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花都區洪秀全紀念館(廣州市花都區博物館)是1991年設立的國有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市花都區洪秀全紀念館(廣州市花都區博物館)
- 地理位置: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
- 占地面積:5311 m
- 類別:國有博物館
- 設立時間:1991年
- 免費開放:否
- 年度觀眾總數:111617人
- 全年開放天數:288天
廣州市花都區洪秀全紀念館(廣州市花都區博物館)是1991年設立的國有博物館。
廣州市花都區洪秀全紀念館(廣州市花都區博物館)是1991年設立的國有博物館。1展館介紹廣州市花都區洪秀全紀念館是花都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下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共有18個編制,其中在編15人,2人借調。 廣州市花都區洪秀全...
廣州市花都區洪秀全紀念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路85號,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下設洪秀全故居與洪秀全故居紀念館兩景區。歷史沿革 廣州市花都區洪秀全紀念館為紀念太平天國農民運動領袖洪秀全而設立,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下設洪秀全故居與洪秀全故居紀念館兩景區。洪秀全故居是洪秀全成長、耕讀和早期開展農民運動的...
截止目前,洪秀全紀念館館藏文物總計5120件/套,其中,國家二級文物4件/套,國家三級文物63件/套。同時,夯實文物安全防範。 文化活動 廣州市花都區洪秀全紀念館近年出版了《花都祠堂壁畫》《太平天國與中國近代社會——紀念太平天國起義16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相關人員自2017年來在《文物世界》《絲綢之路》《文化...
洪秀全故居,花都區新八景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新華路52號。洪秀全故居始建於清代,原故居於金田起義後被清軍焚毀,1961年,廣州市文物考古隊發掘出房屋牆基,參照客家民居形制重建。洪秀全故居景區總面積26300平方米。洪秀全故居保護範圍包括洪秀全故居、書房閣、洪氏宗祠等建築,洪秀全青少年時期手植的龍眼...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 [1] [84]—1864年6月1日 [1]),太平天國天王,清末農民起義領袖,族名仁坤,曾用名火秀 [2],後來為了避上帝名諱而改為秀全 [3],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福源水村人 [4],漢族客家人 [12]。 道光年間,撰寫《原道救世歌》等作品。鹹豐元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領導發動金...
洪秀全故居於1959年在原址上復原,1961年向遊客開放。景區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包括故居、書房閣、洪氏宗祠三座主體建築。廣州民俗博物館 資政大夫祠建築群位於廣州市花都區三華村107國道旁,它建於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至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清同治年間,三華村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在兵部任郎中,徐表正任...
後世紀念 賴漢英墓位於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民主水庫左側,土名金鉤環山崗上。是賴漢英與妻湯氏合葬墓,1991年重修。交椅形,用片石結砌。墳高1.4米、墳面縱深2.2米,碑高0.75米、寬0.35米,上書:“太平天國夏官副丞相諱漢英賴公之墓”。賴漢英(1818~1909)花縣炭步賴屋人。其姐賴蓮英嫁與天王洪秀全,稱“...
新華街位於廣州北部城市副中心——花都區南部,距廣州中心城區僅22公里,是花都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交流的中心,中共花都區委、區人民政府所在地。2005年5月28日,根據省委省政府的有關精神,正式撤銷新華鎮,設定新華街道辦事處。新華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優越,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自然資源豐富,西有巴...
洪秀全故居 廣州市花都區洪秀全紀念館 鄧世昌紀念館(海珠博物館)增城市博物館 番禹蓮花山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第二批愛國主文教育基地 廣州解放紀念像 廣州魯迅紀念館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 六二三路沙基慘案紀念碑及沙面島 星海園 廣州市銀河烈士陵園 海軍黃埔軍事博覽中心 南華西街 廣州鋼鐵企業集團有限...
花都秀全公園是以紀念洪秀全而建造,是一個開放性的公園。主要景點有:洪秀全石像、孫中山童年銅像、壽星公、雙飛馬、戰鬥機、水上長廊等。秀全公園創建於1962年4月,占地面積約21萬平方米,其中陸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水上面積約13萬平方米。自1990年開始,全面開展整治公園的工作,共投入400多萬元用於各項基礎設施...
洪秀全水庫位於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是花都區的飲用水水源地。水庫簡介 水庫修建於1959年,屬於小型水庫。地理位置 水庫向南距花都區中心約5公里,距廣州市中心約35公里,是花都區一處重要的開放空間。目前水庫周邊部分綠地已經對外開放(修建的綠道等),但是現場設施簡陋,難以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休閒需求,因此,花都區...
《中國名人大傳:洪秀全傳》編輯推薦:洪秀全(1814—1864)是太平天國以宗教名義發動民變的領袖,客家人。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清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於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福源水村,後來移居到官祿布村。洪秀全建立太平天斟,稱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國在他...
