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書六禮》
是中國傳統婚俗的基本,早在先秦時代已經定下。所謂《三書》則是奉行《六禮》應具備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是古時保障婚姻有效的文字記錄。
所謂《六禮》則是娶妻必須辦妥的六項手續。每段婚姻均須完成這六個步驟,才算得到正式承認。
這也就是為什麼直至今日,仍然會有“登記”、“結婚”之說的原因。就婚嫁習俗來講,我國歷來就有十里不同俗的說法,但究其禮數,則大同小異。廣州地區的婚嫁習俗,在全國來說可以稱得上是比較隆重的。
《三書》[聘書]:
男女雙方在訂婚時男家交給女家的書柬,用作確定婚約。[禮書]:男家在過大禮時女家的書信,詳細列明過大禮時的物品和數量。[迎書]:迎親當日,男家送給女家的書柬。這三書是整個婚禮程式中男女互相致敬的書柬。
《六禮》[納采]:
是古時婚禮之首。男方同意女方便會請媒人做媒[提親]。
[問名]:女方家長接納提親後,會將女方的出生年、月、日(生辰八字)交給媒人,媒人會將準新娘的八字、姓名、籍貫及三代資料等寫在紅紙上(稱為“庚貼”)交給男家以占卜吉凶,目的在於防止近親婚姻,以及占卜其婚姻是否適宜,亦即“合八字”。
[納吉]:
又稱[過文定]。男家會請先生根據男女雙方的年庚八字推算雙方是否互相配合,以決定這婚事是否吉利。如果男女雙方年庚八字無相衝相剋,便可帶備薄禮到女家,奉上聘書,告知女家議婚可以進行並商量訂親條件。
[納徵]:
又稱過大禮。是三書六禮中保留下來較完整,同時也較受重視的傳統禮節,此舉代表了男方對女方的愛護與尊敬,亦顯示著財勢。這種習俗延至現在仍是婚嫁禮儀中最為重要的。
過大禮一般在大婚前一個月至兩周進行,男女雙方家長洽商妥了婚事的一切條件,男家會依照議定的條件送聘禮(俗稱定禮或茶禮)到女家,當日男家會請兩位或四位女性親戚(她們必須是全福之人,即是既有丈夫、兒女,而公婆、父母皆在)會同媒人,帶備聘金、禮金及大批禮品到女方家中。點收大禮的工作一定要由女家長輩代辦。男家備禮金和多種禮物送到女家,作為訂親儀式。通常過禮套用的有禮餅、禮金、禮品等,數量均用偶數,即取成雙成對之意。除送贈聘禮外,男方亦會先擇取兩、三個吉日,於過大禮當日請女家決定大婚之期。男家聘禮送到後,男家的女賓會打開禮盒挑選幾件金飾為新娘戴上,邊說吉祥話,之後大家互相祝賀道喜,過大禮的儀式便算完成。
過大禮的物品
(一)禮餅:龍鳳禮餅兩盒。禮餅可分四式、六式及八式,全取雙數。
(二)椰子:父母健在用兩對,否則宜用一對。
(三)茶葉、芝麻:皆因茶樹不能移植,種植之時須用種子,故贈以茶葉為禮物,即祝願種植不移之子。亦有暗喻一經締結婚約,女子便要守信不渝,絕無反悔,亦即所謂油麻茶禮。
(四)檳榔兩對。
(五)三牲:雞或鵝兩對,兩雌兩雄(如父母不健在,只需一對)。豬肉起雙飛,即若干斤一片開二而底部相連。魚一對,通常為大魚。(現多以三牲金[利市]代替)
(六)海味:通常為四式海味,高級的可選用鮑魚、海參、魚翅、魚肚、瑤柱;較經濟的可選用魷魚、蝦米、冬菇、蚝豉。豐儉由人,(可用利市代替)。
(七)帖盒:禮金盒內當然要有禮金,其餘還要放入蓮子、百合、紅豆、綠豆、合桃、花生、桂圓乾、荔枝幹八京果、扁柏、利是等。其中利是兩對,上寫:「五代同堂,百子千孫」。
(八)其它:煙、酒、水果,悉隨尊便。龍鳳燭兩對,千萬不要遺漏,以及對聯兩副(對聯最遲出嫁前一晚貼於大門前,千萬不要將左右兩邊錯誤對調)。
女家收到男家聘禮不是全部收下,其中屬於男家福分的物品,則需要回禮,禮品中不可送手帕。
回禮
(一)男家聘禮的一半或若干,但必須成雙。
(二)茶葉、芝麻、水果。
(三)蓮藕、芋頭、石榴各一對。(蓮藕應選擇有枝有芽的為最好)。
(四)賀帷巾(即雙喜毛巾)。
(五)送給女婿的西裝或衣料、皮帶、錢包(內置利是)、鞋一對、襪兩對。(因服裝尺寸因人而異,為免有所偏差,故建議用利是代替。)
(六)檳榔一對。
(七)大茶禮:包括金錢、煎堆、龍利、大發鬆糕等。
