山河的光輝詞章《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此行何去?贛江風雪瀰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廣昌紅色遺址方位地點

1、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暨毛澤東舊居:
坐落於縣城東北4公里處的旴江鎮清水村沙子嶺邱家祠堂。1931年5月27日第二次反“圍剿”廣昌戰鬥結束後,毛澤東和紅一方面軍總部到此宿營。紅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在此召開了第二次反“圍剿”期間的第三次會議。這是一幢平房,占地160平方米,屋宇坐西朝東,為二進的磚木結構,原已破舊不堪,1970年經修葺整理並陳列革命文物,正式開放。1976年又在舊居旁建起了陳列室和接待室。1983年被列為縣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7月,被列為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接待參觀人數1萬多人次。
2、毛澤東甘竹調查會議舊址:
甘竹調查情切切,寧都會議去匆匆。1932年8月,毛澤東接到去寧都參加中央會議的通知,從南豐雞公山趕回後方。8月29日,毛澤東到達甘竹,住在答田村的張家腦劉家祠堂。次日上午,他召集農民代表召開調查會,並聽取了中共南廣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負責人的工作匯報,作了一系列指示。為參加中共蘇區中央局擴大會議(即“寧都會議”)作了充分準備,後毛澤東因受到王明“左”傾路線的錯誤批評和指責,被撤銷紅軍總政委職務。“左”傾錯誤從此進一步擴大蔓延。
3、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議、紅一方面軍廣昌戰鬥指揮部舊址:
位於廣昌縣旴江鎮西南3公里的烏石崗。東、北二面俯瞰縣城和旴江,東、西二面是懸崖,高233.4米。“烏石春雲”為古時廣昌十景之一。第二次反“圍剿”和第五次反“圍剿”兩場戰鬥在此指揮打響。1931年5月27日,紅一方面軍在此召開總前委會議,部署攻打廣昌的戰鬥。經過激戰,紅軍收復廣昌縣城。1934年4月中下旬,第五次反“圍剿”廣昌大會戰期間,紅一方面軍陣地指揮部在此指揮,進行了一場陣地阻擊戰,阻擊國民黨軍南進。由於李德、博古仍堅持錯誤的軍事指揮戰術,結果紅軍損失慘重,廣昌城失守。
4、中央軍委野戰司令部舊址:
中央軍委野戰司令部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北面前線最高指揮機關。1934年4月,敵集中大量兵力進攻廣昌,中央紅軍1、3、5、9軍團擔任保衛廣昌的任務,在廣昌頭陂鎮龍港株溪埠村小組一地主家四合院設立了前方司令部(後遷至旴江鎮烏石崗、三官殿地帶),李德、博古、朱德、顧作霖、伍修權等在司令部指揮。由於李德、博古堅持“短促突擊”和陣地對陣地、堡壘對堡壘的戰略戰術,沒有採納楊尚昆、彭德懷關於放棄固守廣昌的建議,紅軍雖經18天激戰,結果廣昌大會戰以紅軍失利告終,廣昌城失守。4月27日,楊尚昆、彭德懷率紅三軍團轉移到距廣昌縣城20餘公里處的頭陂休整,次日晚,參加了在頭陂鎮下關馮家祠堂召開的各軍團主要領導人會議。指揮機關則撤回瑞金。
5、下關“中革軍委”會議舊址:
撫州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昌縣頭陂鎮下關馮家祠,為清代建築。1934年4月28日,廣昌棄守的當晚,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在此召開會議,總結廣昌大會戰失利的教訓,討論下一步行動。這是第五次反“圍剿 ”期間召開的一次重要軍事會議,中央紅軍各軍團以上幹部參加了會議,主要與會人員有:博古、李德、朱德、顧作霖和各軍團領導楊尚昆、林彪、聶榮臻、左權、羅炳輝、董振堂、蔡樹藩、李卓然、伍修權等。會議決定:紅一軍團、紅九軍團即刻東進,參加建寧保衛戰,紅三軍團部署新安及其附近,阻擊國民黨軍南進。
