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與水文,生物多樣性,景區布局,重要景點,麓湖景區,三台嶺景區,鳴春谷景區,摩星嶺景區,明珠樓景區,荷依嶺景區,飛鵝嶺景區,時令景觀,白雲晚望,滴水岩,四季花木,文化活動,鄭仙誕,白雲山潮墟,其他活動,其他看點,雙溪別墅,毛利人運動文化村,白雲曉望亭,開發與保護,開發,保護,相關文化,歷史人物,詩詞文章,民間傳說,影視作品,重要事件,價值意義,旅遊信息,公交線路,門票信息,相關事件,
命名
白雲山為南粵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稱。《
羊城古鈔》云:“每當秋霽,有白雲蓊鬱且起,半壁皆素,故名曰白雲”。
歷史沿革
在新石器時代,白雲山已有人類活動,其山北黃婆洞留存有該時期史前文化的遺址。秦末時,高士鄭安期隱居在白雲山採藥濟世,並在白雲山“成仙而去”。晉代年間,江蘇人葛洪曾在白雲山煉丹,著有道家名作《抱朴子》。南梁時,景泰禪師建立起白雲山第一座寺廟“景泰寺”,還留下“
景泰僧歸”一景。
唐宋以後,陸續有杜審言、李群玉、
蘇軾、
韓愈等著名文人登山吟詩。他們的詩文寓情於物,成為嶺南寶貴的歷史精神財富。至元代,“景泰僧歸”成為羊城八景之一。明清時期,羊城八景中白雲山占其三,分別為“蒲澗濂泉”“景泰僧歸”“白雲晚望”。清末時,白雲山上已建有白雲寺、雙溪寺、能仁寺、彌勒寺等古寺及白山仙館、明珠、百花冢等名勝古蹟。
在中國近現代,參與抗法戰爭、
甲午戰爭等革命的人物也曾在白雲山留下足跡。但千百年來,白雲山名勝古蹟雖多,屢經興廢遺存很少,近百年來更是頻遭破壞。截至中國解放時,白雲山只剩下“天南第一峰”牌坊和部分寺院的斷壁殘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白雲山的景致和環境才陸續恢復。
社會主義建設初期,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董必武、郭沫若等曾留下題詞。
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等曾在當時被譽為“南國釣魚台”的白雲山山莊旅舍進行過國事活動。改革開放以後,黨和國家多位領導人及國際友人也都曾在此觀光並題名,為白雲山風景區留下了不少墨寶。
後隨著城市規模的日益擴大,白雲山完全融入到城市中。景區全年客流量近500萬人次,日均客流量達2萬~3萬人次,尤其是重要節假日(如:國慶、五一、重陽、中秋等),全山最大客流量達10萬~20萬人次。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雲山位於
廣州市白雲區廣園中路801號,地處廣州市東北部,距離廣州市市區7.5千米,介於北緯23°09′~23°11′、東經113°16′~113°19′之間,景區總面積為21.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雲山為九連山脈向西南延伸的支脈,由30多座山峰組成,主峰摩星嶺海拔382米。其是斷層上升形成的山塊,屬嶺南丘陵地形,地形略呈斜長方形,呈東北西南走向,東西寬約4千米,南北長約7千米。從高空俯瞰,白雲山有點像一個“扁豆莢”。因山坡沿著廣從斷裂與廣州—羅浮山斷裂夾角地帶的斷裂線形成,故白雲山的東南和西北坡是一條直線般的長條急坡。
經科學手段測定,白雲山一帶地層形成年代,大約在“中泥盆統桂頭群”時期,也就是距今近4億年前。在那一時期,白雲山的地層就已在漂移著的大陸板塊的碰撞、擠壓下,出現了自從化方向而來的帶狀不規則隆起。
但真正意義上的“白雲山”形成於約6000萬年以前。當時廣州的地形是白雲山高起成山,侏羅淺海沉積被花崗岩侵入,部分砂岩變質成為堅硬不透水的石英岩層,成了留在花崗岩岩體內的“俘虜體”,它們構成了白雲山崖壁的地形基礎。同時,白雲山兩側卻是斷裂陷落的低地,從今三元里到今老城區範圍,從今老城區範圍再到今沙河一帶,圍繞著白雲山的都是淺水湖盆或大河谷地,堆積著大量紅色岩系。而後,古白雲山經歷了第三紀約6000萬年的侵蝕,上面的古生代砂頁岩才被蝕去,露出地下深處凝固的花崗岩。
第三紀(約6500萬年前至約250萬年前)中期時,
喜馬拉雅山隆起,今廣州所在的區域也隆起,並發生斷裂。這次造山運動使得白雲山山體部分上升,兩側斷陷。至第三紀末期,地殼繼續上升,白雲山兩側斷陷低地上升成為陸地。花崗岩體的白雲山構成山地,兩側斷陷區保留的砂頁岩地區也形成了一些高丘陵——觀音山(越秀山)、象崗、瘦狗嶺等。
第四紀以來(即約250萬年前以來),白雲山上升過三次。山頂平坦面原是平原,後來隨地殼一同上升,方成為一個平坦的山頂。高處蝕低,低處堆高,又形成了另一個平原,這才導致白雲山山頂平緩。摩星嶺由於有堅硬的石英岩形成頂峰,故山脊頂部高起幾塊巨石,成為白雲山最高點。
白雲山地勢中間高,南北低,並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其地貌多變,既有險峻的懸崖,也有深切的溝谷,分布於東西兩坡。在白雲山頂上的觀景點向北向東瞭望,可見兩條斷層線;往西向瞭望可見多條深溝,溝坡陡峭,相對深度多在100米左右。
