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志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志》是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政府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志
  • 作者: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政府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1997年3月
  • 編纂人員:黎宇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從自然、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社會、人物等方面記述了人和鎮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志
圖片
領導題詞
廣州市市長黎子流為本鎮題辭
人和鎮地圖
人和鎮第九屆黨委書記曾祥賢(1992年-1995年在任)
人和鎮鎮長了李活深(1990年-1995年在任)
人和鎮第十一屆人大(93-95)主席團常務主席關排左起:蘇鏡輝 梁紹檀
人和鎮黨委、人大、政府領導成員(93年-95年)
人和鎮第十屆黨委書記劉康和(96.1任)
人和鎮鎮長 蘇浩明(96.1任)
人和鎮第十二屆人大主席團常務主席曹錦其(96.1任)
人和鎮第一屆黨委會(96.1任)成員
人和鎮第十二屆人民政府(96.1任)領導成員
1976年2月28日,美國總統尼克森偕夫人訪問人和,圖為參觀人和養雞場
聯合國兒童福利基金會副執行主席項普女士及其夫沈明新一行訪問人和
人和鎮人民政府
106國道經龍歸進入人和鎮境
方石村村道
人和大橋(人和攔河壩)
新建人和電訊大樓
抽取152.8米深層地下水,日產水量3千噸的人和自來水廠
座落在鶴亭的110千伏設計容量8萬千瓦的變電站
廣州榮山鞋業有限公司
廣州萬里達(後為巧豐)鞋業有限公司
鶴亭村來利餅乾廠
明星村聯怡昌製衣廠
製衣車間一角
豐收在望的粳汕89良種稻試驗田
在白雲區高科技農業明興基地溫室大硼運用無土栽培技術栽種反季節優質蔬菜
各種反季節的瓜類作物
崗尾村富華豬場飼養的瘦肉型良種豬
專業戶飼養的竹絲雞
養雞場用以繁殖良種的雄雞
專業戶人工飼養的山雞
人和第一中學
旅秘華僑戴宗漢、戴賀廷再一次捐資助建的市七十三中學
人和第二中學
人和第三中學
鴉湖中心國小
鶴亭村老人活動中心
人和中心幼稚園
旅秘華僑戴宗漢牽頭捐資興建的人和華僑醫院
白雲區及人和鎮領導人訪問加拿大,出席僑團慶典活動(95.5)
1993年重建落成的鴉湖華僑幸福會所
廣州市榮譽市民戴宗漢
白雲區及人和鎮領導人訪問秘魯
廣州市榮譽市民戴賀廷
人和鎮領導人向旅港同胞介紹人和鎮發展大計
作商品房出售的別墅群
農民新居
個體服裝市場
人和供銷社的百貨商場
座落在人和橋北的園林賓館
東山酒家人和分店
醒獅賀歲
龍舟竟渡
座落在流溪河畔的廣州太陽島樂園
人和鎮流溪樂社向民眾演奏粵樂
《人和鎮志》編纂領導小組成員
《人和鎮志》編纂領導小組
《人和鎮志》主編 黎宇
編輯:戴桂波
著作權頁
凡例
概述
大事記
目錄
第一篇建置
第一章建置沿革
第一節建國前建置沿革
第二節建國後建置沿革
第二章區 劃
第一節清代區劃
第二節民國區劃
第三節建國後區劃
第三章行政村 自然村
第二篇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質 地貌
第一節地理位置
第二節地質 地貌
第二章氣 候
第一節氣溫
第二節降雨
第三節風
第三章自然資源
第一節水資源
第二節動物資源
第三節植物資源
第四節礦物資源
第五節土地資源
第四章自然災害
第一節水災
第二節旱災
第三節風災
第四節凍害
第五節蟲害
第六節鼠害
第七節雨霧害
第三篇人口
第一章人口來源及變動
第一節人口來源
第二節人口變動
第三節生卒
第四節人口增長與密度
第二章人口構成
第一節民族
第二節性別
第三節文化程度
第三章姓 氏
第一節全鎮農村父系姓氏
第二節各姓氏人口的分布情況
第四章計生優生
第四篇農業
第一章概 述
第二章農業體制
第一節土地私有制
第二節土地集體所有制
第三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第四節股份制
第三章農田整治
第一節土地的調整
第二節平整土地
第三節改良土壤和改造低產田
第四章水 利
第一節建國前的水利狀況
第二節建國後的水利設施
附錄:人和地區歷史上的灌溉和抗旱辦法
第五章農田耕作
第一節地力
第二節種子
第三節肥料
第四節農藥
第五節農具
第六節水稻耕作
第六章農產品
第一節糧食
第二節油料
第三節雜糧及其他
第四節經濟作物
第五節甘蔗
第六節水果
第七節蔬菜
第八節藥材香花
第七章畜牧業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耕牛
第三節生豬
第四節三鳥及其他
第八章漁業
第九章農業科研
第一節農業科研機構
第二節科技活動
第三節畜牧獸醫
第四節高科技農業
第十章土地管理
第一節建國前的土地管理
