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華僑國小

廣州市華僑國小

廣州市華僑國小又名僑小,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環市路華僑新村友愛路1號之一。廣州市華僑國小創辦於1955年,是由王源興、黃潔、方君壯先生等發起,海外僑胞、歸國華僑、僑眷及港澳愛國人士捐資興辦的國小。原廣州市市長朱光主持隆重奠基,何香凝副委員長親筆題寫校名。學校占地面積21330平方米,建築面積13718平方米。設有教學樓、大禮 堂、圖書館以及兩幢學生宿舍等,配有籃球場、排球場及田徑場,教學設備完 善,儀器齊全。何賢先生捐建的澄溪圖書館,藏書達兩萬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市華僑國小
  • 創辦時間:1955年
  • 所屬地區:廣州市
  • 學校屬性:國小
  • 又名:僑小
學校簡介,校容校貌,發展前景,

學校簡介

廣州市華僑國小又名僑小,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環市路華僑新村友愛路1號之一。廣州市華僑國小創辦於1955年,是由王源興、黃潔、方君壯先生等發起,海外僑胞、歸國華僑、僑眷及港澳愛國人士捐資興辦的國小。原廣州市市長朱光主持隆重奠基,何香凝副委員長親筆題寫校名。學校占地面積21330平方米,建築面積13718平方米。設有教學樓、大禮 堂、圖書館以及兩幢學生宿舍等,配有籃球場、排球場及田徑場,教學設備完 善,儀器齊全。何賢先生捐建的澄溪圖書館,藏書達兩萬冊。
華僑國小教學樓華僑國小教學樓

校容校貌

學校創辦以來,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名僑生回來就讀,在老師關懷誘導下,克服了語言和生活習慣方面的困難,學習祖國的優秀文化,感受到祖國懷抱的溫暖,對學校、老師和同學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牽動了海外親人的強烈愛國熱情,海外華僑不遠萬里,樂意把自己的親骨肉送回祖國入學,給學校、祖國帶來榮譽,真是"萬里託兒"美名 揚。1960年,該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紅旗單位。朱德委員長、何香凝、廖承志副委員長、中僑委方方主任、全國僑聯副主席王源興、國家體委副主任榮高棠等曾到學校視察,給全校師生帶來極大的鼓舞。
"十年動亂"時期,華僑國小被迫停辦。1976年9月,學校改名為廣州市第五十六中學,1980年12月改名為廣州華僑學校。1987年9月1日復原校名:廣州市華僑國小(保留國中部)。1990年9月,國中部撤出,華僑國小正式復名。
華僑國小教學樓華僑國小教學樓
建校四十多年,培養畢業生上萬人。他們當中不少成名成家,業績輝煌。海內外校友關注母校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的部分設備,就是來自他們的捐贈,原校董事會董事長王源興之子王維明先生捐贈樂油印機、複印機等,旅港校友會捐贈樂電視機、音響等。
現在,華僑國小是東山區一級學校,有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一千餘人,教職員工約60人。學校有一個“嚴謹、求實、開拓、進取”的領導班子,有一支“團結、和諧、勤奮、奉獻”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以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為宗旨,繼承優良傳統,形成“文明、勤奮、尊師、守紀”的良好校風。確立“愉快的課堂教學,活潑的課餘生活,優美的學習環境”的辦學目標,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實施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學生的整體素質,努力創建學校特色。
多年來,學校緊隨時代節奏,以科研為先導,走科研興校之路,勇於教育教學改革,扎紮實實地實施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首先,學校始終把教師的觀念更新和素質的提高看成重中之重,通過科研、理論培訓、專題研討、課例觀摩、經驗總結等等形式來更新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確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和“知識、智力與學法同步性”原則,緊緊地以課堂教學為依託,把“創新”二字滲透到教學全過程。

發展前景

學校有一個"嚴謹、求實、開拓、進取"的領導班子,有一支"團結、和諧、勤奮、奉獻"的教工隊伍。以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為宗旨,繼承優良傳統,形成"文明、勤奮、尊師、守紀"的良好校風。確立"愉快的課堂教學,活潑的課餘生活,優美的學習環境"的辦學目標,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積極實施素質教 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努力創建學校特色。1999年東山區教育局進行全面督導評估,充分肯定樂該校的辦學成績,學校被評為東山區一級學校。
目前學校正致力於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高效能的素質教育管理、高標準的教學設施改造,為培養跨世紀的人才打好基礎。
以前的華僑國小,現在已改名為廣州市華僑外國語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