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白雲區太和鎮志》是廣州市白雲太和鎮人民政府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市白雲區太和鎮志
- 作者:廣州市白雲太和鎮人民政府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謝漢清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該鎮的地理、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太和鎮志
著作權頁
《太和鎮志》編纂領導小組
《太和鎮志》編審人員
圖片
白雲區區長陳耀光同志為修志工作題辭
題詞
太和鎮鎮長謝麗康同志為《太和鎮志》題辭
太和鎮人大常委會主席黃細福同志為《太和鎮志》題辭
廣州市白雲區太和鎮地圖
l996~1998太和鎮黨委、人大、政府三套班子領導成員
中共太和鎮委書記謝餳堅
太和人大主席黃細福
太和鎮長謝麗康
太和鎮政府
太和鎮人民代表大會
熱烈歡送適齡青年光榮入伍
聯升社學舊址
11萬伏輸變電站
電訊大樓
太和至廣州動物園246路公共汽車總站
自來水廠
太和工業區
外資企業廠房
外資企業廠房
豐產水稻
沙亭村無公害蔬菜基地
豐產林鬱鬱蔥蔥
帽峰山太和一側
花卉種植場
香荔滿枝頭
孔雀飼養場
“櫻桃谷”鴨群
鴕鳥飼養場
和龍水庫
流溪河排灌渠
廣州市第七十七中學
太和鎮中學
太和鎮第一國小
營溪國小
太和鎮中心幼稚園
太和成人技術學校
太和民營科技園
太和鎮醫院
太和鎮農業銀行
太和購物中心
農民新居
簡文會狀元墓
宋湘手書對聯
周春遺物 練功石鎖
東平公社團練仁善總局圖記
太和鄉抗戰殉國同胞紀念碑
營溪村古榕
《太和鎮志》主編謝漢清
九善堂碑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記
目錄
第一篇 建置
第一章 建置沿革
第一節 “太和”稱謂淵源
第二節 建國前的太和地區
第三節 建國後的行政區劃
第二章 行政村 自然村
第二篇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質 地貌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貌
第二章 河流
第一節 頭陂溪流
第二節 白山溪流
第三節 大源溪流
第四節 羅布洞溪流
第三章 土壤
第一節 土壤基本情況
第二節 土壤養分
第四章 氣候
第一節 氣溫
第二節 降雨
第三節 日照
第四節 風
第五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水資源
第二節 礦物資源
第三節 生物資源
第四節 土地資源
第六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風災
第二節 水災
第三節 凍害
第四節 旱災
第五節 水稻病蟲害
第六節 其它
第三篇 人口
第一章 人口來源及變動
第一節 人口來源
第二節 人口變動
第三節 姓氏分布
第二章 人口結構
第一節 性別結構
第二節 職業結構
第三節 年齡結構
第四節 民族結構
第五節 文化結構
第三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計畫生育管理機構
第三節 計畫生育制度
第四篇 農業
第一章 建國前農業沿革
第一節 踏荒墾耕
第二節 土地私有
第三節 農業生產狀況
第二章 建國後農業生產關係變革
第一節 土地改革
第二節 合作化
第三節 人民公社化
第四節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股份制
第三章 種植業
第一節 糧食
第二節 油料
第三節 雜糧
第四節 蔬菜
第五節 蔗類
第六節 水果類
第七節 其他經濟作物
第四章 養殖業
第一節 家畜
第二節 家禽
第三節 珍禽
第四節 漁業
第五節 養蛇業
第六節 獸醫
第五章 水利
第一節 建國前的水利概況
第二節 建國後的水利設施建設
第三節 電動排灌
第四節 綜合利用
第六章 耕作制度與生產資料
第一節 土地調整與土地平整
第二節 地力
第三節 種子
第四節 農機具
第五節 肥料
第六節 農藥
第七節 水稻耕作
第八節 水稻、花生候期
第七章 土地管理
第一節 建國前的土地私有制
第二節 建國後的土地管理
第三節 國土所
第八章 農業科研
第一節 科技機構
第二節 科技活動
第三節 發展“三高”農業
第四節 培養農業技術人才
第五節 諮詢服務站
第五篇 林業
第一章 山林概況
第一節 建國前山林私有
第二節 建國後山林權屬與分布