5、高虎腦戰役紅軍指揮部舊址:
位於廣昌縣南部25公里至45公里之間,是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主戰場之一。範圍包括赤水鎮以南驛前鎮以北100多平方公里。1934年7月至8月,彭德懷、楊尚昆指揮的中國工農紅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三場大規模激烈戰鬥,即大寨腦戰鬥、高虎腦戰鬥、萬年亭戰鬥。因三次戰鬥均在高虎腦境內、合稱“高虎腦戰役”,共殲敵500餘人,為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的戰略轉移贏得了時間,是紅軍長征前的最後一場激戰,是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唯一取得全面勝利的戰役。這一帶仍保留有許多紅軍所挖塹壕、掩體工事遺蹟及彈坑、紅軍標語。
大寨腦位於赤水、貫橋交匯處,向南延伸,連線高虎腦山脈,是通往驛前、石城的必經之路,地勢險要。為阻止國民黨軍南進驛前、石城,保證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順利進行戰略轉移,1934年7月中旬,紅三軍團34師、紅一軍團15師(即少共國際師)在此依託有利地形布防。7月21日拂曉,敵湯恩伯縱隊主力第四師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紅軍陣地發起攻擊,至午後1時紅軍向高虎腦撤離。
高虎腦海拔406米,面積4平方公里,因山形酷似昂首蹲坐的猛虎而得名。1934年7、8月間,彭德懷、楊尚昆指揮紅軍第三軍團,憑藉高虎腦有利地形,阻擊六倍於我、武器精良的國民黨軍隊進攻,打死打傷國民黨軍4000多人,其中團長6人,營長10多人,連、排長400多人,為中央主力紅軍和臨時中央機關的戰略轉移贏得了時間。現仍有紅軍所挖塹壕、掩體等工事遺蹟。高虎腦村附近的曾家排,曾設紅三軍團指揮部,軍團長彭德懷、政委楊尚昆等在此指揮戰鬥。
萬年亭是高虎腦南大嶺夾山坳公路旁的一座古涼亭。1934年8月5日至7日,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在高虎腦頑強抗擊國民黨軍6個師十數次的輪番進攻。戰鬥中,彭德懷的前線指揮部就設在這座古亭。當年的萬年亭已在戰鬥中遭炮火毀壞,殘存一石碑,碑上書“紅三軍團戰鬥司令部舊址萬年亭”。
6、高虎腦紅軍烈士紀念碑:
位於高虎腦集鎮中心。1985年籌建,1988年建成,碑高12米,占地290平方米。原國家主席楊尚昆題寫了碑名,碑的正面鐫刻其題詞:“高虎腦紅軍烈士紀念碑”。南面有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院長劉志堅的題詞:“長征前夕的激戰”。北面有原中央委副主席張震的題詞:“向高虎腦戰鬥頑強作戰英勇殺敵的烈士們致敬。”碑座內原來設陳列室,展出有關高虎腦戰鬥的文物、圖片等,現移至廣昌縣革命烈士紀念館。每年接待人數4000多人。
7、符竹庭烈士紀念亭:
位於頭陂鎮橫田崗,占地面積100平方米,陳列面積36平方米,亭內樹碑一塊,高1.8米。
8、驛前紅軍宿營地:
