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府祠堂
- 位置:廣東省珠三角、粵西
廣府祠堂主要分布在廣東省珠三角、粵西一帶,清早期以前,尤其是在明中晚期,蚝殼曾廣泛運用於珠三角地區的廣府祠堂與民宅中,清中期以後消失。如今,能得以完整保留的蚝殼牆祠堂建築已存數不多,在考古中發現更為稀有。廣州濟川江公祠、...
曾氏大宗祠是一處家族祠堂建築,屬於曾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是深圳建築規模最大的廣府祠堂。坐落於寶安區新橋街道新橋社區深巷路北,與觀音天后廟、古喬曾公祠和武術館形成大片建築群體。始建年代有待考證,現建築是清嘉慶三年...
傅公紀念祠位於廣府古城東南、太極迷宮北部的傅公紀念祠,2000年9月始建,2004年9月竣工,總投資240萬元。由其後人、弟子、學生及各界友人等籌資興建。簡介 紀念祠占地4000平方米,荷塘環抱,綠樹叢生,林水相間。園內景觀尺度有制,...
庚堂阮公祠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仙村鎮巷頭村,是一座磚木石結構廣府特色祠堂建築。該祠始建於明代,後期有維修,建築規模為五間四進,總面闊19.9米,總進深47.1米。該祠立柱為花崗岩質,封檐板、步梁施彩色木雕,架梁施瓜柱,...
廣府祠堂 廣府祠堂廣泛分布於今天粵港澳大灣區廣府民系聚居的區域,宋朝時,大量北方人為躲避戰亂,越過大庾嶺進入嶺南,在珠璣巷暫時落腳後,南下珠江三角洲,開村居住。這些“聚族而居”的村莊,一般會按姓氏系別修纂族譜,如果條件...
《廣東文化遺產:古代祠堂卷》是201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東省文物局 。內容簡介 廣東省古代祠堂遺存非常豐富,列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的約有7500座。其中廣府祠堂約占69%,其餘31%為客家祠堂與潮汕祠堂,《廣東文化遺產...
祠堂 廣府祠堂廣泛分布於今天粵港澳大灣區廣府民系聚居的區域,宋朝時,大量北方人為躲避戰亂,越過大庾嶺進入嶺南,在珠璣巷暫時落腳後,南下珠江三角洲,開村居住。這些“聚族而居”的村莊,一般會按姓氏系別修纂族譜,如果條件許可,...
屋面至檐口為廣府式習用之”飛桷內檐做“(垂直於地面封護檐口的檐口板或稱封檐板退入飛桷內約一尺至尺半”封護厝身桷並露明面作淺雕裝飾,其上疊置之飛桷伸出並卷剎圓潤) ,當地則為之檐口封檐做。與祠內“瓜梁做”的抬...
祠堂 廣府祠堂廣泛分布於今天粵港澳大灣區廣府民系聚居的區域,宋朝時,大量北方人為躲避戰亂,越過大庾嶺進入嶺南,在珠璣巷暫時落腳後,南下珠江三角洲,開村居住。這些“聚族而居”的村莊,一般會按姓氏系別修纂族譜,如果條件許可,...
宗祠簡介 位於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街下沙社區下沙大街3號之二。建於清鹹豐六年(1856),2003年按原貌修復。坐北朝南,三間兩進,總面闊12.38米,總進深41.34米,分布總面積511.79平方米。硬山頂,人字峰火山牆,灰塑龍船脊,碌灰...
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共有祠堂建築3172座,約占廣東省全省登記祠堂建築約7500座的42.3%。根據廣府祠堂、客家祠堂和潮汕祠堂在全省三普登記數量中所占比例,我們遴選了219座廣府祠堂、40座客家祠堂、41座潮汕祠堂,編入本書。
圍牆和綠蔭,將祠堂掩藏了起來,即使居住在盤福路多年的士多店老闆張老伯,也不知道院牆內會有這樣一個祠堂。簡氏祖祠,為紀念南漢狀元簡文會而建。祖祠原本建在廣州市中山五路桂香街,由於始建規模較小,後來在簡照南兄弟(南洋菸草...
《廣州祠堂壁畫》是2015年廣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兆江。內容簡介 廣州市嶺南文化的發祥地,嶺南人民創造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傳承和保護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以圖書載體的形式出現,不僅體現保護的意義,也實踐文化普及、發揚的...
留耕公祠是廣州市花都塱頭古村的一間祠堂,始建年代清嘉慶四年(1799年),在2015年12月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留耕公祠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塱頭村塱東社。始建年代清嘉慶四年(1799年),同治八年(1869年)重修。坐...
區家祠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芳草街48號,又名區氏林石家塾,始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由當時廣州府及肇慶府的南海、鶴山、新興、新會、順德、高明、開平、番禺、高要、新寧、增城、香山、羅定、陽江等縣的區氏宗族聯合捐資...
崔太師祠位於廣州市增城區中新鎮轄內。東至貝嶺,南至水塘,西至西福河,北至後龍山。因是紀念南宋名臣崔與之(原籍增城)的祠堂建築,故名。坐東北朝西南,三間三進,面闊 12.2 米,進深 30 米,占地面積約 366 平方米,建築面積 ...
新會林氏家廟是一處始建於清代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林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屬於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體格局保存完整,是五邑地區規模罕見的嶺南廣府風格祠堂”(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語)。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
建築較為明顯受到江南地區建築模式的影響,鑊耳式的山牆此起彼伏,形成蔚為壯觀的廣府民居特色,而鑊耳狀山牆在江南民居中稱為“觀音兜”。廣府祠堂廣泛分布於今粵港澳大灣區廣府民系聚居的區域。唐宋時期,大量中原移民為躲避戰亂,紛紛...
其中根據潮汕祠堂、廣府祠堂和客家祠堂在全省三普登記數量中所占比例,我們遴選了219座廣府祠堂、41座潮汕祠堂、40座客家祠堂,編入蘇桂芬主編的《廣東文化遺產(古代祠堂卷)》。內容簡介 廣東省三普登記珠三角地區廣州市、佛山市、東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