第二章 造林
第一節 育苗
第二節 造林
第三章 營林 護林 管理
第一節 營林
第二節 護林
第三節 林業管理
第四章 果樹
第一節 建國前果樹概況
第二節 建國後果樹發展狀況
第六篇 工商業
第一章 工業
第一節 建國前太和地區的工業概況
第二節 建國後太和地區的工業發展狀況
第三節 省市區駐太和企事業單位
第二章 商業
第一節 建國前太和地區圩市沿革
第二節 建國前太和圩商業概況
第三節 建國後的商業調整
第四節 太和供銷社
第五節 合作商店
第六節 鎮村商業
第七節 個體工商業
第八節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七篇 財稅 金融
第一章 財稅
第一節 建國前財稅概況
第二節 建國後財稅概況
第二章 金融
第一節 貨幣
第二節 銀信業務
第八篇 交通 郵電
第一章 公路
第一節 建國前的公路建設
第二節 建國後的公路建設
第三節 橋樑
第二章 運輸 交通管理
第一節 建國前的運輸概況
第二節 建國後的運輸狀況
第三節 交通管理
第三章 郵政 電話
第一節 建國前的郵政概況
第二節 建國後的郵政狀況
第三節 電話
第九篇 鎮村建設
第一章 民宅建設
第一節 建國前的民宅建設
第二節 建國後的民宅建設
第二章 鎮村公房建設
第一節 建國前的公房建設
第二節 建國後的鎮村公房建設
第三節 教育及文化體育設施建設
第三章 醫療衛生設施建設
第一節 醫療設施
第二節 環境衛生設施
第四章 水電設施建設
第一節 自來水
第二節 供電
第五章 市政建設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公共設施
第三節 路街巷
第六章 商住樓建設
第一節 商業鋪房
第二節 商品房
第三節 城鎮建設開發公司
第十篇 中國共產黨太和地方組織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太和地方組織的活動
第一節 建國前共產黨的活動
第二節 建國後黨的建設
第二章 基層黨組織及主要負責人
第一節 黨委及主要負責人更迭
第二節 基層支部及主要負責人更迭
第三節 黨員代表大會及黨委常設機構
第十一篇 政權
第一章 建國前的鄉民議會和府衙
第一節 建國前的鄉民參議會概況
第二節 建國前的府衙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人民代表大會機構與職能
第二節 人民代表的產生
第三節 人民代表行使職權
第四節 歷屆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概況
第三章 建國後的人民政權及負責人更迭
第一節 建政
第二節 各時期政權稱謂及負責人更迭
第三節 鎮政府機構設定
第四節 各行政村及負責人更迭
第十二篇 其他黨派 民眾團體
第一章 其他黨派
第一節 國民黨
第二節 中國民主促進會
第二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工會
第二節 農民協會
第三節 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四節 婦女聯合會
第五節 僑聯會
第六節 工商業聯合會
第七節 衛生工作者協會
第八節 個體勞動者協會和私營企業協會
第九節 科學技術協會
第十節 殘疾人聯合會
第十一節 計畫生育協會
第十二節 老年人協會
第十三節 三民主義青年團
第十四節 宗教組織
第十三篇 民政 司法
第一章 民政
第一節 民政機構
第二節 優撫
第三節 社會救濟
第四節 社會福利
第五節 婚姻登記
第六節 殯葬
第二章 司法
第一節 建國前的民事調解
第二節 建國後的調解機構
第三節 法庭
第四節 法制宣傳教育
第五節 司法所
第六節 私證
第七節 經濟契約管理
第十四篇 公安
第一章 社會治安
第一節 建國前的社會治安
第二節 建國後的社會治安
第二章 治安機構
第一節 清代的官管民治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社會治安機構
第三節 建國後的公安機構與治安管理
第三章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群防群治
第三節 交通安全管理
第十五篇 軍事
第一章 兵役 民兵
第一節 建國前的壯丁
第二節 建國後的兵役
第三節 民兵
第二章 兵事
第一節 三元里抗英
第二節 周春起義
第三節 阻擊英法聯軍
第四節 保護廣州起義軍
第五節 抗日救亡
第六節 迎接解放
第七節 肅清匪特鞏固政權
第十六篇 文化
第一章 民眾文化娛樂活動
第一節 建國前的民眾文化娛樂活動
第二節 建國後的文化活動概況
第二章 習俗文化