蓮花古鎮--驛前有明清時期古建築五十餘處,土地革命和第五次反“圍剿”時期,著名的高虎腦戰役、萬年亭戰役、古樓峰戰役都是在驛前境內進行的。1934年8月高虎腦戰鬥結束後,紅軍退守驛前一帶並在此宿營。當年紅軍住宿地主要是明、清時所建民居,主體建築有“賴巽宗祠”、“大夫第”、“布政祖廟”等十棟。現有坑埔、馬房等紅軍住宿生活設施,其中的“大夫第”是當年紅一軍團指揮部舊址。許多建築上仍留存有紅軍當年題寫的標語,如:“打倒賣國賊蔣介石、活捉何應欽”、“白軍兄弟,不要自己人打自己人,北上抗日去,死了也值得”、“擁護中國共產黨,打倒賣國的國民黨”、“打倒一切的反革命的分子”等等,為研究中國革命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如今民居所在地驛前鎮被列為江西省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999年4月,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將軍重返廣昌,回憶當年蘇區反“圍剿”的戰鬥歲月,希望弘揚蘇區革命精神,把蓮鄉廣昌建設得更加美好。
9、苦竹鄉包家祠:
紅一方面軍總前委二次會議舊址。1931年5月26日,毛澤東、朱德同志率領紅一方面軍從寧都嚴坊來到苦竹。當晚,在包家祠(現苦竹國小位置)召開了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第二次反“圍巢”期間的第二次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黃公略、林彪、蔡會文、羅榮恆、羅炳輝、郭化若等,會議決定攻打退守在廣昌城的國民黨軍三個師,攻克廣昌縣城。
10、白水寨吳家祠:1929年3月5日毛澤東與朱德同志住宿之地,後為中共赤水縣委機關駐地。
11、千善鄉:紅三軍團指揮部舊址。
12、縣城三官殿:第五次反“圍剿”中共中央軍委野戰司令部舊址。
13、頭陂中央軍委會議、紅軍醫院舊址。

14、縣城紅一方面軍第二次反“圍剿”第四次戰鬥舊址。
15、廣昌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廣昌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座落在旴江河畔,縣城中心大街西北部一座松柏延年,環境優美的小山丘上。為了紀念該縣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犧牲的烈士,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決定,於1956年11月份興建,1958年落成。館院內建有紅軍塑像、烈士公墓、總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40平方米。1986年又將陳列的內容進行了更新。有館藏文物64件,共展列了80多名著名烈士的事跡。館內有烈士紀念碑、烈士墓和陳列館。為江西省重點烈士紀念館。每年接待參觀者2萬多人次。
紀念館是單層宮殿式建築,高20米,建築面積249.9平方米。古樸莊嚴。迎門廊橫樑紅色大匾上刻著“廣昌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十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大門兩邊鐫刻著毛澤東同志提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館前兩邊各有四季如春的小型花園。正前方沿台階而下是一金色塑像紀念碑,館後有一蒙古包式的烈士公墓。
館內由五個部分組成,即正廳和左右四個展室。正廳中央是前言,簡述廣昌革命鬥爭史及本館沿革及更新陳列的概況,兩邊展出蘇區時期使用過的票證、武器等文物51件。正牆詳細介紹了高虎腦戰鬥的經過,懸掛著血戰高虎腦油畫及張震同志的提詞“向高虎腦戰鬥中頑強作戰,英勇殺敵光榮獻身的烈士們致敬”和劉志堅為慶祝高虎腦戰鬥勝利的祝捷歌。

第一展室位於正廳右側,面積13平方米,主要展列了廣昌縣第一個黨支部—中共苦竹黨委的成立情況及廣昌縣第一、二次黨代會情況,簡介了第一位黨支部書記黃貴求等25名烈士的生平事跡。