白雲山屬五嶺之一大庚嶺支脈的
九連山末段,地質構造包括地層的褶皺、斷裂和升降運動,同時伴隨有岩漿侵入和變質作用。新構造運動還使白雲山的堅硬岩層發生斷裂,其中最明顯的有南北走向的廣州—從化斷層與廣州—羅浮山斷層,前者於“天南第一峰”摩星嶺一牛歸欄一線東坡的懸崖可見,後者表現在下御書一瘦狗嶺一雞籠崗的變質帶上。
白雲山現出露的地層主要有條帶狀混合岩、片麻岩、石英岩以及少量的砂岩、頁岩與花崗岩,廣泛出露的地層主要是發生變質和混合岩化的變質岩。由於其上部為沙質岩層,下部為岩漿岩頂托,因此下滲水容易在斷層的岩層交接處湧出,成為山泉。
氣候與水文
白雲山地處
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氣候溫和,夏長冬暖,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山區年平均氣溫21.8℃,7月平均氣溫28.4℃,極端最高氣溫38.1℃;1月平均氣溫13.3℃,極端最低為0℃。無霜期達345天,年降雨量1694毫米,4月至9月雨量占全年的82.1%。
白雲山集雨面積大,但區內沒有河流,地表水僅見溪澗、山泉和水庫三種形式。山間溪流隨山形流向四面,呈羽狀分布。溪澗的源流不長,水流清澈,一般只有2至3千米,流量也不大,但在特大暴雨後會出現山洪。白雲山地下水較為豐富,主要類型為
山泉水。山泉以表層泉和節理泉為主,泉水處於岩層之間,在地層薄弱處湧出,著名的有九龍泉、五寶泉、虎跑泉等。白雲山的大部分水庫是在1949年後修建的,大小一共有30餘座。水庫不用於農業灌溉,面積都不大,但是水質很好、水位相當穩定。其中最大的是麓湖水庫,湖水面積為21公頃;發源於松濤嶺西麓的黃婆洞水庫次之,面積近15公頃。
生物多樣性
白雲山自然資源相當豐富,是廣州城市生態資源、動植物的基因庫。其綠化覆蓋率達95%以上,共有植物1054種,森林植被群系23個,國家級及省級珍稀瀕危植物有
桫欏、樟樹、觀光木、金毛狗等23種;觀察到昆蟲185種、兩棲類動物43種、獸類16種,初步調查有野生鳥類和人工飼養珍稀鳥類228種,國家級及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包括孔雀、
丹頂鶴、虎紋蛙、沼水蛙等。
景區布局
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從南至北共有7個遊覽區,依次是:
麓湖遊覽區、三台嶺遊覽區、鳴春谷遊覽區、
摩星嶺遊覽區、明珠樓遊覽區、
飛鵝嶺遊覽區及荷依嶺遊覽區。其中,麓湖遊覽區主要景點有麓湖公園、鴻鵠樓、星海園等,三台嶺遊覽區的主要景點有雲台花園、飛瀑流彩、玫瑰園等,鳴春谷遊覽區主要景點有能仁寺、天南第一峰、鳴春谷等,摩星嶺遊覽區主要景點有九龍泉、廣州碑林、摩星嶺等,明珠樓遊覽區主要景點有白雲松濤、桃花澗、梅花谷等,荷依嶺遊覽區主要景點為果香園、疊水園、觀荷園,飛鵝嶺景區的主要景點為廣州雕塑公園。景區總計設有5條遊覽路線。
路線名稱 | 簡介 |
---|
| 該遊覽路線由麓湖遊覽區至明珠樓遊覽區的西門,貫穿麓湖遊覽區、三台嶺遊覽區、鳴春谷遊覽區、摩星嶺遊覽區、明珠樓遊覽區,長度約23.4千米:從麓湖遊覽區出發,首先步行遊覽麓湖公園、鴻鵠樓、星海園等景點;經由麓湖公園進入三台嶺遊覽區,步行遊覽雲台花園(含飛瀑流彩、玻璃溫室、姑嫂墳等景點);步行沿登山道路從南門進入鳴春谷遊覽區,可步行或乘坐遊覽觀光車途經遊覽蒲谷、能仁寺、世紀圓夢石等主要景點,園中園的遊覽方式以步行為主;經由鳴春谷遊覽區進入摩星嶺遊覽區,可步行或乘坐遊覽觀光車途經遊覽廣州碑林(含九龍泉)、黃河石廣場、錦繡南天等景點,園中園的遊覽方式以步行為主;經由摩星嶺遊覽區進入明珠樓遊覽區,可步行或乘坐遊覽觀光車途經遊覽山莊旅社、雙溪別墅、白雲松濤等景點,園中園的遊覽方式以步行為主,由西門出 |
| 該遊覽路線由濂泉門至可憩大草坪,長度約為1.16千米:首先由濂泉門進入鳴春谷遊覽區,沿百步梯步行遊覽蒲澗濂泉、可憩大草坪等景點 |
| 該遊覽路線由柯子嶺門至山頂公園,長度約為3.45千米:首先由柯子嶺門進入摩星嶺遊覽區,沿登山步道步行遊覽梁佩蘭墓、景泰僧歸等景點 |
| 該遊覽路線由雲溪生態公園至摩星嶺主峰,長度約為3.19千米:首先進入荷依嶺遊覽區,遊覽雲溪生態公園的三大園 |
| 該遊覽路線全長約2.5千米:從蒲谷景點開始,至黃河石廣場,包括鄭仙採藥、荷塘月色、清風竹林、東坡引水、農藝創意園、激情大家唱、知青亭、白雲晚望和黃河石廣場9個主題景點 |
重要景點
麓湖景區
麓湖公園位於廣州市北面,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南端,占地面積205萬平方米,其中麓湖的水體面積21萬平方米。公園經過多年建設,逐步成為一個以湖光山色著稱的城市大型山水園林。園內的景點有聚芳園、兒童樂園、星海園、
白雲仙館等。
鴻鵠樓是一座五層框架結構的中國式樓閣,建築占地面積為158平方米,建築部面積548平方米,總高度達24.5米,是廣東省內一座較大的古典式樓宇。鴻鵠樓建於1987年,就其建築高度而言,是廣州解放以來園林建築之冠,故有“珠江雲山第一樓”之稱。樓間刻有“立雨立晴麓湖鴻鵠成雙壁,揚風揚月珠水雲山第一樓”是取“北有黃鶴,南有鴻鵠”之意。