也可一切從簡,以利是代替,寫上“大利是過大禮”。如代替豬肉的“豬肉金”、代替衣料的“衣料金”。但一些重要的禮品,應儘量親自帶來,包括:龍鳳餅一對、龍鳳燭一對、對聯一副及水果等。聘禮中物品寓意吉祥,數量則必須成雙,忌用單數。
[請期]:亦即[擇日],男家請先生擇定良辰吉日,找個迎娶的好日子,以求婚事順利,二人和順。當吉期擇定後,再通知女家為女兒出嫁作好準備,便是請期。
嫁女餅:根據中國傳統,結婚派餅是不可輕率的一環,是顯出對該婚禮的重視和隆重程度。男家過大禮時送的禮餅(嫁女餅),女家會分派給親朋好友隆重其事,所謂派「嫁女餅」,向親朋好友宣布女兒將出嫁的喜訊。派禮餅可就親疏長幼輩份而定派餅數目,亦可分四式、六式及八式,取其成雙成對的意頭。現時的中式禮餅有三、四十款之多,最受歡迎的有:五彩皮蛋酥、蛋黃蓮蓉酥、紅綾蓮蓉酥、黃綾豆蓉酥、欖仁合桃酥、蛋黃蓮蓉雞蛋糕、雞油蛋黃酥、雞蛋白
[安床]:婚禮前幾天的吉日,由好命婆將新床在有利於新人的吉位安床,然後鋪上龍鳳被,並撒上紅綠豆、蓮子、紅棗、桂圓、核桃等喜果。
安床後新人便不可睡新床,孕婦、帶孝者及有月事之女性更不可入內。此外,安床後,要讓小孩跳床,並吃喜果,古稱[壓床],有開枝散葉之意。
嫁妝:收到大禮後,女家最遲需於大婚前一天把嫁妝送到男家。嫁妝是女家身份與財勢的象徵。以往,廣東人喜用樟木攏送嫁妝,取其堅固耐用之意。送嫁妝可分為「送妝」與「迎妝」。「送妝」是女家將嫁妝往男家送,除了抬妝的人外,女家會請幾位親友跟隨照料,人數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妝抬到男家後,男家會請親朋友好出來迎接,這叫「迎妝」。在嫁妝中,除了名貴的珠寶金飾外,還有許多象徵好兆頭的東西。以痰盂作“子孫桶”,希望女兒開枝散葉,兒孫滿堂。以紅尺作子孫尺,有良田萬頃之意;花瓶代表花開富貴;銅盤及鞋則寓意同偕到老;錢包、皮帶有腰纏萬頃之意;剪刀有指蝴蝶雙飛;龍鳳被、床單、及枕頭一對,祝福新人恩愛纏綿;片糖則比喻甜蜜幸福;龍鳳碗筷作衣食碗,有豐衣足食之意(碗內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妝的72套衣服)。
近年為了順應做足禮節、細節從簡的潮流,市面上出現了做工考究的微型嫁妝,她以原物為藍本,設計上更富有中國特色喜慶的造型,選用上乘樟木貼切喜慶傳統風俗,深得準婚人士的喜愛。
[搬嫁妝]:收到大禮後,女家最遲需於大婚前一天把嫁妝送到男家。嫁妝是女家身份與財勢的象徵。
以往,廣東人喜用樟木攏送嫁妝,取其堅固耐用之意。送嫁妝可分為「送妝」與「迎妝」。「送妝」是女家將嫁妝往男家送,除了抬妝的人外,女家會請幾位親友跟隨照料,人數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妝抬到男家後,男家會請親朋友好出來迎接,這叫「迎妝」。
在嫁妝中,除了名貴的珠寶金飾外,還有許多象徵好兆頭的東西。以痰盂作子孫桶,希望女兒開枝散葉,兒孫滿堂。以紅尺作子孫尺,有良田萬頃之意;花瓶代表花開富貴;銅盤及鞋則寓意同偕到老;錢包、皮帶有腰纏萬頃之意;剪刀有指蝴蝶雙飛;龍鳳被、床單及枕頭一對,祝福新人恩愛纏綿;片糖則比喻甜蜜幸福;龍鳳碗筷作衣食碗,有豐衣足食之意(碗內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妝的72套衣服)。現在又有黃金、白金、鑽石、玉,寓意“金玉滿堂”。
[上閣]:舉行婚禮前最重要的儀式。禮節是「上閣」及「上頭」。
「上閣」是準新娘出嫁前一段短時間留在家中一角,通常是閨房或閣樓之內,由一班閏中姊妹、密友陪伴,暫時擺脫平日的生活習慣,做妤心理準備,以求日後能適應男家陌生的生活環境。新娘會直至出嫁當日才離開閣樓,因此,俗稱姑娘出嫁為「出閣」。
現代人亦有類似“上閣”的活動,新娘於婚禮前一晚邀請姊妹、密友在女家留宿整晚互訴心事,為明天踏上人生另一階段作好準備。雖然偶然也有姊妹們情緒激動落淚的情況,但整體氣氛仍是充滿歡欣的。上頭在現代婚嫁禮俗中,是在迎親之前的吉時,男女兩家會分別進行上頭儀式,上頭儀式於大婚前一晚或正日舉行。上頭象徵一對新人正式步入成人階段,要組織新家庭,肩負起開枝散葉的使命。