第二展室與第一展室相鄰,主要陳列了第五次反圍剿戰鬥前後犧牲的饒福林、顧作霖、李鵬舉、魏桂英等三16名烈士的鬥爭史跡、照片和烈士遺物10件。
第三展室位於正廳右側,與第二展室相對映,集中介紹了原海濱區政委兼任黨委書記符竹庭烈士的光輝事跡。本展室並陳列有烈士遺像遺物,以及楊得志、谷牧等領導同志悼念符竹庭烈士的提詞和海濱黨委、紅星報寫的悼念文章等。
第四展室與第一展室相對應位於第三展室隔壁,主要展列了廣昌籍已故老紅軍符彪、李步高等四位老紅軍的生平事跡供大家瞻仰。
革命烈士塑像坐落在紀念館前100米處高8米,占地面積23平方米,建於1976年,下為不磨石碑座、碑身上為象徵戰爭年代團結如一人的紅軍戰士和農民形象的雕像。
革命烈士公墓為磚混水泥結構,是園拱形建築,在烈士紀念館後側,高2米,墓碑中央鐫刻著“革命烈士公墓”六個黑體大字。兩則橫鐫刻有毛澤東主席手書“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墓的頂端雕塑一支紅色火炬,與周圍碧樹綠茵相應襯,格外醒目。該烈士紀念館雄偉大壯觀。莊嚴肅穆,松柏滿園,景色秀麗,198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烈士建築保護單位。

廣昌紅色之旅線路:

1、廣昌紅色遺址游:縣城----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議舊址暨沙子嶺毛澤東故居----廣昌革命烈士紀念館----驛前紅軍宿營地(蓮花古鎮)(中餐)----驛前姚西賞蓮區----萬年亭萬年亭戰鬥遺址、陳阿金烈士墓----高虎腦(紅軍烈士紀念碑、紅三軍團指揮部)
2、紅軍第五次反“圍剿”著名戰鬥遺址旅遊線:廣昌保衛戰(縣城)----大寨腦戰鬥----高虎腦戰鬥----萬年亭戰鬥----驛前戰鬥

廣昌紅色遺址戰鬥背景回顧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廣昌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央蘇區的北大門,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主戰場,也是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的戰鬥地;是瑞金為首都的全國蘇維埃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人領導紅軍反“圍剿”的地方。毛澤東於1929年至1932年期間,先後5次共18天轉戰這裡,寫下《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長期的革命鬥爭中,這塊土地上發生了許多有重大歷史影響的事件。第五次反“圍剿”期間,廣昌是主戰場,發生大小戰鬥數十次,革命舊址、舊居、工事、戰壕等遍布城鄉,“紅色”資源極為豐富。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
1933年9月下旬,蔣介石以50萬兵力,採用持久作戰和堡壘主義的新方針,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當時中共中央領導權掌握在一些不懂中國國情、卻得到共產國際信任的“左”傾教條主義者手中。他們採取“禦敵於國門之外”、“兩個拳頭打人”的策略,實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於9月至11月,以東方軍進攻黎川,中央軍進攻南城、南豐等敵軍堅固據點,使紅軍遭到不應有的損失,被迫撤回。1934年1月下旬,蔣介石平息福建事變後,集中全力進攻中央蘇區,中共臨時中央和李德在防禦中實行保守主義的錯誤路線,針對敵人的六路進攻,實行“六路分兵”把守,把單純防禦的陣地戰當做法寶,結果被優勢敵軍各路擊破,節節敗退。到10月不得不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大轉移。