星海園位於麓湖西岸,占地約15000平方米,為紀念人民音樂家
冼星海而建,在1985年12月1日建成之際還一同舉行了冼星海骨灰遷葬儀式。蔥翠的綠籬環繞全園,園內有紀念碑、墓道、塑像、紀念館、紀念廊等設施,以及七十米長的墓道和寬闊的平台,褐紅色的大理石基座上安放著冼星海半身塑像,基座底安放有冼星海的部分骨灰,300平方米的陳列室展出了冼星海的生平業績。為配合廣大青少年來園活動,園外廣場辟有1000平方米青少年活動場地,設有羽毛球場、地擲球場和戶外健身器材等設施。
三台嶺景區
雲台花園坐落於白雲山南麓,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因背依白雲山的雲台嶺及園中的中外四季名貴花卉而得名,是中國最大的西式花園。該花園以世界著名花園——
加拿大的布查特花園為藍本,在1995年9月28日建成開放的,它的建成結束了“
花城”無花園的歷史,享有“花城明珠”的美譽。雲台花園的整體布局是進園後呈現的寬大台階及疊水式的燈光噴泉為中軸線展開的,園內名樹造型奇特、百花四季吐艷,共有“飛瀑流彩”、地面噴泉廣場、灩湖等景點20多個。
“飛瀑流彩”為一組疊水式燈光噴泉,是雲台花園的主軸線景點。兩則台階中間的流水沿著101級玻璃階梯緩緩流下,猶如遠來飛瀑。在夜晚燈光的映照下,流水更是流金溢彩,彷如七彩的河,故稱“飛瀑流彩”。
玫瑰園是廣東地區最大的玫瑰觀賞園,園內種植了
黑玫瑰、紅雙喜、傑喬伊、摩洛哥公主等上百個品種近萬株玫瑰,四季花開滿園。手指大小的
鑽石玫瑰,直徑達20厘米的狀元紅玫瑰,還有稀罕的百年樹樁玫瑰,都能在玫瑰園見到。
誼園是體現廣州城市外交成果的重要視窗,園區內擺放著外國友城贈送給廣州市政府的禮物,包括
瑞典林雪平市的小木屋、紐西蘭奧克蘭市的“永恆的動力”石雕、德國
法蘭克福市的“大酒壺搬缽”等。
鳴春谷景區
能仁寺位於白雲山南面山麓登山公路的左側,坐落在玉虹洞內,地勢三面環山,占地面積為10000平方米。該寺建於清鹹豐、同治年間,由廣州市政府於1993年投資修復,1995年5月對外開放。寺內有
大雄寶殿、慈雲殿等廟宇,有佛像34尊,對聯11幅,主要古蹟有虎跑泉、甘露泉、玉虹池、流雲飄月、古橋等,還有抗法英雄黑旗將軍
劉永福一筆寫下的一個高2米、寬1米的紅色“虎”字。
天南第一峰位於山頂公園中部東側,是白雲山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天南第一峰開發較早,早在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509年),此處就已建有
佛教名剎。景點內有一花崗石
牌坊,是白雲山古建築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牌坊,坊額刻有“天南第一峰”字樣。牌坊原為宋代轉運使陶定所建,當時作為登
摩星嶺的指路牌,是過去登摩星嶺的必經之路,而隨著白雲山建設的發展,牌坊的指路功能早已淡化。後人曾對牌坊作過兩次重修,牌坊現已成為一個獨立的景點。牌坊所在山地海拔高度約200米,並非白雲山最高的山峰。今坊柱上有聯云:“雲開世外三千界,岩倚天南第一峰”,是以“雲岩”景點所作的對聯。
雲岩,又名鄭仙岩,位於白雲山山頂東側崖畔、天南第一峰下沉處,上為峭壁,下為懸崖,為鄭安期乘鶴升天的地方。其門前右側有“紅塵不到”四個字,系光緒二十二年
長沙鄧萬林書。
鳴春谷坐落於白雲山的“天南第一峰”與“九龍泉”之間的滴水岩谷地上,占地面積為56000平方米,是一座中國最大、亞洲第二大的天然鳥籠,自1989年9月起對外開放。其命名取自唐朝詩人韓愈《
送孟東野序》文中“是故以鳥鳴春”之意。鳴春谷共分六部分,分別是鳥類標本陳列室、大型鳥籠景區、珍稀鳥展區、鳴禽掛廊區、馴鳥表演區和滴水岩自然景區。放養的鳥類有
丹頂鶴、天鵝、孔雀、黃腹角雉、
藍馬雞等150多個品種,共5000多隻。所以,人們又給它起了一個別名叫“小鳥天堂”。1995年,鳴春谷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評為“中華之最”,故有“中國最大天然鳥籠”之稱。
摩星嶺景區
“
九龍泉”,又叫“安期井”,位於白雲山摩星嶺碑林內,是白雲山知名度最高的泉眼。相傳
秦代鄭安期為採藥到白雲山,山上並未發現泉。一天,山上忽現九個長得白白胖胖的童子在嬉戲。一會兒,九童子化做九條彩龍,騰空而去。就在九童子出現的地方,冒出一個泉眼,泉水奔涌而出。因此鄭安期把它掏成一井,供人取用。九龍泉亦得名於此。九龍泉水量大,清冽甘甜,泉下瀑布如大小珠簾,是一方名勝。從唐代開始,這裡成為了廣州市民祈雨之所。泉眼附近原有九龍庵、龍王神祠等,現已不存。
該泉井口直徑約1.1米,上砌六角形花崗岩石欄,泉旁繞以龍柱欄板,並豎有行書“九龍泉”花崗石碑,碑高約2.3米,碑與欄桿皆建於
清代。此外,九龍泉水井邊安裝有“九龍循環噴水”,九龍泉牌坊口處還安裝了長14米、高4米的“九龍壁”。該壁採用32塊福建青石雕刻而成,總重量達30多噸。