第二節建國後的土地管理
第五篇工業
第一章沿 革
第一節建國前的工業
第二節建國後的工業
第二章主要工企業簡介
第六篇商業
第一章集市沿革
第一節高增圩
第二節人和圩
第三節太安市
第四節民樂市
第五節兔崗新市
第二章建國前的商業
第三章建國後的商業
第四章經濟體制改革後的商業
第七篇財稅金融
第一章財政 稅務
第一節建國前的財政稅務
第二節建國後的財政稅務
第二章金融
第一節建國前的金融
第二節建國後的金融
第八篇交通 供電 郵電
第一章交通
第一節交通概況
第二節水路運輸
第三節陸路運輸
第四節公路建設
第五節橋樑建設
第六節交通工具
第七節交通管理
第二章供電
第三章郵電
第九篇政權
第一章機構設定
第一節建國前的政權機構設定
第二節建國後的政權機構設定和領導人更迭
附錄建國後村級基層主要領導人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會
第十篇中國共產黨人和地方組織
第一章建國前黨的活動
第二章建國後的黨組織和歷屆領導人更迭
第一節建國後的黨組織
第二節歷屆領導人更迭
第三節組織建設
第十一篇民主黨派 社會團體
第一章民主黨派
第二章社會團體
第一節工人民眾組織
第二節農民民眾組織
第三節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和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四節婦女聯合會
第五節工商業者聯合會
第六節歸國華僑聯合會
第十二篇民政 司法
第一章民 政
第一節民政機構
第二節優撫工作
第三節社會救濟
第四節社會福利
第五節婚姻登記
第六節勞動就業
第七節復員退伍軍人安置
第二章司 法
第一節民事調解
第二節公證和契約管理
第十三篇社會治安
第一章概 述
第二章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社會治安
第一節清末到抗戰前的社會治安
第二節淪陷時期的社會治安
第三節建國初期的社會治安
第四節“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社會治安
第五節改革開放時期的社會治安
第十四篇公安
第一章機構
第二章治安管理
第一節戶籍管理
第二節居民身份證
第三章公審宣判
第十五篇軍事
第一章兵役和民兵
第一節兵役
第二節民兵
第二章兵 事
第一節抗英反清鬥爭
第二節抗擊日軍
第十六篇文化
第一章建國前的文化活動
第一節書刊
第二節戲劇
第三節賣藝
第四節娛樂
第二章建國後至改革開放前的文化機構和文化活動
第一節業務領導機構
第二節民眾文化娛樂活動
第三節民眾文藝創作
第四節戲劇電影
第五節廣播和牆報
第六節對聯
第三章改革開放時期的文化活動
第一節社會文化的興起
第二節民眾文化娛樂活動
第三節民眾業餘文藝創作
第四節圖書館、室
第五節廣州太陽島樂園
第十七篇教育
第一章沿革
第一節建國前的教育
第二節建國後的教育
第二章學校教育
第一節幼兒教育
附錄人和中心幼稚園簡介
第二節國小教育
附錄學校情況和中心國小簡介
第三節中學教育
附錄:鎮辦國中基本情況和主要中學簡介
第四節成人教育
第三章教師隊伍
第十八篇體育
第一章建國前的民間體育
第一節划龍舟
第二節舞獅
第三節籃球
第二章建國後的體育活動
第一節民眾體育活動
第二節學校體育活動
第十九篇衛生
第一章醫療衛生
第一節建國前的醫療衛生
第二節建國後的醫療衛生
第二章衛生防疫工作
第一節傳染病防治和計畫免疫
第二節環境衛生
第三章保健
第一節婦幼保健
第二節初級衛生保健
第二十篇華僑
第一章華僑及港澳台同胞
第一節華僑
第二節港澳台同胞
第三節華僑及港澳台同胞對家鄉建設的貢獻
第二章僑務工作
第二十一篇人民生活
第一章服 飾
第一節服裝
第二節鞋帽
第三節髮式
第二章飲 食
第一節傳統飲食習慣
第二節近代飲食狀況
第三章居住
第一節房屋的結構
第二節房屋的布局
第三節房屋的裝修
第四節住房商品化
第四章生活用具
第一節家具
第二節炊具食具
第三節照明用具
第四節雨具
第五節代步工具
第六節家用電器
第七節其他生活用品
第二十二篇風俗習慣
第一章婚喪習俗
第一節嫁娶
第二節喪葬
第二章行業習俗
第一節開業
第二節營建
第三章其他喜事習俗
第一節生育
第二節壽辰
第三節開學
第四節拜契
第五節上馬 落馬
第四章民間傳統節日
第一節春節
第二節清明節
第三節端午節
第四節七夕乞巧節
第五節盂蘭節
第六節中秋節
第七節重陽節
第八節冬節及其他
第五章誕會習俗
第二十三篇詩詞謠諺
第一章詩 詞
第二章謠諺
第一節諺語
第二節歌謠
第二十四篇民間傳說
第一章圩名村名的傳說
第一節人和圩名稱的由來
第二節部分村名由來的傳說
第二章其他傳說
第二十五篇人物篇
第一章民族英烈
第一節農民起義紅巾軍
第二節民族抗日自衛隊伍
第二章革命先烈
第一節正果事件死難烈士
第二節良田事件死難烈士
第三節抗美援朝志願軍陣亡將士
第三章歷史人物
甘先
梁翰芬
生鬼容
曹麗培
曹瑞洪
戴宗漢
黃公輔
何麗芳
第四章當代人物錄
第一節中國人民解放軍團級以上幹部
第二節建國後縣、處級以上幹部
第三節專家教授學者及文藝界知名人士
第四節華僑及港澳同胞的部分知名人士
第五節有突出成就的種養業能手
編審後記
鳴謝
《人和鎮志》勘誤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