發生在廣昌的第五次反“圍剿”主要戰鬥
廣昌保衛戰:1934年4月上旬,國民黨軍以11個師的兵力由南豐的白舍、瑤陂沿旴江向廣昌進攻。中革軍委以紅1、3軍團及紅5軍團第13師,紅23師,協同原在廣昌的紅9軍團共9個師的兵力,組織廣昌戰役,在廣昌及其以北地區同國民黨軍進行“決戰”,並在廣昌組成方面軍野戰司令部和北線陣地指揮部。
4月10日,國民黨北路軍以第3路軍第5縱隊5個師,附加3個炮連為右路縱;以第8縱隊5個師及2個炮兵連為左路縱隊;以第43師為預備隊,夾旴江河交替築碉前進。 11日,紅3軍團第5師與敵第6師激戰終日,因敵有飛機大炮配合轟炸,紅軍大部分工事被摧毀後,被迫轉移。敵第4、98師乘機向甘竹方向前進。13日,突破紅9軍團防守陣地, 14日,甘竹鎮及附近主要陣地均被敵占領。19日,左路縱隊國民黨軍攻占了大羅山、延福嶂陣地。次日,紅軍欲奪回甘竹,並三面包圍了饒家堡附近的第79師235旅,紅3軍團主力部隊迂迴,斷其退路,敵97師聞訊增援,以優勢兵力向紅軍陣地猛攻。激戰一夜,雖殲敵一部,饒家堡6次易手,終因缺攻堅武器而失利,饒家堡及附近高地均被敵占領,紅軍撤至長生橋一帶布防。 21日,國民黨軍左路縱隊攻占了官府嶺、樟樹下一帶戰略要點,右路縱隊攻占了長生橋及以南磚頭嶺、沙家陂等高地。紅3軍團奉命渡過旴江到達廣昌西北地區,其餘紅軍退至傘蓋形、火神岩。22日,紅13師與敵激戰失利,紅9軍團主力在長生橋至傘蓋形一帶與國民黨軍的陣地爭奪戰也失利。23日,敵軍在炮火掩護下,推進到三仙廟、傘蓋形,敵98師靠炮火攻下險峻堅固的火神岩。紅3師反攻占領傘蓋形,旋又失守,紅軍主力即撤至廣昌城及附近高地繼續抵禦。
甘竹、長生橋二道防線突破後,廣昌城危在旦夕。26日,敵樊松甫、周渾元兩部攻占了甘竹東南高洲、香爐峰一帶,羅卓英部向廣昌城右側迂迴,與樊、周兩部相呼應,成犄角之勢,距廣昌城僅5公里。27日,旴江兩岸國民黨軍同時向廣昌發起全面進攻,以猛烈炮火連續轟擊紅軍陣地。中革軍委以紅9軍團第3師和紅5軍團第13師在旴江東岸牽制國民黨軍,以紅9軍團第14師扼守廣昌,集中紅1、3軍團和紅23師,又一次向廣昌西北方向之敵反擊。11時,國民黨軍第14、67師向西華山攻擊遭紅軍截擊,傷亡慘重。隨後,國民黨軍用飛機、大炮向紅軍陣地狂轟濫炸,並以敵97師增援,紅軍終因兵力懸殊失利而撤退。此時,旴江東岸的紅3師陣地被敵攻占,廣昌東北面的姚排洲、荷塘下一帶也失守,廣昌處於敵東、北、西三面包圍之中。當晚,紅軍被迫撤出廣昌城,中央蘇區北大門被國民黨軍打開,紅軍向廣昌赤水、頭陂方向撤退。廣昌保衛戰歷時18天,紅軍在給國民黨軍以重大殺傷的同時,自身也傷亡了5593人。彭德懷怒斥李德“崽賣爺田不心痛”。
大寨腦陣地防禦戰:為阻止國民黨軍南進驛前、石城,保證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順利進行戰略轉移,紅軍決定在廣昌白水(今稱赤水)、貫橋交界處大寨腦阻擊敵軍,以遲滯其南進企圖。1934年7月中旬,紅5軍團第34、15師奉命在白水西南十餘里季風寨一帶高地布防。紅15師在大寨腦正面山頭置第44團,並用1個連固守最險要的山頂;左面山頭為第2營,右面山頭為第1、3營,準備進行反突擊,第43、45團為後續。
7月16至21日,湯恩伯率第10縱隊的3個師向大寨腦、季風寨攻擊前進,並攻占了大寨腦西北高地。22日拂曉,敵第4師在飛機大炮掩護下,首先向紅軍陣地先後發起六、七次攻擊,未克,接著,敵89師朝正面猛攻紅軍主陣地,敵4師從右翼側擊。紅軍戰士的手榴彈、子彈全部打光了,則用石頭砸和肉搏。當紅15師2營鎮守的左翼陣地失守時,右翼的兩個營採用反突擊打退敵軍兩次衝鋒。至13時,紅3軍團一部趕到國民黨軍第89師陣地前,發起反攻,經反覆衝殺,最後,紅軍因在國民黨軍步炮協同和空軍火力支援的強大攻勢下,受到較大威脅,被迫向南面高虎腦一帶撤退。這次戰鬥,國民黨軍死傷500多人,紅軍傷亡400多人。