須擇好時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個小時,男女雙方需先沐浴,並由「全福」之人(俗稱好命佬/好命婆,為男女方家族中的長輩,需父母、子女健在,夫妻和睦者)以柚葉燒水洗身(柚葉可滌除污穢)。之後換上全新的內衣褲及睡衣,靠一個可以看見月亮的視窗而坐。
由“好命佬”或“好命婆”替其梳頭。新娘的頭髮會梳成髮髻,以示她嫁作人婦後踏入成人階段。邊梳頭的同時,「好命佬」或「好命婆」要邊說出押韻的吉祥語句,如“一梳梳到尾,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語意是祝頌新人能同偕白首,婚姻美滿。最後,「好命佬」或[好命婆]需把扁柏即紅頭繩系在新郎或新娘頭上,這樣才算完成上頭儀式。由於上頭是父母為兒女祝福的一種儀式,所以較為重視。
男方上頭:上頭前應先行用碌柚葉淋浴,之後要穿上全新的內衣褲及睡衣,取其新的開始之意。案前應準備湯圓三碗(每碗九粒)、鏡、紅頭繩、梳、子孫尺、剪刀,至吉時便由好命人上頭(梳頭),並誠心向天參拜,上頭完畢後,便可與家人及兄弟們同吃湯圓,分享結婚的喜悅。
女方上頭:上頭前應先行用碌柚葉淋浴及穿上全新的內衣褲及睡衣,然後要擇一個看見月亮的視窗,燃起龍鳳燭後要連同三碗湯圓、水果、燒肉、雞,誠心向天參拜,更要準備木梳代替尖梳、針線包、紅絲巾;而剪刀代表有利、子孫尺、鏡乃取其光明繼後之意,即所謂“龍頭鏡”,“鉸剪尺”。
出門:抵達女家後,第一關是入門,若要順利接得美人歸,必須經過一連串智力及體能的測試,必要時還要宣讀愛的宣言,但最重要的是給予眾姐妹豐厚的開門利市,眾姐妹滿意後才開門。
入門後,新娘由大妗姐或伴娘帶出來交給新娘的父親,再由父親把新娘交給新郎,正式行夫妻見面禮。跟著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再向雙親奉茶跪拜,接新娘儀式就此完成。
完成上述儀式,新娘需由伴娘或大姅姐摻扶並打紅傘,寓意開枝散葉,其它姊妹也須邊走邊撒米及紅、綠豆、金紙碎,俗稱「餵金雞」,據說可防止金雞啄新娘。
上花車前,新娘要向送行的親友鞠躬,以表謝意。一定要注意的是陪伴新娘過門到男家的除大妗姐外,必須是未婚女性,而且新娘的兄弟不可陪伴新娘過門,如果新娘早於兄長結婚,須將兄長的褲掛於門口之處,由新人在褲襠下穿過,假若早於姐姐結婚的話,則送一條裙給未婚姐姐,未婚兄姐不可目睹新人出門或過門,應暫時迴避。
進門:到達男家後,新娘由大妗攙扶下踏入男方家門。在大門坎外會預先放一個燃木炭的火盆(銅盆或鐵盆均可),新娘需從火盆中跨過,這叫「過火盆」,取其發旺、趕邪之意。
接下來是拜堂儀式,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是拜天地,第二是拜祖先,第三是參拜家翁家姑。接下來的拜堂儀式,第一拜天地,第二拜祖先,第三參拜家翁家姑。“壽星公”舉起如意向新娘揚三下,口念:“多福多壽多男子,大富大貴大吉祥。”禮生(司儀)高喊贊禮:“梁鴻配孟光,五世得其昌,共挽同心結,牽紅入洞房。”
拜過天地及向祖先神位行跪拜禮後,一對新人便會向新郎父母叩拜,新娘並向家翁、家姑奉上香茶,之後再按家中各人輩份和長幼逐一向長輩敬茶,至於跪下與否,則視乎敬、受雙方的喜好。跪拜父母后,新人會互相對拜,大妗姐不斷說些吉祥話,在互租對拜後,拜堂才告禮成。壽星公”舉起如意向新娘揚三下,口念:“多福多壽多男子,大富大貴大吉祥。”
禮生(司儀)高喊贊禮:“梁鴻配孟光,五世得其昌,共挽同心結,牽紅入洞房。”
對於傳統的中國人來說,敬茶是一個很重要的禮節。新人在拜過祖先,要向父母敬茶,這樣不單代表答謝父母養育之恩,同時亦代表雙方家長接納新郎或新娘為家族中的新成員,是身份備受確認的象徵。新人敬茶用的香茶內,通常都放上兩枚紅棗和蓮子,寓意早生貴子的吉兆。新家翁、家姑及長輩喝了新娘這杯茶後,會送上金手鐲、玉器等首飾作為新媳婦的見面禮,又會在盛托香茶的盤上(俗稱「檳榔盒」)放上一封利是,作為大妗姐的賞錢。[1]