廣州碑林位於九龍泉井上方至摩星嶺腳地段,其前身為建於宋朝的白雲寺。白雲寺是廣州歷史悠久的古寺之一,被毀於抗日戰爭期間。廣州碑林於1992年4月在白雲寺舊址上破土新建,1994年10月竣工開放,總面積達16000平方米。碑林採取室內置碑、露天立碑及摩崖碑刻相結合,並與園林造景相交融的藝術形式進行布局,分為摩岩石刻區、南雅堂、仙黑軒三處,共擺置碑刻近300塊,不乏歷代名士、現代詩人、書法家歌頌嶺南風光、歌頌羊城、歌頌白雲山的詩詞、書法佳作。
摩星嶺原名“碧雲峰”,位於白雲山蘇家祠與龍虎崗之間,海拔382米,是白雲山最高峰,也是白雲山30多座山峰之首,從棲霞嶺可達摩星嶺門樓。宋、明以前,沒有“摩星嶺”之名,只有第一山之稱,
康熙修《廣東志》繪白雲山圖在卷首稱此山峰為“摩星嶺”,從此得名。
登臨
摩星嶺,不同的天氣可觀不同的景致,晴天可以縱覽廣州城和珠江三角平原。摩星嶺門崗100米處,有一大型塑石,上刻“摩星嶺”三字,高6米,寬4米,合為10米,寓意十全十美,吉星高照,稱為“吉星石”。摩星嶺的牌坊上“錦繡南天”4字,為1965年
朱德委員長登臨白雲山所題。
明珠樓景區
白雲松濤位於雲山北路地段,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被評為“
羊城八景”之一。黃白色石英岩上刻的“白雲松濤”四個字,是1965年1月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登臨此處時的親筆題詞。據說,陶鑄同志生前最喜歡來這個地方聽濤,並留下著名的散文《
松樹的風格》。此景點原種有成片的馬尾松林,但由於馬尾松樹種老化,病蟲害較多,觀賞價值不高,故更換為優質樹種——加勒比松。這片松林大約33萬多平方米,經過十幾年的茁壯成長,已恢復了林海茫茫的壯觀景象。
桃花澗坐落於明珠樓中心景區,是一個以觀賞桃花為主的景點。其於1999年和2011年分別進行了兩次整體地形地勢的擴建改造,占地約5萬平方米。相傳古代有一位高人,看破紅塵,來到白雲山,偶遇這山清水秀之地,流連忘返,便隱居下來,平時以種桃花為樂,日久天長,桃花滿山遍野,遂得名“桃花澗”。桃花澗是以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構思主線的中國式山水寫意園林,園內種植有白碧桃、壽帶桃、緋桃、
蟠桃等多個品種,設有卵石灘、連理亭、桃花島、《
桃花源記》碑刻等景點,並配有亭廊、塑石以及流水溪澗,已成為了一個觀景同樂、采意休閒的場所。
梅花谷位於
黃婆洞水庫北側,占地5萬平方米,是集山林生態、旅遊景觀、文化休閒於一體的景點,於2004年1月建成開放。谷內近千株的梅花樹中,含果梅460多株、
美人梅120多株、報春梅34株、杏花30多株以及李花150多株。比較有觀賞價值的梅花有
垂枝梅,它的枝條一反普通梅花的特點,如柳條般下垂。大果梅,樹冠分為兩層,胸徑達30厘米,是梅花谷內的主要景點之一。其入口處4株造型梅花別致美觀,每株價值數千元。
荷依嶺景區
荷依嶺遊覽區又名雲溪生態公園,是廣州市最大的免費開放式公園。公園建成於2001年9月,於同年10月1日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
雲溪生態公園由果香園、疊水園、觀荷園三大部分組成,占地面積28萬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多達25.8萬平方米。
果香園是在原來果樹科學研究所的基礎上調整補種發展而來的,主要種植著荔枝、龍眼、芒果、楊桃等嶺南水果。
疊水園是公園的主要景點,它是在原有三個水塘的基礎上依山谷地勢、自然水體設計建成的跌落式水溪。潺潺流動的溪水,像一條雲中小溪蜿蜒而下,“雲溪公園”就是藉此得名的。水溪兩邊種植著大量的花灌木及臨水植物,和水中的水蔥、睡蓮、落羽松共同創造了一片層次豐富、色彩繽紛的熱帶濕地景觀。
觀荷園內有大紅花園和觀荷池,大紅花園內種植了32個品種的大紅花,由於品種不同,大紅花也生長得不盡相同;觀荷池以觀賞荷花為主,池中種植了各色荷花、睡蓮。
飛鵝嶺景區
廣州雕塑公園位於白雲山飛鵝嶺西側,占地面積為46萬平方米,於1996年動工,為隆重慶祝廣州建城2210年而建。這一公園是廣州市文明公園之一,也是廣州市唯一以雕塑為主題的公園、全國最大的主題式雕塑專類公園,被譽為廣州的一部“綠色史書”。其將雕塑與園林、觀賞與教育、藝術與歷史相結合,用雕塑藝術記載了廣州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主要的雕塑作品有《華夏柱》《雕塑大廣場》《古城輝煌》等。
西華井,又名“雞扒井”,位於雕塑作品《“廣州風情”街》西側。井中泉水自石縫中流出,水質極度佳,有“嶺南第一泉”之稱。相傳很早以前,城內缺淡水,
荔灣人與三元里一帶的農民都是挑用西華井的水作飲用。明代《廣州水記》著者黃諫言:嘗廣州的名井,此井名列為第一泉。在泉岩之上,刻有“西華井”三個字。如今西華井已用岩石砌圍,以作保護。
時令景觀
白雲晚望
“
