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是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方案。
方案內容
2022年12月2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州市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內容如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共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關於印發廣州、珠海、汕頭、河源、汕尾、東莞市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和《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粵府函〔2021〕357號),加快推進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引導勞動力和人才有序流動,制定如下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握髮展規律,注重市場引領、政府引導,努力破除阻礙勞動力和人才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牢牢把握“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健全勞動力和人才流動要素配置機制,暢通勞動力和人才要素流動渠道,構建公平合理、順暢有序的勞動力和人才要素流動格局。
二、主要措施
(一)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1. 完善落戶機制。加大人口遷入戶制度改革創新,出台實施差別化入戶政策。完善以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居住年限為主的積分制入戶制度,為公平有序落戶提供階梯式政策通道。以數據共享套用為動力,著力打造具有廣州特色的信息化、便捷化戶籍管理服務體系。完善財政轉移支付與常住人口掛鈎機制,轉移支付資金分配與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成本相銜接,對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多的區在轉移支付資金安排和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方面給予支持。依託大數據與信息技術完善人口監測系統建設,推進人口數據綜合深度開發套用。建立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決策機制,推動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
2. 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保障符合條件的來穗人員平等、便捷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完善隨遷子女就學政策,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健全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加快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增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完善鄉鎮村居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統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完善普惠共享型社保體系,穩步提升社會保險待遇水平,推動社會保險和補充保險、商業保險互補發展。加快構建以公共單位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3. 支持重點領域隊伍建設。完善重點領域編制動態調配機制,推動機構編制資源向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等領域合理傾斜。構建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安工作要求相適應的公安管理體制,加大警力向基層一線傾斜力度。建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公共衛生醫師制度,以需定招合理擴大醫學院校招生規模建設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衛生健康委)
(二)暢通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渠道。
4. 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編制市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提升計畫,出台廣州市推進新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實施廣州市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創新發展辦法。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發展高級人才尋訪(獵頭)、人才數據分析、人才集群區塊鏈等人力資源服務高端業態,高標準建設中國廣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集聚一批綜合實力強、專業化程度高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5. 實施“鄉村工匠”工程,加快培養農業農村實用技能人才。持續實施“粵菜師傅”工程羊城行動,突出抓好“粵菜師傅”五大行動,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及等級認定評價,高質量培育粵菜師傅技能人才。推動“廣東技工”工程羊城行動,推動職業教育(含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培養農業農村技能人才。推動“南粵家政”工程羊城行動高質量發展。暢通“‘南粵家政’培訓+就業”通道,大力構建“人員遴選+技能培訓+技能認定+就業服務”一體化的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商務局、市民政局)
6. 激發人才流動活力。加大黨政人才、企事業單位管理人才交流力度,破除人才流動的政策性障礙,依據公務員調任有關規定進一步暢通國有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中從事公務的優秀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渠道。鼓勵和支持市管企業建立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市教育局)
7. 夯實基層人才基礎。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畫,加快培養一支紮根基層、奉獻基層的青年人才隊伍。每年安排一定指標面向退役大學生士兵招錄公務員,與“三支一扶”計畫等高校畢業生基層服務項目統籌設定職位。注重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領導幹部、考錄鄉鎮公務員、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加大從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中招錄(聘)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選拔街道幹部力度。指導各區實施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對基層“定向評價、定向使用”高級專業技術崗位實行總量控制,按規定進行比例控制或行業統籌。出台落實廣州市事業單位招聘優秀基層工作人員和引進企業及社會組織人才辦法。對基層一線表現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在職稱晉升、職稱評定等方面優先考慮。(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三)完善技術技能評價制度。
8. 完善職稱評價工作機制。堅持分類分級、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原則,採用評審、考核認定、個人述職、面試答辯、實踐操作、業績展示等多種評價方式開展職稱評審,拓展新職業、新業態領域職稱評價範圍。健全跨區域、跨單位流動專業技術人才合規取得的原職稱的銜接評審機制,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等制約,暢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渠道。(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9. 健全技能評價選拔制度。全面推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健全以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為主要內容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完善以世界技能大賽為引領、全國技能大賽為龍頭、企業和院校職業技能比賽為基礎的中國特色職業技能競賽體系。(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0. 推動技師學院和高等職業院校政策互通。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按有關程式和標準納入高等學校序列後,享受高等職業院校同等政策,生均撥款標準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原則由同級財政部門按所屬高等職業院校經費標準統籌解決,其他技師學院按照高等職業院校標準落實辦學經費、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政策。(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四)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11. 提升人才服務水平。建設人才綜合服務保障體系,覆蓋創業服務、就業指導,到住房、出行、醫療、子女教育各個方面。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其他城市取得A類工作許可的外國人才到廣州工作,符合條件的可直接辦理A類工作許可。最佳化人才綠卡制度,實施“人才綠卡”舉薦權。推動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人才自由港設立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視窗。(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2. 最佳化引進人才機制。創新“機構化、成建制”引才模式,引進“高精尖缺”人才不受編制、崗位、工資總額限制,引進戰略科學家和具有顛覆性技術的創新創業團隊可一事一議、一人一策。建設好南沙國際化人才特區、知識城“國際人才自由港”、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落實外國人就業許可制度,實施“菁英計畫”、留學歸國人員支持項目、港澳青年來穗就業創業“五樂計畫”。(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協)
13. 探索粵港澳人才協調管理創新機制。落實我市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財政補貼辦法。高水平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管理辦法》,指導各級各類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符合條件的港澳青年人才。最佳化人才合作交流機制,協同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合力引進培養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的“高精尖缺”人才,共享國際高端智力資源。(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廣州市稅務局、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
14. 加強事業單位人才引進激勵。完善事業單位改革配套保障激勵政策,由行業主管部門指導高校、衛生、科研事業單位完善人才引進保障激勵辦法、績效工資內部分配辦法。對符合我市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的績效工資予以據實單獨核定。取消事業單位的增人計畫管理事項,由用人單位根據編制和崗位的空缺情況以及用人需求的實際,自主制定計畫,開展公開招聘。建立以體現知識價值、重大成果產出、業績貢獻為導向的高層次人才考核評價和薪酬分配機制,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和獎勵機制。對博士和博士後占科研人員比例超過30%的事業單位,按一定比例核增年度績效工資總量。(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技局、市衛生健康委)
(五)完善企業工資收入分配激勵措施。
15. 健全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健全勞動、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增加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實施最低工資標準動態評估,健全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最低工資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6. 完善工資巨觀調控指導機制。健全工資指導線、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完善企業薪酬調查發布體系。探索建立體現知識、技術、技能等要素價值的工資信息體系,鼓勵在創新創業中創造高收入崗位。(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7. 深化國有企業工資制度改革。完善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監管體系,完善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完善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制度,全面實行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規範工資列支。健全國有企業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指導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規範建立職業經理人薪酬及考核制度。(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市場對勞動力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問題導向,完善協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強責任落實。各區、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按照責任分工要求,建立工作檯賬,細化工作舉措,明確完成時限。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區、各部門要主動做好行動方案的宣傳工作,依託媒介載體開展多渠道宣傳,在全社會形成示範引領效應,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