洪秀全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洪秀全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水源類型為湖庫型。2023年9月4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廣東省水利廳關於印發《廣東省縣級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名錄(2023年)》,入選為市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名錄。
蓮花塘[Liánhuā Táng] 位於花都區新雅街道團結村內。東鄰廣州白雲機場,南至向東屋,西接廣塘村六隊布南莊,北靠花塘三隊東勝莊。清末開村,相傳村前的池塘水面中間露出一朵蓮花,故名。村內名勝古蹟有拜上帝會舊址,為洪秀全曾任蓮花塘塾師的祠堂,是研究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重要實物。2020 年,因白雲機場擴建征...
周圍環境:芙蓉嶂度假村、九龍潭水上樂園、盤古王公園、園玄道觀、洪秀全故居、洪秀全紀念館、菊花石公園秀全公園、大小型商場、商業大街 周邊公交:(花都客運站)237 701 705 附近旅遊景點:廣州市和平國際旅行社(新華路) 秀全公園(廣州) 洪秀全紀念館(廣州)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授權直銷售票處(雲山大道) 神洲旅行社 ...
但後來歸還的只是複製品(據說,1973年,有四位日本友人來訪洪秀全故居,聽說此事後,答應設法將原物歸還。這兩件原物,收藏在南京博物館中);三、當時,駐花縣的日軍企圖拆毀洪氏宗祠,用其磚木修建炮台。洪氏族人洪鏡元跑到廣州找到洪矢崎義郎求助。洪矢崎義郎馬上命令日軍停止行動,並好好修復洪氏宗祠。此後,日軍...
廣州市花都區秀全中學[HuādūQū Xìuquán Zhōngxué] 位於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轄內。1970 年 8 月,原花縣“五·七”幹校場地,房舍改建花縣“五·七”中學,前身是花縣“五·七”幹校(農場)。1979 年為紀念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領袖洪秀全改為花都市秀全中學。2000 年 12 月,花都市撤市改區,更名為花都區秀...
馮雲山故居遺址位於廣州市花都新華鎮禾落地村。馮雲山祖居原是“九廳十八井”的大屋。1851年金田起義後,被清軍燒毀,現僅存部分牆基,深、闊均十五、六米。故居門前原有九茹塘,用三合土砌成塘基,面積約兩畝地,現已不存。前面不遠的小河原有一水潭,叫石角潭,潭水清澈,乃當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時與...
官祿㘵[Guānlù Bù] 位於廣州市花都區秀全街道大㘵村內,東接洪氏老屋村,南鄰贏勝莊,西至吉祥新村,北靠上屋村。1815 年,洪秀全先祖遷此建村,初時僅有兩間房子,用來賣棺材,稱棺材鋪,後隨著洪氏人口增多形成村落。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領袖洪秀全(1814—1864)出生於此,青少年時代都在官祿㘵度過。1850...
福源水庫在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兩龍墟北8公里處。因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出生於當時花縣(現花都區)的福源水村(今福源水庫一帶),故花山又得名“天王故里”。福源水庫山青水秀,綠樹成蔭,每年禾雀開花時節,吸引眾多遊客都慕名前往觀賞。水庫介紹 福源水庫於1960年2月竣工。水庫集雨面積16平方公里,正常蓄水庫...
官祿布村,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道,由大布村委員會所轄。歷史情況 村後有大小不等18座山呈現半月形;村前池塘龍眼樹枝葉茂密是洪秀全12歲時手種,25年未開花結果,1849年革命前一年開花結果,1864年洪病逝前樹被雷劈,經村人悉心照護生長至今;1815年他出生第二年,舉家自鄰村、出生地福源水村搬至此...
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宋元□門海戰紀念館、江門白沙祠、廣西桂林明靖江王府、澳門葡萄牙人登入地、廣東東莞袁崇煥故園。(三)華南近代歷史導遊 例照:廣東東莞虎門、番禺區蓮花城、大角炮台、廣州三元里抗英紀念館與紀念碑、花都區洪秀全紀念館、廣東廣州市花都區洪秀全故居、廣西桂平太平天國金田起義舊址、廣西鎮南關大捷、...
廣東圓玄道觀坐落於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九潭村,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洪秀全故居”僅1公里,東臨107國道,離花都市區只有幾公里路程,經主幹道迎賓大道可直達道觀。公交:廣州花9路、花9路B、花20路、花26路、花68路(途經白坭)、花68路(途經瑞嶺)、花70路在圓玄道觀站下。優惠信息:2020年2月26日,...
“天王故里”景觀是以“洪秀全故居”為重點,還包括有“洪氏宗祠”、“書房閣”、洪秀全親手種植的龍眼樹、菩提樹、水井等。官祿布村“洪秀全故居”在1978年7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花都區全面評選“花都區新八景”中,“天王故里”被...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太平天國天王,清末農民起義領袖,族名仁坤,曾用名火秀,後來為了避上帝名諱而改為秀全,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福源水村人,漢族客家人。道光年間,撰寫《原道救世歌》等作品。鹹豐元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領導發動金田起義,就任天王,定國號太平天國。鹹豐三年(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