白雲晚望”位於山頂公園“羅傘頂”之顛,依山臨崖,建於1964年,由“觀光台”與“晚望亭”兩部分組成,主要是以觀看太陽西下和夜景而著稱。早在元代,“白雲晚望”便是觀萬家燈光,珠江漁火的羊城八景之一。宋朝、明朝、清朝的舊羊城八景、新羊城八景,也都少不了“白雲晚望”這個景點。傍晚時分,站在晚望亭可看到夕陽西下,天空出現五彩繽紛的晚霞,倚欄遠望,雲煙淼淼。隨著夜色的沉深和明月的初升,花城的燈火愈來愈多,愈來愈亮,勢若繁星,燦爛輝煌。此外,在白天登上“白雲晚望”,可清晰地觀看到廣州風貌,也不失為一景。
滴水岩
滴水岩自然景區,位於白雲山蒲澗的上源,是宋元二代“羊城八景”之一的“蒲澗濂泉”景點所在地,於2005年5月1日正式恢復開放。滴水岩景區內分滴水岩區、翠微古道、濂泉臨瀑區、聽濤觀魚區。由於滴水岩是順山峰岩石節理滲出的泉流匯集地帶,泉水出於陡峭山崖之上,落差約為30~40米。晴日,泉水如珠簾懸掛,飄灑如雨;雨季水量增大時,蔚然為小瀑布,泉水在滴水岩之後匯成蒲澗。與滴水岩相連的翠微古道曲折蜿蜒,沿途因地勢的不同而構成淺澗、深潭、一線天等自然地貌景觀。
四季花木
白雲山四季皆可賞花木,觀賞植物品類豐富。夏季6月~8月是白雲山最高開花時節,12月時白雲山開花植物種數最少。白雲山最常見的觀花植物有
大花紫薇、木棉、美麗異木棉、宮粉羊蹄甲、紅花羊蹄甲、鳳凰木等,較有特色的觀花、觀葉植物景觀有麓湖路宮粉
紫荊,明珠樓遊覽區主幹道紅花紫荊與荷木、鳴春谷遊覽區主幹道大葉紫薇、摩星嶺紅楓林、荷依嶺千年桐等。
季節 | 植物種類 |
---|
| 白蘭、玉蘭、三白草、紅果仔、海南蒲桃、洋蒲桃等共90種; 樂昌含笑、番木瓜、金合歡、降香黃檀、雲南黃素馨、三裂葉蟛蜞菊等67種; 紅千層、串錢柳、桃金孃、懸鈴花等共67種 |
| 棠梨、山合歡、翻白葉樹、九里香、人心果、灰莉等共183種; 金琥、破布葉、黃葵、黃槿、雲南黃素馨、心葉黃花稔等38種; 龍船花、落地生根、錦地羅、雞蛋花等共98種 |
| 茶、尾葉桉、翻白葉樹、枇杷、梅、蜘蛛蘭等共33種; 劍葉波斯菊、向日葵、千里光、魚尾菊、雲南黃素馨、幌傘楓等17種; 龍船花、酸葉膠藤、一品紅、紅酒杯花等共7種 |
| 茶、紅果仔、白千層、海南蒲桃、梅、水仙等共23種; 長壽花、蠟梅、金合歡、雲南黃素馨等15種; 山茶、木棉、鐵海棠、一品紅、比利時杜鵑、映山紅等共21種 |
|
文化活動
鄭仙誕
鄭仙誕又稱“鰲頭會”“白雲誕”“廣州第一誕”,是白雲山原有最重要的民俗節日。東晉時期,為了紀念鄭安期(鄭仙)在廣州懸壺濟世的大愛,時任廣州刺史羅友倡導確定農曆七月二十五日為“鄭仙誕”。直至清末,“鄭仙誕”都十分風盛,後因戰亂和歷史原因,這一風俗才逐漸衰落。
為復興“鄭仙誕”民俗活動,自2012年起,在白雲山管理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鳴春谷管理處已連續舉辦數屆鄭仙誕旅遊文化節。鄭仙誕旅遊文化節為一年一辦,在原有的上山打地氣、摘菖蒲、沐靈泉的傳統習俗上,增設了鄭仙巡遊、木偶薈萃、鄭仙誕會、文化論壇等系列活動。2015年,白雲山鄭仙誕項目被列入白雲區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白雲山潮墟
2021年元旦期間,白雲山舉辦了“白雲山潮墟”活動。該活動旨在弘揚傳統非遺文化、
嶺南藝術,於現場設定了非遺潮玩區、車尾廂集市、助農綠色區、嶺南佳品區、集市特色區、街頭藝術區、遊樂互動區、潮人電競區和1個主舞台展演互動區。其中,非遺潮玩區展示西關打銅工藝、廣州欖雕、茶坑石雕刻技藝、粵式月餅印雕刻等非遺傳統技藝,車尾廂集市售賣各種手工藝精品以及手辦、模型等潮物,街頭藝術區有藝術家進行現場人像素描、即興DIY製作等藝術創作,潮人電競區則為電競玩家、潮人提供了現場交流和競技的平台。
其他活動
白雲山景區每年舉辦“聽見花開雲山蘭韻”、鬱金香展、“雲享山音”等各類花展、燈展50餘場,開放5個草坪供市民遊客搭帳篷、鋪設地墊;每年開展
重陽登高、新春開年跑和“廣州100”越野賽、“千年古驛道”徒步、“活力羊城槳下麓湖”水上副產品動等體育活動20餘場,並在山北明珠樓和山南知青亭等場地設定可供遊客免費試用的桌球運動設施;每年舉辦“探尋雲山之美關愛身邊自然”科技創新嘉年華、“莊園中的‘禮帽’”等科普宣傳等活動40餘場,在活動中開展生態文明宣傳。
其他看點
雙溪別墅
雙溪別墅位於白雲山風景區的北山景區內,坐落在碧雲峰下,於1963年在白雲山十大寺院之一“雙溪寺”的遺址上建成。雙溪寺是白雲山有名的古寺之一,寺廟毀於抗日時期。“雙溪”指在原寺院旁兩條繞寺流淌的小溪,名為日溪和月溪,以往“兩水繞寺下泄,溪上瀑布交流”,但早已乾枯。雙溪別墅高1層,為磚木結構,分甲座、乙座,擬作為白雲山山莊旅舍的別院接待貴賓。
兩座別墅分別修築於陡坡之上,入口門樓刻有朱德委員長手書“雙溪”二字,內庭的高差達15米,房舍錯落有致,平屋頂與緩坡屋頂配合,白牆、冰裂紋砌石、漏窗等均具有嶺南現代建築特色。1965年,周恩來總理與陳毅副總理在山莊旅舍與印尼第一副總理蘇班德里約會談,曾下榻雙溪別墅。1993年,別墅獲
中國建築學會優秀建築創作獎。2014年1月,別墅入選廣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單。2019年,其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作為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實施的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項目之一,雙溪別墅保護修復項目也獲得2019~2020中國建築學會建築設計獎。
