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越秀區東川路國小

廣州市越秀區東川路國小

東川路國小[Dōngchuānlù Xiǎoxué] 位於越秀區大東街道東川路 47 號。1905 年建立東關學堂,1929 年更名為市立第五十二國小,1938 年更名為市立第六國小,1945 年更名為市立第二十四國小,1948 年稱前鑑區中心國民學校,1949 年稱東區第一中心國小。20 世紀 50 年代更名為東川路國小,1973 年更名為東川路第一國小,1998 年復名東川路國小。因該國小位於東川路而得名。

2017年11月,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2023年11月,入選《廣州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二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市越秀區東川路國小
  • 創辦時間:晚清末年(約1905至1906年)
  • 辦學性質:國小
  • 所屬地區:廣東省廣州市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所獲榮譽,文化傳統,學校地址,

辦學歷史

廣州市越秀區東川路國小,始建於1905 年,原名東關學堂,1929 年更名為市立第五十二國小,1938 年更名為市立第六國小,1945 年更名為市立第二十四國小,1948 年稱前鑑區中心國民學校,1949 年稱東區第一中心國小。20 世紀 50 年代更名為東川路國小,1973 年更名為東川路第一國小,1998 年復名東川路國小。因該國小位於東川路而得名。

辦學條件

東川路國小領導班子牢固樹立“政治堅定、熟悉業務、銳意創新、團結合作、廉潔勤政”的工作作風。學校64名教職工中,國小高級教師占59.6%;82%的專任教師達到大專以上學歷;教師中被評為“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的有3人,被評為市“優秀教師”的有9人,廣州市首批骨幹教師1名;被評為區“學科帶頭人”的有3人,被評為區“東教新星”的有5人。有90%的教師曾在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或獲得過國家、省、市、區級部門的獎勵,有3人先後參加了國家級、省級骨幹教師的培訓。

所獲榮譽

學校榮譽 1992年東川路國小成為東山區第一間開展電化教學的重點學校,同年被授予東山區田徑、西洋棋傳統項目學校,1996年廣州市東川路國小被評為市一級學校,1997年又被授予西洋棋市傳統項目學校。1998年廣州市東川路國小被評為廣州市國小美術教育課外創造教學特色學校。廣州市東川路國小秉承“勤學堅毅、團結奮進”的校訓,形成了“整體發展,勇於創新”的辦學理念,凸現體衛、藝術、科研興教的辦學特色。1992年學校開展了全國“八五”規劃國家教委重點課題《電化教育促進中國小教學最佳化》課題中的子課題“國小自然多媒體結構剖析教學法”實驗研究,獲總課題階段研究成果獎及1995年廣東省中國小教育創新成果二等獎。1999年學校啟動的“國小創造性教育”課題研究之《創造性教育的課堂教學策略》被評為東山區優秀教育科研課題,學校還成功地承辦了“廣州市中國小創新教育研討會”和協辦了“全國中小幼創新教育研討會”。2003年學校在全面實施新課程的同時,啟動了全國“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教育與發展--創新性人才的心理學整合研究》。
2017年11月,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2020年11月,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文化傳統

東川路國小秉持“勤學堅毅團結奮進”之校訓,引領全體東川師生以終身勤學的態度,培養堅毅的品格,持續多元發展;秉持團結的傳統,發揚奮進的精神。學校擁有一個“自主、合作、務實、創新”的行政領導班子和一支“敬業、好學、嚴謹、創新”的教師群體隊伍,舉“以人為本”之旗,走“和諧管理”之路。 “精細的管理、精心的態度和精良的方式,創造精品的教育”的辦學思路,努力建設師資隊伍,按照教育教學規律,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傳授知識。東川勇於創新、中西融匯、陽光自主、善美多元、傳承廣府的文化基因。從校名沿革、辦學脈絡、辦學追求,論證並確定以“百年東川,文脈延綿;文明東川,潤澤生命;多元東川,五育並舉;快樂東川,歌唱童年;榮耀東川,激勵成長”為學校文化主題。在“五個東川文化”主題之下,構建了“多元東川五育並舉”的辦學理念;構建融地理之優,融人文之越,匯課程之和的東川多元課程體系;以“愛美麗東川,做美德少年”體驗教育為載體,以仁愛之心啟迪智慧成長之路,德育為先,教學引領,科研創新,與時俱進,不斷探索,進一步完善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從教育教學實際出發,走符合東川發展的特色之路,努力建構“多元、活力、規範、發展”的東川校園,使百年老校煥發出新的生機。在滿足學生多元、差異化教育需求過程中,彰顯多元辦學特色,管樂、語言藝術、西洋棋、舞蹈、合唱、無線電測向、機器人、田徑、通草畫等項目成績斐然,遠近聞名。培養一批又一批具有東方智慧,國際視野的東川學子走向世界。

學校地址

北校區:廣州市越秀區東川路47號
南校區:廣州市越秀區元運街12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