第一節 帖式
第二節 對聯
第十七篇 教育
第一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建國前的國小教育概況
第二節 建國後的國小教育狀況
第三節 幼兒教育
第二章 中學教育
第一節 廣州市第七十七中學
第二節 廣州市第一一五中學
第三節 太和鎮中學
第四節 太和鎮第二中學
第三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掃除文盲
第二節 農業中學
第三節 業餘教育
第四節 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第五節 村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第六節 教育管理
第十八篇 體育
第一章 民眾體育
第一節 建國前的民間體育活動
第二節 建國後的民眾體育活動
第三節 體育運動領導機構
第二章 學校體育
第一節 場地建設及項目
第二節 參加市、區歷屆各項比賽實績
第十九篇 醫藥 衛生
第一章 醫藥
第一節 建國前的醫藥概況
第二節 建國後醫藥事業的發展
第三節 農村合作醫療
第二章 衛生防疫
第一節 建國前的傳染病概況
第二節 建國後的衛生防疫措施
第三節 衛生管理
第四節 環境保護
第三章 保健
第一節 婦幼保健
第二節 衛生保健
第二十篇 人民生活
第一章 服飾
第一節 男服
第二節 女服
第二章 髮式帽式與鞋屐
第一節 髮式與帽式
第二節 鞋屐
第三章 飲食
第一節 建國前的飲食
第二節 建國後的飲食
第四章 住宅與環境
第一節 住宅
第二節 環境
第五章 用具
第一節 生活用具
第二節 勞動工具
第三節 交通工具
第四節 家居設施
第五節 雨具
第二十一篇 風俗
第一章 傳統節日
第一節 春節
第二節 其他節日
第二章 婚姻
第一節 娶
第二節 嫁
第三節 離婚
第三章 喪葬
第一節 喪事
第二節 墓葬
第四章 其他喜慶習俗
第一節 壽辰
第二節 滿月
第三節 開學
第四節 入伙
第五節 上燈
第六節 開業
第七節 上馬酒與落馬酒
第八節 認契
第九節 參軍
第五章 劣習
第一節 吸毒
第二節 賭博
第三節 賣淫嫖娼
第四節 納妾
第五節 棄嬰
第六節 迷信
第二十二篇 華僑
第一章 華僑及港澳台同胞
第一節 華僑起源
第二節 華僑概況
第二章 僑務工作
第一節 僑務機構
第二節 華僑、港澳台同胞支持家鄉建設情況統計表
第二十三篇 地名考
第一章 史源性地名
第一節 “太和”由來
第二節 興豐與穗豐
第三節 其他村名
第二章 環境象形性地名
第一節 興豐村轄內
第二節 穗豐村轄內
第三節 白山村轄內
第四節 米龍村轄內
第五節 和龍村轄內
第六節 大源村轄內
第七節 頭陂村轄內
第八節 謝家莊村轄內
第三章 以姓氏作地名
第二十四篇 文物 古蹟
第一章 古文化遺存與遺址
第一節 古文化遺存
第二節 遺址
第二章 舊址
第一節 聯升社學
第二節 沙亭北帝廟
第三節 二社公所
第三章 文物
第一節 懷王周春遺物
第二節 龍圖碗碟
第三節 抗英大刀
第四節 明代古磚
第四章 墓葬
第一節 簡文會狀元墓
第二節 伍菊溪墓
第三節 張敬石墓
第四節 寒食孤魂墓
第五節 太和鄉抗戰殉國同胞紀念碑
第六節 周春墓
第五章 石刻
第一節 太和市聯升社學序
第二節 聯升社學重修碑記
第三節 修建碑記
第四節 東平社學碑記
第五節 九善堂碑
第六節 鐘鏞社學遺刻
第七節 疏治白山洞河碑記
第八節 六鄉陂碑記
第六章 祠堂 書院
第一節 謝氏大宗祠
第二節 還清謝公祠
第三節 許氏宗祠
第四節 炳客陳公祠
第五節 其他宗祠
第六節 書院
第七章 其他
第一節 “花紅”稿
第二節 狀稿
第三節 獎狀
第四節 鐘鏞社學理事
第五節 清代古對
第六節 古樹
第二十五篇 民間傳說
第一章 傳說
第一節 “金龜”跌落石湖潭
第二節 大官路
第三節 老虎窿
第四節 三都四富
第五節 武秀才許良展
第二章 民間雜記
第一節 迎新戲對
第二節 宋湘應對
第三節 夫妻同終
第四節 十八守貞
第二十六篇 詩歌 諺語
第一章 詩歌
第一節 民謠
第二節 詩一首
第二章 諺語 歇後語
第一節 氣象諺語
第二節 農業諺語
第三節 治家格言
第四節 歇後語
第二十七篇 人物
第一章 革命烈士
第一節 張冠雄
第二節 肖光星
第三節 陳光照
第四節 謝雨金
第五節 烈士英名錄
第二章 歷史人物
第一節 謝世恩
第二節 謝廷選
第三節 周春
第四節 周社福
第五節 謝活榮
第六節 其他歷史人物
第三章 當代人物
第一節 軍隊團級以上職務幹部
第二節 地方縣處級以上職務幹部
第三節 學者 工程師 藝人
編後話
編纂資料來源
編審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