毛利人運動文化村
毛利人運動文化村是一座集休閒、運動、娛樂、旅遊觀光、購物為一體的民俗村落,將紐西蘭毛利文化及其地域風情與毛利人運動有機結合在了一起。村落內古老的毛利房舍錯落有致,遊客可在村中感受紐西蘭毛利風情,體驗毛利文化氛圍,觀賞毛利人歌舞表演,還可參與毛利人的各種休閒健身運動,如毛利人蹦極運動、高山滑道(也稱旱地雪撬)、高山滑草等。
白雲曉望亭
白雲曉望亭建於1965年,是俯視鳴春谷景區美景的最佳地點,也是觀看日出的最佳景點。亭上的橫幅“白雲山曉望”是
張雲逸大將的手書,望亭對聯為“千山起白雲,萬梅爭黃昏”。“萬梅”是指曉望亭前面原是一片梅林,故有“萬梅爭黃昏”。
開發與保護
開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州市政府組織民眾,廣植林木,修築了10個水庫,並開闢公路溝通南北,修建了山北、山頂公園及山莊、雙溪旅舍。在廣州市政府的建設下,還專門成立了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1956年,為了解決白雲山下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用水困難,修建了白雲山黃婆洞水庫。1958年,廣州市民義務勞動挖建
麓湖,該湖是白雲山風景區三大水庫之一。1965年,白雲山白雲曉望亭建成。
1984年4月16日,白雲山景區開始建造白雲索道,這是中國第一條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單線循環、雙鉗口開合式抱索器的觀光索道。1985年12月1日,由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和廣州市人民政府籌集資金合建的星海園於景區內建成。1987年,景區內的鴻鵠樓開始動工建造。1989年,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投資500萬,於白雲山上興建“鳴春谷”。
1992年,由廣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共同投資,在白雲寺舊址上新建廣州碑林,碑林自1994年起對外開放。1995年,由麓湖公園與香港鴻譽公司合作的項目——白雲山麓湖高爾夫球場建成開業。同年9月28日,由廣州園林建築設計院設計、廣州市政府投資五千多萬的白雲山雲台花園也建成開放。1996年,白雲山上開始建造廣州雕塑公園。
1999年,白雲山景區投資80多萬元興建的回歸林落成。2001年9月,兩座“九龍柱”在白雲山九龍泉廣場內安全落成,
雲溪生態公園(即荷依嶺遊覽區)也已建成。
2004年1月16日,廣東省內最大九龍壁在白雲山摩星嶺遊覽區內雕刻完工。2023年12月,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兩宗歷史用地獲頒不動產權證。2024年2月5日,白雲山
摩星嶺觀光扶梯免費開放。
保護
白雲山風景區注重對景區文物、環境的保護,1983年,
梁佩蘭墓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廣州市政府投資1500萬修復建於清鹹豐、同治年間的能仁寺,恢復的景點有鐘鼓樓、大雄寶殿、慈雲殿等。同年,戴鴻慈墓、六榕寺祖師墓塔群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10月20日,廣州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廣州市白雲山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該條例是為保護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生態環境,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廣州市實際情況而制定的。
1997年,白雲山林分改造時把白雲松濤景點的
馬尾松換成了優質樹種加勒比松,以此恢復松林環境。2002年,白雲山景區的雲從龍墓、華林寺祖師墓群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3月9日至9月10日,白雲山景區在原線路基礎上對
白雲索道進行全面改造,以確保索道運營。同年夏季至秋季,景區對“天南第一峰”景點進行整治,重新修緝了“天南第一峰”牌坊、鄭仙岩、清乾隆伊秉綬所書“南海葉花溪墓表”石刻、清光緒鄧萬林所書“紅塵不到”石刻等。