高虎腦戰鬥:高虎腦戰鬥是保衛中央蘇區阻擊敵人通往紅都瑞金的關鍵—戰役。為阻止國民黨軍南進,1934年8月初,在彭德懷、陳阿金等同志的領導下,紅軍在高虎腦貫橋地區設防。戰前,畫眉寨、良田以北高地及高腳嶺、賴禾嵊為紅軍警戒地帶,高虎腦、貫橋西北鵝形與香爐寨為主防禦地帶。
8月6日拂曉,敵主力向高虎腦陣地猛攻,先以十多架飛機輪番轟炸,接著大炮轟擊,持續到早上6點多鐘,之後,步兵以密集隊形猛攻,紅13團沉著應戰,擊退進攻。紅5師所屬的3個團憑著有利地勢,與敵激戰終日,多次突擊,衝出戰壕與敵肉搏,頑強地擊潰敵軍多次衝鋒。這一天,紅5、4、34師密切配合,6次擊退國民黨軍6個師的輪番衝鋒,守住了陣地。7日,紅軍將防禦重點移到香爐寨、鵝形之間。8時許,敵樊崧甫縱隊由賴禾嵊、高腳嶺及東南分3路向貫橋西端運動,其主力靠高腳嶺南進。湯恩伯縱隊由畫眉寨向高虎腦以東運動。9時,敵軍炮兵集中火力開始向鵝形陣地射擊,接著,樊崧甫縱隊首先以3個團的步兵,在其炮兵和空軍掩護下向鵝形衝鋒,紅軍擊退了國民黨軍4次集團衝鋒。至13時,紅軍守備支點被敵炮火毀壞,機槍子彈打光,增援部隊被敵炮火攔阻,鵝形陣地失守,敵左縱隊亦乘機占領中沙以南高地。紅4師進行反突擊未奏效, 14時,紅軍撤離高虎腦。
高虎腦戰鬥,國民黨軍攻占距離不到3千米,卻歷時3天,死傷約3000人。紅軍在這次戰鬥中也犧牲1415人。
萬年亭戰鬥:1934年8月10日,中革軍委命令紅3軍團用防禦和部分反突擊阻止國民黨軍南進,令紅5、34師依萬年亭一帶地形布防。
國民黨軍在高虎腦受重大挫傷後,經過補充休整,至14日又以左右兩縱隊6個師兵力向良田、沙洲一帶推進。凌晨4時30分,敵67師仗恃空軍、炮兵之優勢,迫近紅軍陣地,越過第一道鹿砦開始衝鋒,被紅5師13團三次反衝鋒擊潰於鹿砦之外。敵在飛機大炮配合下,又以2個團的兵力進攻紅13團3營守備的萬年亭主峰,許多工事被打塌,紅軍戰士依託交通壕與敵激戰。當敵進攻主峰失敗後,暫時放棄正面爭奪,以6倍於我的兵力,沖向第2營陣地,同時調集主力向紅軍第3營守備的主峰左側猛攻,並以一部接近萬年亭。紅13團左翼出現危機,紅15團立即組織反衝鋒,紅14團一部亦由萬年亭西北向敵側後反衝擊,將其大部殲滅在紅軍陣地前沿。最後,敵軍集中40餘名軍官組成敢死隊,率一營兵力衝到紅5師14團陣地前,雖越過三層鹿砦,但當接近主堡時,紅13、15團以交叉火力封鎖射擊,紅14團躍出工事反突擊,全殲敢死隊及一營兵力。至11時20分,敵67師殘部全部退回貫橋堡壘地帶。
萬年亭戰鬥國民黨軍傷亡1000多人,紅軍傷亡極少。萬年亭戰鬥後,國民黨軍因紅軍陣地比較鞏固,暫時停止進攻,一面休整部隊,一面加緊修築公路,調集重炮,準備向驛前發動新的進攻。
驛前戰鬥:驛前位於廣昌最南端,是廣昌境內最後一道防線。萬年亭戰鬥後,紅軍奉命在驛前以北地帶構成三道防線,準備抗擊敵軍新的進攻。
1934年8月28日拂曉,敵集中第3、5、10縱隊,在20多架飛機和近百門山炮的掩護下,向紅軍陣地發起全線進攻。紅軍頑強抗擊,全線處於激戰中,以保護山、蠟燭形戰鬥最為激烈。敵第4師以兩個團的兵力向蠟燭形陣地左翼衝鋒。防守蠟燭形陣地的紅4師10團3營,在營長張震指揮下,英勇奮戰,打退敵軍多次衝鋒。許多工事被打塌,機槍被炸壞,指戰員只能憑藉交通壕,用步槍、手榴彈抗擊國民黨軍。激戰至中午,紅軍彈藥用盡,“短促突擊”不成,很快退出第一道防線。第二道防線來不及組織守御,也被國民黨軍衝破。這一天,國民黨軍推進了十餘公里,使保護山失守,紅軍從蠟燭形撤退。30日5時,國民黨軍開始進攻驛前,先用飛機對驛前紅軍陣地輪番轟炸,炮兵也隨之猛烈轟擊,步兵立即投入衝鋒。國民黨軍突破由紅4、5師防守的寶峰山地區後,先不取兩側高地,只以一部兵力及飛機、大炮進行壓制,主力則利用紅軍缺少彈藥,火力單薄留下的間隙,沿大道鑽隙進攻,紅軍且戰且退。戰至中午,國民黨軍攻占驛前街,紅軍被迫向石城方向撤退。至此,紅軍在廣昌境內第五次反“圍剿”戰事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