2009年10月,《廣州市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通過了國務院審批。自2019年起,白雲山景區開始落實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啟動“還綠於民”工程。2020年7月29日,《廣州市白雲山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完成第三次修正。2023年4月,中國首單公園城市景觀林保險——白雲山風景名勝區景觀林保險簽單生效,為景區3萬多畝城市景觀林木提供了6000多萬元的風險保障。
截至2023年5月,白雲山景區已打造彰顯嶺南特色的標識性門崗6個,連通工程建成6.2千米“雲道”,完成了雲山南路、梅花園等6條主要進山通道和周邊
白雲大道、廣州大道等環境整治及綠化提升工程,構建起了生態環境共享的慢行系統。此外,景區還實施了“野生動物進城工程”“白雲山還綠於民還景於民工程”等保護建設舉措。
相關文化
歷史人物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詩人、詞人、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嶺南,安置惠州,於9月穿越大庚嶺,順北江而下,來到廣州。他聽說廣州常發生瘟疫,十分關注此事,還為此寫信給他的朋友廣州知州王古。在寫給王古的信中,蘇軾提議在滴水岩下鑿一石槽,承蓄百尺飛濤之水,再用五管並排的大竹筒,順著地勢將泉水分引到城內各個小石槽,方便居民就近引水。他還推薦鄧守安負責此項工程。這個方法得到採納後,令廣州市民受到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土自來水”之惠。
李昴英(1201年~1257年),字俊明,號文溪,番禺(今廣州)人。寶慶二年(1226年)進士,是廣州歷史上第一位探花,紹定間任臨汀推官。嘉熙間,其歷任秘書郎、宗正丞、著作郎。淳佑初,官吏部郎,累擢龍圖閣待制、吏部侍郎,後歸隱文溪而卒。李昴英立朝有節,彈劾不避權貴,直聲卓著。其詞作受辛詞影響,風格清勁蒼秀,著有《文溪集》、詞集《文溪詞》。他曾在白雲山築有玉虹飲澗亭和小隱軒,後在原址上建成能仁寺。
劉永福(1837年~1917年),又叫劉義,字淵亭,祖籍博白,生於防城,長於上思,落籍欽州。同治元年(1862年),他被清朝廷封為提督。劉永福於光緒廿年(1894年)調駐台灣,在台力抗日軍,但得不到政府援助,至彈盡援絕後來到廣州,居於白雲山下沙河鎮。晚年的劉永福除回家鄉欽州外,多在沙河鎮居住,於閒暇時常到白雲山遊覽。其曾在能仁寺門口寫下一大“虎”字,勒石刻銘,又曾與馮子材游,在能仁寺後山暢敘,“將軍嶺”因其而得名。
詩詞文章
唐代詩人
楊夔(kuí)作《題鄭山人郊居》:谷口今逢避世才,入門瀟灑絕塵埃。漁舟下釣乘風去,藥醞留賓待月開。數片石從青嶂得,一條泉自白雲來。竹軒相對無言語,盡日南山不欲回。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作《贈蒲澗信長老》:優缽曇花豈有花,問師此曲唱誰家。已従(cóng)子美得桃竹,不向安期覓棗瓜。燕坐林間時有虎,高眠粥後不聞鴉。勝游自古兼支許,為采松肪寄一車。
宋朝詩人
白玉蟾作《景泰晚眺》:海岸孤絕處,晴沙露遠汀。潮花人鬢白,山色佛頭青。夕照雌黃筆,秩煙水墨屏。天空彩月冷,鶴夢幾回醒。
清朝詩人
杭世駿作詩《白雲寺》:白雲山中白雲寺,僧與白雲互主賓。有時山僧踏雲出,白雲與僧作主人。
民間傳說
鄭仙號安期生,原名鄭安期,傳說是
山東琅琊方士,南來廣州,在白雲山一帶行醫採藥。因採得九節菖蒲,救活一熱毒攻心瀕危老人,為秦始皇獲悉,詔令采來進貢。鄭安期不願以仙藥為暴君延壽,在七月二十四日於蒲澗浪泉側絕壁處跳崖自盡。突然一隻大仙鶴飛來,展雙翼把他馱到天上,白晝飛升。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白雲山麓修建了一座鄭仙祠。
元代女紡織家
黃道婆年少時家境貧苦,又遭封建家庭壓迫,便由原籍上海流落到海南崖州,向黎族人民學習紡織技術。轉眼間幾十年過去,黃道婆從少女變成了老太婆,思鄉心切,便踏上回鄉之路,途中,黃道婆經過廣州,看到此地貧窮落後,曾在白雲山小住,並向當地人民傳授紡織技術。為了表達對黃道婆的敬仰和懷念,人們便將此地稱為“黃婆洞”。
影視作品
2021年1月22日,於白雲山取景拍攝的電影《
小偉》於中國各大院線上映。電影《小偉》原名《慕伶,一鳴,偉明》,電影劇情來源於導演黃梓的真實故事,其中充分展現了廣州的風土人情。這部影片在2019年獲FIRST青年電影展評審團大獎,在2020年獲得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提名,還登上“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快售罄影片榜單前十”。
重要事件
1963年,白雲山“白雲松濤”景點被評為“
羊城新八景”之一。
1986年,白雲山“雲山錦繡”景點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
2002年5月,白雲山風景名勝區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同年,白雲山“雲山疊翠”景點入選“羊城新八景”。
2005年,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入選中央文明辦、建設部、
國家旅遊局擬表彰的“全國創建文明風景旅遊區工作先進單位候選名單”。
2006年2月,白雲山掛牌“全國創建文明風景區工作先進單位”。同年,白雲山還獲評國家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先進單位。
2011年,白雲山風景名勝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同年,白雲山“雲山疊翠”景點再次入選“羊城新八景”。2012年,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入選成為首批“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
2021年,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獲評第六屆“
全國文明單位”,還被授予“廣州地區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成績突出單位”稱號。
2022年,白雲山入選《廣州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一批)》。
價值意義
歷經了億萬年的地質演變,白雲山終成“羊城第一秀”。其有著十分濃厚的文化沉澱,最早可追溯到山北黃婆洞的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的遺址。從宋代至今千餘年間,白雲山先後8次被列入羊城八景,是廣州城中獲評次數最多的地點。經過千年的文化薰陶,這座山蘊藏著這座城最深的韻味。對廣州市民而言,白雲山不僅僅是地理意義的山,更是融入了廣州人精神的山,彰顯了一種屬於廣東人的生活態度。
旅遊信息
公交線路
門崗/景點 | 公交路線 |
---|
| 乘搭24路、63路、240路、285路等線路在雲台花園站下車; 乘搭46路、60路、127路、175路、179路、199路、223路、241路、257路、540路、B18路(原891路)、旅遊1線等線路在白雲索道站下車 |
| 乘搭76路、76A路、127路、223路、265路、B18路(原891路)等線路在白雲山西門站下車 |
| 乘搭76路、76A路、127路、223路、265路、B18路(原891路)等線路在白雲山西門站下車 |
| 乘搭36路、76路、76A路、127路、223路、529路、B18路(原891路)等線路在柯子嶺牌坊站下車 |
| 乘搭36路、66路、76路、127路、223路、265路、864路、B18路(原891路)、旅遊3路等路線在廣州體育館站下車 |
| |
| 乘搭36路、66路、76路、76A路、189路、278路、544路、546路、547路、810路、864路、夜32路、夜9路等線路在市交控中心站下車 |
|
門票信息
| 白雲山:進山次票5元/人;車輛15元/輛;普通年票200元/人,優待年票70元/人;普通半年票100元/人,優待半年票35元/人;普通月票20元/人,優待月票6元/人 鳴春谷:10元/人 摩星嶺:5元/人 雲台花園:10元/人 碑林:5元/人 雲溪植物園/雲蘿植物園:40元/人(植物園處於籌備開園階段) |
| 索道:上山單程全票25元/人,半票13元/人;下山單程20元/人,半票10元/人 電瓶車:山頂公園—能仁寺10元/人; 能仁寺—山南門崗10元/人;山頂公園—摩星嶺10元/人;山頂公園—盪胸亭10元/人;盪胸亭—明珠樓10元/人 |
| 1、6歲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兒童、65歲以上成人、現役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殘疾人、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本市戶籍享受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在職及退休消防人員、 退役軍人、廣州市無償獻血優待證憑有效證件免票 2、持有效證件的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的學生、6歲至18歲未成年人、60歲至64歲成人憑有效證件半票;盲人、智力或肢體重度殘疾人可有一名陪護人員半票 |
|
相關事件
2024年10月2日國慶假期期間,廣州白雲山景區的“白雲飛索”項目發生事故,三分鐘裡兩名遊客被困高空。對此,白雲山景區相關工作人員10月5日回應稱,事故因遊客體重太輕導致動力不足,當場已經安全接回,設備的檢測都是安全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